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性心律失常“络病”病机探微

2010-04-08 12:49王志栋高雪贞胡云红
河北中医 2010年4期
关键词:络病循行络脉

王志栋 高雪贞 胡云红

(河北省邢台市中医院内科,河北 邢台 054001)

缓慢性心律失常为临床常见病,是以心率缓慢、心室率低于 60次/m in为特征的一类心律失常,临床常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室上性和室性逸搏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学心悸、胸痹、结代、昏厥、怔忡及眩晕等范畴。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络病”即“络脉瘀阻”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机的关键。现在此对心律失常“络病”病机进行探讨。

1 络脉的结构及生理、病理特点

要探讨“络病”病机,首先要明确络脉的结构和生理、病理特点。络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组成一个以经脉为主干,络脉联络各经,遍布全身的网络结构。络脉具有运行全身气血,营养脏腑组织,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的生理功能,从而使人体各个脏腑以及体表各个组织、器官之间有机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内外、表里、左右、上下彼此之间紧密联系、协调共济的有机整体。络脉和经脉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但二者相比,络脉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生理、病理特点。

1.1 络脉的结构特点

1.1.1 支横别出,网状分布 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部分。经有路径、途径之意,成线状纵直循行人体上下,沟通表里脏腑;而络脉从经脉主干支横别出,像树枝一样逐层细分,络有网络、联络之意,它横行于经脉之间,象网络一样交错分布于全身各脏腑组织。

1.1.2 逐层细分,络体细窄 络脉逐级分支,络体越来越细小。如《灵枢°脉度》谓:“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孙络”作为络脉网络最末端、最细小的部分,是人体气血运行的最小功能单元。

1.1.3 络分阴阳,循行表里 《素问°金匮真言论》谓:“外为阳,内为阴。”络脉亦分阳络和阴络,循行于皮肤和体表黏膜的络脉为阳络,阳络参与皮部的组成,十二经之气血通过阳络温煦、濡养、护卫皮肤;循行于体内,布散于脏腑区域的络脉为阴络,阴络为五脏六腑结构与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布散于心脏的为心络,布散于肝脏的为肝络等。

1.2 络脉的生理特点

1.2.1 络脉以血为主 经络为气血运行的通道,但气血在经脉和络脉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经脉中以气为主,气属阳主动,故在人体很多经脉循行之处可触及脉动,亦即气的鼓动,如双手的寸口脉及颈部两侧的人迎脉;络脉以血为主,血属阴主静,故体表的络脉虽表浅,但触不到络脉的搏动。

1.2.2 络脉气血运行缓慢 因络脉逐级分支,越分越细,且络脉中以血为主,血属阴主静,故络脉中气血流动缓慢,这有利于充分濡养、渗灌各脏腑组织;而经脉中以气为主,气属阳主动,故经脉中气血流动较快,这主要靠气的推动作用。

1.3 络脉的病理特点

1.3.1 易滞易瘀 络脉既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病邪侵袭人体的通道。因络脉中以血为主,气血流动缓慢,当各种外感或内生之邪由浅入深,由经入络,势必影响络中气血的运行,极易导致气滞瘀阻,络脉不通,造成各脏腑组织功能的障碍。

1.3.2 易入难出 络脉从经脉别出,越分越细,尤其布散于脏腑的阴络,络体细窄迂曲,若病邪一旦侵入其中,导致络脉瘀滞,往往邪瘀交阻,盘踞脏腑之络。此时极难驱邪外出,故致疾病缠绵难愈。

2 “络病”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机关键

心脏位居胸中,司神明,主血脉,而血脉的运行,靠宗气以推动。宗气“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心除主全身血脉外,其本身络脉丰富。此络脉“阴络”,逐级细分,呈网状布散于心脏区域,成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络中气血调畅,才能 “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心脏本身也才能维持其正常的传导和舒缩功能。一旦情志不舒、饮食不节或劳逸失调,损伤脏气,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因痰为阴邪,易袭阳位,若为有形之痰,可出于肺而咳于外;若为无形之痰,则痹阻胸阳,致宗气不运,无力推动血行。且痰随气行,无处不到,久之必窜入心络,正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谓“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病久痛久则入血络”。因络脉细小迂曲,血流缓慢,痰邪侵入,极易与络血相结,成滞成瘀。此时,痰瘀交阻,盘踞在心脏最细小的络脉,且愈陷愈深,极难清除,严重影响络脉气血对心脏的温煦、濡养作用,最后必累及心脏的传导功能,而出现脉行迟缓或结代。重者如《灵枢°经脉》谓:“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发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总之,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位在心,病机关键为痰浊痹阻胸阳,气血不通,久之痰浊之邪侵入心络,痰瘀交阻,络脉不通,气血不荣,最终致脏腑功能紊乱,心脏传导系统失调而出现脉迟缓或结代。临床观察此类患者多有胸闷、胸痛、心悸之症,且舌质黯或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舌下脉络迂曲、青紫,皆为痰瘀阻络、络脉不通之象。这也正说明“络病”病机的存在。

3 “络病”病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

缓慢性心律失常目前治疗效果之所以不理想,心率提升不明显,主要是忽视了“络病”病机的存在。因络脉细小迂曲,病邪易入难出,故治疗如果不用入络、通络药,则如隔靴搔痒,不能中病,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在临床中除辨证用药外,综合运用多种通络药,如辛温的行气通络药细辛,《本草正义》谓:“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 而疏通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故用之可直透心络,宣通瘀滞。化痰通络药白芥子,《本草经疏》谓:“白芥子,味极辛,气温,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膈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用之可入络驱痰,使心络通,心阳宣。破瘀通络药水蛭,《本草经百种录》谓:“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力而无害也。”用之可破络中之瘀,驱除凝痰败血,使心络复通。养血和血通络药鸡血藤,《饮片新参》谓:“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鸡血藤虽药性平和,但疏通脉络无伤血之弊,而有养血之功。

总之,只有针对病机,联合运用多种通络药,才能深入心之最细小脉络,驱除凝痰败血,使络脉通畅,心之传导系统功能恢复,遂能使脉律如常,至数增加。我们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采用化痰通络汤(药物组成:瓜蒌、桂枝、薤白、细辛、枳实、厚朴、制半夏、石菖蒲、川芎、补骨脂、茯苓、丹参、白芥子、鸡血藤、水蛭、炙甘草、黄连)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证实了缓慢性心律失常“络病”病机理论的正确性。

4 体 会

对“络病”应引起重视,尤其一些疑难性、顽固性疾病,久治不愈,多有“络病”病机的存在。应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配伍入络、通络药物,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应深入研究各种疾病的内在机制,有的放矢,才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猜你喜欢
络病循行络脉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带脉循行浅议❋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基于络病学说从瘀论治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
基于“络病理论”从瘀论治中风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病治未病中的应用初探
任督脉循行刍议*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望“纹”知病,“掌”握小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