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2010-04-07 22:23雷冬雪
关键词:圣经习俗跨文化

雷冬雪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雷冬雪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应遵循的原则。

英语教学;文化教学;文化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与世界的国际文化交流也日益扩大,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其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强。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版)把教学目标从“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改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提高了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而《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版)则指出:“英语专业学生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大学生要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新大纲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还应该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高校的英语教学在经过漫长的摸索后,终于进入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并重的阶段。然而,根据多名研究者进行的有关中国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学生社会文化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文化知识和文化能力较之其语言知识和能力相距太远”,“现有的教室、教材和教法都无法满足文化学习的需要”[1]。这一结果反映了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即教师还没有脱离语言教学的圈子,文化教学仍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局面,这与新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差甚远。而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未来的职业技能,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参与国际竞争。这更要求作为英语教育主要内容的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放在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景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甚为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语言扎根于文化。学习一门语言,必须了解这门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语言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该民族文化的全部内涵,语言犹如一扇窗户,展示该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文化不仅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唯一源泉,也是语言发展变化的源动力”[2]。所以,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语言教学必须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内容

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它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语言、文学、科技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渗透其中,政治、军事、宗教、道德、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另外,还有大量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比如饮食文化、园林文化等。

以赵贤州为代表的学者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内容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包括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体育、科技、建筑、艺术、交通、哲学、文学著作等。交际文化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传递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它主要包括指导人们行为的社会准则、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像中国文化一样,英美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英语教师不可能十分详细地介绍英语文化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实施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选择性的文化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有效办法。尽管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有诸多的相似点,但其文化差异性正是阻碍他们之间顺畅交流的重要因素。只有通晓中西文化的差异,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文化教学。

(一)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

在中西文化中,许多词语不仅包含有字面意义,而且还有引申意义。由于民族习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存环境的不同,这些词语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具有不同的隐喻义和文化内涵。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色与危险、恐怖和死亡联系在一起,但在西方文化里,白色是上帝、天使、纯洁的象征。如西方的婚礼被称为white wedding。A white soul表示纯洁的心灵,a white lie指善意的谎言。再如,龙在中国是一种能飞会游的神灵,能驱毒虫,能保平安,具有呼风唤雨的本领,是古代帝王的象征,更是现代中国腾飞的形象——“中国龙”。然而在西方,龙是一种身上有鳞,拖着长长尾巴,口中能喷火的凶残怪兽,是邪恶、黑暗的象征。《圣经》里把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称作“the great dragon”;在希腊神话中,to sow dragon’s teeth指“播下不和的种子”;在现代英语中,dragon泛指“凶暴之徒”。可见,由于中西文化中龙的形象不同,他们的文化内涵也不同。了解西方文化,首先应从学习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入手。

(二)习语的不同表达方式

受地域、历史发展的影响,及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不同,中西文化中产生了形态各异的习语和谚语。尽管它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它们的文化内涵却是相同的。如:oil and water don’t mix(水火不容),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一丘之貉),all good things must come to an end(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as stupid as a goose(笨得像猪),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驴),work like a dog(像老黄牛一样勤恳),as strong as a horse(体壮如牛),as timid as a rabbit(胆小如鼠)等等。

(三)《圣经》和基督教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它对世界历史,尤其是西方文明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迄今为止,《圣经》是世界上印数最多、发行最广、翻译文字最多的书籍,被联合国公认为对人类影响最大最深的一本书。它所包含的哲学和神学观念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为世界尤其是西方社会的发展、意识形态和文化习俗带来巨大的影响。《圣经》对欧美文学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同时,在美术、建筑、音乐等方面也深深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圣经》是打开西方精神文明的钥匙,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不了解圣经根本不可能完全理解西方文化,更无从谈起欣赏西方优秀的文学作品。举例来说,在《新编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五单元How I Discovered Words中,Helen keller这样写道:I do not remember what they(new words)all were;but I do know that mother,father,sister,teacher were among them—words that were to make the world blossom for me,“like Aaron’s rod with flowers”.其中Aaron’s rod就源自《圣经》故事。亚伦是传说中创立犹太教祭祀制的第一位祭司,是摩西的哥哥及代言人。他的神杖的顶端长满了花蕾和花朵。再如《新编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The Gift of Life一文中的最后一句:Greater love has no man than this,that he lay down his life for a friend.这句话也出自《圣经》。原句是:Greater love hath no man than this,that a man lay down his life for his friend.(没有比这更伟大的爱了:一个人为了朋友而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典故比比皆是,可见《圣经》及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之深。

(四)不同的文化习俗

文化习俗是一个民族既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规化行动。它无时无刻不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只有按照文化习俗行事,社会活动才会顺利进行,人际关系才会融洽。在跨文化交际中,“入乡随俗”是避免误解和不快的最好解决办法。与跨文化交际关系比较直接的文化习俗有以下几种:生活习俗、节日习俗、宗教习俗、婚姻习俗和丧葬习俗等。在英美国家,拜访某人需预约,切忌突然造访,因为受访者会感到非常不快,甚至视对方粗鲁无礼。参加宴请时,英美人习惯晚5分钟左右到达,过早或过晚都被视作失礼的行为。另外,英美人生活中最大的禁忌是谈论个人的隐私,除非本人乐意,他人绝对不可谈及对方的年龄、财产、收入、婚姻等,这些与中国人的习俗正好相反。

(五)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人类交际的途径有两个: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顾名思义,非语言交际指的是除语言交际之外的所有交际行为。人类进行交际活动最重要的工具是语言,但除了语言之外,还有许多可以传递信息的符号,如面部表情、目光交流、声音声调、肢体语言等“无声语言”。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少非语言交际的语言行为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非语言行为相对来说更为真实,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相矛盾时,一般无声语言更为可信。因为非语言行为是最不易被控制的,所以它所表达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所以,如果不了解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比如美国人在谈话时要保持45~80厘米的身体距离,同性之间的肢体接触仅限于短暂的握手。我们很多中国人可能不了解这一点,在跨文化交际时总是想方设法缩短两人间的距离,却没有发现对方表现出的不适及为拉大距离而付出的努力,这样的交流往往以失败告终。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为了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必须将英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用丰富的语言知识来加深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巩固了英语基础知识。在英语教学中,舍弃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任何一方都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文化内容的导入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必须与学生的教材内容紧密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内容相关,不至于使学生认为语言过于抽象和空洞。文化教学必须紧密结合语言教学实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跨文化思维。

(二)阶段性原则

阶段性原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及深,使学生逐步地理解和掌握导入的文化内容。

(三)适度性原则

在外语教学中必须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文化教学只是语言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文化教学应为语言教学服务,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教师不能为教文化而教文化,影响语言教学的效果,而应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标出发,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英语进行得体的跨文化交流。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对英汉文化差异的认识,从而达到准确而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英语教育者应该提高自己的英语文化素养和英语教学水平,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不懈努力。

[1]张友平.对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再认识[J].外语界,2003,(3).

[2]王明利,盖莲香.浅谈外语教学中的文化作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6).

Abstract:The final goal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learner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ability.To achieve this goal,English teachers should integrate cultual teaching into linguistic teaching.In this essay,the writer mainly deals with the necessity,the content and the principles of cultural input.

Key words:English teaching,Cultural difference,Cultural input

Cultural Inpu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LEI Dong-xue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11,China)

G642

A

1008—4444(2010)03—0180—03

2010-03-02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2008BYY005)。

雷冬雪(1974—),女,河南西峡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宋孝忠)

猜你喜欢
圣经习俗跨文化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圣经》经文中国化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