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与初诊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情况的研究

2010-03-07 05:55田金满杨荣雪张婧婧张勃
河北医药 2010年6期
关键词:均分血液病白血病

田金满 杨荣雪 张婧婧 张勃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白血病患者及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情况的分析,了解白血病患者及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因病产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了解两者之间及两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临床用药打下良好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白血病组:选取 2008年 1至 2009年 1月于我科住院的初治白血病患者 145例,其中男 79例,女 66例;年龄 14~88岁,平均年龄 39.6岁;急性骨髓系白血病(AML)9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52例。入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2)非恶性血液病组:以2008年 1月至 2009年 1月在我科住院的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初治患者 86例为非恶性血液病对照组。其中男 48例,女 38例;年龄 15~89岁,平均年龄 35.3岁;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29例、缺铁性贫血 25例、营养性贫血 13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 19例。(3)正常对照组:以健康志愿者 10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 62例,女 38例;年龄 20~68岁,平均年龄 30.2岁。3组性别比、年龄间有可比性。

1.2 评价方法 3组患者均以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评价标准,均由本人或在家人帮助下在确诊完成后进行,问卷全部收回,无无效问卷。

1.3 评价标准 SDS量表以标准分≥53分为异常;SCL-90量表得到因子分后,便用轮廓图(profiles)分析方法,了解各因子的分布趋势和评定结果的特征,任一因子得分超过 2分为阳性,说明可能存在着该因子所代表的心理障碍;每一种心理问题的阳性因子个数大于2,则说明在该种心理问题上存在问题。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白血病组、非恶性血液病组及正常对照组 SCL-90评分结果显示:(1)白血病组与非恶性血液病组比较,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和焦虑外,其余得分均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组(P<0.05)。(2)白血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外,其余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非恶性血液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总均分、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 1 3组 SCL-90评分比较 ±s

表 1 3组 SCL-90评分比较 ±s

注:与白血病组比较,*P<0.05;与非恶性血液病组比较,#P<0.05

组别 总均分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项目 其他白血病组(n=145) 1.34±0.58 1.3±0.6 1.2±0.3 0.72±0.15 1.34±0.33 1.43±0.48 1.2±0.5 1.24±0.21 1.44±0.34 1.8±0.4 2.0±0.6非恶性血液病组(n=86) 0.94±0.36* 1.0±0.3* 1.1±0.7* 0.76±0.11 1.12±0.12* 1.50±0.28 1.0±0.3* 0.81±0.45* 1.20±0.33* 0.8±0.5* 1.0±0.3*正常对照组(n=100) 0.84±0.22*#0.9±0.3* 0.7±0.5*#0.72 ±0.33 0.99±0.24*#0.82±0.25*#1.0±0.5* 0.79±0.38* 0.82 ±0.23*#0.9±0.6* 0.7±0.5*

2.2 白血病组、非恶性血液病组及正常对照组 SDS评分结果显示:(1)白血病组得分高于非恶性血液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2)非恶性血液病组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3组SDS评分与抑郁发生率比较±s

表2 3组SDS评分与抑郁发生率比较±s

注:与白血病组比较,*P<0.05;与非恶性血液病组比较,#P<0.05

组别 SDS(分,±s) 抑郁发生率[例(%)]白血病组(n=145) 54±10 98(67.89)非恶性血液病组(n=86) 47±9* 18(21.40)*正常对照组(n=100) 41±12*# 11(10.82)*#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了解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许多研究已经证实,白血病患者存在多种心理症状,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不但与多种心理社会因素有关,而且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联系[1]。但是过去的研究多集中于白血病患者与正常对照患者的心理状况的比较上[2],而白血病患者与非恶性血液病的患者之间以及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心理状况比较仍未见报道。在临床实践中,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与白血病患者之间的心理差异可能才是我们更加需要关注和重视的着力点。因此,我们旨在通过 SCL-90评定及 SDS量化评分,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特殊心理状况,为以后的临床干预打下基础。

本研究结果表明,白血病组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均分、躯体化、敌对、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分显著高于非恶性血液病组及正常对照组。但白血病组与非恶性血液病组相比较,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正常对照相比较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均有明显差异。非恶性血液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总均分、强迫、抑郁、焦虑和偏执均有明显差异。这提示我们除了恶性血液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外,不管是恶性血液病还是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强迫、抑郁、焦虑和偏执,但恶性血液患者的抑郁、偏执程度较高。本研究的 SDS评分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这一点。本研究的 SDS评分显示白血病患者的 SDS得分及抑郁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而非恶性血液病组其SDS得分及抑郁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这与国外的相关报道相一致[3]。因此,本研究在原有的众多研究的基础上,研究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与白血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心理差异,从而明确了白血病患者心理的独特性,为进一步的临床干预打下了基础。

1 Anne EK.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s for survivors of childhood cancer and their fam ilies.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2005,30:29-39.

2 Karen EH,llen PM,Christopher JR,et al.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longterm survivorsofadult-onset cancer.Arch Intern Med,2009,169:1274-1281.

3 Ahna LHP,Dennis D,Kathy Z,et al.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in pediatric oncology on outcomes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adjustment.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2006,31:978-988.

猜你喜欢
均分血液病白血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柔性喂丝机均分盘CFD分析和优化设计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面积均分线的推广
单簧管基础练习新探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阅读理解Ⅰ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