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评价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

2010-03-20 19:13何广惠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评价性语篇态度

何广惠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0 引 言

语篇评价研究的内涵为“说话人或作者就他所谈到的实体或陈述所持态度、观点或感觉如何进行表述”[1]。它包括说话人对意愿和可能发生的事所作的估计,也就是说,既是对价值的评论,也是对客观世界认识上的和可证性上的评论。评价理论是由James R. Martin等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研究词汇人际意义的阐释性理论,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2]。语篇评价理论分为三大系统:态度、介入、分级。在评价系统中,态度是中心,介入和分级是根据态度来呈现的,因此,态度影响着介入和分级的程度。态度系统用作评价资源评价对人的情感的表达、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判定和对事物价值的鉴别。介入系统的主要方式有投射、模糊词语和情态等。介入是作者参与话语的方式,协商与话语参与者关系的手段,具有主体间特征。分级系统是作者调节评价语言强弱或精密程度的资源,分为语势和焦点,语势有强弱之分,焦点有明显与模糊之别[3]。评价理论的构建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评价性阅读教学着重分析语篇评价资源的阅读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有效获取语篇传递的信息,从而准确解读语篇主题思想,缓解阅读焦虑感,提高语篇鉴赏能力,同时帮助教师全面监控阅读教学过程。

1 评价性语篇解读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文本的题材和体裁各异。现以一段文学语篇(选自全新版大学英综合教程1)为例探讨评价性阅读分析。原文如下:

(1)He must have been completely lost in something he was reading because I had to tap on the windshield to get his attention.

(2)“ Is your cab available?” I asked when he finally looked up at me.

(3) He nodded, then said apologetically as I settled into the back seat, “ I’m sorry, but I was reading a letter.”

(4) He sounded as if he had a cold or something.

(5)“ I’m in no hurry.” I told him.

(6)“ Go ahead and finish your letter.”

(7) He shook his head.

(8)“ I’ve read it several times already. I guess I almost know it by heart.”

(9)“ Letters from home always mean a lot.” I said.

这一叙事语篇中的评价资源足以说明作者对事件的态度。这段故事采用故事人物叙述和对话来展开,人物叙述和对话都是借言,作者借用叙述者和人物的声音来展示人物的言行。作者以“我”的限知视角来介入事件。语篇开头似乎无评价成分,但整个命题的概念意义构成对整个故事的评价,故事中人物“我”不得不敲挡风玻璃以引起他的注意,足见他对所读之物的专注,由此可推断,所读之物非寻常,暗含着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句(2)中的“cab”一词揭示了他的身份——出租车司机,通过“finally”引发读者对出租车司机的评判,出于服务行业的礼貌,他最终回应了顾客的服务要求。句(3)是对出租车司机的直接判断,以借言形式告知读者他读的是一封信,“apologetically”是对“我”的情感反应,这种心理反应是因为过度关注读信而忽视“我”所引发的。句(4)采取隐性判断,“as if he had a cold”隐性评价他读信后的真实感受,带点伤感,像是得了感冒,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句(5)含有否定词,却无否定之意,折射出对出租车司机行为的理解和赞同。句(6)采用祈使句式,既表明“我”坚持让他继续他的行为(读信),又是对前一句的语势渐强,强化“我”的态度。句(7)、(8)通过出租车司机自己的声音,表明他对那封信的态度——烂熟于心,更能从两个词“already”和“almost”中体现。句(9)中的“always”和“a lot”使整个句子语势逐渐增强,同时呼应了第一句的主题词“reading”,这一语篇反映了作者积极、肯定、合作的态度。

2 语篇评价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2.1 准确解读语篇主题思想

本节使用的分析语料来自目前许多高校大学英语读写课采用的教材《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中的一篇课文A Virtual Life,讨论焦点是如何通过评价意义挖掘文章的主题思想。原文选自如下:But sometimes being face to face is too much. I see a friend and her ringing laughter intolerable ——the noise of conversation in the reataurant, unbearable. I make my excuses and flee. I re-enter my apartment and run to the computer as though it were a place of safety. 这是全文的倒数第二段,该部分含有6个评价词汇:too much, ringing, intolerable, noise, unbearable, safety。其中鉴别词汇4个:too much, ringing, intolerable, unbearable和判定词汇2个:noise, safety,从该段的语言语境来看,4个鉴别词汇中语篇要突显的是too much, 后面连用了两个近义词intolerable和unbearable,另一个描述笑声的词ringing起一种烘托作用,加强too much 的含义。此外,两个判定词汇中,noise的出现进一步以其难以忍受性明确了对面对面交流的评价,safety一词的使用更明晰表明作者的态度和写作意图,彰显了主题,即虚拟世界方为安全之地。该段以转折连词“but”位于段首,暗含作者之真实意图,充分揭示其主题,透过这些评价词汇,课文主题思想跃然纸上,即:尽管虚拟世界存在诸多弊端,但作者仍愿回到熟悉的虚拟世界中,唯有在虚拟世界里方有安全感。

在某个特定的语篇里,中心思想是通过具有评价意义的语言成分来表达的,这些语言成分包括具有评价意义的词汇、短语、句子、段落等[4]。因此,对语篇中各语言成分所含有的评价意义进行分析能挖掘语篇的主题思想。

2.2 提高对语篇的鉴赏能力

在评价性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介入对语篇的评价,“协商”和“互动”实质上需要读者的介入与参与,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篇章是作者通过话语表达自己意图的场所[5]。作为交际活动的主体,作者的立场不同,充当的话语角色也不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区分作者对所传达信息是主观介入还是客观介入,确定他对所传达信息的参与程度,以便看清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其次,通过评价性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篇章理解能力,尤其要提高评价作者对叙述事件的态度和立场的能力。阅读教学应该让交际性教学活动进入课堂,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阅读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问,鼓励和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词句篇章、不同层次、视觉和领悟方面做出积极的正确的反应,做到与作者“交流”,与“语篇”交流。要培养学生对语篇中的评价资源的敏感性,对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材料能确定哪些情感反应是适当的、有理由的,甚至是值得赞扬的;哪些是不合适的、混乱的,甚至是值得批判的。通过分析语篇的评价资源来判断作者的意图,提高对篇章的理解能力。下面以一段课文为例:A young woman was coming toward me, her figure long and slim. Her golden hair lay back in curls from her delicate ears;her eyes were blue as flowers. Her lips and chin had a gentle firmness, and in her pale green suit she was like springtime come alive. (选自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中的第5单元) 此语篇对人的外貌进行鉴别性评价,通过一系列鉴别词汇的使用:long,slim,golden,delicate,gentle,alive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优美的画面,还有两个评判词汇的使用:flowers和springtime,足以可见作者的立场和态度,学生从中鉴赏到优美语言折射出的人物形象,能透彻而全面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及作者传达的深层含义。

2.3 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监控

当代教学思想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把评价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可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实现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充分诠释语篇作者对所传达信息的评价基本上都是在态度—介入—级差的评价系统模式中进行,而在此理论框架下,语篇一般会采用显性和隐性两种评价资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语篇作出合理的评判,推断出作者的真实意图[6]。评价性阅读模式遵循以下过程:获取相关话题背景知识→确定阅读目的→决定文本组织结构→提出问题→审视理解→归纳作者观点→确定作者写作目的和态度→撰写文本评论→与其他读者讨论文本中的观点。

通过评价性阅读分析,能有效引导学生通过情感系统的语言资源,识别作者对所传达信息的情感反应;通过判定系统的语言资源识别作者做出的道德评判;通过鉴别系统的语言资源,识别作者的美学欣赏。从而优化学生阅读策略,克服阅读焦虑感,实现阅读教学监控。

3 结 语

语言是表达思想和交际的工具,对语言的评价研究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篇,更好地挖掘语篇产生者的意图。通过具体实例,证明评价理论用来揭示语篇的意识形态和作者的立场和态度,是解读语篇交际功能的有效工具,借助评价理论从语言的表层意义着手,阐释语篇的深层意义。语篇评价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有着积极的显性作用,优化阅读策略教学,揭示语篇作者对于语篇本身和潜在读者的评价方式:对文中自述或转述内容的责任和态度,作者对读者反应的隐性判断,读者对评价手段的识别和应用。评价性阅读模式有助于学生对语篇信息度的把握,形成作者读者之间互动的良性循环,拓展语篇的人际意义,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能。

参考文献:

[1]Thompson 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Edward Arnold,1996:5.

[2]Martin J R,White P R 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 London:Palgrave Macmillan, 2005:33-50.

[3]Martin J R,Rose D.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 New York:Continuum, 2007:25-37.

[4]胡壮麟.语篇的评价研究[J].外语教学,2009(1):1-6.

[5]廖传风.评价理论与外语阅读教学[J].外语教学,2008,29(4):47-50.

[6]杨信彰.语篇中的评价性手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11-14.

猜你喜欢
评价性语篇态度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
学术语篇的评价性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评价性内容分析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