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丸加味治疗慢性腹泻 56例

2010-04-13 04:54何庆忠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感染科宿迁223800
陕西中医 2010年9期
关键词:风药草果羌活

何庆忠 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感染科 (宿迁 223800)

腹泻是一种由多种疾病而引起的症状,慢性腹泻是指病情在 2个月以上或在 2~ 4周内复发的腹泻。笔者以附子理中丸加味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56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 31例,女25例;其中年龄 20~ 39岁 28例 ,40~ 59岁 21例 ,60岁以上 7例;病程最短 3年,最长 12年。

治疗方法 附子理中丸加味:制附子、人参、草果各 10g,干姜 8g,白术 15g,甘草 5g,防风 20g,羌活30g,1d1剂,水煎服,每次 200mL,15d为 1疗程。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治愈:症状全部消失,肠功能正常;有效:症状好转,大便次数减少,腹泻每天少于或等于 2次;无效:症状无变化或腹泻每天大于 2次。

治疗结果 本组 56例,治愈 48例,好转 6例,总有效率 96.4%。疗程最长 53d,最短 10d。

典型病例 王某,女,56岁,反复腹泻 10年,严重时每日 7~9次稀水样便。曾在多家医院检查无异常 ,服过大量西药及诸多中药不效。刻诊:面色无华,大便日 8次,质稀无粘冻,无腹痛,腰酸,怕冷等症,纳谷正常,舌淡苔薄,脉细尺脉弱。治以温阳散寒,益气健脾。附子理中丸加味:制附子、人参、草果各 10g,白术 15g,炮姜 8g,甘草 5g,防风 20g,羌活 20g。 7剂水煎热服。忌辛辣寒凉之品。二诊:大便次数锐减,3~ 4次 /d,质偏厚。调制附子 12g,10剂,大便正常。附子理中丸中成药巩固 1月。半年后随访,腹泻未发作。

讨 论 慢性腹泻以大便清稀或大便次数增多,呈不同程度稀便,甚如水状,顽谷不化。临床常见进食寒凉油腻之品,饮酒过多等因素诱发而作。慢性腹泻中医归其为“久泻”。本病发生与外感邪气,情志失调,饮食不洁及禀赋不足等有关。本病病机为脾虚湿胜,《景岳全书◦泄泻》提出“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故内伤脾虚最为关键。并与肝肾有关。人身水火,犹权衡也,一胜则一负。火胜则水负,水胜则火负。五泄多湿,湿水同气,水之盛,则火之衰也[1]。慢性腹泻,病程多久,脾虚脾阳不振,水湿难以运化,故清浊不分,水谷混杂,缠绵难愈,不仅脾阳衰弱,还会导致肾虚,脾肾阳虚乃慢性腹泻的内在病理基础[2]。附子理中丸温阳祛寒,益气健脾。方中加草果辟秽化湿,加防风,羌活解郁醒脾胜湿。东垣谓参,术补脾,非以防风,白芷行之,则补药之力不能到。慎斋谓调理脾胃,须加羌活,以散肝结。治湿用风药,如地上淖泽,风之即干。风药多燥,且湿为土病,风为木病,木可胜土,风亦胜湿[1]。风药具有祛湿止泻作用。再者风性又能鼓舞胃气,振奋脾胃功能,健运而升清,还可祛肠中之风,使肠腑传化功能恢复正常[3]。姜敏等认为,风药轻扬升散,同气相召,脾气上升,运化乃健,泄泻可止。湿是形成泄泻的病理因素之一。风药同时具有燥湿之性。湿邪已祛,脾运得复,清气上升,泄泻自止。现代医学认为,风药有抗过敏作用[4]。而慢性腹泻者多与结肠过敏有关。既慢性腹泻内伤脾虚最为关键,故治疗当以温中散寒为主,故何以治脾为要,盖“补肾不如补脾”也。现代研究表明益气健脾药物,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等的不同提取部位对小肠上皮细胞增殖具有调控作用,从而保护黏膜损伤,促进黏膜修复[5]。临症防风、羌活用量要大,至少要 20g以上,附子多从 6g始,逐渐增加直至有效。

[1] 王新华.中医历代医论精选[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2-615.

[2] 史宇广,单书健.当代名医临证经验精华◦慢性腹泻专辑 [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2:117.

[3] 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301.

[4] 姜 敏,汤 浩,刘峥艳,等.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感知异常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4):561-564.

[5] 张子理 ,陈蔚文.党参、黄芪、白术.甘草提取部位对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1):10-12.

猜你喜欢
风药草果羌活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草果栽培起源分析
风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理论探析及临证体会
不同烘干方式对怒江草果产品质量的影响
云南宽叶羌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应用前景探讨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羌活
柱层析用硅胶对羌活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滇东南山区天然林下草果种植的民族生态学评价
风药之功用辨析
《蠢子医》运用风药特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