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中高中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0-04-04 06:42马喜美
成才 2010年7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音乐

■马喜美

音乐欣赏中高中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马喜美

音乐具有审美、认识、教育和娱乐的功能,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体验音乐美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怎样通过音乐欣赏教学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呢?

一、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

音乐是最富于情感的艺术,但音乐的情感不是任何人都能准确、深刻感受到的,更不是任何人都能恰当地表现出音乐情感的。这主要是因为音乐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的美感。

1.感知——发现美。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音乐欣赏的感知活动中,音响感知是整个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是经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活动。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2.联想——体验美。音乐的联想、想象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长期的音乐欣赏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一些音乐与标题一致的器乐作品和有明确词义的歌曲,可以使人浮想联翩、情意盎然,得到充分的审美享受。例如在我国春秋时期,钟子期听了俞伯牙演奏的两首乐曲,分别以高山和流水的联想来理解。由于这种联想准确、深刻,从而使他们成为了知音。

3.创新——创造美。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我经常先给学生听某一段音乐,然后设计“形象语言抢答题”,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争先恐后地抢答,发言精彩独到,语言机智幽默,与音乐形象十分贴切,显示出很强的创新思维及独创能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果,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修养

审美教育的最终落实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视野等等,都是贯彻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要求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钻研教材,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程序,努力营造美的氛围,设计美的过程,从教师的仪表美和语言美,到授课的每个环节都有美育的渗透和参与。其次,必须培养自身好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正确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情意,了解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之间的联系及区别,提高音乐课的美感,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山东省无棣县无棣一中)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音乐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音乐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音乐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