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

  • 苦寒清热中药防治2型糖尿病的思路与方法
    重要任务。本文将苦寒清热中药用于防治T2DM的思路与方法阐述如下。1 苦寒清热中药防治T2DM的理论来源《中医内科学》指出,消渴的病因为饮食失节、禀赋不足、情志失调、劳欲过度[1]。从中医理论分析,糖尿病病机大致有4类。一是痰湿内盛,《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甘者……此肥美之所发也,其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现今,部分人群嗜食肥甘厚味,喜酒饮,致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蕴,化燥伤阴,致消渴[2]。二是先天禀赋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22期2024-01-28

  •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试论曹操《苦寒行》
    250100]《苦寒行》是曹操乐府的代表作,脍炙人口,多为古今诗选收录。历代评点多以此诗备言气候酷寒、行军艰苦,而忽略了其中慷慨深远的志意。《文心雕龙辑注·乐府第七》“三祖哀思淫荡”下黄叔琳注:“魏太祖《苦寒行》‘北上太行山’云云通篇写征人之苦……所谓伤羁戍,辞不离于哀思也。”①又见《文选六臣注》江淹《望荆山》“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下注:“沈约《宋书》曰:‘《北上苦寒行》魏帝辞……’铣曰:‘若一闻奏苦寒之曲则使美艳之歌亦悲伤也。’”②两者皆以“哀思”“

    名作欣赏 2023年11期2023-09-28

  • 查安生基于“苦寒坚阴”理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治疗诸热证。而“苦寒”并称又始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9]。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yori,Hp)感染是CAG最常见的致病因素,Hp经口直入胃腑,属于中医学的外感邪气,其可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失疏泄,长久则形成湿热、气滞证[10-11],表现为胃脘胀闷不舒、纳呆等症。相关研究发现湿热体质是CAG常见体质,其形成多与嗜食肥甘厚味等因素相关[12]。因Hp感染导致的CAG,其内镜下表现多为胃黏膜隆起糜烂、红斑水肿渗出等[13],此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7期2023-09-10

  • 苦寒败胃”的中医内涵及生物学基础*
    州 450000苦寒类中药是临床使用频率极高的一大类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多种疾病。因此,“苦寒败胃”这一不良反应也较常见,给患者造成新的医源性伤害。“苦寒败胃”是指因久服过服误服苦寒中药,引起食欲降低、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的一种现象。这是几千年来中医药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苦寒类中药使用中共有不良反应的概括性认识。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代表性苦寒中药黄连在连续用药超过4 周后,就会对胃肠动力产生不良反应。同时,长期使用黄连还会影响胃肠

    中医学报 2023年1期2023-03-09

  • 夏季养阳避寒凉 切莫滥用苦寒
    养阳气,切莫滥用苦寒药。一般来讲,药物要辨析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四气是指寒、热、温、凉,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其中苦寒药多用于清热、泻火、解毒。如病人有口疮、牙痛、咽痛等症状,常会选择一些清热的药物。但清热药如黄芩、黄连、大黄等都属于苦寒药物。这些苦寒药最易伤元气,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如果有咽喉干痛、脉搏细而快等虚火症状选择了这类药,不但不能“清火”,反而可能会伤胃。又如日常服用的板蓝根,药性苦寒,属于清热解毒的药品,对于体质较强、易上火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年7期2022-08-26

  • 苦味食物未必都养心
    入心未必是养心。苦寒能清热,能清心火,心火过旺的病人,表现为口腔溃疡、口干尿黄、心烦易怒,短期内用苦寒药可以清心火。但若长期吃苦味食物,可能还会伤阴。养心分养心阴和养心阳两方面。夏季,机体消耗较多,阴液容易损伤。阴液一旦不足,就容易出现阴虚阳亢,表现为心烦失眠、口干苦、小便黄等。这样的人需要滋阴清热,可用些甘寒或甘凉的药物,如地黄、麦冬、百合、茅根、芦根、竹叶等,食物可选择西瓜、甜瓜、草莓、西红柿、绿豆等。夏季要爱护心阴,也不能忽视心阳。夏天人體的阳气也易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2年7期2022-07-13

  • 夏天就是要自讨苦吃?还要多吃……
    炎热的夏天吃一些苦寒的蔬菜、水果能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只不过所谓的苦寒蔬菜并不仅限于苦瓜,像我们常见的苦菊、苦丁茶、莲子心等带苦味的东西都有清热、解毒、消暑的作用。吃苦需要注意的是,苦寒的东西吃多了会伤胃。因此,体质较弱、消化功能较差的人应该少吃这些东西。有些人夏天连绿茶都不敢喝,吃半根黄瓜就会腹泻,那么你就不要再借苦寒之物来消暑了。对于平常脾胃功能正常的人群来说,如果想要避免苦寒之物伤害脾胃,可以搭配其他食物一起吃,比如绿豆汤,体质虚寒的人可能接受不了,

    奥秘(创新大赛) 2021年8期2021-09-06

  • 夏天就是要自讨苦吃?还要多吃……
    炎热的夏天吃一些苦寒的蔬菜、水果能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只不过所谓的苦寒蔬菜并不仅限于苦瓜,像我们常见的苦菊、苦丁茶、莲子心等带苦味的东西都有清热、解毒、消暑的作用。吃苦需要注意的是,苦寒的东西吃多了会伤胃。因此,体质较弱、消化功能较差的人应该少吃这些东西。有些人夏天连绿茶都不敢喝,吃半根黄瓜就会腹泻,那么你就不要再借苦寒之物来消暑了。对于平常脾胃功能正常的人群来说,如果想要避免苦寒之物伤害脾胃,可以搭配其他食物一起吃,比如绿豆汤,体质虚寒的人可能接受不了,

    奥秘 2021年8期2021-08-30

  • 经方“黄连”角药配伍特点及其临床运用初探
    草经》言其:“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4]。《本草正义》言:“黄连大苦大寒,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5]。《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治五脏冷热,久下泄、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肠,益胆,治口疮”[6]。其性寒味苦,主要的药势为清热泻火,燥湿止痢,解毒疗疮。《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共载黄连方剂14首,据其主治统计如下:寒热错杂在中焦胃肠之呕、利、痞、腹痛肠鸣泄泻、蛔厥等症状;热证之烦渴汗出

    陕西中医 2021年11期2021-01-10

  • 基于肠道菌群论苦寒药的临床应用探讨
    1 前言在临床中苦寒类中药是一类具有较高使用频率的药物,大黄、穿心莲、黄连、黄芩、栀子、龙胆草等都是比较常见的苦寒中药,在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比较广泛。由于其具有泻火清热解毒的效果,服用时间长、误用或服用过量将伤害身体,造成腹胀、降低食欲及腹泻等问题。临床中通常与黄连、黄芩等少量配伍用于内郁湿热及脾胃气虚的治疗,具有祛除湿热,使脾胃恢复正常功能。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苦寒药可双向调节消化系统,大部分苦寒药服用剂量过大时将对胃肠道动力、胃肠激素及消化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1期2020-12-15

  • 板蓝根不是防感冒药
    全,如果长期服用苦寒的药物,轻则伤及脾胃,重则影响体质;老年人是由于各脏器功能开始逐渐退化,脾胃耐受能力和消化能力已不如成年人,长期服用苦寒的药物,势必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板蓝根的苦寒之性,除了老年人与小孩不耐受外,体质虚弱而又没有实火热毒症者也应忌用;低血压或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不宜長期大量服用,并且要做到“中病即止”,即疾病大体己去,主要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就要停止用药。有研究称,长期大剂量服用板蓝根,在用药者肝脏解毒能力下降时,还可引

    养生保健指南 2019年7期2019-12-16

  • 夏季食苦要适度
    “苦能泻火”是指苦寒之品有清热解毒、清热祛火的作用。“苦能坚阴”是指泻火存阴,苦寒之品能通过泻火而达到保存身体阴液的目的。苦入心,能清心火,食苦利于夏季养心。黄芩、黄连、黄柏能够清上、中、下三焦之火毒;莲子心能清心火、除烦;菊花能平肝、清肝火;夏枯草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在夏季可以选用相应的中药煎煮或浸泡代茶饮。现代研究表明,苦味食品中含有较多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有退热除烦、健胃提神、清泄五脏、利水消暑及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7期2019-07-25

  • 苦味未必都养心
    味养心的人认为,苦寒能清热,所以能清心火。对于心火过旺的病人,表现为口腔溃疡、口干、尿黄、心烦易怒,短期内用苦寒药可以清心火。但若长期吃,苦味属火,往往性躁伤阴。养心要保护心阴,除了饮食,生活习惯也很重要。平时要保持心态平和与豁达,自然会有丝丝凉意从心中散发出来,躁热感随之减轻。夏季也不能忽视心陽。夏天人体的阳气是散开的,防卫能力弱,寒邪容易直接进入体内,因此过于贪凉绝对不可取。(据《浙江老年报》)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9年5期2019-06-11

  • 周天寒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经验
    气五味,将辛温与苦寒药性截然相反的药物相合配伍,用以宣通降泄、调畅气机、平调寒热、燮理阴阳,常用于升降失常、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痰淤湿热交阻之证。周天寒主任中医师是全国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擅长应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疾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辛开苦降法始于《内经》[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首次指明辛味药属阳、能散能行,苦味药为阴、能降能泄。《素问·至真大要论》谓“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9期2019-02-12

  • 黄连、黄芩之 “坚阴厚肠”与“苦寒伤胃”
    ,而黄连、黄芩等苦寒药主要是通过坚阴厚肠止利。张元素《珍珠囊》云:“苦能燥湿,坚阴”,黄连、黄芩苦寒,寒以清肠胃之热、苦以燥肠胃之湿,使肠中热清湿除,利止阴坚,即通过泻火以保存阴液,清热燥湿止利,达到坚阴厚肠的目的。如《伤寒论》中的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现代药理研究黄连、黄芩厚肠止利的作用与其主要成分小檗碱能够抗菌、抗炎有关[4]。2 苦寒伤胃黄连、黄芩能够厚肠止利,但同时二者大苦大寒,一方面燥湿力强,过服易伤胃阴;另一方面清热力大,过服易伤中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18期2019-01-07

  • 大山,擎举着日月
    古道,唯留一首《苦寒行》宣说着世事沧桑人生短暂。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理解曹操。如果没有《苦寒行》一诗,羊肠坂就可能埋没在历史厚厚的土层下。翻开中国戏剧脸谱,曹操每一个时期出现,都是自命不凡、奸诈、阴险。舞台上太多的白油彩,使汉语的表达范围停留在了一个几乎不可更改的地方:奸雄。曹操北上太行,这与他扩拓自己的疆土不无关系。尽可以想象,天低云暗,大雪下得正紧,悬崖绝壁之上,长长的马队驮着悲壮的曹兵一步一步朝着北方走来。“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在中国历史上所有

    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9期2018-12-10

  • 含漱苦参茶止牙痛
    痛,是因为其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祛风消肿的功效。临床证实,苦参可缓解急性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牙周炎、急性淋巴结炎等多种急性炎症性疾病。《普济方》有记载:“治齿缝出血,苦参一两,枯矾一钱,为末,日三揩之。”经临床观察,用苦参治疗龋齿痛,多数患者含漱两三次后疼痛即可减轻,有的患者一漱就见效。漱后口中有苦味,可用温开水漱口,短时间内不宜吃甜食、喝饮料。需要注意,本品苦寒败胃损肾,脾胃虚寒、肾虚无热者禁服。 (摘自《中老年时报》刘维忠/文)

    文萃报·周二版 2018年36期2018-07-13

  • 苦寒伤阴与坚阴之探讨
    籍时发现:医家对苦寒药物情有独钟,有认为伤阴,有认为坚阴,这一矛盾历来众说纷纭,虽然对其坚阴、伤阴之原因意见不一,但是医家也没有明确的解释。笔者反复翻看书籍,发现坚阴、伤阴之不同在于药物和剂量的不同,以及是否用药得当。笔者反复思考,总结其中规律,简要阐述如下。1 “苦”“寒”之性1.1 苦众所周知,苦“能泻、能燥、能坚”。其中“泻”即通泻(泻下通腑)、降泻(降上逆之气)、清泻(清泻火热);“燥”即燥湿;“坚”即坚阴,亦有泻火存阴之意,即是借助某些苦寒药物的

    中医研究 2018年6期2018-01-20

  • 香满楼,梅凌风雪中
    迹吧!“梅花香自苦寒来。”苦寒造就了梅花,暗香,由苦寒而来,可如若梅不坚守高洁,而是像其他花儿一般,不用寒风,只是一场柔弱的雨,便会“落英缤纷”了,又怎谈得上凌寒绽放?若它忍受不了“寂寞开无主”的苦寂,又怎么可能在寒风中吐露芬芳,暗香萦绕?它是坚贞的,暗香也是坚贞的,驱而不散,零落仍如故。与其说苦寒造就了梅香,倒不如说是暗香,梅的坚贞,证明了苦寒的价值。暗香,便是梅的价值吧?也是它生命的痕迹吧?“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逆风,其实是懂梅花的,朔风中,梅的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7年34期2017-09-09

  • 半夏泻心汤不同配伍组分对伊立替康致小鼠迟发性腹泻的影响
    的腹泻,全方组、苦寒组、辛温+苦寒组、苦寒+补益组腹泻指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体质量下降得到明显改善,且光镜下肠黏膜损坏程度较模型组轻微,小肠内容物 -葡萄糖醛酸酶活性降低(P<0.01),血清IL-15水平升高。结论 半夏泻心汤全方组及苦寒组、辛温+苦寒组、苦寒+补益组分对伊立替康所致小鼠迟发性腹泻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也体现了该方“寒热同调”的配伍特点。伊立替康;迟发性腹泻;半夏泻心汤;配伍机制迟发性腹泻是伊立替康(irinotecan,C

    中国药业 2017年16期2017-09-08

  • 中药越苦越好?
    甘草味甜等。其中苦寒药多用于清热、泻火、解毒,但是久服苦寒药,容易损伤脾胃功能,用药应“中病即止”。比如板蓝根,药性苦寒,对于体质较强、易上火的人群疗效较好;但如果患者本身属于虚寒体质,则不宜久服,否则会因其苦寒伤胃,引起胃痛、怕冷、食欲不振等症。目前减肥养颜类的中药制剂,大多含有大黄等药物。大黄性味苦寒,久服不但损伤脾胃,还可引发黑肠病、肾结石等病症。喝中药后能吃糖吗一般情況下吃中药后可以吃糖。但有些患者,比如咳嗽、糖尿病、肠胃炎患者喝完中药后,不宜吃糖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6期2017-06-16

  • 苦辛法浅析
    伍的两味,辛温与苦寒药物配伍称为辛开苦降法,广义的苦辛法不仅限于辛温与苦寒配伍。苦辛法始于《黄帝内经》,经后世医家不断发扬。两者一阴一阳、一升一降,具有相反相成的作用。两者配伍的作用基础是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开郁散结。根据不同的病邪与病位,辛温、辛凉与苦寒、苦温不同的药物配伍,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辛温与苦寒配伍能够平调阴阳、通阳散结、清利湿热、发散郁火;辛温与苦温配伍能够化痰除湿;辛凉与苦寒配伍有清热透邪的作用。苦辛法; 性味; 升降出入; 配伍性味理

    环球中医药 2017年10期2017-02-28

  • 贝母止咳应对症
    良药,但贝母性味苦寒,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消痈止痛之功,适用于风热、肺燥及肺痈咳嗽。临床上使用的贝母有两种,一种叫“川贝母”,性凉味甘,长于润肺化痰;一种叫“浙贝母”,苦寒较重,开泄力大,长于清火散结。因此,使用贝母时应注意辨证。风热咳嗽 这是由风热犯肺引起的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不利,痰黄黏稠,口干口渴,舌红苔黄,此时两种贝母均可选用。贝母性味苦寒,能入肺经,泻肺热,宣肺气,涤痰涎,是治疗肺热咳嗽、痰黄黏稠的良药。肺燥及秋燥咳嗽 表现为干咳少痰,或

    保健与生活 2016年6期2016-04-24

  • 黄连黄柏对脾胃虚寒实验大鼠模型的影响※
    的观察两种常见的苦寒药物黄连、黄柏不同剂量提取液对脾胃虚寒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灌胃给药冷白醋和精炼猪油制造脾胃虚寒实验大鼠模型,以黄连、黄柏两种苦寒药物不同剂量的水煎液为受试药物,通过检测胃排空率、胃重指数以及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前列腺素E2(PGE2)指标情况观察两种苦寒药物对脾胃虚寒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黄连中剂量组、黄连低剂量组能显著提高胃酚红排空率(P<0.05、P<0.01),黄连中剂量组、黄连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胃重指数(P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0期2015-11-28

  • 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环卫中心郑冬梅
    张元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环卫中心郑冬梅张元夜里十一点,街头传来隆隆的洒水声,慢慢驶来,越来越近,可以看见水一丝丝冲出,也可以看见车后紧随的一条模糊人影,对,就是她,环卫中心重装队队长郑冬梅。她闲不下来,也不能闲下来,别人休息时,她已经起来了,别人入了梦,她便踏入纵横交错的街道。从晚上九点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三点,这之间的清冷已逼退了三名男将,都是力拔山兮的队长,却在一日日中的消磨中败下阵来。到了她这里,别人都以为她也习惯不了这晨昏颠倒的节奏,忍不下夜间的冷

    长江丛刊 2015年30期2015-11-17

  • 论苦之“坚阴”作用*
    ”的含义是指某些苦寒药物能通过泻火而达到存阴的目的。“坚阴”所指重点是肾阴,即“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故实指苦寒药物泻火,火去则阴津得以坚固。泻火与坚阴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泻火是手段、方法,坚阴是目的、效果。实质上,阴虚火旺,火旺烁阴,不局限于肾。譬如肝、肺、心也有这种病情,因此,肺肾、肝肾、心肾等阴虚有火者,有时泛用此法。后世据此主要发展为两大应用范围,即平相火固肾阴如大补阴丸、封髓丹,清热泻火固护阴津方如白头翁汤。1.2 由来与演变“苦能坚阴”之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9期2014-01-25

  • 银翘散儿科临床应用解析
    ,辟秽祛浊,连翘苦寒,清热解毒,轻宣透表,共为君药;薄荷辛凉,发汗解肌,除风热而清头目,荆芥、豆豉虽属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与薄荷相配,辛散表邪,共为臣药;牛蒡子、桔梗、甘草宣肺祛痰,解毒利咽,竹叶、芦根甘寒轻清,透热生津,均为佐药;甘草并能调和诸药,以为使。合而用之,共成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剂。用于治疗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临证时须仔细辨证。首辨外感内伤,虚实寒热,并结合体质用药。吴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期2013-08-15

  • 蒲辅周运用黄芩治疗温病经验举隅
    存阴津为法,忌用苦寒伤阴之品,黄芩性味苦寒,但众多医家临证治疗温病常配伍黄芩。本文分析当代温病大家蒲辅周先生运用黄芩治疗麻疹、乙型脑炎、腺病毒肺炎、风温等温病四则病案,并从中归纳蒲辅周运用黄芩治疗温病的经验,得出黄芩虽为苦寒伤阴之品,临床只要辨证灵活用药,苦寒适时,可被运用于治疗多种温病,不可拘泥于温病容易伤阴之说。黄芩;温病;经验苦寒之清热解毒药能较强的祛除温邪,故用常用苦寒清热解毒药配合辛凉咸甘等法来治疗温病[1-2],咸寒苦甘法固护真阴为重心,苦寒

    世界中医药 2013年10期2013-04-07

  • 浅述苦味药的应用
    调查中,苦味药以苦寒药物占较高的比例,占34.4%,而温、热和平性药占的比例低。2 苦药味与归经的关系苦味药归经范围广,以肺、胃经为最多。其次是心、肝经。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如热证有肺热、肝热等不同,治肺热咳喘,即选归肺经而善清肺热的黄芩、桑白皮等;治肝热或肝火证,即选归肝经而善清肝火的龙胆草、夏枯草等。由于脏腑经络的病变可以互相影响,临床治疗各种病证并不是某经病单纯使用某经药,还要根据脏腑经络之间的生理关系和疾病传变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1期2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