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源

  • 我国小麦秋苗条锈病发生规律及其区间菌源传播关系
    夏易变区(即秋季菌源基地)、冬季繁殖区(即春季菌源基地)和春季流行区3大区域[3]。病菌在陕西关中、华北平原中南部、成都平原及江汉流域等冬麦区以潜伏菌丝或夏孢子状态越冬或冬繁,春季小麦返青后潜伏菌丝长出夏孢子,反复侵染小麦,并向北部麦区扩散传播,直至小麦生长中后期病菌夏孢子随东南风吹送到甘肃、四川、青海、宁夏、云贵等高山冷凉地带的晚熟冬、春麦、夏播小麦和自生麦苗上繁殖蔓延、越夏,秋季越夏菌源又随西北气流传播到平原冬麦区和海拔较低的冬麦区侵染危害秋播麦苗,如

    植物保护 2023年5期2023-10-16

  • 小麦条锈病发生与防控技术
    广、浸染能力强、菌源量高、损害大的特点。为严防小麦条锈病蔓延风险,保障粮食安全,山东省平邑县农业农村局近年来积极开展小麦条锈病检测和预防,抢抓条锈病防治关键期,有效控制和压低病源基数。一、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大区间典型远程气流传播流行的小麦病害,主要由条形柄锈菌侵染引起,一般在春季发生,发病后,具有很强的本地区传播或向相邻区域传播的能力,且变异快,破坏小麦叶绿素,主要为害叶片、叶鞘、茎秆、麦穗及颖壳等内部组织,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实现对植株养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2年6期2022-11-09

  • 汉中市小麦条锈病病原菌来源及传播路线研究
    为了明确陇南越夏菌源对汉中市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具体影响,将2010—2020年陇南越夏菌源量(上年9月上旬平均病叶数)、陇南小麦秋苗病情(上年12月下旬病田率)与汉中市小麦秋苗病情(上年12月下旬病田率)、早春病情(3月上中旬病田率)及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在DPS数据处理系统上进行多变量相关分析。1.3 传播路线调查为进一步明确汉中市秋苗菌源传播路线,将甘肃省陇南市的文县、武都区、成县、康县、徽县,汉中市的宁强县、略阳县、勉县、汉台区、南郑区、洋县及四川省广元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9期2022-10-14

  • 小麦条锈病跨区域全周期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警网络,对条锈菌菌源量和田间发病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开发应用早期诊断和预测技术,及时发布预报,指导防治工作开展。(二)条锈病菌毒性变异监控技术。小檗作为重要的条锈菌转主寄主,是条锈菌发生有性繁殖、产生变异的重要场所,冬孢子是条锈菌从小麦转到小檗的主要形态。通过在西北关键越夏区和越冬区遮盖小麦秸秆堆垛、春夏季铲除小麦田周边小檗或对染病小檗喷施农药等措施阻断条锈菌的有性繁殖,降低条锈菌变异机率,减缓或阻止新的毒性小种产生,从而减轻对抗病品种的压力,延长抗病品种使

    农民文摘 2022年9期2022-10-08

  • 甘肃省冬麦区2021 年春季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调查
    病充分,冬系繁殖菌源量大;陇南、天水及平凉等地早春发病提前,且大多发病田块较常年提前10 d 左右进入病害扩展阶段。陇南市文县中庙镇、玉垒乡及桥头镇,陇南市康县王坝镇、铜钱镇及太石乡,陇南市成县索池镇、小川镇、纸坊镇及沙坝镇,陇南市西和县石峡镇、十里镇及石堡镇等调查点的冬小麦,在4 月中旬均已开始发病甚至已进入盛发期。其中陇南市文县调查田块已充分发病,尤其是文县玉垒乡及桥头镇的调查田块已全田普遍发病;陇南市康县铜钱镇及太石乡靠近河流等气候湿润区域的调查田块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7期2022-08-19

  • 浅析天津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菌源分布,病菌可在华北越夏区(晋北高原、内蒙古乌兰察布及河北坝上等地区)海拔1 200 m 以上的晚熟春麦和自生麦苗上越夏。蓟州区地处天津市最北部,北部山区距河北省坝上仅150 km,从地理位置分析存在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可能性。但九山顶为天津市最高点,海拔1 078.5 m,单独从海拔高度上分析,病菌在天津地区越夏的可能性极小,而且小麦条锈病菌喜凉怕热,气温在23 ℃以上的地区,小麦条锈病菌不能越夏,蓟州区最热季节旬最高气温30.0 ℃,旬

    天津农林科技 2022年3期2022-06-14

  • 水稻稻曲病大田喷雾接种技术试验
    ,以期明确有效的菌源类型和适宜的接种时期,为大田条件下水稻品种抗性筛选提供指导。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于2020年在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园区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甬优12,5月25日播种,8月4日开始幼穗分化,9月5日破口,9月11日齐穗。菌源采集于上年田间,稻曲球未完全散开时摘取病粒,剔除杂质后于干燥条件下装入广口瓶,置于4 ℃冰箱冷藏保存。分生孢子培养液制备:取保存于冰箱的稻曲球,先用75%乙醇表面消毒15 s,然后再用5%次氯酸钠消毒4 m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6期2022-06-10

  • 微波辐射预处理菌源对生物暗发酵制氢的影响
    -7]等作为发酵菌源。这些天然混合菌源中不仅含有严格厌氧的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兼性厌氧的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8]等产氢菌,同时也存在产甲烷菌[9]、产乙酸菌[10]等耗氢菌。耗氢微生物的存在势必会对暗发酵制氢产生负面影响。为了获得高效的产氢菌,同时抑制或杀灭耗氢菌,在暗发酵制氢前通常需要对菌源进行预处理。目前常用的菌源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酸、碱[11-12]、化学抑制剂[13]、水

    轻工学报 2022年2期2022-05-05

  • 平凉市崆峒区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控策略
    度、湿度、条锈病菌源等关键决定因素影响,当平均气温达24℃、相对湿度超过82%时,致使9月份低凹潮湿处自生麦苗有自然越夏条锈病分生病孢子堆出现。因此,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流行程度与当地不确定性的气候条件密不可分,直接关系条锈病的繁殖与扩展,不仅能促使形成菌源地,引起条锈病的大面积流行,甚至其高空气流传播的特性对周边县(区)影响极大,逐渐成为制约崆峒区粮食安全的重要障碍因素。1 发生特点小麦条锈病是通过高空气流传播的重大流行性病害,具有发病早、区域广、程度重等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3期2021-12-07

  •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面积较大并由当地菌源引致病害的条件下,这一作用将表现得更加明显。3.3 加强田间栽培管理适期播种,师宗冬小麦以10月中下旬播种为宜。具体播种时间依据种植区域海拔进行确定,在条锈菌越冬菌源较多的冬小麦区,适当晚播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和有机肥、均衡施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以防造成贪青晚熟,适时增施磷、钾肥,增强小麦自身抗病性;在冬小麦越冬返青时,随时检查病情,如发现病叶和发病中心应彻底铲除,以防传播蔓延;小麦收后及时深翻,清除田间、路旁

    云南农业 2021年3期2021-11-30

  • 丰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中植16号”通过审定
    病品种防控条锈病菌源基地及丰富菌源基地的品种抗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该品种以“温麦8号”与“攀91045”及Cp20-29-2复交而来,母本“温麦8号”和“攀91045”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生态适应性,Cp20-29-2 具有优异的抗病性。该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我国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自2006年在廊坊配制杂交组合,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在后代自交群体中选择抗病基因聚合株系,在甘肃甘谷、河北廊坊等地开展高代材料选育工作,历经十年选育出抗性优异、高产稳产的高

    电脑迷 2021年8期2021-11-27

  • 驯化对长焰煤制生物气过程氢化酶活性的响应分析*
    首要环节便是高效菌源的获取。目前,众多学者已经在菌源选择上做了许多先导性的工作。在不同地区、不同煤阶的新鲜煤样中均检测有产氢产甲烷菌群[3-4],另外,对煤层水的群落结构研究中也发现存在互营挥发性脂肪酸代谢产甲烷菌系[5]。对比不同煤阶煤分别在本源菌和外源(如沼液、活性污泥和底泥等)菌作用下产气效率的差异,发现外源菌的整体产气效果要优于本源菌的整体产气效果,而驯化是获取高效菌更为关键的因素,微生物经过逐步驯化可缩减对煤的适应过程,使不同菌源菌群的产气效率均

    煤炭转化 2021年5期2021-09-13

  • 小麦叶锈病的综合防治技巧
    发生流行同品种、菌源、天气等因素有关。小麦播种早,出苗早,发病重。冬季气温高,雪层厚,覆雪时间长,土壤湿度大发病重。越冬菌源多、春季气温高、雨水多,尤其是小麦抽穗前后降雨多,或田间小气候湿度高,叶锈病往往容易流行。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防治小麦叶锈病的基本措施,比如菏麦29、周麦30、皖麦26、滇麦18等。(2)在秋苗容易发生叶锈的地区,适当晚播,可有效减轻秋苗病情。(3)小麦播前选用种子量0.2%的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或种子量0.06%的6%

    今日农业 2021年23期2021-08-22

  • 高温高湿条件下水稻纹枯病的科学防控对策
    病流行主要受大田菌源数量、气象条件、品种抗性、栽培管理等影响。①菌源数量。在土壤中越冬的菌核及在其他病残体或田间杂草等寄主上越冬的菌丝和菌丝体成为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源。春耕春灌时,菌核漂浮于水面与其他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遇适温(25 ~ 32℃)高湿,即可萌发菌丝侵入叶鞘。田间菌核数量与病害初期发病轻重密切相关。上季发病重的田块,田间菌源充足,当季稻株初期发病率高。新垦稻田或上年、上季的轻病田,一般当年或当季发病亦轻。②气候条件。水稻纹枯病菌喜高温、高湿,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1年6期2021-07-12

  • 山东滨州沾化区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因素与防治措施
    候、感染寄主以及菌源都有较密切关系。二、小麦叶锈病发生原因1、品种小麦品种若抗病性较弱,则易感染小麦叶锈病。2、气候因素温度以及降水量都会影响小麦叶锈病的发病程度。当温度在5~20℃时,该病扩散最严重,呈直线上升趋势。近年来早春气温回升较快,3~4 月降水量也较大,此时土壤较为潮湿且光照不足,有利于病菌蔓延扩散[3]。3、耕作制度小麦属连年种植农作物,土壤中若存在细菌,菌源会逐年增多,因此连作麦田发病较严重。三、小麦叶锈病防治措施1、化学防治小麦叶锈病防治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11期2021-06-19

  • 陕西省2020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特点和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1.2 秋苗菌源基数大、越冬率高冬前关中粮食主产区4市11个县区均出现普发田块,平均病田率达30%,最大发病中心6 m2,病叶数100张,病田率较2017年同期增加个23.8个百分点;关中越冬区已发展为冬繁区,关中部分县区条锈病孢子和菌丝体存活率高。1.3春季扩展速度快、面积大、程度重2020年3月30日,全省发生11.33万hm2,仅仅一个月时间发生面积剧增,4月30日全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已达69.73万hm2,涉及全省9市71个县区,发生面积和程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2期2021-04-27

  • 羊腹泻病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
    腹泻病有虫源性及菌源性两个类别,具体的发病症状如下:1.1 虫源性腹泻虫源性腹泻的发生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主要虫源有两种。一种是球虫,通常2~4 月龄的羔羊易感染球虫,感染后会出现重复性腹泻。成年羊也会感染球虫,但因其抵抗力相对较高所以发病率较低;另一种是隐孢子虫,此类寄生虫除了会使羊只患病外,也会感染人类。病羊的排泄物是主要的传播途径,通常隐孢子虫进入羔羊体内后会潜伏约34 d 后发病,病羊通常不爱进食、被毛粗糙、排泄黑绿色稀样便,且会因寄生虫卵较多而出现

    饲料博览 2020年12期2020-12-29

  • 玉米秸秆低温降解复合菌系降解能力及微生物组成研究*
    功能多样性及其与菌源菌种结构差异, 完善复合菌系筛选方法, 促进其开发利用。本文以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为研究对象, 在硫酸铵和尿素不同配比下连续继代培养10代, 获得不同氮源菌系(硫酸铵处理N1, 硫酸铵和尿素混合处理N2-N5, 尿素处理N6), 测定其玉米秸秆降解率, 评价复合菌系秸秆降解效率; 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对菌源土壤样品及不同氮源下继代培养的复合菌系菌种组成和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N2处理玉米秸秆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年11期2020-11-10

  • 甘肃、青海地区小麦条锈菌监测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病菌来源分为秋季菌源基地和春季菌源基地,秋季菌源基地为甘肃陇南陇东、川西北、青海东部等,向条锈病菌冬繁区秋苗提供菌源[5]。前人在甘肃小麦条锈菌流行关系研究中,对与青海菌源的关系少有涉及,没有将甘肃和青海的菌源作为研究主体,存在样本量较小、条锈菌的标样未采集于病害流行初期等缺陷。因此,明确甘肃、青海两省春季流行期间的菌源传播以及生殖方式对条锈菌大区流行预测及确定越夏初始菌源来源等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我国西北、华北、西南主要流行区的条锈菌群体遗传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20年18期2020-10-15

  • 鲁西南麦区条锈病防治策略探析
    病的春季流行区,菌源传播方式主要为近地面传播,河南、安徽等周边临近地区条锈病菌源通过近地面气流侵入后,病菌以夏孢子及菌丝的状态附着在被感染麦苗叶片中越冬,待次年春天气温上升,夏孢子开始传播扩散或菌丝开始复苏进入生长高峰,从而使小麦出现条锈病症状。此时,如果叠加降水等适宜的天气条件,更易助长病菌传播,从而引发小麦大面积感染,形成春季大流行。同时,鲁西南地区小麦主栽品种抗源单一,抗条锈病品种推广栽种面积十分有限,当前种植范围较广的鲁原502、济麦22、良星66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9期2020-07-12

  • 襄阳市2020 年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与原因分析
    条锈病特大发生的菌源、气象、栽培情况等因素进行了分析。1 发生特点1.1 冬季首次见病早、全域发病早今年我市最早于2019 年12 月6 日在樊城牛首镇黄丰村一组首次见病;比小麦条锈病大发生的2017 年(2016 年12 月28 日见病)早22d;比我市历史上发生最重、见病最早的1990年(1989年11 月14 日见病)仅晚17d;从田间病叶数和严重度分析、今年小麦条锈病的始见期应在11 月中旬,与1990年(1989年11月14日见病)相近。至12

    湖北植保 2020年5期2020-01-10

  • 大白菜根肿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研究
    份大白菜根肿病菌菌源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并用已育成的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同时进行鉴定。结果表现为4 号生理小种居多,但是却出现了抗4 号生理小种的大白菜品种对来自其他地区的4 号生理小种表现感病的情况。这说明4 号生理小种本身可能存在致病力的分化,或是该鉴别系统未能精确鉴定出生理小种的种类。本试验继续采用Williams 鉴别系统,同时选用具有不同根肿病抗性的大白菜品种对来源不同的20 份大白菜根肿病菌进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旨在为大白菜根肿病菌生理小种的精确划

    中国蔬菜 2019年8期2019-08-13

  •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括水稻的抗性差、菌源清除不彻底、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较高以及管理不当等,这些原因都很容易诱发水稻发生纹枯病,进而影响水稻的健康生长。(1)水稻品种的抗病能力不强目前,在我国市场中销售的水稻品种有优有劣,这就使得部分水稻品种的抗病能力不强,如果不能进行科学的挑选,很容易种植抗性较差的水稻品种,进而使纹枯病的发病几率提升。通常情况下早稻、矮杆品种的水稻以及生育其较短的水稻品种比较容易发生水稻纹枯病,而晚稻、双季稻、高干水稻以及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库纹病的发病几率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1期2019-08-08

  • 陈万权:30多年战“锈病”
    麦条锈病存在秋季菌源和春季菌源两大菌源基地,加起来有近2.7万平方千米,每逢季节适宜便蠢蠢欲动,试图进攻全国近27万平方千米麦田。如何在老巢尽可能减少菌源?他牵头提出了“中国方案”。研发出抗锈良种、药剂拌种、退麦改种、适时晚种以及带药侦察、打点保面和实时监测、统防统治等多种防病关键技术,构建了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减轻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危害。以此为核心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成果,获得了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成为我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9年5期2019-07-31

  • 陈万权:30多年战“锈病”
    麦条锈病存在秋季菌源和春季菌源两大菌源基地,加起来有近2.7万平方千米,每逢季节适宜便蠢蠢欲动,试图进攻全国近27万平方千米麦田。如何在老巢尽可能减少菌源?他牵头提出了“中国方案”。研发出抗锈良种、药剂拌种、退麦改种、适时晚种以及带药侦察、打点保面和实时监测、统防统治等多种防病关键技术,构建了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减轻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危害。以此为核心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成果,获得了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成为我

    发明与创新 2019年17期2019-07-16

  •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开始,治理农田的菌源,结合条锈病的特点,对小麦条锈病易发区域进行改造,通过条锈病的综合治理,利用生态措施对菌源进行有效控制,防治病菌传播扩散。尤其是在初级的流行期,要做好条锈病的应急防治措施,使用相应的化学方法,减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降低经济损失,确保小麥能够顺利度过条锈病的易发时期,实现小麦的增产。2.1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首先要采取科学的选种方式,调整小麦的品种布局,从而实现小麦抗条锈病的整体水平。根据近几年来河南地区小麦种植情况,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小麦品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16期2019-07-01

  • 蒙脱石的添加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市面上购买的青贮菌源和蒙脱石对玉米秸秆进行青贮处理。在青贮过程中,以饲料的分析与检测为主,感官评价为辅的方法来确定饲料的品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及处理 将刈割的玉米秸秆在阳光下晾晒适当时间,保证原料含水率维持在65%左右,用剪刀剪至长度为2~3 cm备用。木聚糖酶Ⅰ型发酵菌源和蒙脱石均为市面上购买的常规原料,其中木聚糖Ⅰ型发酵菌源活菌≥2×108cfu/kg。1.2 青贮饲料的制作 木聚糖酶Ⅰ型发酵菌源的用量参照使用说明书,按1000 kg玉米秸秆

    中国饲料 2019年9期2019-06-18

  • 潮间带和淡水池塘底泥对原水生物膜预处理工艺启动性能的影响研究
    河道、池塘底泥为菌源启动原水生物膜反应器,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氮素和有机物[9]。潮间带生物多样性较高,其水质同为寡营养水质[11-13],将潮间带底泥作为菌源启动原水生物膜预处理系统还未见报道。本试验将分别取自淡水池塘和潮间带的底泥作为菌源,构建并启动了2 组原水生物膜预处理系统,并对不同系统启动和运行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能够增加原水生物预处理系统启动的菌源多样性并为提高原水生物膜预处理系统的运行性能提供参考,具有理论与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03-21

  • 枣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烧毁,以消灭越冬菌源。2.2 果实采收后施入有机肥,增强树势,增强抗病能力。果树采收后及时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料,每亩施入750~1 000 kg,早春用施肥枪施入膨果强钾肥,每壶水15 kg兑入0.5~1 kg。2.3 春季萌芽前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降低菌源基数。2.4 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相结合,改善树体内通风透光条件。2.5 雨季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枣园过于潮湿而导致病害流行。2.6 喷药防治。根据预测预报适时喷药,一般7月上旬发病前喷1∶2∶200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6期2019-01-06

  • 浅析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
    中病菌逐年积累,菌源数量增多是玉米瘤黑粉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增多的初侵染源,一旦外界条件适宜,就会扩散传播。2.3.2 土壤有机质含量。缺乏有机质的沙性土壤中初侵染菌源量大,尤其在较干旱少雨的地区,病害发生常较重;而富含有机质、潮湿的土壤中,病害发生常较轻。2.3.3 玉米秸秆处理不当。玉米收获后秸秆、秸秆病残体随意丢弃,不及时进行清除处理,造成土壤菌源数量增加。2.3.4 施肥不合理。施用未腐熟、带菌的农家肥,菌源积累多;种植户实行一次性施肥,不施追肥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17期2018-09-26

  • 来安县2018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与防效分析
    词 小麦赤霉病;菌源;播期;品种;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S43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3-083-02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3.034Abstract The occurrence cond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 scab in Laian County in 2018 were introduced,the reason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3期2018-09-10

  • 环二肽功能尿素实现氮肥增效新突破
    提供超高活性内生菌源环二肽增效剂产品技术,双方联合研发环二肽新型增值尿素产品,助力金新化工80万吨尿素功能升级。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民、博士刘之广,泰安市科学院副院长唐玉敏,云天化金新化工部长马军,蓬勃生物总经理孔波等专家、领导出席见证签约。签约会上,据张民介绍,蓬勃生物植物免疫诱抗剂环二肽物质与缓控释肥结合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功能型缓控释肥料研制与应用”课题主要研究任务之一,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经多年试验结果表明:尿素配施环二肽诱抗剂处理的产

    中国农资 2018年29期2018-08-21

  • 玉米大斑病防治技术
    。当各种因素满足菌源产生的环境要求时。气候将成为玉米大斑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当温度在25%左右时,空气中的湿度达到90%以上时,此种环境对孢子的生长非常有利,在夏季雨水比较集中时,降雨量大于玉米生长的标准,会引起玉米大斑病的快速感染和传播。1,2栽植原因。玉米在栽培和种植时。采用的方法和技术不当也是造成玉米大斑病的因素之一,玉米在种植过程中,保持科学合理的植株距离是保证农业生产高产的重要原因。但是,有些种植户为了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种植植株过密。导致玉米在生

    新农村 2018年6期2018-08-21

  • 羊腹泻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分为两种。(1)菌源性。羊腹泻疾病最常见的是由于大肠杆菌引起。此外,还有些是因为霉菌、链球菌和沙门氏菌等等。菌源引起的腹泻临床表现为粪便臭且稀,更严重的状况是伴有气泡和便血。(2)虫源性。其中主要是球虫及隐孢子虫。隐孢子虫最常见并且最难治愈,是一种多见于人及动物体内的寄生虫,传播途径主要是口和排泄物。然而,这种寄生虫在排泄物被排出后有潜伏期,如果在这时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清洁往往会发生交叉及继发感染。球虫在羊体内寄生时,羊会发生无食欲、消化不良、日渐消瘦、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8年2期2018-04-12

  • 葡萄穗轴褐枯病的防治方法
    销毁,以减少越冬菌源。二是抹芽整梢,及时抹芽、摘心、修剪果枝,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三是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控施氮肥,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四是清理沟系,开辟好一套沟系,降低雨天的田间湿度。五是化学防治,葡萄芽萌动后,用石硫合剂重点喷洒结果母枝,以消灭越冬菌源;葡萄叶片充分展开后,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8%波锰锌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喷洒,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花序分离期和花后1周,可选用50%多菌

    农村百事通 2018年6期2018-03-29

  • 玉米瘤黑粉病综合防治技术
    ,成为翌年的侵染菌源。越冬后的冬孢子,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就萌发产生担孢子,不同性别的担孢子结合,产生双核侵染菌丝,从玉米幼嫩组织直接侵入,或者从伤口侵入。越冬菌源在整个生育期中都可以起作用。生长早期形成的肿瘤,产生冬孢子和担孢子,可以再侵染,从而成为后期发病的菌源。瘤黑粉病菌的冬孢子、担孢子可随气流和雨水分散传播,也可以被昆虫携带而传播。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种局部侵染的病害。病原菌在玉米体内虽能扩展,但通常扩展距离不远,在苗期能引起相邻几节的节间和叶片发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17年12期2018-02-26

  • 白菜软腐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储藏期腐烂的主要菌源[2]。3 发病原因分析此病的发生与菌源因素、气候影响、伤口侵染、管理不善等关系密切。3.1 菌源因素种过白菜或者其他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块和发生过软腐病的地块,土壤中容易有大量的软腐病病菌残留,如果将大白菜栽培于这类地块,就容易发生软腐病。另外,种子本身带菌是软腐病发生的另一个菌源因素。种子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田间发病条件适宜,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3.2 气候影响高温、多雨是软腐病发生较重的气候因素。因连续多雨天气会使叶片基部处于水

    种子科技 2018年1期2018-01-18

  • 荆门市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和预报要点
    害发生加重。外地菌源传入的早晚、多少对条锈病发生起决定作用,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延长病程。3月15日之前见发病中心的年份,条锈病中等以上发生概率高;在菌源存在条件下,病害发生级别与病程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0.807,暖冬、4月下旬气温偏低,有利于条锈病重发;条锈病在荆门呈10~12年一次偏重以上发生,大发生年后一年可能中等以上发生;在菌源充足、气候适宜时,条锈病可短时间内爆发,要结合西北越夏地的病害发生情况,针对性开展监测预警,早期监测重点关注汉江周边连片麦

    湖北植保 2017年6期2017-12-23

  • 大蒜叶枯病咋防治
    妥善处理,以减少菌源积累。合理轮作倒茬,能破坏病原菌的生存环境,减少菌源积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层松软,土壤肥力高,保肥、保水性能强的地块。播前药剂拌种、浸种,蒜头剥开用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用量为蒜头种子重量的0.3%进行拌种。药剂防治可选用25%R-菌醋悬浮剂1 000倍液,或50%醚菌酝干悬浮剂3 000倍液,或用2.5%的咯菌睛悬浮剂1 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恶霜灵·锰锌超微可湿性粉

    今日农业 2017年10期2017-12-22

  • 小麦赤霉病发生与菌源?气象因子量关系分析
    制作用。[结果]菌源的存在是赤霉病发生的前提条件;雨水是赤霉病发生的主导性影响因子;正常年份温度都能满足病害流行要求。[结论]研究结果为赤霉病测报及大面积防治提供了参考。关键词 赤霉病;气象因子;菌源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6-0151-03Analysis on Relationship of Occurrence of Wheat Gibberellic Disease with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6期2017-05-30

  • 农业部部署小麦条锈病冬季防治工作
    小麦条锈病冬繁区菌源快速扩繁的重要时期,广泛动员,让农民过年不忘防病虫,适时开展有效的防控。条锈病菌源扩繁区要把冬季防治作为当前春耕生产的重要任务,强化防控措施,落实防控责任,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遏制病害的扩散蔓延。加密监测预警。发挥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作用,组织植保专业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田间菌源调查,准确掌握发生情况和流行态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发动乡村农技人员、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民群众深入田间地头,查看条锈病发生情况,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田。加强

    河北农业 2017年1期2017-03-29

  • 新型三唑类杀菌剂 ——金力士(丙环唑)
    喷雾,铲除越冬的菌源;春梢生长期和秋梢生长期按6000~8000倍液分别喷施1~2次,间隔10~15天。2.4 防治苹果轮纹烂果病萌芽前使用6000倍液全园喷雾,铲除越冬的菌源;花后连续使用2~3次保护剂,套袋前使用 6000~8000 倍液,发病初期按6000~8000倍液喷雾,间隔7天,连续使用2~3次。2.5 防治苹果、梨黑星病萌芽前用 5000~6000倍液全园喷雾,铲除越冬菌源;花序分离期喷 1次,浓度为 5000~6000倍液;花后连用2~3次

    果农之友 2016年7期2016-09-13

  • 草莓白粉病防治要注意啥?
    深埋或烧掉,消灭菌源;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残体;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适量灌水,阴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预防冻害。(农科)草莓(图片来源:360图片)苹果树白粉病咋防治?读者张成问:苹果树白粉病咋防治?答:果园选用抗病品种;消灭菌源,结合冬剪尽量剪除病梢、病芽;早春复剪,剪掉新发病的枝梢、病芽,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压低菌源,基数防止分季孢子传播;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合

    农村.农业.农民 2016年8期2016-05-25

  • 杏疔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3.3人工清除菌源杏疔病是真菌病害,病菌在落地枯叶或树上未落的枯叶上越冬,在秋季和春季将散落在地面上的、树上残留的及坑洼处和土块下的落叶病果彻底清扫干净,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越冬菌源,可取得事半功倍的预防效果。3.4药物清园即在人工清园后至杏树萌芽前,全园喷洒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春季萌芽前喷洒5%菌毒清1 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800倍液进行药物清园,消灭越冬菌源。3.5化学防治4月上旬杏树萌芽期遇雨后,子囊壳裂开孢子萌发扩散开始侵染幼叶,前期

    果农之友 2016年4期2016-05-17

  • 铜仁市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的发生主要受外来菌源的影响,孢子始见期早则锈病流行严重,4月降雨量大病点也呈多发趋势。1.1 外来菌源铜仁市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主要是受外来菌源的影响。碧江区高海拔地区并未出现小麦条锈病在自身麦苗越夏的现象,碧江区冬小麦苗也未出现病菌越冬现象。这说明铜仁市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是受到外源病菌的影响。从近10年捕捉孢子的结果来看,西北方向每年捕捉到的孢子数量最多。根据地区春季气流走向分析,菌源为贵州西部和云南地区的小麦越冬区。1.2 孢子始见期早则锈病流行严重小麦条锈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4期2015-08-15

  • 冀中南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办法
    流行主要与气候、菌源数量、品种的抗病性以及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冀中南地区大部分地区小麦扬花期多在4月下旬,赤霉病主要发生流行在4月下旬-5月上旬。此时如遇连日降雨,当空气相对湿度>85%,气温保持在15度以上,就形成了小麦赤霉病流行发生的最适宜气候条件。因此做好抽穗扬花期的喷药预防是防治此病的关键。二、小麦赤霉病的受害症状小麦赤霉病菌腐生能力极强,在麦收后以子囊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状态在麦秸或玉米秸杆等植物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子囊孢子,经气流传

    河北农业 2015年4期2015-03-20

  • 因地制宜抢晴施药稻穗瘟流行风险高需加强预警防控
    育期。当前,田间菌源充足,感病品种种植比例高,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南方早稻区大部降水偏多,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流行,早稻穗瘟流行风险明显提高。各地需加强监测,因地制宜,抢晴施药,切实做好早稻穗瘟防控工作。田间菌源充足5月中下旬以来,南方早稻区降雨偏多,稻瘟病发生点多面广,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同期。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区域站监测,当前早稻稻瘟病平均病叶率一般2%—6%,高的10%—30%,华南、江南早稻历史发病区或感病品种种植区多地出现局部“坐蔸”田块,田间菌源

    中国农资 2015年23期2015-01-31

  • 平凉市小麦条锈病越冬菌源分布区域勘定及主要影响因子研究
    市小麦条锈病越冬菌源分布区域勘定及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王新俊(甘肃省平凉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平凉 744000)通过多年调查研究,明确了甘肃省平凉市小麦条锈病菌越冬区域为海拔1 980 m以下的小麦种植区,主要越冬区域在海拔1 750 m以下;在对该市27年小麦条锈病历史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筛选出了当年秋苗发病程度、冬季11月-翌年2月降水总量、翌年1月份平均气温、翌年1月31日前积雪日数等小麦条锈病越冬菌量的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组建

    植物保护 2014年5期2014-08-10

  • 外源菌群煤生物气化初步研究:菌群结构、煤种及煤孔(裂)隙
    外源产甲烷菌群为菌源,在千克级的水平上进行了煤生物气化模拟实验。采用16S rDNA测序对驯化得到的菌源进行初步确定,并研究了驯化菌源对不同煤种的气化效果,采用扫描电镜初步研究了驯化微生物形态与煤孔(裂)隙的可能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煤样外源菌群煤生物气化均存在产气周期,可分为快速、缓慢和抑制3个阶段,而不同煤种气化阶段存在明显差异。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甲烷丝状菌属(Methanothrix)占0.02%,而典型的和煤的骨架芳香结构降解相关的微生物

    煤炭学报 2014年9期2014-06-07

  • 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体系获国家大奖
    “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据了解,小麦条锈病是一种高空远距离传播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病害大流行可造成小麦减产40%以上,甚至绝产,其有效防控是长期的国际难题。基于此,项目组从1991年起开展全国大协作,对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进行了连续18年的科技攻关,取得重大创新与突破。据该项目主持——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陈万权研究员介绍,通过实施该项目,发现中国

    山东农药信息 2013年2期2013-05-09

  • 景泰县小麦白粉病发生及综合防治
    由于受气候条件、菌源变异、品种布局及抗病性等因素影响,小麦白粉病流行危害日趋严重,流行频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影响全县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1]。2007—2012年的6 a间,景泰县小麦白粉病的轻度至中度偏轻流行的3次,中度至中度偏重流行的3次。笔者结合多年对小麦白粉病发生及流行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景泰县小麦白粉病综合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1 发病流行规律小麦白粉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20℃,最低温度为12℃,在适温范围内,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可导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6期2013-02-19

  •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菌的越冬或冬季的菌源繁殖积累及发展。早春气温回升早,天气偏暖,对小麦的返青生长和白粉菌源早春侵染扩展有利。苗期低温,生长后期高温,不利于病害的流行,秋苗期低温,可推迟病害的发生时期并抑制病菌繁殖。3.2 降水量对白粉病的影响小麦生长季节多雨,对病害的发生有利。春季雨日多,雨量偏多且分布比较均匀,气温较高,有利于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和传播,对病害发生有利。3.3 栽培管理对白粉病的影响在肥沃土地特别是氮肥施用过高时,植株生长过茂,贪青徒长,一方面增加田间湿

    天津农林科技 2012年4期2012-02-14

  • 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生态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区秋苗发病的主要菌源基地。自2001年以来,针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连年流行成灾的严峻形势以及菌源基地病菌致病性变异和品种抗病性“丧失”等突出问题,采用生态病理学原理和方法,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区范围及其作用、病菌致病性变异、品种抗病基因遗传、作物适应性以及生态防控技术等进行了系统调查和试验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1 主要内容与创新点发现陇南小麦条锈病菌源区范围显著扩大,由过去的20万hm2扩大到近34万hm2,并向高海拔地区(海拔2 080 m)发展,海拔1 5

    植物保护 2011年1期2011-06-12

  • 反刍动物专用菌源酶蛋白1026在奶牛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710300)菌源酶蛋白1026是陕西户县若翰生物饲料公司利用淀粉厂副产品玉米皮和玉米黄浆经喷浆混合搅拌并添加本公司研制的有益菌和酶制剂,采用自动化集成液固发酵技术发酵,经低温负压干燥粉碎而成的一种生物饲料产品。为了探讨不同添加方法及添加量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我们在陕西省宝鸡澳华现代牧业奶牛场做了本次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选择胎次、产犊日期和泌乳量接近、体重相当(600 ± 50 kg)的健康黑白花奶牛15头,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年4期2011-06-02

  • 生物发酵制氢菌种富集优化与产氢的关联研究
    不同方法处理过的菌源的累积产氢量。结果表明在 0.25%NaOH溶液中加热处理牛粪的效果最好,再与曝气联合富集优化,能进一步提高产氢量,累积产氢量为1345.5 mL,是直接曝气富集菌源产氢量的 2.0倍,直接在水溶液加热处理过的 1.8倍。而且经过碱加热处理过的菌源,最佳曝气时间缩短至 30 min,为直接曝气时间的 1/4,最佳发酵初始 pH值为 6.0~7.0。生物制氢 ;厌氧发酵 ;牛 粪 ;产氢菌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与

    河南化工 2010年16期2010-09-26

  • 大葱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致附在病残体上的菌源越冬率低,再加上常年的春旱,限制了越冬菌源的发展,所以病害多在后期发生。近年来,由于大棚蔬菜的发展,葱苗在大棚内种植,菌源可依附在拱棚内的葱苗上越冬,越冬菌源增多,春雨多的年份又加重了锈病的危害。据调查,大葱在幼苗期、移栽前、定植后、收获前的病株率为3%、21%、39%和57%。3 防治措施3.1 选用优良品种目前适宜在我地栽培的大葱新品种较少,一些老品种由于种性退化,产量低、发病较重,新引进的大葱品种间差异较大。2008年8月30日调

    上海蔬菜 2010年1期2010-04-12

  • 细菌性果斑病菌源与接菌方法对西瓜致病力的影响
    东县进行不同越冬菌源和接菌方法对西瓜的致病力试验和观察,为制订综合控防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供试品种西瓜品种为有籽瓜西农9号(湖南省南湘种苗生产)1.1.2 不同越冬菌源(1)干存病叶。先年5月中旬从田间采集发病较严重的西瓜叶片于室内,用无菌白纸夹压,自然干燥保存越冬,于次年4月13日加水保湿备用。(2)湿存病叶。5月下旬从田间采集西瓜病叶后,用塑料袋密封保湿,任其腐烂越冬。(3)病瓜腐烂后的浸出液。6月下旬从田间取数个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15期201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