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观光农业旅游区的景观设计

2010-04-13 10:17张俊兰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0年2期
关键词:观光农业观光园区

张俊兰

(太原市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

旅游观光农业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产业,它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融农业产业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它以农业为依托,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环境美学的方法,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发展观光休闲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自然环境、古村落的建筑形态等,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劳作、休闲、健身、摄影、度假等,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休闲相融的产业,既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提供农业产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是娱乐休闲的一种方式。它的定义内涵赋予了它的运行方式,不仅仅是农业产品的生产和开发,还应具有独特的农园景象和优美的园林风光,吸引和招揽游客,这样才能有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更好地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社会环境效益。

1 景观及观光农业景观的概念

1.1 景观概念

景观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很大的差异,一般可以泛指风景或景色。它的地理学含义则为一个地理区域的总体特征,也用于表示包括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在内的地理综合体,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综合体,具有分类意义的自然地理学的区域概念等。景观是由景观元素组成的,景观元素是地面上相对同质的生态要素或单位,包括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可以视之为生态系统。从景观一词的时间发展来看,景观最初是指留下人类文明足迹的地区。现代英文中的 Landscape一词源于约 17世纪的荷兰语 Landscape。它是受荷兰风景画影响,作为一个描述自然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的。Landscape当初仅指一幅内陆的自然风景画,后来可以指所画的对象,即自然与田园景色,等同于 scenery,同汉语中的风景、景色相一致,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19世纪自然地理学之父 A·V·洪堡从地理事物发生学角度,综合划分地理面的类型。归纳起来,有三种含义:一般概念是泛指地表自然景色或自然—人文综合景色;特定区域概念是指发生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同一的区域;类型概念是指相互隔离的地段,按其外部特征的相似性划分类型单位。目前,大多数园林风景学者所理解的景观,主要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景观,景指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观是指人对景的各种主观感受的结果。

1.2 旅游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概念

旅游观光农业园区景观,是指在观光农业园区或农村区域内,由各种环境要素(固定的和流动的)所构成的,能够成为人们审美对象的形式信息总和。由于其具备有客观的功能内容和外显形式,所以可为人们感知和理解,从而达到情感愉悦的审美目的。

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是一个多种元素构成的复合体,它是由园区内的产业设施、建筑、道路、水系、公共空间等多种元素综合构成,其景观所反映的不是构成元素的独立效果,而是相关元素组成的复合效应。构成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素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园区内清新的空气、优美的风光、泥土的气息、宁静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和新鲜的绿色食品,以及个别地方难得的古村落建筑,是构成观光农园景区的自然素材;而壮观亮丽的现代温室群体、整体划一的田园景观、规范有序的通畅路网、功能配套的水系,则是构成景区的人工素材;游客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直接参与一些简单的农作实践劳动,如钓鱼捕虾、种菜收菜、踩车推磨、采摘果实等,是构成观光农业园区独特景观鲜活的事件素材。

2 观光农业园区景观设计理念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建设用破与立的方式,而非传统的农业生产建设。以城市—农田作为一个城市整体为出发点,强调了与城市生活的对话,形成了“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构筑出了“城市—郊区—乡间—田野”的空间休闲系统。景观规划设计充分以原有绿化树种、农作物为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园林小品风格自然淳朴,田园气息浓厚;各景观功能区突出以人为本,同时又要和生产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块、不同树种与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安排,使人们在休闲体验中领略到农耕文化及乡土民风的神奇魅力。

3 观光农业园区景观设计原则

3.1 经济性原则

开展旅游观光和进行园林的改造无非是为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规划设计当中要把经济生产融合到园区建设中来。尤其对于各类采摘园来说,采摘的经济效益很高,规划设计要能够使采摘进行的更好,同时注重在非采摘季节吸引游人,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

3.2 生态性原则

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重视环境的治理,更不要对自身和周边产生不良的影响。景观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是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

3.3 参与性原则

亲身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已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极富有参与性特点。城市游客只有广泛参与到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多层面地体验到农产品采摘及农村生活的情趣,才能使游客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3.4 多样性原则

不论是观光旅游或是专题旅游,不论是团队旅游或是散客旅游,都要为旅游者提供多种自由选择的机会。园区景观规划的多样性原则既是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游览方式、时间选取、消费水平的确定上,必须有多种方案以供选择,更要求园区品种选择、景观资源配置突出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3.5 突出特色原则

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而规划设计时要与园区的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整个园区的特色更加鲜明,使景观规划更直接地为旅游服务,为园区服务。

4 观光农业园区景观特性

4.1 本质特征

观光农业园区以农业为重点和核心,具有明显的农业产业的特点。其景观展示,着重以农业生产为依托,而且园区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个性鲜明的主题,才能保证观光农业富有生命力。例如苏州农林大世界,着重展示的是当今世界先进科技;江苏江阴华西村,则是以展示古老的农业历史文化变迁和新时代的农村建设发展成就为主题。由于农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不同农事习俗与传统,从而导致观光农业景象也呈现出较强的地域差异性。如南方的热带果树、花卉,花团锦簇;北方的棉海、麦浪,林海雪原;西部的牧歌草原,戈壁胡杨;江南的水乡平原,渔村茅舍;它们无一不形成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美丽图幅。

久居城市水泥森林的现代人,厌倦了喧嚣的都市生活,而向往宁静温馨的田园生活,回归大自然的旅游需要,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观光农业正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的休闲娱乐的景观空间。同时,观光农业园区景观融现代科学、农业情趣、文化娱乐于一体,具有增知益智的特点。观光农业园区,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观光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客观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开发,有效地促进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4.2 创新特性

要把观光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吸引游人的风景度假区,就要与园林建设相结合。在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吸引游人的景观,将其改造成为适合观光休闲的场所。

观光农业区景观涵盖的范围中,人文性也是它的一个创新特点。人文性是指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中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概括,见之于形态、色彩以及它的整体结构组合之中。这些景观在内容、形式、结构等因素中深刻地反映了历史或现代特性和痕迹。观光农业园区内的景观风貌吸引游人的原因之一是它与众不同的、新鲜奇特的产品或景致。比如苏州西山现代化农业开发区的珍奇瓜果,内有体积巨大、色彩绚丽的大南瓜和长长的瓠瓜,苏州维生种苗公司内先进的穴盘苗育种技术等,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观光农业园区在景观构成中,把人们熟悉的常见事物或带有典型意义的时间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成为造型语言,从而使人联想并领悟到某种含义,以增加感染力,向人们传递了和谐、安宁和悠闲自乐的田园生活情趣。

5 结语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形式多样和内容多样的旅游观光农业园区,既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为人们提供高品味健身休闲场所,对富裕农民提高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1]郑 宏.环境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吴家烨著,叶 南译.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孙成仁.城市景观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观光农业观光园区
适合观光采摘的主要果树品种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盐城地区观光果园增值对策探讨
新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
荡秋千
包头市九原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冀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研究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