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学”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

2010-04-10 18:33刘加钊
航海教育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航海学院专业

,刘加钊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2007年初,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重点强调了加强“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随后,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提出“建设教学团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的要求。由此可见,教学团队建设对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意义重大。教学团队是高校为实现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职能而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业学术人员的正式群体。[1]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深化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理论特别是实践教学水平。[2]

一、高职高专教学团队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及山东省评审教学团队的情况,高职高专教学团队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3]

1.“双师”结构的队伍组成

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群)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开发、设计和实施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

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公共基础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团队带头人

团队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核心。团队的学术带头人除了具备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应是某一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权威,站在本学科的发展前沿,还要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群)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群)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群)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

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将学校教学管理延伸到企业,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群)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

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航海学”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

为了建设一支业务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航海学”教学团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和尝试。

1.坚持队伍建设,巩固团队发展之本

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力量,是团队发展的根本。多年来“航海学”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为中心开展队伍建设。

(1)以需求性培养和人才引进为途径,提升团队的“双师”素质。一个优秀的现代航海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必须有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近几年来,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利用隶属于企业的优势,一方面,对现有专任教师的企业经验和实践能力进行需求性培养。通过政策支持和制度约束,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技能水平考试,获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并通过上船顶岗实习或顶职锻炼,大大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聘用、引进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的一线专家和技术骨干,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培养和培训,使其作为专职或兼职教师,充实实践教学队伍,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航海学”教学团队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形成了校企专兼职教师团结协作、优势互补,整体教学水平大为提高的实践能力较强的一流“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2)以教研室活动为平台,提高团队的业务水平。教研室坚持集体备课,认真落实“说课”制度,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教研室推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对“航海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研究、总结,然后利用教研室活动时间,为大家分析、讲解。其他教师参与讨论,最后形成规范化教案。备课、上课、考核都做到标准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推动了试点专业的课程改革进程。

(3)以实训室建设为纽带,加强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实训室建设,获得实训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对新引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深入研究,推动模拟器、网络课程等项目的研发。团队积极倡导“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在教学改革中提高教学质量,建设师资队伍”的创新思路,在锻炼师资队伍的同时,为提高队伍的科研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保障制度建设,确保团队顺利运转

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长期的过程,在于不断地积累,不能急功近利。学院必须为其提供强有力的外部资源支持,包括制度支持、政策支持和物质支持。

(1)制度支持。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院的办学基础、目标定位,将教学团队建设放到了较为突出的重要的地位上,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如为了保证教学团队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青岛远洋船员学院专门制定了《员工上船工作(实习)管理暂行办法》,把学院育远劳务公司作为师资培训基地,要求新入校的航海类专业教师必须先上船实习3~6个月。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航海类专业教师申报副教授职务,应至少持有有效的大副、大管轮适任证书,且必须实际在海上工作满足一定时间要求。为鼓励教师上船实践,学院同时出台了《航海类“双证书”教师补贴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

(2)政策支持。在制订合理的短、中、长期建设规划时,把教学团队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建设规划,给予充分重视。学院要制定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激励政策,对于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给予物质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支持与鼓励,从而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具有竞争性的政策环境。学院还可以给予教学团队充分的授权,如教学改革的自主权、经费与教师资源的使用权等,促进团队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

(3)物质支持。学院设立教学团队建设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等工作,保证团队的建设与实践工作顺利开展。

3.团队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合适的团队带头人是教学团队建设成功的关键。[4]“航海学”教学团队带头人高玉德教授既有完整的航海经历,又是高职高专类航海教育的专家。长期服务于企业和行业主管机关,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等航运企业、海事行政部门建立了密切联系,能及时跟踪航运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

团队带头人主持教学改革、主持教材编写、领导课程建设,带领团队着力建设精品课程,努力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在学院的“以教材建设促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促专业建设”的教学改革思路的指导下,航海学教学团队根据STCW78/95公约对海员培训的要求和青岛远洋船员学院的高职高专特色,改革“航海学”的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充分吸收现代航海新技术。团队成员主编的《航海学》教材在2001年被全国高校航海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为“九五”优秀教材;2003年,该书又被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6年,学院“航海学”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4.人才培养,突出特色

学院毕业生以“敬业精神好、英语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受到国内外航运企业普遍欢迎。国内外船东纷纷慕名前来招募毕业生,其中中远集团各大二级航运公司、香港泰昌祥轮船公司、新加坡万邦公司、台湾万海航运公司等每年都接受大量的毕业生上船工作。学院同三十多个国际知名航运企业和船队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不少航运公司还在学院设立了奖、助学金。学院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2005年为98.9%,2006年为98.7%,2007年为100%,2008年为100%。学院还与用人单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中散班”“大专证书班”“三明治”和定向委培模式等。这些模式的特点就是企业提前参与人才培养,在学校即融入相关企业的企业文化,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增强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

5.依托企业,服务行业

“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任务,企业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航海学”教学团队为中国远洋运输事业培养符合国际法规公约要求、满足国际船东要求的、面向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服务所需的船舶航海专门人才。根据国际公约要求,团队参与完成国内第一部《海船船员适任评估规范》,被国家海事局采纳,并在全国颁布实施;在此基础上,团队又建成适任评估题库,成为国家海事局海船驾驶员适任评估的标准题库,被同类院校广泛采用。2008年12月受国家海事局委托,本团队承担了“全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观摩会”的主要教学观摩任务。团队一方面为企业人才储备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为企业的人才成长提供帮助。团队成员不断从科技前沿获得新技术、新知识,然后及时消化,回馈给企业。近几年来,本教学团队先后为企业开办了“电子海图使用”“驾驶台资源管理”“船舶保安员”等新技术、新法规培训班,为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起到了衔接作用,为船舶安全生产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结 语

教学团队是一种创新型的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学团队建设中,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系统地关注可能遇到的问题,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重点建设。“航海学”教学团队在团队建设与实践过程中,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航海职业素质,注重与船舶岗位实际相衔接,在教学中不断充实新知识、新内容、新技术,保证学生知识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1]王 涛,孙 伟,王红梅.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59-61.

[2]罗 俊.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4):

[3]孙 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8(3):12-14.

[4]翟 斌,汤晓伟.示范高职院校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56-58.

猜你喜欢
航海学院专业
初等教育学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大航海争霸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古代航海有多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航海博物馆
学院掠影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