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010-04-03 15:56郑金余王志浪蔡建军
蚕桑通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蚕座蚕沙蚕期

郑金余,王志浪,蔡建军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蚕种场,江苏盐城 224011)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原生动物微孢子虫寄生而引起的蚕病,传染途径主要是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传染源有鳞翅目昆虫(桑蚕、野蚕、桑螟、桑尺蠖等)及菜粉蝶等的尸体、排泄物(粪、尿)、脱离物(病卵壳、蜕皮壳、鳞毛及茧)。近年来,由于受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在局部地区复有为害成灾趋势,有必要进一步贯彻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桑园管理,严格环境消毒,贯彻桑叶浸渍消毒,提供无毒优质蚕种,杜绝胚种传染,为丝茧蚕作安全提供有力保证。

1 加强桑园管理,控制微毒基数

微粒子孢子附着于桑叶、桑枝、桑拳、杂草和土壤等载体,通过野蚕、桑螟、尺蠖、红腹灯蛾和菜粉蝶等寄主害虫交叉感染,进而污染桑叶,致使蚕食下发病。通过修剪、治虫、白条消毒等桑园管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微毒基数,降低微孢了密度。

1.1 清理桑园

通过伐条、剪梢、疏芽、修拳等将病原直接清除出桑园。

春蚕结束后及早伐条,促进桑树生长,保持营养积累;7月中旬疏芽,将枝条下部叶片及下垂枝、细弱枝除去,每株留7~8根健壮枝,每667 m2保持有效枝条8000根;10月中下旬剪梢,留有效条长1.0~1.1 m;12月份修拳,修去死拳、枯桩、病枝,减少养分消耗。冬季霜降以后,将田间落叶、杂草清扫出桑园,并集中烧毁。

1.2 做好桑园管理

做好桑园管理,改变病原寄生微环境,通过桑园小气候的激变促使病毒孢子失活。

一是春夏季节做好排灌工作,防止桑园积水导致病原滋生;二是冬季封冻前进行冬翻,要求冬翻深度20 cm,春翻深度10 cm;三是做好除草工作,春除发芽草,夏除黄梅草,秋除开花草,冬除结实草。

1.3 抓好桑园除虫

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浓度,做好桑园药剂治虫工作,控制桑园害虫交叉感染,缩短病原传播辐射半径。

3月底30%乙酰甲胺磷1000倍“白条”治虫,夏伐后3~5 d,20%大复杀乳油2500倍“白拳”治虫,10月中下旬秋蚕结束后速灭杀丁2000倍治“关门虫”,3~4月、7~8月中下旬桑虫威1000倍防治鳞翅目害虫,春秋蚕期80%敌敌畏2000倍划片治虫4次。

1.4 做好“白条”及“光拳”消毒,直接杀灭微毒孢子

夏伐及剪梢后,用含0.4%有效氯的消毒净全面喷消树体及土壤,要求消毒工作放在早晨6∶00时日出前进行,保持湿润0.5 h。

2 严格环境消毒,杜绝病原残留

微粒子孢子抗逆性强,生活周期长,必须利用物理、化学方法综合防治。利用氯制剂、甲醛制剂消灭微粒子病原,并辅以蒸煮、暴晒措施在养蚕前、蚕期中、养蚕后全面消毒环境。

2.1 前期预处理

一是铲除开花作物,特别是十字花科植物,以防引发菜粉蝶污染;二是派专人捕杀家禽家畜,以防病毒扩散;三是厕所、生活垃圾场所泼洒甲胺磷灭蝇灭鼠;四是澄清水系,清除污泥,每100 m2水面撒25 kg漂白粉杀毒;五是对道路、场地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泼浇。

2.2 养蚕前消毒

养蚕前半月,统一时间,集中人员对蚕区进行清扫,清除场地杂草、灰尘、浮土,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泼浇消毒。

养蚕前10 d,冲洗蚕室,清除养蚕废弃物,用500倍消毒净液消毒机冲消;毒消散密闭熏烟,温度24℃保持 5 h,药量 3.75 g/m3。

竹制品蚕具蒸气消毒,保温90℃以上30 min,灶内加甲醛原液80 ml/m3。

蚕具进室后补湿,硫磺熏烟,操作时先加热硫磺成半流体状再燃烧发烟,密闭门窗一昼夜。

2.3 蚕期消毒

场地消毒 当日蚕作结束后,派专人清扫场地,并用有效氯浓度1%的漂白粉液消毒机冲消;

蚕室消毒 蚕3龄期、4龄期优氯净各熏烟一次,药量5 g/m3,密闭门窗0.5 h;

贮桑室消毒 每日派专人打扫贮桑室,并用300倍消毒净液拖消;坚持换鞋入室;禁止采桑、给桑工具进入贮桑室;

蚕沙处理 每天派专人将蚕沙拖运至蚕沙坑,做到随除随清,严禁隔日装运。

2.4 养蚕后消毒

做好回山消毒,打扫场地,清洗蚕室蚕具,并用有效氯1%漂白粉液冲消,蚕沙消毒焚烧后清运出蚕沙坑。

3 贯彻桑叶浸消,切断食下传染

桑叶浸渍消毒是切断食下传染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桑叶浸消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微的成败。

3.1 药剂浓度

小蚕期浸消浓度有效氯0.3%,大蚕期0.4%~0.5%,并做到随浸随测,及时补足母液,实践证明,干叶浸漂4~5次,消毒液浓度下降10%左右。

3.2 浸渍时间

小蚕期10 min,大蚕期8 min。

3.3 浸渍方式

小蚕期实行全程浸消,5龄3~5天如用工紧张,可采用消毒机田间喷消,每667 m2用液量250 kg,以达到正反面喷到,叶尖挂水,并保证随消随采,防止菜粉蝶二次污染。

4 狠抓蚕座处理,防止病原混育感染

做好蚕座处理,扩大个体自由空间,缩短微毒滞留时间,及时杀灭病原,减少蚕座混育传染,将微粒子消灭于传播初期。

4.1 扩座匀蚕

10 g原蚕蚕座面积要求:1龄期0.6 m2,2龄1.6 m2,3 龄 5 m2,4 龄 14 m2,5 龄 40 m2,上蔟面积 50 m2。

4.2 眠起处理

各龄起蚕止桑后撒防僵粉一次,以薄霜状为度。将漂白粉和石灰按1∶12混合用于蚕体、蚕座消毒防病,效果亦佳。

4.3 蚕沙处理

为避免蚕沙污染桑叶,蚕儿食下继发感染,应及时除沙,要求1龄眠除1次,2龄起、中、眠除1次,3龄起、眠除1次,中除2次,4~5龄每日一次,蚕沙实行袋装化,除沙结束用有效氯1%漂白粉液拖施地面。

4.4 选除淘汰

及时定额淘汰弱小蚕、迟眠蚕。迟眠蚕选除率稚蚕期1.5%,壮蚕期1%;弱小蚕淘汰率1~2龄0.5%,3龄0.6%,4龄0.8%,全龄淘汰个体不低于2%;严格选除薄皮茧、畸形茧、特小茧等不良茧,选除拳翅、体型不正、鳞毛脱落等不良蛾,认真淘汰苗末蛾。

4.5 防病卫生

配备消毒缸,缸内盛石灰粉或2%有效氯漂白粉液,发现病毙蚕、蛹、蛾,要投入消毒缸,并洗手消毒。

5 强化责任,做好微粒子病的预防检查

建设检测室,配备检测设备,强化质检人员的培训考核,提高检出精确率,针对性地指导蚕种生产,制造无毒蚕种,提高蚕种质量。

5.1 卵壳检查

逐圈铲下50%卵壳,放入乳钵中,加2%氢氧化钾液充分研磨,离心、沉淀、镜检。

5.2 不良蚕检查

收集各批迟眠蚕、弱小蚕于29~30℃,保存2d,待其自然死亡后镜检,每个标本至少检查5个视野,发现微毒孢子,可隔离改作丝茧育。

5.3 出蛾促进检查

每批随机抽取熟蚕100头,营茧后放置在30℃,80~85%的温湿度中,促使早化蛹、发蛾,镜检发现微粒子超标自行淘汰。

猜你喜欢
蚕座蚕沙蚕期
宁南县正秋蚕期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
云南晚晚秋蚕期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夏秋养蚕有三早
蚕沙真好吃
小蚕共育一日二回育规范化操作技术探讨
蚕沙处理资源利用分析
蚕沙的妙用
小蚕的饲养技术要点
华东×春晨农村试养表现
养蚕眠起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