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果斑病菌源与接菌方法对西瓜致病力的影响

2010-03-26 00:56李明明申初成雷庆斌周检军简建松谢超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15期
关键词:菌源邵东县邵东

李明明,申初成,雷庆斌,周检军,简建松,谢超

(1.邵东县双凤农业站,湖南 邵东 422804;2.邵东县水东江农业站,湖南 邵东 422826;3.邵东县火厂坪农业站,湖南 邵东 422818;4.邵东县农业局,湖南 邵东 422800;5.邵东县简家陇农业站,湖南 邵东 422821;6.邵东县种子公司,湖南 邵东 422800)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Watermelon bacterial fruit blotch),又称细菌性斑点病、西瓜水浸病、果实腐斑病等,传播速度快、危害损失大,一般发生时减产10%~40%,严重流行时可造成整丘西瓜腐烂而失收,是西瓜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2006年被列为国家检疫对象。病原菌主要在种子、土壤表面的病残体上越冬[1]。病菌在埋土中的西瓜皮上可存活8个月,在病残体上存活2年,主要通过伤口和气孔侵染[2]。除危害西瓜外,还可以侵染瓢瓜、香瓜、哈密瓜等多种葫芦科作物和杂草。2009年,邵东县进行不同越冬菌源和接菌方法对西瓜的致病力试验和观察,为制订综合控防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品种西瓜品种为有籽瓜西农9号(湖南省南湘种苗生产)

1.1.2 不同越冬菌源(1)干存病叶。先年5月中旬从田间采集发病较严重的西瓜叶片于室内,用无菌白纸夹压,自然干燥保存越冬,于次年4月13日加水保湿备用。(2)湿存病叶。5月下旬从田间采集西瓜病叶后,用塑料袋密封保湿,任其腐烂越冬。(3)病瓜腐烂后的浸出液。6月下旬从田间取数个发病西瓜存于室内,待完全腐烂成液体状后,滤出菌液保存于不透明的瓶内越冬。(4)带菌土壤。5月上旬从田间取发病西瓜植株1株,摘除主茎生长点,连土移进室内置于塑料瓶内栽培,西瓜植株死亡后,去掉植株茎叶,保存带病土壤越冬,不定期浇入少量水保湿。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邵东县火厂坪镇祥龙村。试验地面积1000 m2,灌排水条件和肥力水平一般。前作为一季水稻。4月27日浸种5 h,4月28日直播。5月21日接菌,每周观察1次症状表现速度,7月12日定案调查发病蔸数,计算发病蔸率。

1.3 试验方法

1.3.1 浸种取不同菌源物(4个处理,16个重复)稀释20倍,放入西瓜种子浸种,其他小区种子用清水同时浸种,浸种时间5h。

1.3.2 淋蔸西瓜出苗后,将菌源物稀释100倍淋蔸1次,从生长点淋下至根部湿润(4个处理,16个重复)。

1.3.3 喷雾西瓜苗3叶至4叶一心时,将菌源物稀释20倍,用小喷雾器喷于生长点和叶片上(4个处理,16个重复)。

1.3.4 针刺西瓜3叶至4叶一心时,用大头针在2片子叶上各刺3~4个小孔,以不刺穿下表皮为度,用毛笔醮取10倍菌源液涂于伤口及叶面,不同菌源物处理单独使用毛笔(4个处理,16个重复)。试验共设17个处理,4次重复,68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种植西瓜10蔸。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越冬菌源的致病力比较

不同越冬菌源与接菌方法结种后的病蔸率如表1所示。干存叶片越冬菌源的4种接菌方法发病蔸率幅度10%~50%,其中以淋蔸和针剌接菌的发病蔸率最高,平均发病蔸率均30%,重复间最高发病蔸率出现在浸种和淋蔸处理内,发病蔸率均达50%;湿存叶片越冬菌源的4种接菌方法发病蔸率幅度10%~40%,其中以针剌接菌的发病率最高,平均发病蔸率为27.5%,重复间最高发病蔸率为浸种和针剌处理,发病蔸率均达40%;病果浸出液越冬菌源的4种接菌方法发病蔸率幅度10%~40%,其中以针剌接菌的发病率最高,平均发病蔸率为25%,重复间最高发病蔸率为淋蔸处理,发病蔸率达40%;病果浸出液越冬菌源的4种接菌方法发病蔸率幅度10%~60%,其中以针剌接菌的发病率最高,平均发病蔸率为32.5%,重复间最高发病蔸率为针剌处理,发病蔸率达60%。

表1 不同越冬菌源与接菌方法结种后的病蔸率(%)

2.2 不同接种方法的致病力比较

4种越冬菌源浸种的发病蔸率幅度为10%~50%,其中以湿存叶片浸种的发病率最高,平均发病蔸率25%,重复间发病率最高的为干存病叶处理,发病蔸率达50%;4种越冬菌源淋蔸的发病蔸率幅度10%~50%,其中以干存叶片淋蔸的发病率最高,平均发病蔸率30%,同时,最高发病重复也出现在干存病叶处理,发病蔸率达50%;4种越冬菌源喷雾的发病蔸率幅度10%~50%,其中以病土浸出液淋蔸的发病率最高,平均发病蔸率30%,重复间发病率最高的为带菌土浸出液处理,发病蔸率达50%;4种越冬菌源针剌病蔸率幅度20%~60%,其中以病土浸出液针剌的发病率最高,平均病蔸率为28.75%,重复间发病率最高的为带菌土壤浸出液处理,发病蔸率达60%。

2.3 不同小区的症状表现速度观察

在试验的各小区间,以干存病叶针剌接菌的症状表现速度最快,接菌后10 d开始出现水渍状病斑;表现症状较慢的的是湿存病叶喷雾处理,接菌后21 d才开始出现水渍状斑点。

3 控防建议

3.1 减少菌源数量

4种菌源对西瓜都有致病力,以越冬保存期间密封较差的带菌土壤浸出液和干存叶片越冬的菌源致病力较强,而高度密封的病果浸出液和塑料袋密封保存越冬的湿存病叶致病力相对较弱,证明该细菌属好气性细菌,在通气条件下生活力较强。因此,在大面积控防措施中,应力求减少菌源数量和降低病原细菌的致病力。

3.1.1 西瓜收获后深耕翻土[3]深耕翻土可以将土壤表层带菌土翻入深层,有利带菌残体(如根系)加速腐烂,病原细菌处于缺氧环境下容易死亡。邵东县属湘中丘陵地区,以10月下旬至11月中下旬进入霜冻前翻耕较为适宜,翻耕深度应根据耕作层的情况确定,一般以翻至耕作层底即可。翻耕时,要确保尽可能将表层土壤翻至最下层,并将上层土块捣碎。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灌水浸田15~20 d,然后再排干露田。

3.1.2 清除田间带菌残株发病残体带菌是田间再次侵染的主要菌源,当瓜地内出现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症状时,应立即将发病枝叶或幼果摘除,同时,加强西瓜地周围的葫芦科作物及杂草的施药防治[4];西瓜收获后,要将田间的带菌枝叶、病果及可能携带病菌的杂草全部清除,不论何时清出的带菌残株或杂草均应及时带出田间集中烧毁,严禁喂鱼、沤肥和乱扔,同时,还要彻底清除瓜地周围的葫芦科杂草。

3.1.3 土壤消毒邵东县瓜农一般进行西瓜育苗移栽。育苗前,要选用20%噻菌铜SC6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SP600倍液喷于育苗用的肥土上进行消毒灭菌;西瓜苗移栽到大田前,先用72%农用链霉素SP800倍液或20%噻菌铜SC800倍液,均匀地淋洒在移栽穴及其周围土壤上,定植后再用药液水压蔸。

3.2 避免人为因素传播

4种接菌方法都能引起西瓜植株发病,尤以针剌接种的发病率最高。在西瓜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在田间整枝和其它农田作业时人为造成植株伤口,以减少病菌侵染的几率;在病瓜地整枝或农事操作后要用72%农用链霉素SP400倍液和清水清洗双手和双脚,再进入没有发病的瓜田内整枝或农事操作,以避免人为携带病菌传播扩散。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潜在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5.416-417.

[2]邢东光.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发生与防治[J].北方园艺,2002,(3):69.

[3]Hopkins D,Kucharek T.细菌性西瓜果斑病[J].中国西瓜甜瓜,1997,(1):30-31.

[4]吕小云,周检军,龙艳梅,等.不同瓜类作物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性试验[J].湖南农业科学,2009,(11):71-72.

猜你喜欢
菌源邵东县邵东
元旦献诗
Four Folk Customs of 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民俗四则)
邵东:教师两天献血近10万毫升
明年要订《文萃报》
来安县2018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与防效分析
农业部部署小麦条锈病冬季防治工作
河南栾川的赵先生咨询:如何防治李红点病?
邵东县:烟花爆竹“打非治违”进行时
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体系获国家大奖
死里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