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校发展思路建设效能型学校

2010-03-22 09:40武汉市硚口区崇仁第二小学高静
成才 2010年7期
关键词:效能干部班级

■武汉市硚口区崇仁第二小学 高静

创新学校发展思路建设效能型学校

■武汉市硚口区崇仁第二小学 高静

未来处在过去和现在的延长线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回溯学校发展的历程,可以从过去到现在的轨迹中寻找到学校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从世界范围内“学校重建”运动的历程来看,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经历了从“优质学校”、“有效学校”到“效能型学校”的三种范式的转换。“优质学校”着重关注质量,其特征为巨大的投入和产出(不计成本);“有效学校”着重关注效率,即学校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忽视学校本身功能的充分发挥(如教师发展、对社区的影响等);效能型学校则兼顾“功能”、“效率”和“质量”,是学校发展的高级阶段。从国内成功学校的发展历程看,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追求规模——追求质量——追求效能。在追求规模发展阶段,学校通过扩大班额、扩建校园场地、设立分校等方式扩大办学规模,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影响。第二个阶段是追求质量阶段。为了满足社会、家长、学生的需求,学校将提高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首要地位。第三阶段是追求效能阶段,这由当前国家倡导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两型社会”的大背景决定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这是对学校效能的追求,是中国教育在未来的十年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二十字工作方针,更是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建设两型社会建设,尤其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要考虑资源的投入。学校要思考如何最充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最大程度的提升教育的质量,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创新发展思路,走效能发展之路。

一、效能型学校内涵

效能型学校是指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组织功能,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绩效的学校,如学校在教育质量、校园气氛、教学创新、学习创新、教职员工素质、学生行为表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都有良好表现,能高效达成教育目标,等等。“效能型学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征:

1.功能的充分发挥。作为一个教育组织,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师生的发展、引领家庭教育、影响社区教育。这里的发展不仅是当前的发展,还有未来的发展。

2.资源的充分运用。一是有限的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物尽其用;二是人才资源的充分开发,做到“人尽其才”。

3.工作的优质高效。提高学校内部各项工作的效率,也就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和教育效能。

4.良好的社会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良好,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信赖度不断提升。

二、效能型学校建设策略

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厘清影响学校效能的相关因素,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学校要素系统”和“学校效能系统”,如图所示:

效能型学校建设模型

“学校要素系统”由“核心价值”、“管理制度”、“教师队伍”、“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五个彼此联系的要素构成,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校效能。其中教师队伍是核心因素,学校核心价值和人本管理决定学校的管理效能,并构成教师队伍成长的学校环境;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的水平构成学校教育效能,也是教师成长的两个彼此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

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和学校实际,我校确定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进行效能型学校的建设。多年的办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队伍是在学校整体变革的实践中得到发展的。因此,我校提出的效能型学校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培养教师队伍为核心,通过建构学校核心价值,实施人本管理,打造高效课堂,建设民主班级,从而提高学校效能(包括管理效能和教育效能)。

1.建构核心价值

我校对全校干部教师进行学习型组织理论培训,引导干部教师“建立共同愿景”、“改变心智模式”学会“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并进行“自我超越”。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学校“崇仁尚和”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仁爱是教育力量之源,和谐是学校效能之基”的核心价值,建构“有爱有序的管理文化”、“引领融合的研究文化”、“合作增效的团队文化”、“和谐主动的课堂文化”、“和睦自律的班级文化”。文化是我们的做事方式,内在地包含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外显为行为方式,学校各项工作从理念到行为,都努力体现以上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念。

2.实施人本管理

我校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运用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对行政例会、教代会、班主任培训、教师培训进行改革,实施人本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效能。比如,行政例会改革,我们制订了行政例会的基本规范和控制程序,要求每个干部都要“备会”,在“备会”的过程中搜集有效信息,透视问题本质,提出合理的建议,然后交中心发言人汇总,确定行政会的主题。这样,行政会上变多人说为中心发言人一人说,减少无用信息,提高交流的效率。同时,在会议过程中设计了“深度汇谈”这个环节,主要是围绕行政例会的主题进行讨论与交流,变校长一人说为干部众人说,变校长告诉型决策为干部研究型、民主型决策。行政会改革调动培养了干部系统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大大地提高了管理效能。学校教代会改革、教师培训和班主任培训的改革,也收到了同样的效果。

3.培养教师队伍

我校从“个性品质”、“专业素养”、“教育行为”三个维度建构《武汉市崇仁第二小学教师发展的评价标准及其实施办法》,并引导干部、教师根据已有的基础,确定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发展期”,在此基础上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并实施科研引领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对干部而言,我们把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尤其是管理中的问题作为课题,由分管干部领衔开展研究。干部领衔课题研究采取“项目负责制”,即每个干部领衔研究的课题都是一个攻关项目,直接对校长负责。如德育部门的《家校有约》《“个个班好”管理与评价》、教学部门的《考核学科质量监测管理》《“和谐自主”高效课堂评价标准与实施办法》、后勤部门的《优化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强化管理规范》、《优化学校清洁卫生工作流程》等。由干部领衔,带领教师和园工开展专题研究,以研究引领常规工作,变常规工作的“经验性实践”为“研究性实践”。由于工作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干部教师的实践智慧,大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和后勤服务工作的效能。

对教师而言,我们根据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实践中存在的困惑、问题确定研究专题,研制《武汉市崇仁第二小学年度微型课题指南》,引导教师开展微型课题行动研究,在研究性的教育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

“项目研究制”是干部教师形成发展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机制。具体来讲,教师是通过课堂教学、班级建设、特长学生培养这三条途径,在相关项目的研究性的实践中实现个人和团队的成长与发展的;而干部则是在对这些项目的管理、引领、参与的研究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成长与发展的。

随着实践的深入,项目研究逐步发展成了学校管理的“项目负责制”:这些项目由行政干部领衔,项目负责人之间构成“平行”关系,都直接对校长负责,形成了“扁平式”管理的格局,每个干部不仅“管事”,而且“做事”,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在实施项目管理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各项目自身研究的连续性,还关注各项目之间的关系,让各个项目的研究能够形成合力,从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和教育效能。

4.打造高效课堂

以《崇仁第二小学“和谐—自主”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制与实施为抓手,大力建构高效课堂,主要的策略是:

⑴理念引领。以“以学论教”、“和谐增效”、“教管并重”为基本理念,研制《崇仁第二小学“和谐—自主”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领建构高效课堂的教学与研究。

⑵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准备状态、注意状态、思维状态、交往状态、生成状态)和学习效果(知识记忆清、方法运用熟、情感体验深、习惯养成好),评价教学行为(提问、讲解、辅导、巡视、评价、反馈等等)的有效性。

⑶反思重建。引导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不断地建构新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教学行为。

5.建设民主班级

以《“和睦—自律”班级建设》专题研究为抓手开展民主班级建设,主要内容如下。

⑴愿景建设。包括班级的理念和目标。班级愿景建设要体现年段特征和班级特色。

⑵岗位建设。学生岗位包括服务岗、监督岗、管理岗,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设置。

⑶制度建设。包括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

⑷文化建设。包括班级舆论、人际关系等。

⑸活动建设。包括主题教育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作为一种发展方式,效能型学校建设需要充分认识学校组织的功能,通过调整学校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建立相应的组织制度和学校文化,使学校组织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功能)充分发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作为一种发展目标,效能型学校建设在内容上要体现整体性,要识别影响学校效能的关键因素,并使之成为互相联系的系统,在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解决问题时,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突出阶段的重点,抓住学校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促进学校高效发展。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效能干部班级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班级“四小怪”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班级英雄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班级被扣分后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