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山西简论

2010-04-13 10:17陈晓兵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0年2期
关键词:山西绿色产品

陈晓兵

(吕梁市横泉水库建设管理局)

绿色山西建设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绿化。包括城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周围绿化、旅游景区景点绿化等;二是绿色。包括发展绿色产品、培养绿色品牌等;三是生态。包括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等[1]。由此可见,绿色山西建设的内涵极其丰富,它囊括了以植树造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活动,以发展绿色产品为主的农业生产及加工活动,以防治环境污染为主的工业生产活动。建设绿色山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山西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1 建设绿色山西的优势

1.1 自然条件优越

山西地处华北平原西部的黄土高原,总土地面积 15.62万 km2,其中山地、丘陵面积 12.5万 km2,占总面积的 80.3%。未利用地与 15°以上坡耕地约占总面积的 40%,封禁治理与退耕还林(草)的空间较大。山区、丘陵区光热资源丰富,边远和贫困山区农民很少或不使用农药和化肥,较容易转化为绿色产品生产基地,而且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能够适应绿色产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只要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很容易形成绿色产业优势。

1.2 “入贸”为发展绿色产品提供了机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表明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也使我国与外界交流、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扩大。我国要在极具竞争力的世贸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克服“绿色壁垒”带来的困难。为此,在农业生产领域要注重科技含量的普及,产品品质的提高,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培育和创建绿色品牌产品,发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项目,建立高品质区域化种植基地,形成农业绿色产品。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要以我国林业六大工程建设为契机,在抓好退耕还林工程的基础上,形成全社会抓林业建设的良好局面。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逐步改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和游人。

1.3 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确定利于建设绿色山西

山西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省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决定在市场选择的基础上,集中抓好 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30个战略性工业潜力产品,10个旅游景区景点,10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简称“1311”规划。该规划规定:所有调产项目的实施,都必须做到既符合环保标准,又符合地区污染总量控制标准。特别是 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依托,以优质杂粮、草食畜、干鲜果、蔬菜等领域为重点,以安全、优质、营养、无污染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产品。10个旅游景区的开发,坚持科学保护、适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着力培育生态经济型旅游产业。30个战略性工业潜力项目和 10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要求实施清洁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三废”实现零排放。这些调产措施的实现和具体要求,也正是绿色山西建设的具体内容。

1.4 市场呼唤绿色产品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和食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食物生产总量趋于饱和和经济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对绿色产品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婴幼儿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超乎常人的想象。

2 建设绿色山西的优越性

2.1 有利于全社会绿色意识的形成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污染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建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给自身结下了环境恶化的苦果。现代农业以使用化肥、农药、地膜为主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来越低,保水、保肥能力大大下降,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造成河流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使有益生物遭受一定损伤,使全球范围生物多样性退化,农业土壤的生物活性降低。地膜残留于土壤影响农作物根系生长及土壤中水肥的运移。现代食品业中大量使用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给人类健康带来一定影响。现代工业生产排放含有大量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的废气和夹带着硫化物、苯类、酚类、高价铬的废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山西建设的提出,要求人们在自身生产生活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将污染减小到最低程度,将无污染、又安全的产品奉献给居民。搞好以造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形成全社会的绿色意识。

2.2 有利于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绿色产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消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小,人们对食品的要求由过去的数量型向质量型、环保型转变。但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食物中毒事件,如广东发生的用工业油将大米抛光上蜡制成有毒大米,河北石家庄使用“泔水油”制作油炸食品以及在食品饮料中滥用色素、防腐剂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威胁等等[2],迫使人们不得不对自身的健康和食物来源给予更多的关注。茫茫闹市中人们搞不清什么是安全、无污染的食品,于是出现了有人专挑带虫子的蔬菜购买的可笑现象,有的人想方设法到乡下购买初级产品。种种迹象表明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渴求。近几年来,山区小杂粮及土特产品在城市越来越吃香,并成为城市人食品消费的新热点。尽管现在市场上形成规模、经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绿色品牌产品还不多,但市场的呼唤一定会吸引有眼光的企业家去投资开发这一领域,给社会提供更多安全、无污染、富营养的高品质绿色产品。

2.3 有利于搞好以绿色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

目前,我国林业正在由一项产业转向社会公益事业,林业的定位由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转向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更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这就要求林木经营者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首先考虑生态功能,其次才是经济效益。砍伐林木影响到生态效益的正常发挥时,应要求采伐者进行几倍于原林的植树还林;以商品林为主的营林活动,可划出一定面积,渐次采伐;以生态功能为主的林地只允许进行抚育伐、卫生伐、间伐。这样,以林木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效益就会日益显示出来。

2.4 有利于工业企业对污染的防治

绿色山西的提出是针对全社会的,无论何种行业,不仅要给社会提供无污染的产品,同时也不能因为生产活动给社会带来污染。这就要求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时将防污、治污经费列入经营成本中,在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防污、治污,推广清洁生产。

3 对建设绿色山西的几点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唤醒全民的绿色意识

山西省人民政府将建设绿色山西作为今后工作的目标之一。要将这一目标落实在各行业的具体实践中,首先要让人们了解建设绿色山西的重要意义、具体内容以及对各行各业的要求,使大家认识到建设绿色山西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个公民的具体行动,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只要形成全社会关心建设绿色山西的良好氛围,绿色山西建设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3.2 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建设绿色山西是一项宏伟的新生事业,是由具体的绿色行动组成的。为此,省政府应在植树造林、无公害农业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与品牌创建以及防污、治污等方面的政策、资金、技术、项目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扶持,基层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将绿色产品的开发纳入年度计划。

3.3 加强绿色产品的科研开发与技术推广

根据我省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应研究开发抗旱造林树种和造林抗旱栽培技术,研究制定绿色产品及品牌在风味、外观和包装等方面的具体标准,研究工业生产企业的各个环节如何将污染减小到最低程度,研发能耗低、效率高、污染小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在研究开发的同时,建立各行业的技术推广体系。

3.4 建立绿色产品创建的监测、检验、认证体系

绿色产品的生产和品牌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规范的环节很多。要对其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监测,对产品进行严格检验和按标准认证,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监测、检验及认证体系。

3.5 建立绿色品牌信息网

利用互联网媒体,将符合标准的绿色品牌产品在网上公布,让消费者了解并接受。不符合绿色品牌要求和以假乱真的产品也要予以发布,使其成为人人避而远之的“冷货”。逐步形成消费者左右绿色品牌产品的态势,形成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1]米厚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N].山西日报,2003-01-19(A3).

[2]侯喜林,张增翠,吴志行,等.浅谈 21世纪蔬菜产业发展导向[J].农业经济学,2001(6):8~10.

猜你喜欢
山西绿色产品
绿色低碳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