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与对策

2010-04-14 08:01刘少华
陕西水利 2010年4期
关键词:水源饮水供水

刘少华

(宜君县水利工作队 陕西 宜君 727200)

1 宜君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宜君县系国家级贫困县,总面积1501km2,全县辖5镇5乡,178个行政村,总人口1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4万人。根据水利部、卫生部《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调查统计,截至2006年底,宜君县8.34万人农村人口中,饮水安全和饮水基本安全人口5.2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3.2%,全县仍有3.07万人的吃水问题处于不安全状态。其中:饮水困难人口9042人;苦咸水饮用人口4125人;饮用污染水人口8236人;饮用水量不达标人口2915人;饮用水源保证率不足人口6317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2 宜君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饮用水水质超标

伴随县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区域性乡镇工业化发展速度加快,一些厂矿企业污水处理不配套,随意排放造成水源污染;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生活中,人畜粪便、施用化肥、农药等人为活动造成水源污染。由于供水设备简陋,许多污水也只能进行简单的处理就直接供村民饮用,村民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身体健康直接受到影响。

2.2 水源保证率不足

一是东部残塬区因地理地形条件的限制,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埋藏较深,区域村民饮水十分困难,只能依靠雨水积蓄来解决日常的用水问题。这种资源性缺水,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二是西部山区及中南部丘陵区,区内村民多以溪流和渗泉为水源,这些村饮水设施基本完好,但由于年降水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多集中在7月、8月、9月三个月(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9.3mm),导致在旱季许多溪流和河流断流,泉水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出现年度循环性季节性缺水。

2.3 供水能力不足

调查发现,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饮水工程,由于当时资金不足,工程设计标准低,工程设施简陋,供水能力有限,对农村供水设施没有长远的规划,造成工程设施利用率和保证率低下。另外,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加快了移民搬迁,农村庄基地发生变化,导致原有工程供水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

2.4 建设管理不规范,运行管理制度不完善

调查结果表明:一直以来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时期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随意选择施工队伍,材料设备采购程序不规范,施工时行政指令较严重,随意变更设计,缺乏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造成工程竣工后留有许多隐患。

“重建轻管”是农村饮水工程中普遍存在的又一问题,运行管理机制不活,体制不健全,水价有的偏低,有的随行就市乱要价,有的根本就不收水费,吃福利水。

3 宜君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发展对策

3.1 统筹全局,科学规划,逐步实施

宜君县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人口(截至2006年底),虽然近年来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下基本得到解决,但目前由于情况在不断变化,县域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人口仍然较多。所以,要在摸清现状、找准问题存在的原因基础上,从全局出发,科学规划,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逐步进行实施。首先解决对农民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苦咸水、污染水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的村组。重点解决饮用水水质超标、无供水设施、用水极不方便、季节性缺水和乡镇供水能力不足等问题。对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条件成熟,影响群众身心健康大,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优先考虑。

3.2 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成立以主管县长为组长,计划、财政、水务、卫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农村供水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宜君县农村供水总站要加强对全县农村供水工作的行业管理,统筹本行政区域的城乡供水水资源配置,协调各方面力量,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建设的规划、立项审批、设计以及国家补助资金的申报、施工、管理和验收等工作。

在工程建设中,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招标投标和建设监理制,以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建成后,要加强管理,包括供水管理、水质管理(制定水质检测制度,定期检测水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认真贯彻为生产建设、为农民服务的方针,既要保证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又要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供水的经济效益。对于用水户协会和农民管理的饮水工程,要达到自我维持、自我运行;对于可以经营的村镇供水工程,在水价到位之前,要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

3.3 突出解决重点问题

(1)解决苦咸水问题。以寻找好水源作为首选工程措施,本村没有好水源的,可利用外村水源建造联村、联片供水工程,以确保实现饮水安全目标。当确无好水源时,根据当地水源状况,考虑采取净化处理等工程措施。当水源中含盐量超过2.5mg/l时,可采用电渗析或反渗透处理工艺;水源微生物超标时,可在常规净化(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前增设生物预处理工艺、化学氧化处理工艺或在常规净化工艺后增设活性炭吸附工艺或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或处理。

(2)解决缺水问题。根据项目村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要区别对待,既要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又要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对于严重缺水地区,应优先建集中式供水工程,无条件建设集中供水工程时,可建设雨水集蓄工程。集中式供水工程新建时,水源必须要有足够的保证、水质符合人饮要求。人口居住集中的村组,可采取供水到户;对居住分散、建设资金不足的村组,供水系统可暂时先到村组集中供水点,待经济条件具备后,再解决自来水入户问题。

3.4 保护水源、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

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划定项目区水源的保护范围,加强对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水源的小河、小溪、水塘周围环境的保护。要大力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养殖业污水和工业废水及固体污染物的排放管理,加强对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和农药的管理,提倡科学施肥用药。防止水源污染,确保饮用水源的水质良好、以保障饮水安全。同时,建立和完善宜君县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中心,做到机构、人员、任务、责任、仪器设备、经费的落实,并以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监测点,实现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对于集中供水工程,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对于分散供水工程,分区域定期进行水质监测。

3.5 建管并重,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工程建设前期,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及时制订各种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筹措建设资金,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按要求进行公开招投标,确定施工队伍和设备材料,同时要充分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控制体系;运行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农村饮水工程的特点,明确产权和管理主体,管护人员实行聘任制,通过公开竞聘协商推举确定;实行有偿供水,明确水费开支范围,并按一定比例提取折旧费和维护费;建立水质检测体系,确保水质达标;组建用水协会,突出群众参与的管理模式,保障工程良性运行,以充分发挥工程的投资效益。

加强政策法规和标准建设,实现供水的可持续发展。在对现有政策法规及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为农村供水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依据。同时,要加大对《水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座谈讨论及散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宣传安全饮水的重要性,唤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宣传相关知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项目的实施。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水源饮水供水
保护水源
简易饮水鸟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南水源头清如许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饮水
寻找水源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