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注意避免的错误思想倾向

2010-04-04 08:11白树震
池州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教条主义实用主义中国化

白树震

(安庆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注意避免的错误思想倾向

白树震

(安庆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1)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由于复杂的原因,产生了一些偏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错误思想倾向。文章分析了这些错误思想倾向产生的原因,指出了这些错误思想倾向的危害,提出了避免这些错误思想倾向发生的基本对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误区

1 “教条主义”的思想倾向

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直存在着一种称之为教条主义的思想倾向,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与建设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教条主义表现为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作教条和公式,到处生搬硬套,拒绝对任何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他们的思想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任何一个结论都是不能改变的。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教条主义思想倾向一直伴随着,给中国革命和建设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早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曾连续犯了三次教条主义错误,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事业。到延安整风时期,又出现所谓的“抢救失足者”运动,搞得延安人人自危。50年代中后期发动的反右斗争和“大跃进”运动,直接造成了我国国民经济罕见的“三年困难”时期和50多万知识分子蒙受不白之冤。十年“文革”我党犯了一次时间最长、错误最严重的“左”倾错误。改革开放以后,围绕改革开放问题,党内又出现了以教条主义的方法来进行姓“社”姓“资”问题的判断。历史表明,教条主义的思想倾向已经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最大敌人。

从理论上说,我们同教条主义的分歧,本质上直接表现为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从客观方面说,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西方思潮,它在内容与形式上与中国社会的状况存在巨大反差。但主要的是接受主体在思想方法上的根本区别所决定的。这些区别是:第一,思维的出发点是原则还是现实;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天才还是常人;第三,马克思主义是一两句话还是整体;第四,马克思主义是具体的结论还是方法论。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而言,我们与教条主义的差异主要体现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选择的分歧。在这里教条主义者由于错误的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必然把中国革命引向失败的结局。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江泽民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的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2 “实用主义”的思想倾向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早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之前,无数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曾采用过许多“济世”良方,先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从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不到四年时间,中国人民就在实践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选择中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事实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开始就具有“实用的”特性,从根本上说,中国人民就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而去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经世致用性,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曾几度出现过对马克思主义采取“实用主义”的错误思想倾向。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和中前期,党内“左”倾教条主义者,采取实用主义的思想方法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结果几乎葬送了中国革命。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的十年“文革”时间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等把实用主义的错误思潮推向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们按照“有用即真理”的实用主义逻辑,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我所用,断章取义。不仅严重的曲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理,而且在实践上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混乱和社会大破坏。

马克思主义的实用性与实用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实用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是:有效用的认识便是真的认识,简称“有用即真理”。这一认识结论带有描述性功能,但掩盖了价值倾向性或者说忽略了认识结论中的价值判断标准。这就为随意理解和任意利用实用主义观点打开了方便之门 。随意理解的结果会导致顺理成章的逻辑结论:既然有用的认识便是真的认识,对自己有用的行为便是最好的行为,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从这里看,实用主义由于在认识结构中没有为自己设置道德界限,所以从自己的内在逻辑中推论出了自己不想见到又无能为力的逻辑结论。到后来只会导致理论和行动上的有害后果。与实用主义没有为自己设置内在的道德界限不同,马克思主义内在的包含着这种道德界限。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严密的逻辑结构体系,因而具有独特的品格。由于它以世界历史为自己的思维空间,其理论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它以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大多数人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为价值主体,因此从整体上避免了实用主义的局限性。

3 消极“传统文化”的思想倾向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容易产生一些重大的理论偏差。这里仅以毛泽东晚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失误举两点略作说明。

在约束主体的行为机制问题上,毛泽东虽然也重视制度规范,但他更偏重于道德规范机制。中国传统思维是一种内省思维,在现实中出现问题时,传统思维都把解决之道寄于道德内省。从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的“人皆有善端”到宋明时代的“致良知”,都表达了这个意思。在儒家传统中,修身养性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在宋明理学中,最终把这种内省发挥到极致,达到自我折磨的地步。在十年“文革”中,“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的说法也不过是这种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再现。在这里,把内省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强调过分,生命就有不能承受之重,以关注生命实践开始的中国传统思维最后就走向了残害生命的逻辑尽头。毛泽东受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他追求的是一种“内圣外王”的传统理想人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六亿神州尽舜尧”的理想社会。这种人格和社会之所以是理想的,决定的因素在于社会的公正和道德水准的理想,毛泽东经常以“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教育人民,提高人民的觉悟。即使在物质生活极端困难的时代,也强调活着要有一种精神,作为领导者,更应该是道德的楷模。到了晚年,毛泽东逐渐接受了“四人帮”制造的个人崇拜,这表明晚年的毛泽东在很大程度上走上了“人治”的传统道路。

在社会物质产品的分配问题上,毛泽东接受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农民中长期存在的“均平”思想,主张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孔子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穷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均无贫”的思想反映了农民小生产者的平等要求,成为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思想武器。这种均平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产物,成为千百年来中国民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心理定势和理想追求。应该说毛泽东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对科学社会主义与小生产者的平均主义的区别是比较清楚的,但内心又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觉察到了这种“均平”思想的负面作用,另一方面,毛泽东又对这种平均主义持赞同态度。把“均平”思想看作是中国广大农民的合理追求,中国马克思主义应当予以重视和吸纳。到了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时候,随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毛泽东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均平思想,并把它解释为原始社会主义的因素,甚至引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来源。这些事实表明,历史的、现实的农民平均主义渗入到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实践之中,严重的影响了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使晚年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目标的追求最终陷入了空想。

4 “经验主义”的思想倾向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先后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成功,这些成功的个案经验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往往极具诱惑力,因为这些落后的国家为了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容易急功近利。这就会产生一种照抄别国经验的经验主义的思想误区。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共产党人所开创的“十月革命”道路是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并依据俄国的实际情况而探索出来的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成功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真理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遗憾的是,在此后相当长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中。把这条道路的真理性夸大了,以为这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唯一有效的途径,一些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机械的照抄照搬俄国革命的模式,结果,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中国共产党人在这方面有两次严重的失误,第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左”倾教条主义。把俄国城市武装起义经验绝对化,依葫芦画瓢似地按照共产国际的思想和俄国革命经验来设计我国革命的道路。中俄两国的革命实践表明,走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在俄国类型的国家里是正确的,但如果把这一经验绝对化、机械的搬到中国则是行不通的,而且是有害的。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虽然也有不少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但从总体来看,它没有超出苏联斯大林所设计的那套的社会模式,即政治上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过分地强调“一大二公”,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无情地拒绝商品生产,最后发展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这种极端地步,这个教训实在是太沉重了。这种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想的个别结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具体模式的做法,使中国没有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犯了20年“左”倾的错误,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巨大损失。

[1]赵明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两种传统:实事求是与教条主义[J].理论探讨,2004(5):5-9.

[2]程美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2):73-74.

[3]邱守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10):15-21.

[4]张洪波,等.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迅速传播[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4):49-53.

[5]许全兴.警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渗入[J].求是学刊,2004(3):25-28.

[6]丁云.毛泽东对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的继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3):26-29.

[责任编辑:韩志才

Abstract:Duringthe process ofsinicization ofMarxism,forsome complexreasons,erroneous trend ofthoughtarises which diverges from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for the erroneous trend o thoughtandpoints outits dangerandputforwardsome basic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Marxism;Sinicization;Errors ofThought

AttentiontoAvoidingErroneous Trends ofThoughtofSinicizationofMarxism

Bai Shuzhen
(School ofPolitical Science andLaw,AnqingTeachers College,Anqing,Anhui 246001)

A81

A

1674-1102(2010)04-0001-03

2009-11-08

白树震(1954—),男,吉林通化人,安庆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教条主义实用主义中国化
实用主义电动车 体验一汽丰田BZ4X&BZ3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实与虚拟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北欧经典”
——充满艺术的实用主义者Eva Solo
经典实用主义的要义
中共党内教条主义研究述评
王明与共产国际关系的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