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水利风景区与生态济宁的思考

2010-04-14 08:01孟俊青王广兵
陕西水利 2010年4期
关键词:北湖济宁运河

孟俊青 王广兵

(1.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务局 山东 济宁 272100;2.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防汛办公室 山东 济宁 272100)

随着济宁集团结构大城市时代的来临,从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需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出发,作为“运河之都”,有着“江北小苏州”美称的济宁市,水利工程不仅具有防洪排涝、蓄水灌溉的基本功能,而且还承担着改善环境、美化环境的生态功能,对生态济宁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 济宁水利工程概况

济宁城市规划区河道较多,水利工程完善,水资源丰富。城市外河水系主要包括京杭运河、梁济运河、洸府河、泗河、辽河沟和南四湖,呈线性辐射。内河水系主要由老运河、越河、洸河、府河、任城河和王母阁坑、小北湖等水系组成,在城区均匀环行分布,城市河道总长达22.93km。城区水系影响着济宁的方方面面,为城市经济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也创造了济宁地方特色的古老运河文化。“江北小苏州”、“运河之都”的美名成为济宁水乡的写照,也是济宁人引以为豪的城市特色。

济宁市是山东省老工业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膨胀,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原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污染严重,水系不畅等因素影响,造成现有水利工程难以形成独特、连绵的水利景观,与济宁生态城市的规划定位极不协调,水利风景建设需立即提上日程。

2 水利风景与生态济宁

济宁市水环境资源得天独厚,运河文化底蕴丰厚。依托水利,建设生态济宁,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自然、资源优势。

2.1 历史底蕴和资源优势

济宁属于淮河流域,南有南四湖,境内河港密布,有着江南水乡特点。城西有京杭大运河穿越,城东有洸府河迂回,南有烟波浩渺的微山湖,北有黄河穿越,二河抱城,一湖拥簇,淡水资源丰富,素有“江北小苏州”之称。城区古运河旧称运粮河,西起京杭大运河,迤逦南流,经顺河门入南四湖,流经市区6.44km。运粮河地处运河中游,为南北枢纽,漕运的发展使济宁在明代永乐年间成为“运河之都”。所以济宁地名许多与运河的桥梁、涵闸、码头、河埠有关。济宁自古有四爻、八景、三塔、七寺、十八阁、七十二衙门之称,城区内文物、名胜多不胜数,分布于城关各处。

运河之畔的济宁,有着独特的运河文化,旧有雄州之誉,李白、杜甫、苏轼、司马光、朱熹等文人墨客都在此处挥洒文思才情。文人墨客给济宁古城留下了许多名人古迹,如城隍庙、皇经阁街、天仙阁街、渔山书院街、鼓楼、皇棚湾等。乾隆下江南时的运河坝口登临处的龙行胡同保存完好。

正因为古时济宁运河一带的水景盛世,与水有关的口岸多、桥梁多、街道多、坝口多。现有的阜桥口、草桥口、坝口、二坝口、柳巷口、学门口、石门口、龙门口、申家口、戴家口、驴市口等仍有往日繁荣景象。

从济宁人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桥头口岸、大街小巷、商业经济、历史文化等无不与水亲密联系着,因此,济宁是江北水乡,与水有着不解的渊源。

2.2 城市生活的需要

随着城市的发展,济宁城市区域逐步扩大,原有的市中区面积有原来的39km2扩展到如今的370km2,原来的任城区为近郊区,现在已扩展成济宁高新区、济北新区、北湖生态旅游区。原嘉祥县的东部、汶上县的南部、微山县的北部、兖州市的西部等与济宁市区接壤的县区都部分调整为济宁市大城区的范围。城市人口由原来的30万人发展到80万人,人口密度加大,近郊农村城市化,使得城市居民对亲近自然的空间越来越少,参与休闲的需求与日俱增。

2.3 城市生态的需要

水利风景可使传统的“城中花园”变为“花园中的城市”,在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社区环境、调节身心健康、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同时绿化后的水利风景带还可对病毒和有害微尘形成天然屏障,有效隔绝病毒传播途径和污染源的蔓延。

2.4 承受力和休闲生活的需要

目前,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大幅提高,促进了水利风景的快速发展。据市旅游部门调查,市民选择双休日近郊休闲,愿意承担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人约占60%。水利风景区视野开阔,亲水活动多,生态环境好,很受市民的追宠和喜爱。

3 建设具有济宁特色的水利风景

3.1 北湖生态新区——济宁大型水利风景区

北湖生态新区是以济宁小北湖水体为核心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北湖新城规划总面积57.4km2,其中水面面积12km2,规划公共设施用地4.9km2,可利用建设用地31.3km2。北湖水域面积是杭州西湖的四倍多,北有梁济运河、老运河流入,西有龙拱河、洙水河相连,东有洸府河注入,南有南四湖衔接,是南水北调济宁段的必经水域,一年四季均有活水流通。北湖生态新区的建设,彰显了济宁水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城市品质,是通过水利工程打造水利风景的成功典例。

3.2 水利风景主题公园

3.2.1 开放式水利景观公园

通过对城市河道的整治,河堤硬化、边坡砌石、河水净化、空地绿化美化,为城市居民提供最实惠的开放式沿河休闲公园。

3.2.2 经营性水利景观公园

利用济宁北湖旅游区等城市近郊的河湖、塘坝、水闸等水利工程,结合自身条件特点,进行多形式的开发。一是开发亲水戏水项目。如沙滩游泳戏水、拉网捕渔、垂钓放生、乘船划水等。二是开发休闲娱乐项目。利用河堤、坝顶、边坡、滩涂、空地等植花种草,建造绿荫堤、休闲林等。三是开发农家乐、渔家乐、野外生存体验等项目。让市民在此种花植草、浇水、施肥、拔草、剪枝、采揶、野外烹饪等。在亲身体验耕作生活的过程中,既可锻炼身体,又能享受大自然,亲历田园生活。四是可以发展地方特色餐饮业。开设农家菜、全鱼馆、全藕宴、野菜馆等池塘特色餐饮。

3.2.3 水文化认知公园

一是济宁正在筹建的运河之都——运河文化博物馆。二是运河文化广场。通过实施沿河雕塑广场(以大禹治水、李太白浣笔、水浒英雄、乾隆下江南登临济宁等与水有关的故事为背景),文娱广场(说拉弹唱文娱区、花鸟鱼虫情趣区、书香墨宝才艺区等),健身广场(舞蹈、拳术、健身器材、杂技、游戏等),形成独特的运河文化景观工程。三是小型水生物博物馆。四是水利工程坝体、涵洞、泵站、桥梁或著名水利工程微缩景观等。

3.3 湿地生态公园

济宁拟投资4.2亿元建设20km2的梁济运河入湖口湿地公园;同时在城南筹建万亩莲藕生态观光园;利用济宁二号井、三号井采煤塌陷区拟在接庄、李营建设两处占地4万亩的湿地公园。

3.4 河道景观工程

3.4.1 水上交通与观光

正在建设中的济宁森达美港是济宁水运外联的最大港口,是济宁与江浙客货沟通的水运中枢,也是乘船下江南观光旅游的唯一通道。森达美港可使游轮、游船穿梭于京杭运河、老运河、越河、洸河、府河、洸府河、泗河、白马河、北湖、微山湖等水域,并使之连为一体,成为江北最为发达的水上交通观光通道。

3.4.2 桥梁景观工程

原有的太和桥、夏桥、大石桥、南门桥、草桥、济安桥、济阳桥、东门里汉石桥、竹竿巷的南汉石桥等桥梁都是济宁珍贵的古老景观。按照规划,济宁在三年内,以桥文化为主题,修缮原有桥梁50座,改建桥梁29座,改造桥梁6座,新建桥梁15座,共建桥梁100座。形成古典现代迥异,材质造型不同,景观实用兼备,水幽桥曲,人景合一的景致。

3.4.3 河岸景观带工程

经过近几年的整治,洸河公园、洸府河风景带、快活林绿地、中心闸绿地、府河绿地、秦庄绿地、运河广场、越河滨河公园及快活林西延二期工程、老洋桥河西绿地、廖沟河公园等河岸景观带工程业已完成。京杭运河景观带、老运河风景带(济宁经济开发区境内)、运河广场(老运河河弯段)、古运河(南门桥—济安桥)、廖沟河公园(高新区廖沟河两岸)、王母阁公园、南池水景公园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4 建设生态济宁的几点建议

一是实施城市规划区河湖水系综合改造工程。建议对城区内河河道实施拆迁、截污、堤改、清淤、活水、绿化、建桥、造景、公共设施等九大工程,全面改变城区河湖水系面貌。

二是实施引水进城工程。为保证内河水系的循环,结合城区水系现状,建议考虑济北引水入洸河,运河引水进老运河两套方案。

三是打造环状游线独特景观。近年来,再现“运河之都”景象的水利风景已成为济宁观光旅游的主打品牌,形成了老运河古色古香、洸河都市风采、洸府河清幽静谧、越河情趣生活、北湖生态休闲的五条环状旅游线。把济宁的人文历史、运河文化、现代生活、生态景观连为一体,贯穿其中,成为生态济宁亮点工程。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南四湖湖西堤加固、运河景观带建设、滨湖涝洼地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的全面实施,再次迎来了济宁建设大水利的政策性良机,也是济宁建设水利风景的历史性机遇。在充分发挥在建水利工程的防洪灌溉除涝减灾的主要功能的同时,济宁十分注重水利风景建设及生态环境的同步改善。水利景观工程的全面推进,对生态济宁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极大的促进作用。三年后的济宁将成为“条条河道是公园,处处桥涵是风景”的生态新济宁。陕西水利

[1]孟凡佩,段本鑫,王广兵对发展市场化农业的探讨[A]世纪新思维[C]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

[2]郝明雷,张宝珠,园林城市渐露芳容[N]济宁日报2004.1.31第一版

[3]郑本丽,唐福英,王广兵等科学发展观与都市农业[J]山东绿化2004第4期

猜你喜欢
北湖济宁运河
济宁华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北湖的春天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山东济宁卷
济宁玉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北湖小志
关于破解当前征收征迁难题的调查与思考——以济南市天桥区北湖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