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药

  • 张声生教授运用风药治疗脾胃病经验
    独到,且尤擅巧用风药医脾胃之疾,临床疗效显著。遂将张教授治疗经验归总如下,以飨读者。1 风药起源风药之说首见于张元素《医学启源·药类法象》[1],其融合《黄帝内经》“气味厚薄阴阳升降”之理,联结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寒热温凉诸因素,按“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之象,将百余味常用之药分为5类,契中医“天人合一”之精要[2]。“风药”由“风升生”演化,取象春季生发之气,兼轻巧活泼、芳香辛散、轻扬升浮、通达宣散之性,乃为升发、疏散、向上、向

    世界中医药 2023年21期2024-01-26

  • 风药胜湿”的临床应用探析
    点的药物分类为“风药”,并依据《内经》“风胜湿”思想提出了“诸风药皆是风能胜湿”的观点。现如今,“风药胜湿”理论已成为众多医家的共识,在治疗湿邪为患的疾病中疗效确切。本文对风药、风胜湿、风药胜湿的概念及理论内涵加以梳理,并总结出风药胜湿的作用为风药健脾、风药升阳、风药宣肺、风药开玄、风药增效五个方面,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1 风药的概念风药之名,首见于唐朝,《外台秘要》中有“冷加热药……风加风药”之说,《儒门事亲》亦有“病破伤风……以风药投之”“大凡中风

    环球中医药 2023年11期2023-12-15

  • 基于玄府理论浅谈尪痹临证巧用风药
    理功能,提出利用风药味辛气薄,升散发越的特点,透达玄府,搭配活血、祛湿、补益药物治疗尪痹,为从中医微观结构角度认识和治疗尪痹,并发挥中医药优势和提高临床疗效,以及中医理论创新方面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尪痹;玄府;风药 尪痹指以对称性多关节肿痛并常伴晨僵、屈伸不利等为主症的一类疾病,若失治日久则受累关节发生僵直、畸形,属中医学“痹病”范畴。西医学称之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其类风湿因子滴度升高,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9期2023-11-01

  • 风药在月经不同周期的应用
    明婉君[摘要] 风药味薄气盛、质轻升浮,具备升发阳气、疏达木郁、行风胜湿、发散郁热、祛风散火、行经活血的功效。月经周期是女性生殖过程中肾阴阳消长、气血盈亏的规律性变化体现。近代医家在月经不同周期中利用风药配合不同的方药,充分发挥其治疗功效以达到活血调经、祛风散火、调气生血,推动转化,助促排卵、行滞通经。本综述就风药在月经不同周期治疗妇科疾病进行阐述,为治疗疾病的新思路和方法提供参考。[关键词] 月经周期;风药;近代医家[中图分类号] R271.11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2期2023-05-30

  • 风药临床应用浅探
    洪 泓 李海波风药,就是能够祛除风邪或者是具有风之特性的一大类药物。风药首次出现在唐代《外台秘要》中,书中描述“冷加热药,风加风药”[1],阅其上下文推敲其文中之意应是治“风”之药。其实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载入89味能“主”“治”“除”“逐”风邪或风病的药物,可见当时医者已经能够应用风药治疗疾病。《伤寒杂病论》中邪中六经的理法方药不少兼有祛风之义,其中大部分被后世推崇甚至沿用至今。由此可见驱风药的源流最晚能追溯于汉代。金元时期,张元素悉尊《素问·阴阳应象

    光明中医 2022年12期2023-01-05

  • 风药治疗消渴病的临床运用浅析
    361001“风药”概念首见于李东垣的《脾胃论》,但最早将药以风来分类的是张元素的《医学启源》,其中提到“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李东垣师从张氏,并将张氏的“风升生”一类的药物命名为风药,李东垣其人善于“甘温补中”,尤擅运用“风药”。随着后世医家对风药的不断深入研究和认识,发现风药在临床治疗消渴病中运用也十分广泛,并在用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故文章将从风药的特性出发,谈谈对风药治疗消渴病及其并发症临床运用的认识和体会。1 风药的概念狭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8期2022-12-27

  • 探析风药在脾胃病治疗中的意义
    6000)1 “风药”的概念及起源“风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药,泛指具有升散宣通、畅达引导、助阳发散之性的药物[1],狭义上,是指味辛性轻的药物[2],如羌活、独活、藁本、升麻、柴胡这一类的药。然而,在现代医学辞典中,并没有 “风药”这一名词,“风药”一词最早见于南宋窦材的《扁鹊心书》,文中虽然有“风药”二字,但并无具体论述,之后金代“易水学派”代表人物张元素,仔细研习了《内经》中气味厚薄理论之后,提出“药类法象”的概念,并将当时临床中经常使用的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65期2022-12-21

  • 风药在温病卫气营血治疗中的应用
    韩玲玲 王白雪风药是指具有疏风、发散功能的一类药,其味辛,其性轻,具有清扬开泄,善行主动的特点[1]。风药起源于张元素《医学启源》中“药类法象”理论,张氏根据药物四性、五味、功能的不同,认为具有升发之性、味薄者为风药,分别用于治疗内风证和外风证[2]。李东垣将羌活、防风等风药广泛应用于脾胃诸病中,以其升发清阳的功能治疗脾虚气陷证,如柴胡、升麻、葛根等药[3]。风药的作用可以概况为“升、散、透、窜、通、燥、动”[3],针对不同脏腑有不同的功用,作用于肺卫,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2年2期2022-12-06

  • 风药临床应用探析*
    或痹症,或水肿。风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祛除疏散外风或平熄搜剔内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提出:“凡药之质轻而气盛者,皆属风药。”具有“味辛性轻,辛散透达”特性的一类药物。归在解表药、动物药、祛风湿药及部分活血药中。如防风、羌活、独活、柴胡、葛根、升麻、水蛭、地龙、威灵仙、川芎等均可归为风药范畴。风药功效多重而复杂,临床应用广泛。内外妇儿各科均有涉及,历代名老中医对风药的妙用各有特色,现代中医对风药的认识也更加深入。笔者认为风药的功效不仅可治风或解表,

    西部中医药 2022年1期2022-11-27

  • 风药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作用探微
    好的疗效[1]。风药,味辛质轻,是一类具有升散、宣发、通畅等特性的药物。近年来,众多医家治疗诸多疾病如肝病之黄疸、心病之不寐、脾病之便秘、肺病之哮喘、肾病之水肿等多用到风药[3-7],使风药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笔者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在临床学习过程中发现众多医家在治疗慢性乙肝时,常常运用狭义之风药结合广义之风药治疗,每获奇效。现将临证运用风药治疗慢乙肝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思路探析如下。1 风药的概念与应用“风药”之名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外台秘要·卷十七》中记载“冷

    江苏中医药 2022年2期2022-11-26

  • 风药治疗消渴病的临床运用浅析
    学勤【摘 要】 风药在临床上运用非常广泛,文章根据风药的特点及作用,浅谈风药在治疗消渴病及其并发症临床运用中的认识和体会。【关键词】 糖尿病;中医药疗法;风药【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2)08-0004-03“风药”概念首见于李东垣的《脾胃论》,但最早将药以风来分类的是张元素的《医学启源》,其中提到“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李东垣师从张氏,并将张氏的“风升生”一类的药物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2年4期2022-06-01

  • 易水学派医家李杲“风药”理论的渊源、含义及功用探析
    传承师说,明确“风药”之义,详述“风药”之用,使“风药”理论成为脾胃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指导遣药组方,创“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等方,指导临床,成一家之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内外伤辨惑论》评李杲,“从易州张元素学,尽得其法,而名乃出于元素上,卓为医家大宗”。本文以“回到易水学派”为反思,以考据探析为主要方法,通过研究,明晰“风药”理论的渊源、含义及功用,以期对理解李杲组方原理,指导临床应用而有所裨益。1 李杲“风药”理论渊

    环球中医药 2022年11期2022-03-23

  • 从玄府理论探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证治
    疾病的发生,运用风药调肝开玄、运脾开玄、助肾开玄、祛瘀开玄、升阳养玄以开通闭塞之玄府,恢复其开阖畅达之功,是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可供临床参考与借鉴。关键词:玄府理论;甲状腺功能减退;风药中图分类号:R5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2-0018-03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多种不同原因所引发的甲状腺激素缺乏或其生物效能不足所出现的一种疾病,以基础代谢率降低和多系统功能减退为特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2期2022-03-03

  • 邹议风药与眩晕*
    的总原则,为后世风药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风药是以“味薄质轻、升浮发散”为独特特性的一类传统药物,其功效可用“升、散、透、窜、通、燥、动”加以概括。随着风药在眩晕病治疗中逐步得到重视,有关风药的治疗理论及现代医学研究有了较快进展,并且在临床中清肝、平肝、疏肝、通络、活血、熄风等成为治疗眩晕的常用方法。本文就风药在眩晕病治疗中的有关理论进行具体介绍。1 风药理论基础及应用风药四气主升主散,五味属多辛。风药在《黄帝内经》中就有“风加风药”的治则,但未作明确

    光明中医 2021年12期2021-12-02

  • 霍介格运用风药治疗放射性肠炎经验撷菁
    诊在侧,观其配伍风药治疗RE屡获良效,兹撷霍师之经验进行总结。1 对RE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古籍中虽无RE病名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属于“痢疾”“肠风”“肠澼”“泄泻”等范畴[3]。霍师认为,放射线从中医角度分析多属“火、热、毒”邪[4],癌瘤消耗气、血、阴、阳的同时,外来之火热毒邪入侵,损伤脾胃及肠道,热毒与湿、瘀相互搏结于肠腑,发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放射线作为“火、热、毒”邪,为RE的关键病因,而致病根本则为“素有癌瘤内伏,正气不足”,病位在肠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9期2021-11-30

  • 风药”治疗眩晕经验分享
    的基础上,加入“风药”,均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关键词: 眩晕 补虚泄实,调整阴阳 风药【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7--01眩晕是指风阳、痰火上扰清空,痰饮阻隔清阳,或者肝脾肾亏虚,不能上养清窍所致的以头晕目眩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目眩以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为特征,头晕以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为特征,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1]。症状轻者闭目即止;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8期2021-11-18

  • 基于引经报使理论浅析风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脉,起向导作用。风药轻清上达,具有导向作用,发挥“定向”治疗的功效。乳房位于人体的上半部分,治疗乳腺癌时选用质轻味薄的风药可载药上行。乳腺癌肿块位于外上象限最多见,其次是乳头、乳晕区和内上象限,与少阳、太阳、厥阴、冲任,少阴、阳明经及冲任二脉有密切联系。根据引经报使理论在乳腺癌治疗中应用风药以期丰富乳腺癌治疗的理论体系。关键词:引经报使;风药;乳腺癌ABSTRACT:Meridian guiding Theory is a major feature of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9期2021-09-11

  • 风药在内科疑难杂症中的应用
    京 210028风药是一类味薄质轻的药物,与风相关,或具风之象,或感风之气,或禀风之性,具有升发清阳、调畅气机、胜湿、活血、引经报使、增效等作用,在临床各疾病中应用广泛。内科疑难杂症不离“湿、郁、痰、瘀、虚”五端,遣方用药时对证佐以风药常获意外之效,探讨如下。1 风药特点与功效1.1 风药的概念及分类金代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提出:“羌活气微温,味甘苦,治肢节疼痛,手足太阳经风药也”,并结合药物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特点,将药物归类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

    河南中医 2021年12期2021-04-17

  • 风药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
    得了独特的疗效。风药是一类气味辛薄,药性升浮,具有“升、通、窜、动、燥、透、散”特性的药物。其用途广泛、疗效确切,常配伍于许多方剂中治疗多种病证,既可协调整体的作用,又可改善局部的效果,有“风药疗百疾”之功。风药在哮喘的治疗中可发挥多种功用,本文以哮喘的病因病机为切入点,探讨风药在不同的中医证候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阐述风药治疗哮喘的理论基础。1 病因病机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疾病,其临床多表现为喉中哮鸣有声、喘息、气短、咳嗽、咳痰等症,多与先天禀赋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1期2021-03-28

  • 风药论治膝骨性关节炎的理论探析
    治过程中,着重于风药的运用,往往能够收益良多。1 风药的概念与运用风药原指一类具有祛风邪的中药,如荆芥、防风、麻黄、羌活、独活、白芷、柴胡等都具有祛风解表之功效。风药在历代医籍中均有记载,《冯氏锦囊密录》曰:“治风通用,散湿亦易,消去身半以上风邪,消去身半已下风疾,收滞气面颊...四体挛急,开腠理,托痈疽。”但目前临床风药运用广泛,对于复杂的风寒风热、气滞血瘀及肝肾气血亏虚型的膝痹症都有相对应的散寒、清热、活血化瘀、滋补肝肾、补气养血等作用,故现代“风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期2021-01-08

  • 风药在痿证治疗中的配伍运用
    韩行 张林风药,指临床上具有祛风功效的药物[1],这类药物有类似风的特性,如“风性轻扬”“风性开泄”“风善行数变”及“风能胜湿”,因此被称作“风药”。风药,其体轻而味芳烈,其性多燥少润,善走泄而偏升散。风药的功效并不局限于祛风,其性燥则能祛痰除湿,善走则能行气活血,善泄则能发越火郁,性升则能升举清阳并引药上行,性散则能疏散风邪,并引药归于肤表、四肢。痿证是一种形体枯萎、肢体无力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肌肉麻木、筋脉拘挛或骨软无力。外感、房劳、饮食偏嗜、情志过极皆

    环球中医药 2021年10期2021-01-05

  • 东垣倡风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溯源
    名医,如东垣善用风药者,实不多矣。东垣阐发《内经》“土者生万物”的理论,认为“人以胃气为根本”,强调脾胃在精气升降中的重要作用,擅用风药升发脾胃清阳,如升麻、柴胡、葛根之类,以遂其生升之性。悉数东垣诸方,选用风药者,约占五分之三,以风药名方者,约占七分之一[1]。东垣对风药的重视可见一斑,广为后世称道效法,此后医家言风药,多宗东垣之说。然纵览先贤著作,风药运用并非东垣之首创。1 风药的概念和起源风药功效颇多,运用广泛。何为风药?诸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古之

    中医药学报 2021年9期2021-01-04

  • 风药活血理论在心系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类药物,指的就是风药,并载防风、羌活、升麻、柴胡、葛根、细辛、独活等20 味[1]。《医宗必读·真中风》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该理论深受历代医家推崇,明确了治风与治血的关系。风药治血,已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就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研究进行总结、探讨和研究展望,以期裨益临床。1 风药活血理论研究1.1 风药起源及特性李东垣首次提出“风药”,《兰室秘藏·头痛门》曰:“味之薄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者也”、“如脉弦者,是风动之证,以风药通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9期2020-12-23

  • 泄泻从风论治刍议
    。风为六淫之首,风药多性温平,具有透、升、散、窜等多种特性。文章通过文献分析,详细阐述风邪致泄过程。通过探讨风药止泻的理论机制,明确其具有“解表、升阳、胜湿、调肝”四大功效。【关键词】 泄泻;风邪;风药;医案【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2-0086-03Abstract:Diarrhea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which has many tre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0年6期2020-08-06

  • 风药治疗黄疸的理论探析❋
    100010)风药是指味辛性轻并具有升、散、透、窜、行等特性的一类药物。正如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所说:“所谓风药,乃指味辛性轻之品。[1]”风药是中药传统分类中的一大类别,长期以来为中医各科所广泛应用。黄疸是以身、目、小便黄染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主要由于湿邪为患,病程多迁延难愈。因此,探讨风药治疗黄疸的理论机制及用药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现将风药治疗黄疸的作用机理及运用经验总结如下。1 风药的概念与分类“风药”之名最早记载于近古时期的中医文献中,如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1期2020-01-14

  • 从“气化”理论探讨风药在中医眼科中的应用
    疗作用恐非易事。风药指具有轻清上行等作用的药物,有利于药性直达眼位,这些特点决定了风药在眼科疾病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初步统计发现,最早的眼科专著《秘传眼科龙木论》[1]265 余首方中约有186 方用到了风药;明代眼科专著《银海精微》[2]300 余首方剂中有210 余方用到了风药,《审视瑶函》[3]大约364 首方中约有226 方用到了风药,这些资料足以说明风药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之广。因此,风药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讨挖掘。本文从“气化”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4期2020-01-10

  • 刘中勇运用风药辨治冠心病经验举隅
    本病机出发,结合风药的特性,擅配伍风药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笔者有幸师从刘中勇教授,获益良多,现将刘中勇教授运用风药辨治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介绍于下,以飨同道。1 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血脂或血栓沉积于血管壁导致冠状动脉硬化或痉挛,引起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使心脏接受来自冠状动脉供应的血液减少,继而出现心肌的血氧供应障碍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机制[2]。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范畴,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14期2020-01-09

  • 瑶药学教学中如何区分“风打分类”和“七十二风”
    论将全部瑶药分为风药、打药和风打相兼药。瑶医104味老班药由五虎、九牛、十八钻和七十二风组成,其中七十二风中也包含风药、打药和风打相兼药。那么,“风打分类”与“七十二风”究竟有何区别,这是学习瑶药学必将遇到的问题。本文结合文献研究、统计分析和调研结果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为学习本门课程的学生理解相关术语提供参考。1 定义瑶药根据瑶医“盈亏平衡理论”分为“风药”“打药”和“风打相兼药”三种。 “风药”是作用较为和缓,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散瘀、补气补血、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6期2019-07-16

  • 话说风药
    何琴【摘 要】 风药是指具有辛味、质地轻薄、药性升浮,对人体能够起到发散、升提、疏解、宣透作用的一大类中药的统称。现代中药教材分类里没有风药一说,但从古至今众多医家对其都有论述,众多名方中都有风药的使用,诸多名家对风药的运用也是炉火纯青。本文对风药的概念、分类、应用等进行总结,以期广大同仁更加注重临床上风药的应用。【关键词】 风药;概念;分类;应用【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4-0057-04Abst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2期2019-06-25

  • 风药”开“玄府”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病机探讨
    府理论入手,运用风药开通玄府法来治疗脑血管病,以期对该病的中医药临床有指导和治疗意义。【关键词】风药;玄府;血管性痴呆【中图分类号】 R2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4-03-184-01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在各种脑血管疾病基础上,因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而导致的以记忆、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痴呆综合征。VD发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在我国VD发病占所有痴呆的10~50%。随着人口的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4期2019-04-30

  • 风药名考*
    23)1 背景“风药”之名频见于今中医文献,检索“知网”“万方”“维普”等各大文献数据库,所得文献较多,言则“风药治某病”“风药有何功效”等,但文中所及方药中,除所谓“风药”者多是佐使药,而非君药或非主药外,其概念含义亦往往厘定不详,有说解表发散药者是,亦有镇静熄风药、虫类搜风药者是,云云,或也有合解表、熄风药而谓之“广义风药”者,众说纷纭[1-7]。反观各中药学教材亦未明确“风药”的定义。同时,有学者尝试考据风药之名实,但多从中医之“风”字之义理入手,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12期2019-04-20

  • 风药概论
    张真全1 风药的定义对于风药的定义,倡导风药临床应用的东垣先生并无明确说法,当代学者亦各说不一,然欲研究风药,总得给它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此正如先贤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也。笔者认为,风药的定义当从以下方面考虑。1.1风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倡:“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其实,不论何风,风性均是动摇不定、变幻莫测的,故灵动即是风的本性。风药亦具有灵动之性,能升、能散、能行,流动不居,上下内外,激

    光明中医 2019年4期2019-03-19

  • 浅论风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种病症[2]。风药是中药里较为特殊的一类具有类似“风”作用的特性药物,其性能可用“升、通、窜、动、燥、透、散” 加以概括说明[3]。风药辛散轻灵,善于走窜,能舒达气机,舒畅人体升发之气,鼓荡人体气机运行,可内可外,能上能下,不仅长于发表祛邪,而且善于调达气机,开发郁结,更能引药入经,宣导百药[4]。因此,临床上常用风药治疗COPD。1 肺胀病源流及病因病机“肺胀”一词最早见于《内经》。《灵枢·胀论》云:“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篇云:“肺太阴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6期2019-02-15

  • 风药治疗中风病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因病机特点,结合风药的作用特点及配伍,试分析风药治疗中风病的作用机制。1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中风的形成虽有诸多原因,但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终致风、火、痰、气、瘀、虚六端。唐宋以前中风致病学说以“外风”为主,唐宋以后,逐渐发展为以“内风”为主,并沿用至今[1]。《丹溪心法》云:“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赵曼丽[2]温习古今医家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重新认识“外风”致病的病因,甚至提出了内外风相召致病的病因病机。黄燕[3]统计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8期2019-01-29

  • 话说风药
    、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涌吐药、攻毒杀虫止痒药、拔毒化腐生肌药),此分类方法看上去一目了然,有利于学习。但历代的本草著作里中药的分类最初不是这样,如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它对中药的分类是上品、中品、下品,《神农本草经》的分类依据是:“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赢者,本中经。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4期2019-01-12

  • 运用风药治疗泄泻理论浅析
    本病的基本方法。风药具有祛湿、升阳、调肝、止泻的作用,不仅能祛瘀滞,还能健脾胃,升发脾阳,清升浊降,从而达到泄泻自消的目的。故临床上治疗泄泻时,多在运脾化湿的基础上配伍风药,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1 泄泻的中医源流历代医籍对泄泻的论述都很详细,名称颇多。《五十二病方》确立“溏泄”这一病名,《黄帝内经》始称为“泄”,如“濡泄”“洞泄”“飧泄”等。汉唐以前也有根据病因或病理称“暑泻”“寒泄”“酒泄”等,名称虽多,但都没有脱离“泄泻”二字,直到宋代以后统称为“泄泻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3期2019-01-07

  • 《内外伤辨惑论》风药应用新探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药理论体系,并创制了很多以风药为主的方剂,广泛应用于外感病和内伤病。有学者统计,在其324首自制方中,升麻、柴胡两药出现160余次[1],佐证其方药组成中以善用风药为特色。本文选择《内外伤辨惑论》中具体方药,旁征《脾胃论》,对其风药应用作一新探。风药概念风药之名首见于东垣著作,但并非东垣首创,乃遵其师张元素的思想。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论述到“羌活,气微温,味甘苦,治肢节疼痛,手足太阳经风药也”[2],这是“风药”一词的最早出处[3]。张

    中医文献杂志 2019年2期2019-01-06

  • 风药治疗崩漏溯源及运用举要
    其说,明确提出“风药”之名,并将其广泛运用于内伤脾胃诸病治疗,“风药”由此遂为后世医家所常用,包含的药味逐步增加,但却对其概念未予明确界定,直至清代徐大椿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提出:“凡药之质轻而气盛者,皆属风药。”[1]风药有了明确界定。李东垣注重风药,是风药的倡导者,临证擅用风药,大力倡导风药的运用,赋予风药独特的应用意义,配伍灵活巧妙,疗效显著,扩展风药应用范围,其注重风药治疗崩漏的思想独到,广泛应用于妇科病症中,为后世医家应用风药提供了宝贵经验。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1期2018-01-18

  • 慢性泄泻中医诊治体会
    泄泻;五脏辨证;风药;调理气机中图分类号:R256.3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12-0108-02慢性泄泻为临床常见病,起病缓慢,间歇发作,倦怠乏力,经久复发,并因情绪因素:饮食、劳倦过度、复发、病程超过3周[1]。自《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著作以来,诸多医家,或以六气之病因,或以八纲、脏腑辩证,分类辨治,经过数辈医家发皇古义,勤求博采,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腹泻方面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疗效;如近代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12期2018-01-03

  • 治疗偏头痛用风药
    时发时止的特点。风药指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一类药物,因此,临床在治疗偏头痛的过程中,通常都会搭配风药来使用。风药能发散风邪、引药上行 外感风邪是偏头痛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故运用风药可以起到有邪驱邪,无邪防患的作用。能开郁畅气、条达血脉 偏头痛常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作止无常,其实质是由于体内气机逆乱所致。欲治此类风证,除用平肝熄风法外,更重要的是条达脏腑气机,使逆乱之气机归于升降有序。风药气味辛香,善于开发郁结,宣畅气机,引经透络,从而有利于络脉条畅。风药

    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3期2017-03-30

  • 风胜湿理论指导下的诊疗思路研究※
    自金元时期提出“风药”概念以来,运用风药治疗湿邪为患病症的方法从理论到实践都已逐渐成熟,但这一方法在临床的应用尚不十分广泛。古今医家在“风胜湿”理论的指导之下,创立了一系列用风药治疗湿邪为患的方法,包括泄泻、水肿、瘾疹等病症的治疗。风胜湿;风药;黄帝内经“风胜湿”理论出自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一理论可能属于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以有风之处,潮湿能迅速消除;也可能属于五行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方法[1]。王冰[2]注曰:“风为木气,故胜土湿。”以风为太阴风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9期2017-01-28

  • 风药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探析*
    1)·证治探讨·风药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探析*施国善1曲婉莹1王有鹏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机为风邪犯肺,外风引动内风,风邪伏肺,风、气、痰、瘀、毒互结;风药具有祛除外风、平熄内风、搜剔伏风、疏调气机、升阳健脾、胜湿化痰、活血化瘀、解毒等功用,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恰相对应;风药可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层次发挥综合性协同性作用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3期2017-01-16

  • 疏肝健脾方加不同风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疏肝健脾方加不同风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1组给予疏肝健脾加防风方加减治疗,治疗2组给予疏肝健脾加柴胡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匹维溴铵片口服,3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采用IBS症状尺度表、IBS大便性状问卷评估3组患者治疗后总体临床疗效、大便性状情况。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分别和对照组IBS-BSS总有效率(分别是84.0%、78.0%、5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华夏医学 2016年4期2016-12-12

  • 张伟教授运用风药经验
    )张伟教授运用风药经验刘庆银1,张伟2*(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 250011)风药质轻味辛,具有发散解表、祛邪开郁、通阳化湿、调畅气机、通络开窍、活血化瘀等多重功效,在肺系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张伟教授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风药加以总结及运用,不仅长于运用风药发散祛邪,而且善于使用风药调畅气机,开发郁结,在多种肺系疾病的治疗中巧妙运用。风药;疏解宣透;苏叶;荆芥;张伟“风药”一词,首见于金·张元素《医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5期2016-03-23

  • 浅析《脾胃论》学术思想及其医案举隅
    中益气外,还擅用风药升阳、胜湿、散郁火、引经报使以维护脾胃升降。关键词:脾胃论;气机升降;风药;学术思想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俗称李东垣,宋代著名医家,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的学说,注重补益脾胃,强调脾胃为元气之本、升降之枢纽,且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创立了“甘温除热”“升阳散火”的治法,为“补土派”代表人物。著作有《脾胃论》《兰室秘藏》《内外伤辨惑论》《医学发明》《活法机要》等,《脾胃论》为最能体现李东垣学术思想代表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6期2016-02-15

  • 风药在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50700)风药在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王海东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700)文章立足于笔者近年来的临床实践经验并且以中医外科的相关理论基础作为出发点,来对于风药在中医外科当中的应用进行理论依据的探讨,提出风药对于患者经络阻塞、气血凝滞的解除,并且能够祛除患者体内的邪毒,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脏腑功能,最终达到提高疗效的作用;文章最后对于风药在肛肠疾病、疮疡以及周围血管疾病等相关病变的治疗过程当中能够起到的作用以及在风药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6年7期2016-01-23

  • 小议风药功效与应用
    天具有生发之气,风药就好比是春风,把他这个生发调动起来,让脏器充满活力。“春升之气”是肝胆功能的体现。论治“风盛则动”诸证,如定泻下不止,重以祛风病可万全。《脾胃论》:“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化安。故胆气春升,余脏从之。胆气不升,刚则飨泄、肠僻不一而起矣”。这里突显了五行木的特性,经曰“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之意。适合临证诸阳不升之病证。病证在上中下三焦均可运用。如东垣治崩漏下血不止,认为是阳陷于阴,阳气不生,无春升之气,仅秋冬之寒塞,只降不升。以

    生物技术世界 2015年2期2015-08-15

  • 风药在《妇人大全良方》中的应用及其特点探析
    250011)“风药”是指有“味辛性轻,辛散透达”特性的一类药物。“风药”之名首载于宋代的《扁鹊心书》[1],至清代《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明确界定风药“质轻气盛”的属性。但风药在妇科病中的应用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如张仲景《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温经汤等方剂中,配伍桂枝、川芎等风药辛散以行气活血。风药在妇科病治疗中应用广泛,其升发的特性可疗子宫下垂等中气下陷之病,达表透邪可治妊娠伤寒之疾,调畅气机可疏肝解郁,祛湿而止带,活血又化瘀。风药配伍于妇科病的治疗中常获殊

    江苏中医药 2015年3期2015-04-16

  • 风药在治疗过敏性鼻炎古方中的应用分析
    ,100700)风药在治疗过敏性鼻炎古方中的应用分析付莹坤1杨 静2冯 玲1(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2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北京,100700)目的:通过对风药在治疗过敏性鼻炎古方中的临床功用、配伍应用规律分析,以期为临床科学使用这类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借鉴,提高中医药疗效。方法:提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运用了风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剂,整理分析具体使用的风药风药在方剂中的功用,配伍规律。结果:40首治疗过敏性鼻炎方剂

    世界中医药 2015年10期2015-04-04

  • 风药在脾胃病方剂中的配伍规律分析*
    063000)风药在脾胃病方剂中的配伍规律分析*杜国辉李雪青△石志敏▲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唐山 063000)目的:探讨“风药”在脾胃病方剂中的配伍规律。方法:查询《中医方剂大辞典》,收集含有风药的脾胃病方剂进行分析。结果:脾胃病方剂使用风药主要为祛散风寒、祛散风热和祛风通络药物,次要为祛风胜湿止痛、祛风除湿、祛风化痰药物。结论:“风药”具有调节脾升胃降及祛湿的特点。李杲的《脾胃论》中提出了“风药”的概念,其方剂中灵活应用了“风药”,目前国内中

    陕西中医 2015年9期2015-04-04

  • 探讨石建华教授风药在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经验与应用心得
    探讨石建华教授风药在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经验与应用心得韩俊泉【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风药应用于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经验及心得。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中医外科进行诊治的120例患者,包括皮肤疾病、肛肠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观察风药的应用及效果。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中,皮肤疾病者28例,痊愈者28例,痊愈率100%;45例肛肠疾病者,痊愈者43例,痊愈率95.56%;周围血管疾病者47例,痊愈者44例,痊愈率93.62%,均在90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20期2015-01-27

  • 《蠢子医》运用风药特色研究❋
    )《蠢子医》运用风药特色研究❋江 玉,闫 颖,王明杰△(四川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四川泸州 646000)《蠢子医》系清代医家龙之章晚年所撰,记载了内、外、妇、儿、眼科诸疾的丰富诊疗经验,尤其对于风药的运用见解独到,别具一格,书中多处提到风药且有数篇关于风药与治风的专论。其对风药甚为推崇,认为诸病不离风药,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笔者分析龙之章高度重视风药运用的机理,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于风邪致病的广泛性,二是基于风药作用的特殊性,总之龙之章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1期2015-01-25

  • 从李东垣用药思想论风药在肝郁证中的应用
    李东垣用药思想论风药在肝郁证中的应用贾星星,李 浩△(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风药以其升生、疏散之性而具有疏肝的作用。历代均有将风药用于疏解肝郁的记载,尤其在金元时期,李东垣更是将风药的应用推向成熟,故正确领悟“郁”的内涵,对于灵活运用风药疏达肝郁有重要的意义。风药虽在疏解肝郁方面较单纯的理气药有明显优势,但由于后世对风药理解的局限性,风药大多仅限于外感疾病的应用。借鉴李东垣的用药思想,灵活掌握风药的剂量且进行合理配伍,可以在充分发挥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2期2015-01-25

  • 风药配伍治疗水肿之机理探讨
    ·611137)风药之名源于李东垣,《脾胃论》中有,“阳本根于阴,惟泻阴中之火,味薄风药,升发以伸阳气,则阴气不病,阳气生矣”,东垣所论风药为柴胡、防风、升麻、葛根、羌活之类。广义的风药是指药性升浮、气味辛薄,具有升、散、行、动、透等多种特性的药物。历代以来,风药主要用于治疗诸风病证。随着现代药理研究的深入,风药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近年来其在水肿治疗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其作用机理探讨如下。1 疏风利水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且易兼夹寒、湿、热、毒

    黑龙江中医药 2014年1期2014-04-03

  • 李英杰主任医师应用风药治疗疼痛经验*
    英杰主任医师应用风药治疗疼痛经验*田红军 田建军 指导 李英杰(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河北 衡水 053000)风药 疼痛 李英杰 经验李英杰为河北省衡水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原河北省衡水市中医院副院长,第3、4、5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0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建设项目专家,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曾指导国家“十一五”课题李英杰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李老临证善用风药治疗疼痛。现将其以风药治痛经验介绍如下。风药,一般认为是具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3期2014-01-25

  • 探析“风能胜湿”在泄泻中的运用
    “风能胜湿”,将风药适当配伍应用于泄泻,时获奇效。现就“风能胜湿”在泄泻中的运用试作浅析。1 湿胜则泻《素问·太阴阳明论》所云:“湿胜则濡泄”。《素问·气交变大论》中说:“岁水不及,湿乃大行,……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可见“湿胜”是引起泄泻的病理关键。脾喜燥而恶湿,湿邪易困于脾土,脾失健运,升降失职,清浊不分,水谷混杂而下致泄泻,正如王冰注解《内经》时曰:“湿盛则内攻于脾胃,脾胃受湿则水谷不分,水谷相和,故大肠传导而注泻也”。《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强调

    吉林中医药 2013年2期2013-08-15

  • 风药配伍治疗妇人不孕之机理初探
    611137)风药配伍治疗妇人不孕之机理初探★ 唐朋利 夏丽娜 崔笛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成都 611137)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疑难疾病,风药以其疏肝、活血、祛湿等多种特殊功效,在治疗不孕症中起到了异常重要的作用。风药;不孕“风药”最早见于李东垣《脾胃论》,书中曰:“阳本根于阴,惟泻阴中之火,味薄风药,升发以伸阳气,则阴气不病,阳气生矣。”风药多属辛散轻宣之品, 为辛温、辛凉解表药。如羌活、防风、荆芥、升麻、柴胡、葛根等。临床运用时不仅具有疏解肌表

    江西中医药 2013年10期201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