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奶业发展动态——截至7月8日各地奶业情况

2010-04-14 01:33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李胜利周鑫宇
中国畜牧业 2010年15期
关键词:乳脂奶业存栏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 李胜利 周鑫宇

一、国内奶业现状

1.规模牧场存栏稳定,散养户存栏有所减少。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监测120个规模牧场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规模牧场存栏总量月均下降0.43%,存栏总量略有减少,总体保持稳定。6月存栏总量为132 957头,较5月存栏总量减少149头,存栏量环比降低0.1%,见图1。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奶业优势省份近几个月持续出现散养户退出奶牛养殖业的现象。

2.生鲜乳价格持续高位,区域间价格略有差异。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监测120个规模牧场的数据显示,规模牧场生鲜乳价格趋势为: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生鲜乳价格持续走高,进入2010年后,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并没有出现往年春节后价格下滑的趋势。其中,大城市周边牛场生鲜乳价格较高,6月平均奶价达到3.36元/千克;中原奶业带生鲜乳价格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3.2元/千克左右,变化幅度不大;东北奶业带价格在今年1~4月比较稳定,5月价格开始抬头,6月较高;西部奶业带生鲜乳价格较低,进入5月后价格上升迅速。见图2。

散养户生鲜乳价格:尽管规模牧场生鲜乳收购价格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大多数散养户生鲜乳价格也保持在2.4~2.6元/千克,部分抢奶地区可达到2.8元/千克左右;而小部分散养户受技术水平、饲养条件、管理能力等多方面限制,生鲜乳质量达不到企业收奶标准,收购价格基本保持在2.4元/千克以下,奶牛养殖基本处于维持状态,随时可能退出奶牛养殖业。

3.规模牧场生鲜乳理化指标较高。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监测120个规模牧场的数据统计得出,6月,全国四大区域中,大城市周边地区生鲜乳中蛋白质含量最低,为3.03%,东北内蒙古地区最高,为3.12%,见图3。随着夏季的来临和气温的升高,尤其是进入4月后,生鲜乳的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可以预计,随着最近高温天气的出现,由于奶牛的热应激,生鲜乳中的营养成分会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同时,由于高温高湿和雨季的来临,牛奶中的体细胞数和细菌数也会呈现上升的趋势。

6月,西部奶业带生鲜乳中乳脂率含量最低为3.54%,东北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乳脂率含量最高为3.79%,见图4。规模牧场所产生鲜乳的乳蛋白率、乳脂率这两项指标均高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中乳蛋白率2.8%、乳脂率3.1%的规定。

▲图1 2010年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示范牛场奶牛存栏总量变化趋势

▲图2 2010年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示范牛场生鲜乳价格变化趋势

二、现状分析

1.2009年奶牛存栏下降,2010上半年增长缓慢。基于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2009年调研结果显示,由于部分地区疫情和乳房炎的影响,2009年全年以及2010年1~6月份奶牛存栏数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奶牛淘汰过程中,产奶牛淘汰比例较大,预计全国共淘汰成年奶牛约200万头。尽管2010年奶业的回暖带动了奶牛养殖业的复苏,但由于奶牛繁殖周期的特殊性(2年后能开始产奶),奶牛的大量淘汰会导致在一段时间内用于生产的奶牛存栏缺口无法被填补。虽然2009年、2010年部分企业大量外购或进口奶牛用于乳品生产,但数据显示,从2009年1月到2010年5月,全国进口奶牛约为7.6万头,不足以弥补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后全国范围内淘汰的奶牛数量。

2.生鲜乳供应未出现季节性过剩,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受到产奶牛存栏总量减少以及寒冷冬季和乳房炎的影响,生鲜乳生产量下降,尽管随着夏季的到来生鲜乳生产进入旺季,但仍不能满足市场及乳制品加工企业的生产需求,特别是进入炎热的7月,我国奶业优势区域的高温天气,必将对产奶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国内外规模化奶牛场的多年资料显示,严重的热应激可使奶产量下降10%~20%,如果降温与饲养管理措施得当,下降幅度可以控制在5%以内。

▲图3 2010年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示范牛场生鲜乳中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

▲图4 2010年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示范牛场生鲜乳中乳脂率含量变化趋势

2010年,生鲜乳供应未出现季节性过剩,部分企业在一些地区争抢奶源,而且出现了地方政府参与、支持企业抢奶的现象。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生鲜乳持续性供应紧张,生鲜乳价格居高不下。预计2010年下半年,随着消费高峰的来临以及北方主产区严寒冬季的到来,生鲜乳供应仍将保持紧张状态,价格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3.饲料价格上涨进一步压缩奶农收益。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不少加工企业采取了涨价“抢粮”的收购策略。目前,吉林玉米收购价平均每吨超过1 800元,是近10年来的历史最高点,而且仍有上涨态势。当地不少农民都不愿意出售玉米,等待着价格的继续上涨。再加上天气因素的影响,东北玉米减产预期进一步强烈,同时,其对市场所能产生的支撑力度也会随之增强。同时,高盛7月1日发布农产品分析报告称,要重申对玉米的看涨预期。目前,奶牛养殖业对玉米饲料的依赖性较强,玉米饲料的价格与生鲜乳价格、奶农养殖收益形成联动机制,玉米价格的上涨已对奶牛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当前玉米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尽管生鲜乳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奶农养殖效益却不断受到侵蚀,成本的不断提高已经影响到饲料和奶牛业的健康发展。

今年5月,中国豆粕均价2 944元/吨,较4月大幅下跌110元/吨左右。7月6日,国内豆粕价格约为2 828元/吨,受国内大豆市场低迷态势的影响,目前国内豆粕现货价格相对稳定。同时,饲料需求的提升,以及加工企业补库需求的增加,对豆粕价格形成了一定的支撑。但国内大豆供应量相对充裕,港口到货数量增多,后市仍面临较大压力。现货方面,山东地区油厂豆粕报价:43%蛋白豆粕在2 800元/吨左右,8~9月合同报价为2 900元/吨。

6月,国产牧草售价约为1 000元/吨(不包括运费),进口安德森苜蓿价格约为2 500元/吨,见表1。随着规模牧场逐渐投入生产,养殖人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奶牛养殖者认识到了优质粗饲料对奶牛养殖业的重要性。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持续增大,由于目前国产苜蓿种植面积有限,国产苜蓿、进口苜蓿仍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4.自然灾害频发,影响奶牛养殖与饲料生产。2010年,全国各地区干旱、地震、暴雨、洪涝、泥石流、滑坡、高温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对我国的奶牛养殖、饲料生产都造成很大的影响。奶牛对自然灾害的应激较为强烈。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降低各种灾害对奶牛生产的影响。同时,应注意饲草、饲料的生产、加工和贮备,以减少饲草和饲料由于价格上涨对奶牛养殖业的冲击和影响。

5.奶粉进口放量、国际奶粉价格影响我国奶业生产。从海关统计数据来看,今年5月,奶粉进口3.27万吨,同比增长67.53%,虽然环比减少6.14%,但仍然维持在高水平;1~4月奶粉进口18.02万吨,同比增长69.66%,已接近去年全年进口量的75%。总体上来看,进口奶粉填补了我国生鲜乳生产不足的缺口。但我国大部分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中新自由贸易区的低关税使新西兰生产的奶粉以较低的价格被源源不断的进口到中国。乳品加工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将进一步大量进口价格低廉、品质稳定的新西兰奶粉,而非广大散户生产的生鲜乳。与新西兰的奶业经营模式相比较,缺少竞争力的散养户将不得不退出奶牛养殖领域。占我国奶业养殖主体的散养户如果大范围退出,将带动新一轮的淘汰奶牛潮,也将进一步扩大我国生鲜乳生产的缺口。但是,在中国生鲜乳生产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奶源的需求,也是我国奶业的无奈。

表1 美国紫花苜蓿在中国主要港口月度交货报价 元/吨

猜你喜欢
乳脂奶业存栏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河北省唐山地区生鲜乳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变化规律研究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同步荧光法监控人乳脂质替代品氧化过程
农业部发布 2017 年 4 月 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