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制度经济学获诺奖看产权市场功能

2010-04-04 04:16王彪
产权导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姆森国有产权科斯

■/王彪

从新制度经济学获诺奖看产权市场功能

■/王彪

2009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美国的艾利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威廉姆森两位经济学家凭借在新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及政府规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共享2009年诺经奖。这也是新制度经济学家继1991年的科斯和1993年的诺思之后,第三次荣获该奖。

一、新制度经济学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学说

所谓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就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迄今为止,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初具规模,已形成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经济史学等几个支流。纵观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环境问题的加重,其实根源都在于制度的缺失。

奥利弗·威廉姆森被誉为重新发现“科斯定理”的人,至少是由于他的宣传功劳,才使科斯的交易费用学说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异军突起的一派,并汇聚了包括组织理论、法学、经济学在内的大量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逐步发展成当代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新制度经济学”就是威廉姆森对这一新分支的命名。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由来

制度,指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及社会组织的结构和机制。制度经济学是把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它研究制度对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制度的演变。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始于科斯的《企业之性质》,科斯的贡献在于将交易成本这一概念引入了经济学的分析中并指出企业和市场在经济交往中的不同作用。威廉森、德姆塞茨等人对于这个新兴学科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学最为令人瞩目的发展之一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与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一起,共同构成了当代经济学的完整体系。新制度经济学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制度并检查它的结果,对越来越多的引导经济事务的具体制度安排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并且为改变这些安排以增强经济效率提供理论基础。新制度经济学的各种理论分析是建筑在现代经济学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框架中的。拥有和其他主流经济学分支一样的研究模式使得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远比之前的制度经济学更容易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理解和认同。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制度安排已经和消费者偏好,生产技术,以及资源一样成为经济学家考察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视角。

威廉姆森在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决定性的。首先,“新制度经济学”作为一个经济学科的术语,是威廉姆森于1975年首先提出使用。其次,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交易成本理论是科斯1937年在论文《企业的性质》中首先提出的,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科斯都没有把“交易成本”作为一个有严密定义的概念明确提出。这在客观上阻碍了科斯有关交易成本的思想在经济学家中的传播和认可。正是威廉姆森,根据科斯的思想,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明确界定了其范畴。威廉姆森又进一步指出了决定交易成本大小的各因素,并使用交易成本理论广泛解释各种制度安排,尤其是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企业制度。可以说,是科斯奠定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基础,威廉姆森将其大力发展和规范,使其被广为接受,最终使新制度经济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中的重要一支。

(二)威廉姆森的主要论点

威廉姆森以交易为基本分析单位,以对不同组织方式的交易费用进行具体的经济学分析,探究在什么情况下会使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到使它失效的程度。

一是机会主义行为。经济生活中的人总是尽最大能力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经济中的人都是自私的,而且,为了利己,还可能不惜损人。不过,人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约,违反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法律使损人利己的行为受到一定的节制。威廉姆森把人一有机会就会不惜损人而利己的“本性”,称之为机会主义。人的这种本性直接影响了以私人契约为基础的市场效率。市场上交易的双方不但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要随时提防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每一方都不清楚对方是否诚实,都不敢轻率地以对方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而必须以自己直接收集的信息为基础做出交易决策。因此,机会主义的存在使交易费用提高。交易越复杂,交易费用提高的幅度也越大。

二是不确定性。包括经济生活在内的人类社会发展变化,不是简单的机械运动,不可能完全准确预测未来的局势,或者说充满着不准确性。在市场中,一项交易从发生到完成总要持续一段时期,在该时期中可能会发生很多影响交易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事件,从而影响交易契约的执行。又由于合同执行者很可能有机会主义行为,那么,当市场条件变化对他不利时,他可以借口契约的前提改变而停止履行合同,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给交易伙伴造成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交易双方将尽可能把契约写得十分复杂,力图包括一切未来的可能性,以及每一种情况发生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任何契约不可能是完全的,总会给机会主义行为留下可乘之机。基本态势是,交易本身越复杂,交易谈判及其所达成的契约就越趋复杂化,交易费用就越高,市场作为一种交易的管理机制其效率就越低,甚至不能完成交易。

三是小数目条件。如果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交易的一方对另一方的依赖性就很小,那么,机会主义本身就会有颇高的代价——失去交易伙伴。因此,竞争的压力会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然而,如果市场上角色的数目很小时,那么,交易的一方对另一方的依赖就会增大,经济利益的考虑就会更多地诱发机会主义行为。当市场是寡头、甚至是垄断时,依赖寡头和垄断的另一方就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或者说,对于非寡头、非垄断的一方,市场交易费用将会十分高昂。

二、新制度经济学与国有产权改革和产权市场

(一)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国有产权改革

“产权”是新制度经济学一个重要的概念。科斯认为:“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权利的一种安排会比其他安排产生更多的支出”。实践证明,对于国有产权,每一个“人民”在法律上都是产权的所有者,但实际上无法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主体作为产权的实际所有者。国家是在宏观上管理产权,在实际中是委托“代理人”具体管理产权。但“所有者缺位”造成的效率低下和“代理人风险”问题,会严重制约经济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反在产权明确界定的条件下,由于经济行为后果的激励明确界定到具体主体,产权所有者对于具体经济行为考虑未来的收益和成本倾向,将按照期望效益最大化的要求配置和使用经济资源。

产权改革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改到深处是产权”。我国的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企业增强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先决条件。改革实践证明,绕开产权谈改革是行不通的,没有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和产权制度的变革,其他一切改革都是无效的。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实现产权的规范有序流转,是我国国企改革的根本之路。

(二)产权市场是产权改革的必然要求

产权改革催生产权市场。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市场本身就是一套社会制度,市场中的交易包括契约性的协议和产权的让渡,还包括构造、组织交换活动并使其合法化的机制。简言之,市场就是组织化、制度化的交换。经济社会条件下,产权是一种可以带来产出的经济资源,产权改革的本质是这种经济资源在不同主体间的交换、流转,实现最有效配置。这是一个市场化的问题,理应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解决。

根据威廉姆森对于交易的分析,产权市场通过制定完善交易规则,避免了私下契约情形下市场主体机会主义行为的泛滥,最大程度消除交易的不确定性,并通过公开信息引起充分竞争,有效降低了产权流转的交易费用。这就是科斯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所表述的“只要能自由交换,财产的法定权利的最初分配不影响经济效率”和“只要能够在完全竞争市场进行交换,财产的法定权利的最初分配不影响经济效率”。

(三)产权市场是推动产权改革的创新性制度安排

产权市场对产权改革的促进作用体现在通过建立规范、全面、科学的产权交易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各类产权交易行为,使产权的界定、有序流转、价值实现得到确认,从而保护保全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产权市场从成立到发展至今20年的历史,就是制度建设与创新发展的历史。

产权市场是提供产权有序流动的市场平台,通过公开披露转让信息,公开转让过程,公开交易结果,以公开的市场运作机制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资本流动通道,实现公众对产权处置的知情权,有效地堵住国有产权的私下交易与暗箱操作的漏洞,避免机会主义的不公平博弈,降低不确定性,从源头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产权市场实行的以公开信息为基础的拍卖、招投标和网络竞价等多种竞价机制,能够通过挑起有效竞争,充分发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实现资源最有效配置,实现产权在流转过程中的保值增值。例如河北省水产供销总公司进场挂牌交易项目,转让底价1万元,通过广泛信息发布与市场发动,成交价155万元。

中国特有的国有产权改革模式催生了中国独具特色的有形产权市场,而产权市场在国有产权改革中规范操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主体行为,不但发挥了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实现资源最有效配置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作用,而且为产权改革以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社会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全球性国有资产流动提供了市场制度安排的样板。

三、不断创新产权市场,搭建全方位要素市场平台

随着国有产权改革逐步进展,市场经济观念以及法律、政治制度对产权保护的逐步完善,产权市场将成长为全方位的要素市场平台。产权市场因服务国有产权改革而得到发展,但产权市场并不是国有产权改革的阶段性、历史性产物。有人认为随着国有产权改革的完成,以国有产权交易业务为主的产权市场将难复往日辉煌。其实不然,随着法律、政治、经济环境的完善,产权市场以其交易成本低、效率高、制度规范、保护严格等特点,通过不断创新,必将成为全国统一规则下具备地方特色的全方位权益资产交易的市场平台,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不断扩大的产权交易需求推动产权市场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改革,作为存量的国有企业改制、改革涉及的国有产权交易日渐萎缩,但是纵观多年的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的结果,是创造了更多的拥有现代产权制度的明晰的产权主体。同时,产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定通过有序流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大量的非国有产权交易的需求将日渐增大。再有,随着产权市场在国有产权交易中的作用逐渐得到各方面的认可,一些原先未进场交易的国有产权也开始通过产权市场进行交易,如行政事业资产、采矿权、林权、农村产权、技术产权、排污权等等。产权交易的需求整体呈上升趋势。这种全方位的需求必将为产权市场继续发挥作用提供丰富的成长空间。

(二)产权市场持续创新发展成为权益类产权交易市场平台

产权市场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进行创新:业务品种上,在传统国有企业产权之外,不断开发金融资产、知识产权、债权、基金份额等新的交易品种,满足不同主体的投融资需求;业务制度上,实行会员制、合格投资者制度等,统一交易规则,丰富交易方式,发展联合发布、网络竞价、全国产权交易电子商务平台等,最大限度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服务方式上,从单纯交易职能,发展到企业改制与并购重组、私募融资、上市培育等多方面咨询和服务业务。

产权市场本质功能就是通过市场机制提高资本、资源、资金、资产的流转效率,降低流转成本,为国有以及其他类型资本充分引入市场手段,统筹开发,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推动这些要素进行市场化、企业化、资本化运作;通过产权市场高效平台,推动资产转化,实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增强国有资本的凝聚力和控制力,增强民营企业的实力和活力;通过产权市场的信息传导功能,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优质中小企业低成本融资;通过产权市场的退出机制,为包括国有资本在内的所有类型资本建立良好高效的退出通道。

在全球生产要素加速流动的大背景下,产权市场的功能不断扩大,融资功能不断增强,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国民经济结构性调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河北省产权交易中心总裁)

猜你喜欢
姆森国有产权科斯
被控霸凌,英内阁大臣辞职
“美国老爹”性侵案被推翻引众怒
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风险与对策研究
英国防大臣被免职或另有隐情
英国防大臣被批“一事无成”
国有产权交易制度探析
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治理效应研究
中国决策者更应读懂科斯
“严格遵守”
西雅图婚礼上的生命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