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分布及特征

2010-03-08 03:02陈智强高仕瑛
当代医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出血性埃希菌大肠

陈智强 高仕瑛

肠出血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是世界范围分布的重要食源性致病菌。1982年美国首次因其致人出血性肠炎暴发,随后在其它一些国家相继发现由它引起的感染,日本曾多次暴发流行。我国也报道过O157:H7引起的严重感染[1]。

O157:H7主要通过不洁食物,饮水传播,感染者的典型临床症状为血便、腹痛、低热等,个别患者可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若发生在老年人或儿童,死亡率可超过10%。因此,O157:H7在外环境中的分布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我们对H市外环境(食物、生活污水、土壤)中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进行了检测,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食源性O157:H7 分离自H市相关超市与农贸市场的五类食品(鸡肉、猪肉、淡水鱼、海产品、蔬菜),共10株[2],按文献[3]进行鉴定。

1.2 其它来源O157:H7 在市郊菜地及市区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口各选取三个采样点,于2009年6~9月每隔五天采样(100g/份)一次,按文献[3]分离鉴定O157:H7。免疫磁珠为丹麦Dynal公司产品,O157单克隆抗体诊断血清及H7单因子血清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研究所产品。

1.3 O157:H7毒素基因检测 基因引物(O157、H7、SLT1、SLT2、ereA及hly)为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产品。

1.4 纸片琼脂扩散(K-B)法测定O157:H7菌株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药敏结果判定按2006CLSI标准执行。质控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2 结果

2.1 自H市外环境分离,鉴定肠出血大肠埃希菌O157:H7共15株,其中10株来自食品,3株来自污水,2株来自菜地土壤(表1)。农贸市场食品污染严重,在鸡肉、海产品、蔬菜中检出O157:H7,而超市食品仅鸡肉中检出。食品中O157:H7的检出率为1.42%~5.71%。菜地土壤与生活污水中O157:H7检出率相应为2.82%与4.34%。

2.2 15株EHEC O157:H7的毒素基因分布见表2。其中3株(20.00%)携带SLT1,SLT2,eae及hly四类毒素基因;11株(73.33%)携带SLT2,eae及hly三类毒素基因;1株未检出。它们中93.33%(14/15)是能产生SLT2、eae、hly毒素的高致病性菌株。

2.3 测定了H市外环境EHEC O157:H7对8种常用抗生素(庆大霉素、哌拉西林、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头孢哌酮、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氟沙星)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食源性EHEC O157:H7(10株)多重耐药菌株多,耐药谱广、仅对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完全敏感、对氨苄西林及环丙沙星≥50%耐药、对另四种抗生素20.00%~30.00%耐药。生活污水与土壤中EHEC O157:H7(5株)除对氨苄西林(80.00%)、环丙沙星(40.00%)及庆大霉素(20.00%)耐药外,对其它5种抗生素完全敏感。

3 讨论

3.1 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的主要血清型,有诸多文献报道过牛、羊、猪及家禽粪便中该菌的分布与检出率[4-5]。本文证实,O157:H7在H市外环境中较广泛分布,除在食物,也在污水、土壤中检出该菌。O157:H7致病力强,100~1000个细菌就可致人食物中毒[6]。它可产生多种致病因素,认为具有SLT2、eae、hly三类毒素基因的是高致病菌株的特征,SLT2对实验动物的半数致死量比SLT1低价400倍[7-8]。SLT2菌株可致感染者严重的症状及组织病理学病变。H市外环境中O157:H7高致病性强毒株占93.33%(14/15)。

表1 H市外环境O157:H7分布与检出率(%)

表2 H市外环境O157:H7毒素基因分布

3.2 H市食品中O157:H7主要污染对象是鸡肉,在超市及农贸市场的样本中均检出,检出率相应为2.27%及4.16%。农贸市场食品O157:H7污染较超市严重,在海产品与蔬菜中也检出该菌且检出率较高。这应是与农贸市场从业人员素质、卫生习惯、食品售前处理(如蔬菜在池塘或水沟中浸泡过夜)及货架管理方式等经营行为紧密相关。

3.3 H市食源性O157:H7对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株多,而来自污水与土壤的O157:H7对试抗生素有较多敏感菌株(见2.3)。两个来源的菌株对抗生素耐药性显示差异的原因应与家畜、禽类饲料中抗生素长期的、广泛添加使用,抗生素压力明显超过污水、土壤等外环境有关。

3.4 大肠埃希菌在外环境存活力强,广泛分布在水、土壤、食物中。被O157:H7污染的水、食物是该菌传播的主要媒介,O157:H7耐冷藏、耐酸,在pH=2的胃液中可存活2小时以上、发酵食品(酸乳、泡菜)4℃储存一周后仍可检出、新鲜蔬菜表面也可较长时间存活[3,9]。这些特点更增加了该菌对食品安全与人群健康的潜在威胁能力。

综上,H市外环境(食品、污水、菜地土壤)分布有高致病性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此研究可为政府有关部门在加强环境卫生监测与食品卫生监督的策略或措施制订时提供科学证据。

[3]王秀茹.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0-302.

[5]李永红.中国部分地区人群与动物中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分布特征[J].疾病监测,2008,23(7):397-400.

[6]陈亢川.O157:H7大肠杆菌肠炎的流行与传播[J].中国公共卫生,1999,12(11):520-522.

[7]程苏云,叶菊莲,占利,等.不同来源Stec O157:H7生物学特性研究[J].疾病监测,2007,22(8):519-522.

[8]张淑红,申志新,关文英,等.河北省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分布及毒力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120-122.

[9]许文香,陈翠萍,曾明.肠出血大肠埃希菌O157:H7与食品安全[J].卫生研究,2006,35(4):52.

猜你喜欢
出血性埃希菌大肠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羊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治方法
尿液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I类整合子分布及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