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员职业倦怠分析及对航海教育的启示

2010-04-10 18:33滕宪斌
航海教育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倦怠感航海职业倦怠

,滕宪斌,叶 高

(1.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 300457;2.中海油能源发展监督监理技术公司,天津 300452)

一、引 言

职业倦怠(burnout)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是职业心理健康的一个典型问题。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工作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它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因素。远洋船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工作的单调、繁重,工作环境不固定以及周遭环境恶劣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船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许多负性情绪,从而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增加了安全隐患,甚至会引发事故。据权威机构统计,80%以上的海上事故为人为因素引起。可见,如何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对于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综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发现,同类研究多集中于现职船员工作过程中的心理调查、分析与激励等方面。然而,笔者调研发现,近半数船员的职业倦怠感最早萌芽于接受航海教育的阶段。本文在对船员职业倦怠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航海教育过程中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加强学生对航海职业的认识,减少其将来工作中的职业倦怠感。

二、船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Maslach 将职业倦怠分为三个亚成分:情绪衰竭(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和紧张等)、玩世不恭(指对工作和环境采取疏远和冷漠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行为怪癖等)、成就感降低(个体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感觉无法胜任所从事的工作以及缺乏成功的体验)。远洋船员这一特殊的群体,由于常年生活和工作在海上,既要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又要随时应对各种突发危险及事故,同时还要忍受一成不变的工作环境及工作角色,无疑是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面对高强度的工作,远洋船员会因为各种压力感到疲倦、失去工作的热情,对工作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厌恶感,个人价值感、工作成就感日趋降低。这也是近年来高级船员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船员职业倦怠感的应激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分工造成的心理困惑

目前,我国从事航海工作的高级船员队伍多接受过高等教育,对未来充满希望。但由于受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社会行业差别还显著存在。船员们看到,昔日的同学有的进了机关,当上了公务员;有的进了科研院所,承担神圣的使命;有的自己创办公司,作了大老板。这些人从政治进步、职业规划、经济保证等多个角度展示了无比的优越性。相比而言,自己却从事这种与社会相对“脱节”的职业,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似乎永远看不到希望。由此便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同样接受了大学教育,社会地位却相差悬殊,心理不平衡。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双重困境直接导致年轻船员的成就感受挫,使得许多船员对做好本职工作失去热情和动力而产生职业倦怠。

2.起步阶段带来的工作压力

伴随着海运事业的快速发展,全球高技能船员短缺现象严重。为满足市场需求,各航海院校均扩大了招生规模,而相应的办学条件却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这直接导致航海教育质量的下降。许多毕业生刚参加工作时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懂,一些基本的知识都要向其他高级船员请教,甚至是向机工、水手请教。再加上航海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他们短期内难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工作技能。由此导致他们工作起步阶段延长(见习期+实习期),升职速度较慢,挫折感油然而生。即便有些船员因工作需要而勉强转为高级船员,却又因业务不熟难以胜任而感觉诚惶诚恐,工作压力较大,进而产生职业倦怠感。

3.工作环境所导致的心理厌烦

船员的工作环境相当恶劣。首先,船舶噪声及航行颠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船员的心理状态,造成情绪烦躁、注意力不稳定、思维反应迟钝,甚至会导致船员丧失工作能力,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其次,气候与季节变化带来的生物钟紊乱,会给船员的生理、心理带来很大压力。此外,在航海过程中缺乏新鲜食物补给,不良空气环境、特殊的轮值班制度等因素长期作用于船员,均会带来船员机体的危害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降低。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导致了船员工作的疲惫感和厌烦感。

4.生活现实所产生的精神烦恼

船员生活现实所产生的精神烦恼主要体现为:

(1)家庭及社会支持的影响。由于常年在外导致沟通交流机会减少,家庭不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海员的心理稳定。

(2)人际交往的影响。由于船员工作时间多处于流动之中,除了船上有限的船员群体外,很少与其他社会群体交流。再加上有些船员在船上人际关系处理不善,由此导致部分船员寡言少语、郁郁寡欢,情绪容易激动,变得更为敏感、脆弱。

(3)职能与角色单一化的影响。一般职业来说,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不同的职能,扮演不同的角色,生活状态可以分为工作场所和私人空间,相互职能不同,界限分明。角色变换可以帮助人实现压力的缓解及心境的平和。但对于在航船员来说,长期面对单一环境,无法区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不能实现角色的变换,从中缓解压力。长时间积累的压力,势必会导致心理素质的弱化。

(4)职业的矛盾心理影响。远洋船员职业的特殊性导致不少人在工作两三年以后逐步丧失原来由理想支撑的职业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恐惧的心理,但又感觉没有其他基础,难以走出去,陷入欲罢不得、欲干不愿的矛盾苦恼之中。有些船员公休的时候想上船,上船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又产生厌倦感,寻找种种理由想下船,情绪不稳定。

(5)职业安全危机感的影响。职业安全危机感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设备故障、大风大浪、浅滩暗礁、海盗袭击等危机船舶和生命安全的不确定因素,这使得部分船员时有安全危机和恐惧感。其次,随着船队结构和规模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类航运公司对用工制度进行了改革,远洋船员大都采用契约形式的合同制,即使是服务多年的基地船员,也随时面临“今日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机。船员没有职业安全感,对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往往没有信心,加上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他们普遍感受到很大的前途压力。特别是来自贫困地区的普通船员,掌握的技术和技能有限,一旦失去工作,往往难以适应重新上岗的需要,因而更加感到惶恐。

以上分析表明,社会分工造成船员的心里困惑,为船员的职业倦怠埋下“种子”;起步阶段的工作压力促成了船员职业倦怠感的“萌芽”;工作环境的恶劣促使船员职业倦怠的“成长”;生活现实所产生的精神烦恼为船员职业倦怠不断“催化”。长时间的积累,导致船员的职业倦怠感不断加剧,甚至不能胜任船上工作。

三、航海类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船员职业倦怠的关系

航海类专业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1)焦虑、自卑。对一时的挫折产生紧张、忧虑、不安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从而丧失自信心,自觉一切不如人。(2)狭隘、冷漠。表现为受到委屈或遭到贬抑后,为一些小的意见和得失而烦恼,多疑敏感,不能自拔。(3)孤独失落。表现为孤独自闭,情绪消沉,不愿意与人沟通。

造成航海类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近年来,航海类专业的生源向西部地区和偏远山区转移,来自城市的学生也多是贫困家庭的子弟,航海类专业的录取分数也相对其他专业低。这些学生由于自小生活环境艰苦,因此他们坚强独立,吃苦耐劳,但又存在着自卑敏感、性格内向封闭、更容易焦虑抑郁等心理特征。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情感淡漠,意志薄弱,缺乏进取精神。由于专业的原因,航海类专业学生以男生为主,在管理上实行严格的半军事化管理。部分学生难以适应严格刻板的作息制度,对半军事化管理有抵触情绪,出现焦躁易怒、孤独寂寞等心理现象。

部分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因服从调剂而被动选择航海专业,还有部分学生出于经济考虑而选择航海专业,对航海职业缺乏认识,对航海专业的艰苦性、枯燥性、风险性等特点准备不足,对未来职业生涯产生担忧与恐惧心理,情绪上表现为进取心不足,迷茫焦虑,对未来缺乏信心。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在选择这一专业时,对未来从事这个行业的艰苦性有一定的认识和思想准备,但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接触了大量的海损海难事故,了解了台风等恶劣天气对船舶造成的危害及海盗及国际海上恐怖事件的频繁发生等,加之艰苦的海上技能训练,都会使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以上分析表明,部分航海类学生在上学期间缺乏对未来职业的充分认识,再加上教育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对航海职业产生排斥、畏惧的心理,养成孤僻、自卑的性格。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将会促使他们对航海专业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越发不感兴趣。即使将来勉强走上工作岗位,也无法应对工作上的众多问题及艰苦的工作环境,更无法适应船上单调的生活。因此,这部分学生更容易产生对职业的倦怠感并趋向恶化。

四、加强航海类学生心理干预,应对船员职业倦怠感的策略

以上分析表明,航海类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未来的职业倦怠息息相关,因此应从船员产生职业倦怠感的要因分析着手,有针对性地制定航海类学生的心理干预策略,从而有效地预防或减轻学生未来的职业倦怠感,提高我国船员的心理素质。

首先,在招生方面,航海院校应与海运企业联手,加大航海职业的宣传力度,并在招生过程中进行面试及必要的心理测试,使考生对航海职业的现状有充分的理解,使得一些真正热爱和适合航海职业的考生拥有更多的录取机会。

其次,加强大一学生的心理辅导。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生活,由于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及新鲜感,心理极容易受外界不良信息的干扰。这个阶段的心理问题很容易影响他们整个大学期间的生活与学习。因此,可以在大一阶段开设专门的航海心理学相关课程,并聘请有经验的船员讲授,在学期末进行专门的心理测试,把少数不适合从事航海职业的学生分流到其他专业。

再次,心理教育要持续开展,不能一劳永逸。心理教育要经常开展和强化,其开展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专业课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与热爱;同时,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使他们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益的疏导。辅导员最好从现职船员中招聘,并进行专门的心理培训,并以一名合格的船员的标准来管理和要求学生。学校应经常邀请优秀的现职船员为学生开设相关的讲座,将船员先进的事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产生对航海职业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斗志。此外,学校还要做好学生就业前的辅导工作,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1]Bibou-Nakou,STOGIANNIDOU A,KIOSSEOGLOU G.Teacher’s burnout and behavior problems[J].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1999,20(2): 209-217.

[2]周元丽.远洋船员心理干预的研究[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27(1): 1-6.

[3]李 杨.船员的心理健康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8): 727-728.

[4]杨信红,叶 高,滕宪斌.中国高级远洋船员职业倦怠分析及干预策略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9(11): 69-70.

猜你喜欢
倦怠感航海职业倦怠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大航海争霸
古代航海有多牛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航海博物馆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