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菜豆“三早三优”综合栽培技术

2010-04-13 01:3203000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刘恩科韩彦龙张冬梅李海金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8期
关键词:菜豆中耕覆膜

03000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 刘恩科 韩彦龙 张冬梅 李海金 陈 琼 张 伟

菜豆是我国广泛种植的蔬菜之一,因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供应期长,市场价格稳定,豆荚富含蛋白质,深受广大菜农或消费者喜爱。山西省是我国菜豆的主产区,菜豆资源极为丰富,菜豆被誉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蔬菜作物,但多因夏秋季节种植,生长季节温度高,生长周期短,生长量大,蒸发强度大,植株生长极易受到干旱的影响,从而导致减产与降效。因此,迫切需要良种,且采用省水、地膜覆盖保水、平衡施肥和抗旱制剂调水、农田集水补灌节水等旱作节水综合栽培技术予以支撑。

1 技术适用范围

1.1 自然气候条件

种植区域海拔1 200 m以上,年平均气温6℃以上,≥0℃积温2 500℃以上,无霜期120 d,80%保证率的年降雨达到450 mm,全生育期降雨量300 mm。

1.2 土壤条件

地势平缓,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能力较强。

2 主要技术内容

2.1 技术内容

“三早三优”——早覆、早播、早上市,优产、优质、优价。

2.2 核心技术

宽窄行种植,机械一次性提早覆盖地膜与播种。采用宽行85 cm,窄行45 cm的宽窄行种植,宽行操作农事,窄行利用菜豆专用起垄施肥覆膜播种机一次性提早7~10 d覆膜播种。

2.3 配套技术

(1)选用荚形细长早熟或中早熟菜豆新品种,如爱丰嫩龙王、一尺青圆龙。

(2)利用钼肥(钼酸铵)拌好种肥;有机无机配合(有机肥为主、配合无机)施足底肥;开花结荚期追施花肥(少氮多磷、钾)。

(3)及时防治病虫害。

2.4 示范效果

2009年在阳曲县凌井店乡实施菜豆“三早三优”综合增产技术核心示范27 hm2,公顷产量36 015 kg,比对照(公顷产量26 970 kg)增产33.4%,公顷增收7 875元,全生育期耗水量363 mm,水分生产效率 9.9 kg/m3,比对照提高33.3%。

3 技术操作要领

3.1 播前准备

3.1.1 地膜选用 高海拔低温寡照多雨地区,选用厚度0.007~0.008 mm,宽70~80 cm的地膜;干旱少雨地区,选用厚度0.005~0.007 mm,宽70~80 cm的地膜。

3.1.2 良种选用 地膜菜豆宜选用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的菜豆品种。海拔1 200~1 400 m地区选用中早熟品种,如爱丰嫩龙王、一尺青圆龙、天马9533等;海拔1 400 m以上地区选用早熟品种,如特优特架豆、超长架豆等。

(1)种子质量。种子色泽光亮,籽粒成熟饱满,具有本品种固有颜色,大小一致,无破损、无虫蛀,达省二级种子标准,纯度和净度分别在96%和97%以上,种子发芽率要不低于90%。

(2)晒种和选种。播前晴天将种子晾晒2~3 d,并结合晾晒进行选种,清除种子中的杂物杂屑,拣去杂粒、瘪粒、破粒和霉变粒。

(3)拌种。播种前2~3 d,将种子用适量0.6%钼酸铵溶液拌种,捞出控水后,均匀摊晒于干净塑料布或水泥地板上晾干,即可播种。

3.1.3 选择田块

(1)土壤条件。土层深厚,土壤结构良好,疏松通气,渗水和保水保肥性能较好,具有中等以上肥力,地势平坦或缓坡地。

(2)茬口。最好不要重茬种植,前茬作物为玉米最好。

3.1.4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冬前深耕翻灭茬,以便接纳雨雪蓄足底墒;春后日消夜冻时耙耱保墒;播种前2~3 d浅耕或旋耕耙耱整地,拣拾残茬残膜杂草,使土壤细碎无坷垃;结合整地施足底肥。

(1)施肥量。腐熟有机肥 45 000~75 000 kg/hm2,碳酸氢铵750 kg/hm2,颗粒磷肥750 kg/hm2(或二铵225~300 kg/hm2)。

(2)施肥方法。在浅耕或旋耕前将肥料均匀撒施土表,随耕翻入土中。

3.2 覆膜播种

3.2.1 播种期 播种期确定以出苗避开当地晚霜期为宜,一般比常规菜豆早播5~7 d。当露地5 cm地温稳定在7℃以上时即可播种。海拔1 200~1 300 m地区,4月25日前后播种为宜;海拔1 300 m以上高寒地区,5月1日左右播种为宜。

3.2.2 播种方法

(1)提早覆盖后播种。利用起垄施肥覆膜播种机(播种轮内不盛装种子)提前5~10 d施肥覆膜,播种盘调整为3孔(或去掉播种打孔嘴不打孔),窄行45 cm覆膜种植,宽行85 cm作农事操作行;待膜内5 mm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利用手提式自动点播器顺着覆膜行埋压地膜的覆土垄进行播种,用力均匀保持一致,播深4~5 cm,株距38~42 cm,手提式自动点播器预先调整为每种植穴下籽2粒,边播种边用脚覆土封严种穴。

(2)覆膜播种同期。利用起垄施肥覆膜播种一体机提前5~10 d一次性进行施肥覆膜播种,窄行45 cm覆膜播种,宽行85 cm作农事操作行;播种盘调整为3孔,每穴下籽2粒,若有覆土不严实的种穴应人工覆土封严。

3.2.3 播种密度 按所选用品种确定种植密度,一般公顷株数以(37 500~42 000)×2株为宜,早熟种以42 000×2株为宜,中早熟种以37 500~45 000株为宜。每覆膜垄播2行,窄行距45~50 cm,宽行距80~85 cm,穴(窝)距38~42 cm。

3.2.4 播种量 每穴下籽2~3粒,用种量为45~60 kg/hm2。

3.3 田间管理

3.3.1 放苗定苗 地膜覆盖播种的菜豆,播种穴覆土遇雨很容易造成板结,致使种芽顶土困难,也会有少许幼苗钻到地膜里,必须及时破板结放苗,放苗后随即将膜孔用土封严,以防跑墒降温,滋生杂草。放苗应在无风的晴天10时前或16时后进行;宜在菜豆长出一片真叶期定苗。

对《民法总则》出台之前已蕴含“绿色原则”理念的物权制度,“物权编”应予承继。就解释论而言,《物权法》将“发挥物的效用”(第1条)作为整部法律的立法宗旨,确立物尽其用的原则,在厘定矿藏、水流、海域(第46条)、土地(第47条)、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第48条)归属的前提下,经由用益物权(第117条)、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第119条)、海域使用权(第122条)、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第123条)等制度安排以实现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止资源滥用,充分彰显了物权规范的“绿色性”。

3.3.2 中耕松土培土 春播菜豆一般中耕2~3次,定苗前中耕1次,深度3~5 cm;搭架前中耕1次,深度10~12 cm,中耕松土要留有护苗带,避免伤苗;封垄前进行培土,培土高度7~8 cm。

3.3.3 缠蔓 搭架后,为利于菜豆通风透光,方便人工农事作业,应多次缠蔓,将歧生的豆蔓理顺并辅助绑缠于离蔓最近的菜架上。

3.3.4 追肥 菜豆开花结荚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根系吸收能力强,此期进行“少氮多磷钾”追肥,可以减少落花落荚,有利于菜豆干物质累积,实现高产优质。顺着菜豆种植垄利用手提式自动点播器在菜豆根部15 cm处打孔施肥,也可以利用多功能中耕保墒施肥机结合中耕施肥。

3.3.5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锈病、细菌性疫病、炭疽病、灰霉病、枯萎病、根腐病、线虫病等;主要虫害有美洲斑潜蝇、白粉虱、蚜虫、叶螨等。在菜豆病虫害防治中,应首先采用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并做到以下几条:要严格执行规定的安全间隔期、浓度、施药方法;要避开采摘时间施药,应先采摘、后施药;交替轮换用药,要尽量交替施用不同类型的农药防治病虫害;产品应该经农药残留检测合格。

3.3.5.1 病害防治

(1)根腐病。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灌根,每穴500 mL。

(2)锈病。发病初期喷洒40%福星乳油2 000倍液,或用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用50%多硫悬浮剂300倍液,或用50%苯锈灵乳油300倍液进行防治。

(3)灰霉病。发生初期喷施20%灰核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防治;发病后要用1%武夷菌素水剂150~2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4)细菌性疫病。发病初期用30%DT悬浮液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发病后用72%农用链霉素3 000~4 000倍液,或100万单位新植霉素粉剂3 000~4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5)炭疽病。发病时可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3.3.5.2 虫害防治

(1)生物措施防治。用0.9%虫螨克3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美洲斑潜蝇、叶螨、蚜虫。

(2)化学药剂防治。防治地下害虫可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灌根。白粉虱发生时,可用2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用73%克螨特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进行喷雾,可兼治蚜虫。

3.3.6 化控 菜豆6~12片叶时,每公顷用旱丰宝150 mL或微生物诱导剂225 g,对水225 kg均匀喷雾上部叶片,可以促进菜豆生长。

4 收获

4.1 采收标准

菜豆在花后10~15 d,当豆荚充分长大,呈现出荚皮脆嫩、无纤维化,荚果肉厚、无筋或少筋,籽粒无明显膨大时,为最适宜的采收期。采收过早时荚果过嫩,易失水萎蔫,品质下降快;采收过晚时籽粒膨大、纤维增加,荚皮硬、有筋,品质下降,从而失去贮运价值和食用性。

4.2 预贮措施

采收后菜豆要立即装入筐内并放在阴凉处,散去田间热,忌暴晒、雨淋。贮运前需进行挑选,将过老、过嫩、有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或畸形豆荚、带锈斑豆荚剔出,保留成熟适中、健壮的豆荚待贮运。

猜你喜欢
菜豆中耕覆膜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浅谈如何做好大姚核桃中耕管理工作
基于SLS覆膜砂的无模铸型快速制造
花生新品种锦花20覆膜栽培技术
杂豆全覆膜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菜豆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的研究进展
春播菜豆如何实现一播全苗
中耕次数对谷子生长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