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76例

2010-04-13 04:54井自兴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内科邓州474150
陕西中医 2010年9期
关键词:苦寒泻心汤粘膜

井自兴 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内科 (邓州 474150)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酸(碱 )反流导致的食管粘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消化内镜检查是 RE的主要诊断方法。广义的 GERD包括食管粘膜有破损或无破损,因此,可分为内镜阳性 GERD和内镜阴性 GERD。内镜检查发现食管粘膜有破损者为RE。

临床资料 2006年 6月至 2008年 5月,病历采集均来自我院门诊。共 76例,其中男 32例,女 44例;年龄最大者 69岁,最小者 20岁;病程最长者 15年,最短者 5个月。

诊断标准 有典型的 GERD症状,如明显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镜下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为 0级,0例;镜下见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为I级,15例;镜下见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为 II级,39例;镜下见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疡为Ⅲ级,39例。 0~Ⅰ级为轻度RE,Ⅱ级为中度 RE,Ⅲ级为重度 RE。

治疗方法 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基本方:半夏15g,黄芩、干姜、人参各 10g,黄连 5g,大枣 6枚,炙甘草 12g;伴恶心呕吐明显者,加竹茹、生姜、旋覆花;纳呆不食者,加鸡内金、谷芽、麦芽;嘈杂不舒者可合左金丸;便溏者加白扁豆、陈皮。 1d1剂,连服 20d为 1疗程。

治疗结果 治愈 19例,显效 42例,有效 10例,无效 5例。其中 34例随访半年,治愈 12例未复发,显效22例中 1例于治疗后 3个半月复发,症状比前较轻,仍用原方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总有效率 93.42%。

讨 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胃肠道疑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属祖国医学“胃脘痛”、“痞症”、“嘈杂”、“反胃”等范畴。与肝、胆、脾关系密切,寒、热、虚、实互为化生。《灵枢◦四时气》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汁泄则口苦,胃气上逆则呕苦。”病因病机亦较复杂,多与外邪、食伤、情志、素体有关。肝与胆互为表里,肝主疏泄,胃主和降。胃气不降则胆气不舒,通降升清机能紊乱或失常,均可导致胃内容物无所制约,当降不降而逆流入食管而发生本病。因此治疗以清肝利胆,和胃降逆为基本治则,但久病脾胃必虚,所以在苦寒的基础上,温补必不可缺,以免伐过伤正。张仲景所立的诸泻心汤具有辛开苦降之功,是根据中药的四气五味将辛温与苦寒两种截然不同性味的药物配伍组合而成的。辛可开发行散宣浊,苦能降泄通利除湿,辛药多热,苦药多寒,辛热与苦寒药相配伍组合,则一薄一厚,一阳一阴,开散升浮,轻清向上,通浊沉降,重浊向下,清热而不碍寒,散寒而不忧热,二者相反相成、相激相制,从而平衡阴阳,斡旋气机,开结消痞,升降复常。半夏泻心汤是诸泻心汤代表方。方中半夏和胃降逆,黄芩、黄连清泻肝胆;干姜、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脾胃之虚弱;炙甘草既补脾和中,又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寒热得解,升降复常,邪去正安,则诸症自愈。

猜你喜欢
苦寒泻心汤粘膜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观菊赏鹦有怀
咏棕树
苦寒伤阴与坚阴之探讨
苦寒吟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手术治疗阴道松弛患者的护理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