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通汤治疗急性不全性肠梗阻 30例

2010-04-13 04:54罗化云党爱军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郑州450006
陕西中医 2010年9期
关键词:全性肠壁肠管

罗化云 党爱军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郑州 450006)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肠道障碍,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由于肠道肿瘤等增生性变化,或由于肠壁的炎症瘢痕狭窄,或由于肠道外部的粘连牵拉、压迫等各种因素,引起肠腔通过障碍,就可使肠管的局部组织结构和机能发生异常的变化[1]。祖国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类似肠梗阻症状的描述。后世医书所述的“关格”、“症瘕”、“肠结”症候与肠梗阻颇为相似,以治疗“大便难而谵语者”的大承气汤[2]和现代改进使用的复方大承气汤[3]沿用至今,仍有其很好的实用价值。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运用自拟中药方剂肠通汤加减治疗急性不全性肠梗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并参考人卫 7版《外科学》等有关内容进行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自 2006年~ 2009年共收治 30例,男 18例,女 12例;年龄 35~ 85岁,平均 60岁;其中 35~ 55岁者 14例,56~ 85岁者 16例;病程最短 2d,最长 7d。 全部病例均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禁食禁饮、胃肠减压、灌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控制感染等西医治疗措施。同时运用肠通汤加减,煎液鼻饲法给药,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肠通汤方药组成:大黄、赤芍、车前子各 30g,芒硝(冲服)、枳实、川朴各 15g,生姜 3片,大枣 3枚。 加减:腹胀重者加生莱菔子 30g宽肠理气;血瘀重者加红花30g,以活瘀消肿;腹痛重者加延胡索 30g,以活瘀定痛。用法用量:每剂药机煎装 2包,每包 100mL。采用鼻饲法,每次鼻饲 100m L,每隔 8h鼻饲 1次,直到肠鸣腹泻发生。如果病人腹胀解除,大便清稀,便次较多,即可停服汤药;如果病人排气排便较少,可减半量鼻饲,连续 1~ 2d,2次 /d。必须认真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疗效标准 肠梗阻解除者为治愈;反之,肠梗阻病情不减,和 /或加重者为无效,必须采取手术方法治疗。

治疗结果 治愈:肠梗阻病情完全解除,恢复健康者 28例,占 93.3%;转手术治疗:经保守治疗 2d,病情持续加重者 2例,占 6.7%。

典型病例 李某,女,85岁,普外科住院病人,2007年 7月 25日于普外科会诊。因急性不全性肠梗阻收住院 3d,已经行胃肠减压术、灌肠术、禁食禁饮、支持疗法、预防感染等医疗措施,但肠梗阻症状没有得到解除。因病人年高体弱,病情较重,有过脑梗病史,冠心病、心律失常,必须采取保守治疗方法。证见:腹胀腹痛,痛苦呻吟,舌红苔厚,脉弦,属湿热阻滞,气血不通,当急下通腑,宽肠泻浊。方选肠通汤:大黄、赤芍、车前子各 30g,芒硝 (冲服)、枳实、川朴各 15g,生姜 3片,大枣 3枚。3剂。每剂药机煎 2包,每次鼻饲 1包,3次/d。见到腹泻即可停药。服完第 1次药后 2h,肠鸣腹泻大作,来不及下床,肠梗阻病情解除。

讨 论 急性不全性肠梗阻是外科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由于肠道炎症、肿瘤、肠管外的粘连、肠管内的结石、粪块堵塞、或肠管的麻痹、痉挛等均可导致急性肠梗阻的发病,出现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出现肠型和蠕动波,肠鸣音亢进,透视可见肠管扩张,积液积气形成气液平面。治疗:禁食禁饮,解除梗阻。对于单纯性、麻痹性、痉挛性、蛔虫、粪块、异物性、炎症性所致的不完全性肠梗阻和肠套叠早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我们应用的肠通汤加减治疗该病,方中大黄“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4]芒硝增加肠蠕动,促进肠道分泌,预防肠道感染为君;枳实、川朴宽肠行气,推动肠道气体冲击下压,搅动肠内液体下逼肠腔开行为臣;赤芍活血化瘀,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增强肠动力,车前子“增加肠道水分,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5],利湿滑肠,减轻肠壁水肿,利尿解毒,有利于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胃止呕,保护胃肠粘膜为使。全方泻下通腑,活血化瘀,保护胃气,在复方大承气汤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疗效明显提高。2例转手术治疗的病例,经证实为肠道恶性肿瘤堵塞。本组病例大多是年龄偏大,平时有其它病症,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加大了手术治疗的风险,所以,首先采取了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由于急性肠梗阻可致肠壁血运障碍,肠壁充血水肿,增厚,继而动脉血运受阻,血栓形成,肠管可坏死而溃破穿孔。全身情况可见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感染和脓毒症,休克等,导致呼吸循环障碍。所以选用赤芍药、车前子、红花活血化瘀,利湿消肿,改善肠壁血液循环,辅助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使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

[1] 吴在德.外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1.

[2] 李培生.伤寒论讲义 [M].北京: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11.

[3] 遵义医学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152.

[4] 张廷楷.临床中药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94.

[5] 肖钦朗.神农本草经读 [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92.

猜你喜欢
全性肠壁肠管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查全性:推动恢复高考,他只是说了该说的话
“全性”创业育:现状、成效与趋势*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谈勇教授治疗卵巢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经验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补肾疏肝方与常规促排卵西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