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010-04-10 09:43倪德刚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庸俗化教条大众化

倪德刚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科社新探·

毛泽东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倪德刚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需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毛泽东历来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问题。他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要使之群众化,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要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反对党八股、教条主义,以新鲜活泼、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取而代之;要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必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错误倾向。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庸俗化;党八股

大众化的含义之一,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用通俗易懂和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易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诞生于西方最善于思辨的德国,马克思、恩格斯本身就是思辨大师、语言大师、逻辑大师,其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逻辑性、系统性、丰富性、完整性、严密性是世人皆知的,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思维范式、语言风格、表述方式与我们中国人有差异。这样的理论武器应用于中国,这样的科学思想指导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实践运动,需不需要理论范式的转换,当然需要,于是就需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大众化的工作。1942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专门举例子说明什么叫大众化、怎样大众化。他说:“现在许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了,这很好。但是‘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有些人则连‘少许’还没有实行,却在那里提倡‘化’呢!所以我劝这些同志先办‘少许’,再去办‘化’,不然仍旧脱离不了教条主义和党八股,这叫做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没有结果的。例如那些口讲大众化而实是小众化的人,就很要当心,如果有一天大众中间有一个什么人在路上碰到他,对他说:‘先生,请你化一下给我看。’就会将起军的。如果是不但口头上提倡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实行大众化的人,那就要实地跟老百姓去学,否则仍然‘化’不了的。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来,可见他就没有下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1]841

毛泽东的这段话,第一,真正的大众化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第二,大众化是一个过程,要“先办‘少许’,再去办‘化’”;第三,大众化要向老百姓学习语言。

毛泽东非常重视大众化工作,在1938年10月六届六中全会上,他在提出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同时就提出了大众化的问题。他指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2]新鲜活泼、喜闻乐见是大众化的基本特征,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是大众化的基本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3]群众化、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是大众化的根本目的。1951年3月27日毛泽东在《给李达的信》中说:你的“《〈实践论〉解说》极好,对于用通俗的言语宣传唯物论有很大的作用。……关于辩证唯物论的通俗宣传,过去做得太少,而这是广大工作干部和青年学生的迫切需要,希望你多多写些文章。”[4]语言通俗是大众化的根本方法和正确途径。

为什么强调大众化?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道出缘由:“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

毛泽东说:“一个人写党八股,如果只给自己看,那倒还不要紧。如果送给第二个人看,人数多了一倍,已属害人不浅。如果还要贴在墙上,或付油印,或登上报纸,或印成一本书,那问题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响许多的人。而写党八股的人们,却总是想写给许多人看的。这就非加以揭穿,把它打倒不可。”[1]830

种种“大敌”,害人害己,毛泽东号召全党必须打倒,那么怎样打倒呢?

第一,对“洋八股、洋教条,新八股、新教条”要大喝一声“你有病呀!”毛泽东说:“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洋八股,或党八股。要做对于这些东西的肃清工作和打扫工作,是不容易的。做起来必须得当,就是说,要好好地说理。如果说理说得好,说得恰当,那是会有效力的。说理的首先一个方法,就是重重地给患者一个刺激,向他们大喝一声,说:‘你有病呀!’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地叫他们治疗。”[1]833

第二,“洋八股、洋教条,新八股、新教条”必须摧毁。毛泽东指出:“我们党内一部分同志所中的党八股的毒,所犯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如果不除去,那么,生动活泼的革命精神就不能启发,拿不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恶习就不能肃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而对于老八股和老教条在全国人民中间的影响,以及洋八股和洋教条在全国许多人中间的影响,也就不能进行有力的斗争,也就达不到加以摧毁廓清的目的。”[1]832-833“我们破坏了洋八股和党八股之后,新的文风就可以获得充实,获得普遍的发展,党的革命事业,也就可以向前推进了。”[1]840-841

第三,“洋八股、洋教条,新八股、新教条”不是生动活泼的东西,而是死硬的东西了;不是前进的东西,而是后退的东西了;不是革命的东西,而是阻碍革命的东西了。毛泽东强调:“那时的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做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做文章的人都用文言文。总之,那时统治阶级及其帮闲者们的文章和教育,不论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八股式的,教条式的。这就是老八股、老教条。揭穿这种老八股、老教条的丑态给人民看,号召人民起来反对老八股、老教条,这就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个极大的功绩。……但到后来就产生了洋八股、洋教条。我们党内的一些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则发展这种洋八股、洋教条,成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东西。这些就都是新八股、新教条。这种新八股、新教条,在我们许多同志的头脑中弄得根深蒂固,使我们今天要进行改造工作还要费很大的气力。这样看来,‘五四’时期的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反对封建主义的老八股、老教条的运动,后来被一些人发展到了它的反对方面,产生了新八股、新教条。它们不是生动活泼的东西,而是死硬的东西了;不是前进的东西,而是后退的东西了;不是革命的东西,而是阻碍革命的东西了。”[1]831

第四,反对“洋八股、洋教条,新八股、新教条”是一个大工程。毛泽东指出:“如果‘五四’时期反对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是革命的和必需的,那么,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来批判新八股和新教条主义也是革命的和必需的。如果‘五四’时期不反对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中国人民的思想就不能从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的束缚下面获得解放,中国就不会有自由独立的希望。这个工作,五四运动时期还不过是一个开端,要使全国人民完全脱离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的统治,还须费很大的气力,还是今后革命改造路上的一个大工程。如果我们今天不反对新八股和新教条主义,则中国人民的思想又将受另一个形式主义的束缚。”[1]832

打倒这些“害人害己”的东西就要以新鲜活泼的、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取而代之,因此必须大众化。那么,怎样做到大众化呢?毛泽东强调了以下几方面:

——大众化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语言是人民群众发明创造的,必须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一个人七岁入小学,十几岁入中学,二十多岁在大学毕业,没有和人民群众接触过,语言不丰富,单纯得很,那是难怪的。但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现在我们有许多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也不学语言。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1]837

——大众化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必须弘扬,古人语言之精粹必须继承。毛泽东说:“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当然我们坚决反对去用已经死了的语汇和典故,这是确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现在中党八股毒太深的人,对于民间的、外国的、古人的语言中有用的东西,不肯下苦功去学,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1]837-838

——大众化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学习外国文化的传统,吸收外来的词汇难以计数。毛泽东指出:“我们不是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而是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因为中国原有语汇不够用,现在我们的语汇中就有很多是从外国吸收来的。例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1]837

——大众化要讲究文法。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我们“生造”的东西太多了,总之是“谁也不懂”。句法有长到四五十个字一句的,其中堆满了“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所以毛泽东强调:“领导干部也要研究文法,什么叫介词、连接词,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都是连接词。研究词章之学,这是文法。不讲这些东西,于革命事业不利。”[5]18他还说:“用字太硬,用法太直,形容词太凶,效果反而不大,甚至使人不愿意看下去。”[5]19“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成过程,思想的形成过程,人脑反映客观世界是不容易的。有了正确的思想,还要有比较恰当的表达方式。”[5]31

——大众化要学会不用书本上的公式,更不要写得艰深。为了做到这一点,毛泽东特意引用了季米特洛夫的两段话。一段是:“应当学会不用书本上的公式而用为群众事业而奋斗的战士的语言来和群众讲话,这些战士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思想,都反映出千百万群众的思想和情绪。”另一段是:“如果我们没有学会说群众懂得的话,那么广大群众是不能领会我们的决议的。我们远不是随时都善于简单地、具体地、用群众所熟悉和懂得的形象来讲话。我们还没有能够抛弃背得烂熟的抽象的公式。事实上,你们只要瞧一瞧我们的传单、报纸、决议和提纲,就可以看到:这些东西常常是用这样的语言写成的,写得这样地艰深,甚至于我们党的干部都难于懂得,更用不着说普通工人了。”[1]842-843

——大众化决不能做概念游戏。写文章,做演说,著书,写报告,“使用一大堆互相没有内部联系的概念,排列成一篇文章、一篇演说或一个报告,这种办法,他自己是在做概念的游戏,也会引导人家都做这类游戏,使人不用脑筋想问题,不去思考事物的本质,而满足于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1]839

——大众化要牢记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写不出来硬写,拿不出来硬拿,只好玩文字游戏或制造学术泡沫。毛泽东批评道:“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1]834鲁迅说,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毛泽东说:“我们怎么样?不是明明脑子里没有什么东西硬要大写特写吗?不调查,不研究,提起笔来‘硬写’,这就是不负责任的态度。”[1]844

要写出能看、耐看、可看的有用的好东西来,必须认真负责,精心对待。毛泽东打个比方,他说:“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啊!”[1]840

——大众化要禁绝一切空话,要研究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辟些。文章长而空不好,短而空也不好,关键要有内容。毛泽东举例说:“去年(指1941年)6月22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7月3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1]834

——大众化要看对象,不能乱弹琴。农民工和白领,大学生和社区老年人,他们的认知一样吗?肯定不同。“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写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许多人常常以为自己写的讲的人家都看得很懂,听得很懂,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他写的和讲的是党八股,人家哪里会懂呢?‘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何况这是党八股,简直是老鸦声调,却偏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1]836-837毛泽东引用季米特洛夫的话,强调说:“当你写东西或讲话的时候,始终要想到使每个普通工人都懂得,都相信你的号召,都决心跟着你走。要想到你究竟为什么人写东西,向什么人讲话。”[1]843

——大众化要说有用的话,要老老实实地说下去和做下去。毛泽东历来主张说真话、短话,更主张说有用的话、明白话。毛泽东把空话的东西称作“毒素”,把说空话的人视为“无赖”。他说:“有些党八股,不只是空话连篇,而且装样子故意吓人,这里面包含着很坏的毒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还可以说是幼稚;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则不但是幼稚,简直是无赖了。……这种装腔作势的东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害真理的。凡真理都不装样子吓人,它只是老老实实地说下去和做下去。……共产党人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1]834

我们提倡大众化,必须反对庸俗化。大众化与庸俗化有本质区别,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群众化,使党的指导思想,让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易于理解,易于接受,易于应用。而庸俗化则恰恰相反。毛泽东指出:“写文章,做演说,著书,写报告,第一是大壹贰叁肆,第二是小一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还有大ABCD,小abcd,还有阿拉伯数字,多得很!幸亏古人和外国人替我们造好了这许多符号,使我们开起中药铺来毫不费力。一篇文章充满了这些符号,不提出问题,不分析问题,不解决问题,不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说来说去还是一个中药铺,没有什么真切的内容。我不是说甲乙丙丁等字不能用,而是说那种对待问题的方法不对。现在许多同志津津有味于这个开中药铺的方法,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1]838“这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形式主义的方法,在我们党内很流行,所以必须揭穿它,……我们所办的事才能办好,我们的革命事业才能胜利。”[1]839

1960年邓小平专门提出反对庸俗化的问题。他说:“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把毛泽东思想用得庸俗了,什么东西都说成是毛泽东思想。例如,一个商店的营业额多一点就说是毛泽东思想发展了,打乒乓球也说是运用了毛泽东思想。”[6]283“对待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很严肃的原则性问题,不要庸俗化,庸俗化对我们不利,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不利。”[6]284

1962年2月邓小平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警告大家:“我们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6]316

早在1942年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党八股是一股逆风,一股歪风。“如不改革,如果听其发展下去,其结果之严重,可以闹到很坏的地步。党八股里面藏的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毒物,这个毒物传播出去,是要害党害国的。”[1]840所以,毛泽东号召:“我们要把产生这种歪风的洞塞死。我们全党都要来做这个塞洞工作,我们党校也要做这个工作。”[1]812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3]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3.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195.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6]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A755

A

1008-8520(2010)03-0016-04

2010-03-19

倪德刚(1961-),男,黑龙江五常人,科研部副巡视员,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赵延民]

猜你喜欢
庸俗化教条大众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什么是科学宣传观
《王阴明 教条元龙场诸生》之改过
从“兄弟”“老板”到“同志”,助推党内关系清朗化
切勿将“和谐社会”庸俗化(道德化)
刻舟求剑
互联网思维不能庸俗化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代视野下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