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研究进展

2010-04-08 10:41李向真
护理研究 2010年8期
关键词:护士病人标准

李向真

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是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评价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为了使护理技术操作不断地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使之更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成为护理人员规范操作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国内护理同行对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进行了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研究。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制定合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操作规程是提高护理队伍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要求以规范、实用、简便为原则[1],适应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和现代护理观的需要[2,3]。

1.1 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

1.1.1 规范护理技术操作程序 按照护理程序把护理技术操作分为评估(包括核对、病人评估、环境评估、用物评估)、计划(包括预期目标、准备)、实施、评价(包括病人反应、护士操作正确、熟练等)[4]或评估、护理诊断、实施、评价4个阶段[5,6]。为增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戴新娟等[7]把护理操作程序分为评估、准备、操作步骤、评价、理论提问 5个部分。林健等[8]将整个操作程序分为准备、操作、作风养成(护士整体素质评价)3个阶段。

1.1.2 融入人文关怀,注重护患沟通 对于护理技术操作,不但要关注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更要关注接受操作的“人”的身心整体情况[6]。操作前要解释,操作中要说明,操作后要交代[9]。在操作前了解病人的文化背景、伦理观、价值观、生活习惯及自身情况[10],如年龄、既往史、目前心理状态、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体质、耐受力、操作部位等[5],并作自我介绍,解释操作的目的、过程、操作中对人体的影响、不适感和应对措施,了解病人自愿接受及理解的程度[10]。询问病人需要,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11],以取得病人的配合;操作过程中再次解释不适感及其应对措施,同时进一步了解病人的实际感受,及时给予鼓励,并随时调整下一步操作的力度和速度;操作后询问病人对操作的满意程度或看法[10]。告知注意事项,评估病人的舒适度,让病人在接受护理技术操作中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和体贴[3],最后对病人表示致谢,说些鼓励性语言[12]。

1.2 确保病人的身心安全和舒适 根据不同的护理操作有不同程度的侧重,对于生活护理类的操作,重点强调护理操作的个体化、人性化,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要为主要标准;对于直接涉及病人安全的操作如无菌、隔离、注射和输液等技术,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则放在相对重要地位[3]。护士在操作前应严格查对、操作中严格消毒、操作后严密观察[13],或执行 3次查对,并推广呼唤应答法(即让病人说出自己的名字)[14]。操作后评价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告知注意事项,以强化法律意识,保障病人的安全[15]。

1.3 体现先进、规范的用物准备 以先进的一次性物品代替传统的护理用具[16],备物程序明确,物品放置规范[8],以减少操作中的中间环节,使操作程序简化[17]。

2 细化护理技术操作考评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考评标准是衡量实施护理技术操作质量的一种公正、公平的统一规定,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因此,要制定出具体、灵活、实用、可测的标准,减少模糊、不明确的评价内容。应从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评价入手,加大护理人员医德医风、护患沟通技巧的分值比重,既要考核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又要考核服务意识水平、语言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掌握的相关知识,使技术操作考核体现出全过程的优质服务[2]。同时,关注服务对象的个体需要,突出人性化特点[6]。因此,吴雅文等[6]将考评标准内容分为技能指标(70分,由原考评标准中科学合理的部分组成)、态度指标(15分,包括仪表举止、表情语言)和整体印象(15分,包括病人的评价、考核者的总体印象、结合病例针对性提问等)[9]。有人将考评标准内容分为评估(占25%)、护理诊断(15%)、实施(50%)、评价(10%)。 孙萌等[16]将考评标准内容分为14个方面:护理技术操作理论知识、操作前护士本人及物品的准备、操作时无菌技术及三查七对、操作时病人的准备、操作流程的掌握、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操作技术目的及注意事项宣教工作、对病人病情的五掌握、与病人沟通能力、爱伤观念、操作中应变能力,并对病人现存护理问题解决情况、操作中能否发现新的护理问题、操作完毕终末处理,以优、中、差来评定优劣;还有人将考评标准内容分为护士仪表要求、操作相关评估、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操作后处理、效果评价、沟通和应变能力,并作为一级指标。一级指标所赋予的权重根据不同的护理操作项目有不同侧重,为使评分标准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在一级指标后有按操作要点纵向分出一定的子项目指标,再根据各子项目重要性确定指标得分权重后,又按其完成质量的高低横向分出等级指标,即分成ABCD 4档,A=优,B=良,C=中,D=差,每一档相对应的分值按该子项目指标所占的总分值逐档递减。评价主要关注操作的整体效果和最终结果,即对操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评价,通过观察、询问病人感受等判断[3]。戴新娟等[7]将考评标准内容分为评估、准备、操作步骤、评价、理论提问5个部分。认为操作步骤是关键,最能反映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和操作的技术含量,其权重应占60%,其他4部分:评估、准备、评价、理论提问各占 10%;王淑丽等[18]将考评标准内容分为技术(65分)、服务态度(20分)、整体效果(15分),其中技术部分按原来的操作标准科学合理分布,服务态度包括仪表举止、表情语言、关心病人等,整体效果包括用到病人处的评估、解释、操作熟练程度及结束时用物处理等;梅桂萍等[13,19]将考评标准内容分为病人评价(占 30%)、同行评价(占10%~15%)、自我评价(占 10%~15%)、管理者评价(占40%~50%)。认为护理操作的效果好坏不是来自护士长或考核者的评价,应该是病人的感受和评价,是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度[6]。因此,在操作评价分值上改变以往管理者占100%的方法[13,14]。

3 对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的建设性意见

统一、规范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不是单纯考核的需要,而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是病人利益的需要,护理工作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保证其身心健康的维持和促进,因此护理操作的评价标准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能保证病人的身心安全和舒适[20,21]。

护理技术操作不应过分强调模式化,由于病人病情的不同,职业、年龄、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地位及知识结构而不同,对护理要求也不一样。如果按同一“标准”,按照固有的操作步骤来完成对不同病人的护理,远不能达到护理的目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士的应变及创新意识,不仅不利于临床护理工作,也制约了护理学科的发展[21]。

护理技术操作应重视个性化,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尊重病人的个别性,不同的病人甚至同一病人在患病的不同阶段,对护理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同一项护理技术,对于不同的病人或同一病人患病的不同时期,护理人员就不能以同一模式来进行操作[21],允许一切不影响病人身心安全以及最优原则的操作步骤有所灵活变通[20]。

护理技术操作应遵循功利性原则,运用最少的物力、人力资源达到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即节能、节力,尽可能做到节约护理资源和护士精力,达到经济适用要求[20]。

护理技术操作应注意首优原则,如危重病人、急诊病人的护理技术操作,应优先考虑抢救生命程序。在运用“标准”时,既要注重原则性、基础性、规范性,也要注意“标准”和千差万别的临床场景之间的差异[22]。

总之,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理服务应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服务的基本手段,其效果评价取决于病人的满意度。为此,广大的护理教育者和临床护理管理者对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的制定给予了高度重视,使之更加科学性、实用性,更好地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为了使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能为临床护理行为起到更好的基础保障作用,更好地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认为对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还须不断完善与更新。

[1]陈伯利.临床护理操作考核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杂志,2006,5(1):63-64.

[2]方菊花,李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4):214-215.

[3]曹梅娟,姜安丽.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考评标准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89-90.

[4]湖南医科大学.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0-216.

[5]刘燕萍,徐玉梅.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54.

[6]吴雅文,胡晓燕,李瑜.临床技能护理程序考核模式的研究与运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9):76-77.

[7]戴新娟,吴荣华,肖蕾.中医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评分标准的制定及临床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49-50.

[8]林健,许玉珠,郭彩云,等.规范护理操作的实践与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8,5(1):65-66.

[9]史瑞芬,曾爱芳,闭晓君,等.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评价标准的问题浅析及对策[J].中等医学教育,2001,19(2):7-8.

[10]张友惠,施海红,尹金贵,等.人文关怀服务模式在护理操作中的整体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3):190-191.

[11]吴晶婷,田芸.实施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管理的做法与成效[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1):837.

[12]奚琼霄,沈丽萍,刘聪华.护理礼仪操作的探讨与实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9):2744-2745.

[13]梅桂萍,潘绍山,梁爱琼,等.浅谈当前护理技术操作管理的道德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44-45.

[14]赵宇锋,王小平,王琴香.护士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现状分析[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5,4(7):104-105.

[15]冯运华.以标准化推动中医护理规范化[J].中国护理管理,2007,7(5):10-11.

[16]孙萌,钟莉莉.护理技术操作应体现整体护理内容[J].中华临床医药,2003,4(10):121-122.

[17]杨新月.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15(5):299-301.

[18]王淑丽,孔水芬.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考评标准改进探讨[J].护理研究,2002,16(1):42.

[19]韩丽.浅谈护理技术操作的伦理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2):194-195.

[20]高钰琳,陈佩云.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存在争议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39-240.

[21]胡爱娣.浅淡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对培训效果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8,6(9C):2514.

[22]易霞.对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9):88.

猜你喜欢
护士病人标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谁是病人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病人膏育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