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综述

2010-04-08 09:27刘英
河北医药 2010年6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成果医学

刘英

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医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医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本文从转化的相关概念、模式等方面入手,对成果转化现状进行了简单综述。

1 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概念

1.1 医学科技成果[1]指在认识人类生命现象、生存环境、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或为探索防病治病、增进健康、优生优育新途径等过程中,所取得的有价值、符合规律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即医药卫生领域中的创造性或创新性科学技术劳动成果。

1.2 科技成果转化[2]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1.3 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同含义

1.3.1 朱高峰[3]的“技术创新说”:认为科技成果转化就是技术创新,两者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成果转化问题的实质就是技术创新或企业创新。

1.3.2 徐鹏航[4]“商品化产业说”:认为“科技成果的转化主要是指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它与技术创新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而是以成果为导向以水平为中心。

1.3.3 科技活动说:认为成果转化是科技活动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本质上属于科技活动范畴。

1.3.4 朱高峰[3]的“特有现象说”: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是在同一个组织即企业中完成的。不存在我们这里讨论的成果转化问题。此问题只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长期作用的一种特有现象。

1.3.5 远德玉[5]“形态转化说”:认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既是科学形态的转化过程,亦是技术形态的转化过程。

1.3.6 周龙庚[6]的“转移界面说”:认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状态指标是科研开发单位转移给企业时的状态,这种技术状态在不同国家和地方是互不相同的,它可以发生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这一链条的任何地方。

1.3.7 巨乃岐[7]的“广义科技成果转化说”:认为科技成果转化包括“科学-技术-生产”各个阶段以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社会生产”各个环节中的一切变化和转化。

2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2.1 国外模式 为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办法疏通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渠道,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发展。

2.1.1 美国模式[8]:美国科技政策强调基础研究,注重“任务导向”,这使美国建成了一批世界第一流的国家实验室和研究设施,造就了一大批基础研究人才,形成了强大的科技成果转化后备力量。其应用研究成果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和银行贷款。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公平、公正的优惠政策,监督政策的实施,鼓励科研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中心(企业出资,高校、科研单位出技术。并帮助建立各类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如:风险投资资金、科技成果代理中介机构)提供资料与信息,对科研和开发进行导向。

2.1.2 英国模式:英国对科技的管理偏重于计划管理,通过计划资助科研项目,并鼓励与企业合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府设立了“技术转让奖”、“科学与工程合作奖”、“实现我们的潜力奖”等。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制定科研计划和奖励政策,并通过职能部门归口管理相关科研项目。在计划管理方面,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府积极鼓励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合作,为它们的结合搭建合适的平台;第二,政府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必要的信息;第三,政府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奖励措施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2.1.3 德国模式:德国的科研以市场为导向,奉行“科学自由、科研自治、国家干预为辅、联邦与各州分权管理”的基本原则。科研经费的来源有多种渠道,但企业和政府是主要投资者。此外德国没有专门的科技成果管理机构,其科技成果由市场机制管理,科研直接进入市场和社会,成果的评估则直接在市场和社会进行。在技术转让中,技术成果价值的评定,一是要和研究投入挂钩,二是看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三是要看市场的需求情况,由承担研究的企业测算,买卖双方协商决定。德国有大量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加强大学、科研机构和工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制定法规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提供相应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同时政府还通过大型项目的支柱引导科研方向。

2.1.4 日本模式[9]:日本较早地采用了“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政策,以优化科技要素,形成了从研究到应用的完整体系,有效的缩短了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周期,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在日本自发组建了许多跨地区、跨部门横向联合的开发小组和科技与产业相结合的科技城,从而以多种联合的形式全方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构建产业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平台。

2.2 国内模式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主要通过实施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火炬计划、十年百项计划、适宜技术推广计划等实现,但发展很不均衡。主要模式有

2.2.1 自行投产模式: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或企业自身研制的科技成果在本单位内部所进行的一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其特点是:以自主研制为主、横向协作为辅。科技成果的成果源与吸收体融为一体,合二为一,将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不需要中间环节,充分发挥科技优势,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关,在短时间内完成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开发并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批量高技术产品。

2.2.2 市场交易模式[10]: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技术开发方通过市场技术交易合同按有偿的方式将科技成果评估作价转让或许可给企业,由企业落实转化条件,从 而实行科技成果转化。其特点是:成果源与吸收体是分立的,通过技术中介组织牵线搭桥,实现某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双方没有形成一种长期、连续、紧密的合作。

2.2.3 产、学、研联合模式[11]:指企业与科研机构或企业与高校实行接力式联合,在发挥各方优势的情况下,合力完成产业化过程。其特点是:成果源与吸收体之间是长期、连续、紧密的合作,这种合作至少要等到科技成果实实在在转化成功后才能解除。

2.2.4 直接、多层次推广模式[12-14]:医学科技成果大多数以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非物化产品的形式表现。

综上所述,我国就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概念,转化理论,转化模式等均有初步研究。但涉及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地方性政策及研究较少。而医学科技成果要想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和经济生活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提高人民的健康生活水平保驾护航,关键在于成果的转化,提高转化率。

1 敬培胜,赵先柱,张东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概述.重庆医学,2008,37:1500-1502.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1996.

3 朱高峰.关于科技成果转化问题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6,13:14-16.

4 徐鹏航.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加速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1996,2:1-4.

5 远德玉.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田字型模式与动力机制.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2:19-22.

6 周龙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中国科技论坛,1997,2:22-24.

7 巨乃岐.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核心与实质.科技管理研究,1998,2:24-27.

8 陈一君.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分析及模式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4:178.

9 周南,岳李.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科技.人才.市场,2002,1:41-44.

10 王睿.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96.

11 陈劲.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模式分析和探讨.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40.

12 王宇明.论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河南医学研究,1998,7:277.

13 冷荣新.山东省医学科技发展概况浅析.医学情报工作,2001,1:37.

14 苏锡明.医学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7:33-35.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成果医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