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工程》2010年总目次

2010-03-21 04:08
物理与工程 2010年6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物理实验

文章题目 作者 期号

■特约稿件

物理学基础研究演变为信息产业——高锟博士荣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宋菲君(1)

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之道——恭祝周光召先生80寿辰和从事物理工作55年 ………………………………………… 朱邦芬(1)

实践叶企孙先生教育思想 ………………… 朱邦芬 王 青(2)

二维几何的引力场及若干形式相似性问题 ………… 卢德馨(5)

■缅怀王明贞教授专栏

深切缅怀王明贞教授 ………… 清华大学 物理系 宣传部(5)

■专论

对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的思考 …………………… 朱邦芬(4)

■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专栏

分层次递进式物理实验教学新模式的实践……………………………… 蒋立勇 李相银 徐永祥(2)

各理工科类高校实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的必要性 … 张广斌 李香莲 李季平(3)

同一设计性实验两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李 田 汪 涛 叶大梧 陶纯匡(6)

■国外教材

浅谈德国KPK物理教材的基本特点 … ……………… 吴国玢(5)

■科学前沿

薛其坤团队领衔发现单原子层的超导体 ……………………(2)

■教学团队

数字化物理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大学物理教学设计之三 ………………………… 吴天刚 倪忠强 吴於人(2)

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大学物理教学设计之四 ……………………………………………… 鲍鸿吉(3)

注重基础物理课程与专业学科间的衔接——大学物理教学设计之五 ………………………… 赵跃英 王祖源(4)

强化大面积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探索和实践…………………… 王亚芳 蒋 芸 刘永刚 周惟公(4)

充分利用物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的能力……………………………… 陆汝杰 宋志怀 吴於人(5)

大学物理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宋志怀(6)

■“2010年两岸三地高等学校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专栏

大学物理互动式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 丁晓红 刘凤艳 刘宇星(6)

试论一种新的能量观 … ……………… 吴国玢 F.Herrmann(6)

结合工程实例推进工科物理教学改革……………………………… 胡海云 缪劲松 苟秉聪(6)

■教材建设

漫谈工科大学物理教材建设 ………………………… 吴百诗(1)

贯彻《基本要求》 体现应用特色 建设物理教材……………………………… 孙厚谦 俞晓明 史友进(1)

文章题目作者 期号

■教学研究

由接地导体限定的无限深槽内线电荷的电场 ……… 王福谦(1)

干涉和衍射的联系与区别 …………………………… 吕太国(1)

柯尼希定理运用于两体问题的讨论 ……… 陈 钢 阮中中(1)

均质半圆盘质心计算的微元选取及讨论……………………………… 赵素贵 江海燕 储德林(1)

气体分子碰撞的模型无关分析 …………… 刘家福 张昌芳(1)

弹簧摆的内共振特性分析 ………………… 郑建龙 虞献文(2)

相对论速度下导体杆内的动生电动势 ……………… 刘佑昌(2)

同轴带电刚体转动惯量与磁矩的大小比较 ………… 王艳辉(2)

圆电流中导体的磁悬浮效应研究……………………………… 杜永胜 张红霞 张雪峰(2)

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视界:感悟“动态历程”,构建“心智地图” ……………………… 朱雄 王向晖(3)

关于纵波的波峰和波谷的探讨 ……………………… 吴开亮(3)

用不变本征算符法求一维线性谐振子的量子化能谱…………………………………………………… 凌瑞良(3)

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合成初相位的确定 …………… 王颖辉(3)

带电粒子在磁镜场中运动时速度的演变…………………… 代国红 李兴鳌 黄伟军 方利广(3)

完全非弹性碰撞中动能损失与撞击位置关系的研究………… 马书云 吴王杰 汪 峰 章 曦 李配军(3)

确定原子基态的简便方法 ………………… 曾永志 陆培民(3)

用复势函数计算特殊边界形状的静态场问题 ……… 贾秀敏(4)

统计平衡状态下扭秤热噪声对引力实验的限制………………………………………… 秦 丹 闫 鹏(4)

磁场安培环路定理证明的新方法…………………… 冯小娟 强稳朝 张 频 张建国 (5)

参照物每受一个力,被研究物体必相伴受一个惯性力…………………………………………………… 高炳坤(5)

雨滴下落收尾速度的一般讨论 …………… 刘俊杰 周秀芝(5)

两种非理想气体为工质的可逆奥托循环的效率 …………………………………… 叶兴梅 刘静宜(5)

巧用惯性力 …………………………………………… 高炳坤(6)

换个角度看近地人造卫星的运动…………………… 张晚云 陆彦文 曾交龙 曹 慧(6)

相变过程中的亚稳态和失稳分解现象 ……………… 张海燕(6)

含二绝热过程和二同类多方过程的循环效率的简洁表达式 ……………………………………… 朱佑新(6)

■物理实验

电光调制不同工作点选择方法下的光偏振态分析……………………………… 郭明磊 韩新风 章毛连(1)

RLC暂态电路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 吴 波 杨秀德(1)

液体表面张力的动态测量过程研究……………………………… 张连芳 傅敏学 柯伟平(1)

提高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秦 颖 王茂仁 林国强 余 虹(1)

实验结果表达式物理内涵探讨 … 凌向虎 凌味未 苏海涛(1)

如何通过测量复摆的周期计算转动惯量 … 周雨青 刘 甦(1)

基于素质培养的霍尔效应实验 ……………………… 庹 静(2)

文章题目 作者 期号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研究 ……… 杨 艳 安盼龙 赵瑞娟(2)

用3DStudioMax演示驻波的振动…………………… 赵 慧 王银海 邓颖宇 熊惠芳(2)

自行组装磁致旋光实验装置…………………… 朱二旷 胡亚范 陈海良 王锁明(2)

一个探索型实验的设计 …………………… 方运良 邓锂强(3)

创新实验教学 培养综合素质 ……………………… 康 颖(3)

分层次、递进式教学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探索物理实验课程对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 赵 艳 李相银(3)

双透镜牛顿环干涉法测曲率半径……………………………… 王道光 孙 镭 周红生(3)

基于RS485协议的刚体转动惯量测量实验系统的设计……………………………… 王学水 马贺凯 王岩庆(3)

光纤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制作及调试 ………………… 李叶芳(4)

三棱镜偏向角与棱镜顶角的关系 …………………… 顾菊观(4)

分光测色仪器三维样品架的设计………… 徐金泽 郭振宇 刘志强 刘建辉 王亚芳(4)

空间滤波实验中光路和傅里叶变换透镜孔径对实验的影响 ……………………………………………… 冯 璐(4)

光刻胶特性曲线参数测量的新方法 ………………… 张洪波(4)

声场中的驻波模拟 ………………………… 向罗杰 王 慧(4)

分光计调整方法的改进 ……………………………… 谢银月(4)

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中干涉条纹方程的推导和模拟……………………………………………………岑敏锐(5)

便携式纵驻波演示仪的制作………… 梁法库 路峻岭 耿 志 陈丽娜 迟卓君(5)

考虑空气阻力、浮力用落球法精确测定重力加速度的研究 ……………… 俞晓明 崔益和 陈 飞 胡国庆(5)

圆孔夫琅禾费衍射的光强度研究…………………… 姚晓玲 朱 霞 谭得宏 张世富 (5)

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数据分析和结果探讨…………………… 苗 琦 王明东 杨晓段 姚宏林(5)

圆孔圆环夫琅禾费衍射实验的Matlab仿真设计 …… 崔祥霞(5)

使用硅压力敏传感器自制物体密度测量仪 ………… 李艳琴(6)

开设太阳能电池板室外特性研究性实验的尝试…………………… 郭山河 田云霞 何 越 王志军(6)

Origin8.0在普朗克常数测定实验中的应用……………………………… 金园园 卢 成 李根全(6)

建立实验室开放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梅忠义 石 凯(6)

■物理与工程

微波检测实验——微波相位与含湿物质含水量变化关系的研究 ………………………………… 徐少磊 孙文光(1)

数学物理方法在半导体PN结分析中的应用 … ……… 张怀广(2)

浅论多层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特性……………………………… 薛宗林 滕保华 苏佳胜(3)

偏振-米散射激光雷达探测对流层气溶胶光学特性 …………………………………… 吴礼林 封素敏(3)

通信线路中电力谐波干扰与防护分析 …… 孟建新 张 勇(4)

激光表面改性及其应用 ……………………………… 宋立平(4)

激光光谱技术在燃烧诊断中的应用 ………………… 李树峰(5)

从马吕斯定律到液晶显示原理 ……………………… 徐劳立 (5)

文章题目 作者 期号

■教改论坛

物理概念教学中“相异构想”的研究 ………………… 王红梅(1)

对物理教材中两个概念的讨论 …………… 樊丽俭 冯振宇(1)

跨学科教学:大学物理教学范式的转变 … …………… 阎元红(1)

医药类专业物理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喀蔚波 孙大公 苑桂红 李玉梅(1)

新基本要求下的大学物理学课程成绩考评方法………………………………………… 王亚伟 殷红飞(2)

课堂无线应答系统在创建探究课堂中的研究与实践……………………………… 蔡天芳 赵红敏 韩 静(2)

民族地方高校普通物理数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 杨晓荣(2)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程树英 赖松林 蔡 超(2)

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形势,巩固和加强物理基础课程重要地位 ………… 陈沙鸥 孙 欣 何丽珠 黄家寅(3)

高等物理创新教育改革实践性研究策略 … 李松岭 李明雪(3)

“一体两翼”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 张 萍 宋金璠 郑长波(3)

文科大学物理课的教学探索 ………………………… 陆文庆(4)

大学物理教学的“激趣”探讨 ………………………… 庹 静(4)

文科物理——文科与物理的“杂交” ………………… 李柳青(5)

谈创新性教育过程化物理学课堂教学 ……………… 蓝爱群(5)

浅谈“非线性物理”课程的教学 ……………………… 李春贵(5)

多层面分层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 白 璐 吴振森(6)

大学物理课程学生问卷调查研究………… 易伟松 罗贤清 丁孺牛 孙秋梅 谭佐军(6)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胡 南 李 铁(6)

■教学手段现代化

计算机制全息图探究及实现…… 杜志东 裴文荣 张 权 王赵戎 陈 润 朱 玲(2)

数字全息的计算机仿真 ……………………………… 刘秋武(4)

Mathematica在振动波问题中的应用……………………………… 鲍四元 孙洪泉 陈旭元(4)

■物理学史

视觉化经验对爱因斯坦的影响 ……………………… 吕仕儒(4)

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的物理志中国情和科学观……………………………… 程民治 王向贤 朱爱国(5)

■教学经验交流

第二宇宙速度又一推导 …………………… 李 勇 刘 慧(1)

巧求三角形板状物体的转动惯量………… 姚晓玲 朱 霞 武小琴 谭德宏 刘 力(1)

动量及能量转换和守恒的互动式教学……………………………… 朱长军 翟学军 薛 兵(3)

用高斯定理求电场的条件是满足环路定理 ………… 陈信义(3)

替代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赵长青(4)

对多普勒效应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 龚劲涛 王素芳(4)

洛伦兹变换成立的充分与必要条件 ………………… 冯胜奇(4)

无限长直椭圆柱(或柱壳)形带电导体外的电场分布 …………………………………… 林焰清 陈 钢(5)

可以选取无限远点作为电势零点的充分与必要条件…………………………………………………… 冯胜奇(5)

文章题目 作者 期号

计算感生电动势的一种简洁方法 ………… 李文胜 孙健美(5)

一个力学问题的理论分析及结论 ………… 史祥蓉 刘华波(5)

圆柱体对垂直其中轴并过其中心的转轴转动惯量的几种计算方法 …………………… 史 博 张 辉 麻晓敏(5)

时间间隔的正确理解 …………… 倪 赟 晏世雷 吴 亮(6)

双导体系统电容的计算 ……………………………… 马凤翔(6)

薄膜干涉光程差公式推导过程中的近似问题……………………………… 王家慧 祁 铮 金钟辉(6)

■大学生园地

桥梁振动的激光干涉测量方法…………………… 朱 靖 王 俊 文学军 何焰兰(1)

拉压实验装置平台下金属材料杨氏模量的测量……………………………… 葛宇为 姚梦禹 冉丽娜夏樟根 朱莲根 王锦辉(2)

激光监听演示实验仪器的制作 …………… 赵官华 唐 芳(3)

反射式声波多普勒效应测速实验……………………………… 潘盛成 童培雄 赵在忠(4)

文章题目 作者 期号

用于色度学实验的光学调色仪设计 ……… 李清泉 彭秀华(5)

论能量曲面上理想气体的微观状态数………… 申 杨 赵 杰 杜韦陶 王 鑫 刘全慧(6)

■会议通知

2010年两岸三地高等学校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2)

■会议纪要

2010年中南地区高校物理基础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 ………(3)

2010年国外大学物理教学与教材研讨会会议纪要 …………(4)

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华东地区第十二届物理基础课程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 ……(5)

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华北地区协作组2010年高校物理教学研讨会会议纪要 …………………………………………………(6)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物理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只因是物理
处处留心皆物理
做个怪怪长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我不是教物理的
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构建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