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安生基于“苦寒坚阴”理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2023-09-10 01:45金春春查安生段莹莹兰彩霞吴子函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苦寒心火脾胃

金春春,查安生,段莹莹,兰彩霞,吴子函

1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38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31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系指胃黏膜上皮的反复损伤,导致固有腺体数量减少,或被肠细胞代替,或异型增生,进一步发展则为胃癌[1]。临床上CAG患者常见上腹胀痛、嗳气、反酸、胃脘灼热等,但也有部分患者未见明显不适,仅因体检时发现萎缩、肠化。CAG在胃镜下表现为胃黏膜红白相间、白相增多,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表现,病理可见不同程度的萎缩、肠化等改变。现代医学在治疗本病方面,多以抑酸、胃黏膜保护、抗菌等对症治疗,虽在短期内有一定疗效,但无法从根本上阻止胃黏膜持续恶化。中医古籍中并无“CAG”一词的记载,关于“CAG”的定义与诊断标准通常根据其临床症状的不同归属于中医的“胃痛”“反酸”等范畴[2]。中医药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基础上,还对萎缩肠化有逆转或延缓其恶化进展,进而降低癌变风险的优势。

查安生教授是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国家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安徽省名中医,江淮名医。查师从事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临床、教研工作30多年,吾师熟读经典,医术精湛,现将其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探本求源

1 阐病因述病机

中医指出外感、情志、饮食、素体虚弱等因素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日久就会形成瘀血、气滞、痰湿、毒邪等壅塞胃脘,损伤胃黏膜,进一步发展形成胃癌。此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脾胃虚弱、胃阴亏虚,标实多为气滞血瘀、肝郁、湿热等。病位脏腑虽在胃,但与肝脾相关密切。现代医学认为CAG的病因包括Hp感染、长期饮食不节、吸烟饮酒、用药不当等,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有研究表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胃黏膜萎缩改变率接近50%[3-4]。CAG病机复杂,不同医家有不同见解。王道坤以气虚痰瘀论述CAG基本病机[5]。唐旭东提出CAG病机为胃气阻滞、和降失司、血络失和[6]。查师在借鉴诸多医家理解基础上,结合其临床诊治经验,提出CAG病位虽在胃,但与心肝肺脾肾均存在关联性,认为该病核心病因病机就是诸邪客于脾胃,导致脾升胃降功能异常,气机滞结不畅,日久则化火热,火热之邪又易伤津耗液,导致胃阴不足,胃黏膜失于濡养而逐渐萎缩。

2 “苦坚”与CAG关系

四气五味理论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中药苦味能“泻、燥、坚”。“泻”又可分为降泻(降泻上逆之气)、清泻(清泻火毒热邪)、通泻(通泻里实热结);“燥”即燥湿;“坚”者,存也,“坚阴”即泻火存阴之意[7]。“苦能坚阴”的理论出自张元素《珍珠囊》“苦能燥湿,坚阴”[8]。《神农本草经》云“疗热以寒”言下之意寒药可用于治疗诸热证。而“苦寒”并称又始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9]。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yori,Hp)感染是CAG最常见的致病因素,Hp经口直入胃腑,属于中医学的外感邪气,其可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失疏泄,长久则形成湿热、气滞证[10-11],表现为胃脘胀闷不舒、纳呆等症。相关研究发现湿热体质是CAG常见体质,其形成多与嗜食肥甘厚味等因素相关[12]。因Hp感染导致的CAG,其内镜下表现多为胃黏膜隆起糜烂、红斑水肿渗出等[13],此象与“火热为阳邪,易致肿疡”的致病特点相似,火热之邪易伤津耗气,损伤人体正气,使得腺体失养而逐渐萎缩。有研究表明中医药对于治疗CAG 及清除 Hp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4],治疗CAG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抗菌治疗,而抗菌药又多是清热解毒类的,其性味苦寒,因此苦寒药是临床治疗消化系统的常用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寒类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伤脾胃之气,又能促进胃肠激素分泌、保护胃黏膜等。查师提出苦寒之药虽有败胃伤阴之弊,但只要合理配伍、中病即止,就可达到治病又不伤胃气目的。苦以燥湿、寒以清热,一方面,苦寒药可泄亢盛之火,火去而阴不伤,邪去正安,故称坚阴。另一方面,苦寒药可通过清热燥湿的手段,以防阴液被湿热所困而达到湿热去而阴不伤目的[15]。正如叶天士在 《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苦寒能清热除湿”。苦寒还可清肾中湿热,使相火不妄动,阴精不耗泄,故可泻火坚阴,即苦寒坚阴之意[16]。

辨证论治

1 心火乘脾,清心泄火

吾师认为本病病位在胃,但与心功能异常相关,据五行生克理论,心属火,脾属土,心为脾母,心脾两脏在生理方面,母子相依;在解剖关系上位置相近;在经络联系方面,胃之别络上系于心。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情志之伤……则无不从心而发”。言下之意情志所伤皆与心相关,情志不畅,气郁日久化火,火土郁结,即“五志过极化火”。心主藏神,为神之变也,主宰人的意识、精神、思维等活动。查师认为CAG发病总不离“心火”,“心火”实为情志不畅,郁结化火,或长期恣食肥甘厚味,热量难消而致心火内生[17]。CAG病久导致脾胃虚弱,元阴亏损,不能制约上焦心火,心火亢盛,母盛子虚,火旺乘脾土[18]。“心火不降,火土之郁”多表现为心烦不寐、口干苦、胃脘灼热感、溲黄面赤等症。查师临床治疗“心火乘脾”所致CAG强调清心降火为先,和胃安神随之,心火宁君火安则诸火自降。正如李东垣指出:“心火旺则肺金受邪……于脾胃中泻心火之亢盛,是治其本也”。五色与五味相对,赤心与苦相对,即苦入心,苦寒可直清心火。吾师常以半夏、黄连3:1的比例入药,黄连苦寒,既入中焦以泄湿热,又入上焦以清心火,《药类法象》云“泻心火,除脾胃中焦湿热,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半夏可散心下痞满,二者辛开苦降,心火泄得胃安。栀子为清火高手,苦寒可清心火以除烦,《医学启源》云“疗心经客热,除烦躁”。生栀子苦寒甚,对胃肠有刺激,故吾师多用炒栀子以除其弊。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下移小肠则心烦失眠、小便赤涩,佐以淡竹叶、灯心草以清心火、利小便。生地、麦冬与黄连为伍,清心泻火养阴以安神。竹茹治疗火热内扰、心烦不寐,配半夏以清热宁心安神。煅龙齿清心重镇安神。

2 肺热蕴胃,清降肺热

肺五行属金,脾胃五行属土,肺金与脾胃土为母子关系,二者在解剖位置上相近,在经脉循行上密切相关,正如《灵枢·经脉》云“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根据五行生克制化准则,肺与脾胃协作有序,则机体气机畅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胃是肺气降之通路,若胃气郁滞,肺气不降,又可导致胃气壅滞,清气难升,浊气不降,胃气上逆发为嗳气等症,《类经脏象论》云“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查师提出若肺气郁闭不畅,愤而化火,就会出现胃脘灼热、口干苦、脘腹痞满、大便不通等症,治宜清泄肺热、降胃养阴。吾师喜用苦寒之黄芩,直折火邪,其尤善于清肺火,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有效成份对Hp有抑制作用。佐以连翘、栀子,二者苦寒,均入肺经,两药同用以加强清泄肺热之效。肺与大肠相表里,若患者存在里实热结之象,主以大黄苦寒泄热、厚朴行气泄满、枳实导滞除痞,三药合用使得热泄、闭通、阴存。热易伤津,故多伍以玉竹、百合、芦根、沙参等甘寒清凉之品以护胃生津,防止热去津伤。查师多选用苦寒之品以泄肺热,兼护胃养阴,意为邪热去而阴无碍,以保胃安。

3 肝火克脾,清肝泄火

查师提出木郁是CAG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丹溪心法》曰“凡郁皆在中焦”即诸病日久皆郁,而以脾胃病多见。赵献可《医贯》云“予以一方治其木郁,而诸郁皆因而愈”表明肝郁是最主要的郁病。肝为谋略之相,是人体脏腑气血平衡之根本。朱丹溪《格致于论》言“司疏泄者,肝也”。若肝失疏泄,气的升发不足,则气机的疏通、畅达就会受阻,进而就会郁结化热。临床上患者谈及“萎缩、肠化”色变,总是担心它癌变,长期就会肝气郁结而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现代研究发现CAG与心理因素有显著相关性。长期忧思焦虑,肝郁化火,横逆犯脾胃,导致脾升胃降错乱,出现肝脾不调之象,又可称为“木旺克土”,表现出胃脘灼热、反酸烧心、心烦易怒等症状。肝胆又互为表里,胆汁是肝之精气所化,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肝热则携胆火上炎,灼伤津液则表现出口干苦。查师临证诊治遵循“火郁发之”、“忌刚用柔”原则,因势利导,使火热之气发泄于外,调达气机于内,苦寒之药以泄火热的同时多伍以轻灵平和之品,气顺热消,从而使机体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吾师喜用等量的青皮与陈皮为伍,陈皮苦降之性善于下气调中;青皮色青,其性猛烈,偏入肝胆以破气疏肝、破滞消坚;二药合用以畅达中焦气机。选用生于半阴半阳坡的柴胡,既能疏散少阳经寒热,又能升脾胃清阳之气,达肝气以解郁;有“气病之总司”之称的香附,长于行气宽缓止痛兼以疏解肝郁,醋制入肝经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功。佐以乌贝散以制酸止痛,浙贝母苦泄可清解热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具有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松弛肠道的作用;海螵蛸中碳酸钙可中和盐酸以抑酸、多糖成分可保护胃黏膜,二药合用,制酸安胃。赤芍长于清肝泄火。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二药合用,清热解毒,火热去而津保。栀子、丹皮合用以泻热理气。

4 湿热困脾,清热燥脾

《医门棒喝》载:“升降之机者,在乎脾胃健运”。因此只有脾升胃降有序,人体的消化功能才能正常运行。外感湿邪困于脾,或素体脾虚生湿,都会影响脾主运化功能,进而影响胃受纳腐熟功能。反之,若饮食不慎,食滞于胃脘,胃失和降,也会影响脾升清运化功能。无论是外感亦或是内伤,总归是湿邪胶着于胃,附于阳腑化热。《温热论·论湿邪》云:“湿胜则阳微也”,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湿盛则阴盛,阴盛则阳病,日久可进一步损伤脾阳,从而加重CAG[19]。查师提出CAG患者大多忧心思虑太过,导致脾郁;亦或是喜食肥甘厚味之品,郁久化热,最终形成湿热证,《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曰:“脾苦湿,急食苦燥”吾师认为其言下之意是湿去则坚,故主张清热燥湿为主,化痰行气为辅,湿去、热消、脾健、气顺则胃安。药用等量的藿香佩兰相须为用,“土爱暖而喜芳香”,二者均为芳香化湿祛浊之品,藿香偏走表,佩兰偏入里,醒脾以开胃。黄连以清热化湿。蒲公英、栀子苦寒之药以清泻火热。石菖蒲芳香之气可将郁滞在脾胃的湿热浊气化散开。湿阻气滞,故用陈皮行气燥湿;佛手辛香行散,苦温燥湿,善理脾胃气滞;厚朴理气祛湿;三药合用起到“气顺则痰湿消”之功。苍术配薏苡仁以燥湿清热。茯苓白术同用以健脾利湿。沙参、石斛等清新灵动之品,以防湿去而阴伤。

5 相火亢盛,清热滋肾

查师认为脾胃与肾,二者在生理与病理上都互为因果。脾胃受损,气血生化无源,病久就会影响到肾,导致肾之阴阳不足,即“久病即肾”。反之,肾阴不足,水不上济,胃阴失于濡养,从而导致胃阴亏虚。临床上CAG患者大多病程较长,久病即肾,导致真阴受损,最终形成脾肾真阴具亏之象,多表现为口干、纳少、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等。《内经脏气法时论》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查师认为其言下之意苦味可以使肾精坚固,以免遗精、滑精,所以这种情况下苦就是补,即“以泻代补”之意[20]。查师临证思辨,治疗相火妄动导致CAG时,清虚火为主,佐以益胃养阴之品,虚火去则胃安。吾师喜用知母、黄柏相须为用,知母滋阴清热,黄柏虽无滋阴之功,但其性味苦寒,确属“坚阴”之品,二者同用可清降阴虚之火。生地苦寒,既可清降虚火、泄伏热,又可养阴生津。天冬苦寒甘润,清润之功高于麦冬,尤宜于阴虚有热者。黄精既可益脾肾之阴,还可补脾肾之气。石斛可滋肾阴,又可养胃阴以生津止渴。药食两用之山药,平补脾胃以助消化。

验案举隅

李某,女,55岁,2021年6月8日首诊。主诉:上腹部不适1年余,再发加重2月。

现病史:患者诉1年前突然出现上腹部不适,反酸、烧心,遂就诊于外院,行胃镜示CAG伴糜烂,病理示重度萎缩伴肠化,外院予以奥美拉唑、胃复春口服后,病情可减轻,但期间易反复。两个月前,患者与人发生争执后再次出现上腹部不适。刻下症:嗳气、反酸、烧心、口干苦,纳寐可,小便黄,大便不畅。复查胃镜提示CAG伴中度萎缩、肠化。四诊合参,结合其舌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痞(肝胃郁热证)。治则:疏肝泄热、理气和胃兼养阴,方选化肝煎加减。中药如下:青皮6g,陈皮6g,法半夏10g,柴胡10g,炒黄芩10g,砂仁后下6g,川朴10g,乌贼骨先煎10g,浙贝母10g,炒栀子10g,枳实10g,麦冬10g,苏梗10g,佛手9g。共14剂,水煎服,1剂/d,早晚饭后温服。

6月23 日二诊。患者诉服药期间上腹部不适等症状较前减轻,偶有嗳气、口干苦、二便调,苔薄微黄。中药处方即初诊方去炒黄芩、枳实,加蛇舌草10g,半枝莲10g,枳壳10g,木香5g,石斛10g,共14剂。

8月12 日三诊。患者诉诸症明显改善。查师嘱前方继服,后循前方随证加减,间断服药3个月后患者未见明显不适,病情较稳定,1年后复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提示黏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按:该患者临床病症+胃镜结论符合CAG的诊断标准。患者因情志原因发病,气滞日久化热,结合其舌脉,故辨证为肝胃郁热证,治以疏泄肝热、理气和胃兼顾护胃阴。单用辛燥、苦寒之药,会伤其根本,加剧病情进展,查师在临床诊治上多佐以麦冬、石斛等甘凉之品徐徐循之。初诊时以青皮破气疏肝;陈皮芳香燥湿;砂仁醒脾以开胃;柴胡泄热疏肝兼解郁;半夏苦寒燥湿;炒黄芩苦寒泄热;厚朴苦温以理气除胀;乌贼骨、浙贝母共行制酸止痛之效;气郁久则热,栀子清肝泄热;枳实行气作用较强,可消除胀满;苏梗、佛手行气以健胃;麦冬以益胃养阴。二诊时上腹不适、反酸烧心等较前减轻,偶有口干苦、嗳气,苔腻渐消,故去炒黄芩、枳实,加半枝莲、蛇舌草清热解毒,现代研究表明CAG的治疗需要叶子药;木香入脾胃,功可健脾行气止痛;枳壳行气止痛,石斛养阴护胃。三诊时,诸症得到明显减轻,后续方多以前方加减继服。查师临证时以人为本,病证结合,强调用药如遣兵,惟取其效,因此在立法、选方、施药上多方考虑,且查师强调停药修养的重要性,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因此大多CAG患者服药三至六月后,会停药一段时间,让胃得到充分休养,大多患者停药后复查胃镜,均会出现疾病向愈之象。

体 会

CAG是医学上一个典型慢性病,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在治疗该病方面疗效显著。查安生教授临床经验丰富,他认为,中焦脾胃是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诸邪袭于脾胃,气滞日久化热,热易劫伤津液,因此提出苦寒坚阴之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查安生教授在选方用药上,灵活配伍,以求恢复脾胃气机升降功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延缓其萎缩肠化进程,甚则逆转萎缩或被完全治愈。

猜你喜欢
苦寒心火脾胃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牛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猪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四) 摇头摆尾去心火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观菊赏鹦有怀
咏棕树
苦寒伤阴与坚阴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