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化河道整治规划

2010-04-14 08:01李淑杰
陕西水利 2010年4期
关键词:人水护岸生态化

李淑杰

(陕西省江汉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16)

水资源是生命之源,是生态化建设的灵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如果人类索取过度或利用不当,都有可能使水生态系统恶化直至失衡,造成人水失谐。上海现有河道33127条,总长24915km,市管与乡管河湖面积共642.7km2。如果要实现人水和谐,就应在河道整治规划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探索和实践一种新型的“人水和谐”治理方式。

1 上海河道整治规划前问题剖析

河道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乡现有河道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行洪排涝,取水之用,交通航运等实用功能,缺少对生态化应有的考虑和规划。

1.1 河道岸堤生态环境退化

上海城市河道护岸主要采用施工快、寿命长的混凝土桩板结构,但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一方面它的坚硬结构使湿地面积减小,还隔断了土壤和水体的联系,使岸上生物和水生生物隔岸相望,割断了自然河流的生物链;另一方面,其内部材料会发生水化反应、炭化反应,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各种早强剂、抗冻剂、膨胀剂等,也会在水体中发生反应。而上海的村镇河道多为土堤,堤坡和河滩有的杂草丛生、坑洼不平,有的被农民开垦种植庄稼,致使生态退化严重,严重影响了河道的防洪能力。

1.2 水体污染严重

上海市内一些大型工厂处理不达标的污水沿河道肆意排放,镇企业、私人企业、个体作坊和家庭养殖业将产生的污水和牲畜粪便直接排放于沟河,形成黑臭河道。除此以外,部分村镇河道河面漂浮物泛滥,岸边垃圾随意丢放,这些都使得水体遭到严重污染。

1.3 水体得不到及时调换

上海的城市河道断面整齐划一且走向笔直,确实富有现代都市气息,但却与现代人们追求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时代观念背道而驰。而且,市区内河网里的建闸无合理规划,造成河道水动力极差,水流不畅,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村镇河道里的地笼、网条、网络子等阻水障碍物,更是与现代人的生活格格不入,也使得水体得不到及时交换,严重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

2 上海河道整治规划的新思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河流都面临着不恰当的活动干扰和胁迫,出现了生态化问题。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这个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和有益的实践探索。

2.1 整治规划理念

河道整治规划不仅要从经济、人文、社会效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角度出发,还要从生态角度考虑,体现出“人水和谐”的统一理念,使河流能真正造福于人类。具体来说,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以更需要对它进行保护和爱惜,如果需要对其改变,也应按照上述观点进行合理的建设和改造,这样才能实现人水和谐统一。

2.2 整治规划原则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目前已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水危机也始终是我国的一大问题。上海河道生态化整治规划,应本着“自然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设计。为此,需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1)尊重历史文化。在人类在迈向新世纪,建设新世界的过程中,河道区域的历史人文精神仍有其宝贵的价值。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河道,都是人与自然、经济与文化、物质与精神结合的整体。上海在设计河道生态化的整治规划时,应合理运用历史文化元素,将其作为河道生态化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予以尊重和保护。

(2)打造生态园。河道在整洁的同时,应尽量做到“水流曲直有致、曲曲有情”。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称: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消减洪水的灾害性和突发性。因此,要尽可能地营造出一个“水草丛生、白鹭低旋、青蛙游鱼”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态园,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3)力求人水相亲。上海在整治规划设计中,应在保证河道基本作用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环境宜人。用宽窄有度、弯直有序、高低错落的水体体现自然之美,充分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要。

2.3 整治规划方案

自1950年以来,上海河道水利工程建设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农村水利、都市水利到环境水利,都正在向生态水利化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河道本身的基本功能,而更渴望见到“一水护田将绿绕”的生态化河道。新形势的需要赋予河道整治全新的内涵,所以,需要采用新的规划措施和方案进行治理。

(1)自然型生态护岸。自然型生态型护岸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发达根系植物来保护河堤及生态,从而实现固土,达到防水土流失和满足生态环境的目的。根据上海的气候、水土特点及河道现状,可以考虑为河道设置三道生态线的方案。

水位以下巧植芦苇。芦苇不但是保土固堤最理想的植物,而且污染物与它的茎部接触时,它能够将其吸收和分解,能涵盖城市和乡镇水源。常规水位以上多植常绿草皮,草皮根系发达,生长速度慢,具有护岸保土之功能。河坡平台要因“河”而异,城市河道河坡平台窄,可以把保持水土的树木沿岸单植或双植。乡镇可以开辟具有经济价值的果园或竹林,实现生态化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2)人工型生态护岸。人工型生态护岸主要针对城市和通航的乡镇河道,主要用于解决河坡坍塌和水土流失问题。

采用人工护岸时,①要尽量减少钢性结构,增强其在护岸中的“软效果”(采用自然原型护岸和人工生态护岸),既可以达到固土保沙,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还可以美化工程环境;必要用用钢性结构时,要考虑满足河道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尽量使用自然材料,避免二次污染。②水体布置的设施不影响各种功能正常发挥,在生态与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可持续地满足各项需求,不致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构成威胁。

3 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推进河道整治

河道生态化建设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融水利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应以新观念、新视野、新思维和新方法进行审视和研究。

3.1 湿地监测体系研究

针对河道的湿地始终处于发育、演变的状态,对多尺度、多界面探明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进行监测,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3.2 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研究

针对河道所在区域,研究其生态承载能力、环境容量以及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力,从而建立起生态安全预警系统,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障。

3.3 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依托河道,通过水质监测、水污染源控制等,研究河网水系生态修复技术,建设污水生态化、资源化处理系统,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 结语

城市河道生态化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本文以上海市河道的规则为例,分析了以往河道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以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与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办法,以实现“人水和谐”的生态化河道整治目标。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人水护岸生态化
人水关系学的基本原理及理论体系架构
共建人水和谐的美丽中国
人水和谐论及其应用研究总结与展望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联锁式生态护坡砖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规划探讨
牤牛河护岸治理工程拦河泄洪闸稳定计算
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水和谐”城市建设——以荆州市为例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