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2010-04-20 09:47葛岩
化学教与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思维导图

葛岩

(1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江苏苏州215123;2常熟市中学江苏常熟215500)

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葛岩1,2

(1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江苏苏州215123;2常熟市中学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对化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了分析;简单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定义和理论依据;重点阐述了思维导图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两个方面的应用;例举了思维导图在一节复习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化学教学;应用举例

中学化学的知识点分布广,内容多,许多学生常常只能将化学知识杂乱无章地堆放在头脑中。由于缺乏应有的组织,这些知识很容易遗忘。尽管教师在课堂上再三提及某个知识点,但学生在解题遇到时仍然不能正确把握,错误依然存在,教学的有效性受到质疑。那么,如何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思维导图能把化学知识点组织起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于思维导图

1.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由英国人托尼·巴赞于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是表示知识结构关系的图示,主要呈现以思维导图为联结点的网络化知识系统。

思维导图按照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把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次级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并末端开放。由此可以看出,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发散结构。

2.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人的心理是通过人脑以及人的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而实现的。人脑自然的信息加工方式本身也是呈树状发散式的。实际上,思维导图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可视化的方法。现代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类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的过程,认为人脑可以像计算机一样从外界接收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存储在记忆系统中,需要时再进行提取并做出相应反应。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通常只有7±2个信息组块。为了增大工作记忆容量,应该把散乱的信息组成信息块。这也正是思维导图能够做到的。

3.思维导图的常见类型

(1)知识导图

主要运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以便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由于思维导图采用了图形方式帮助理解,开创了左右脑并用的可能性。

(2)记忆导图

思维导图提出的初衷就是帮助记忆,它用关键图形的网状连接方式形成放射性思维,充分发挥了大脑的想象力,让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机械记忆方法充满了灵性和趣味。

(3)思路导图

主要运用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阅读中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学习材料的中心思想、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的关系、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方法上的逻辑结构等。

(4)观点导图

主要运用在对一些问题的讨论上,思维导图可以很好的引导讨论的进程,因为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外在表现,它从一个中心开始,每个关键词都可以成为下一个中心,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当思维突然僵硬时,可以在关键词或图形上加一条线,思维会再一次涌动起来,从而引导讨论的进程。

二、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将已有的与该内容有关的知识联结起来并顺利地接受新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联系和巩固已有知识。教师能培养好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兴趣,训练好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技能并引导好学生把思维导图应用在化学的自学、预习、听课、复习等各个方面,对学生将化学知识系统化、组织化非常有帮助。

1.思维导图对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可以辅助教师的教学设计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必备步骤。采取何种课堂教学形式能把要传达的信息变得有序呢?作为整理加工信息的工具,思维导图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有效地管理信息,归纳、整理教学思路,可以在教学设计的思维导图中罗列出一些要点。如:要传授讲解的是什么,要提高学生的何种能力,需要学生逻辑分析的是什么,要拓展什么方向。

(2)思维导图可以发挥教师的能动性

思维导图可将教师头脑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教学经验以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可不拘于教材,而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身的授课风格来确定。教师完全可以跳出固有形式的约束,这就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新教材在使用上所提倡的。

(3)思维导图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宽松的氛围。在宽松的氛围中,能促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有效的交流,能进一步提高师生思维的“含金量”,让思维更加活跃,让思维更加流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思维导图带来的宽松氛围,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教与学的关系。这种利用思维导图来组织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对话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使课堂更好地围绕“主题”展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形式的变革,有助于探究式和发现式教学的开展,更有效地落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2.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和记忆

在学完一个化学章节或单元后,教师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把所有学过的内容都详细地梳理一遍,那么利用思维导图是最好的办法,这样可以达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效果。同时,学生答题要用某个知识时,就会像电脑菜单一样,一级级呈现出来,不仅复习了当前知识,还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了加深和巩固。

(2)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注入更多的自我思考,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即使对同一个主题的思维导图,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习惯、认知程度以及学习喜好的不同,其制作的思维导图也不同。这样的思维导图,使学生对知识注入更多的自我思考,并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这种个性化的思维导图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预习功课、做课堂笔记以及复习功课等工作,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若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将有更大的发挥自我的空间。这样有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成为可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笔者在一节高三“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复习课中,引入思维导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是对这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根据这节课的知识技能是“掌握主要官能团(醇羟基、酚羟基、羧基)的性质及转化关系;了解有机化合物在医药中的应用;综合应用有机化合物各类官能团的不同性质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设计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呈现亮菌甲素的结构,让学生画出相关官能团主要性质的思维导图,理解结构决定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结构中有哪些官能团进行分析比较,而且通过自己对知识点的总结和理解画出思维导图,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并且通过对别人思维导图的比较,取长补短,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在此展示部分学生在此处画出的思维导图。

最后,在反推性质反映结构时,根据不同的性质来推测有机物包含哪些结构的时候,继续带领学生完成相应思维导图。

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所有学生对于利用思维导图的课堂组织形式都是认可的,其中有的学生认为,通过思维导图能把各个重要官能团的性质联系起来,有机化学的脉络清晰了很多;也有的学生认为,通过比较不同同学完成的思维导图,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启发;还有的学生认为,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完全可以应用到化学其它部分的学习中。

我们在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可以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实践研究。当然,对于其他的教学设计模式也不应该排除,而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将其他的教学设计模式与思维导图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英国).李新译.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36-45

[2]申灵灵,罗立群.思维地图及其在美国的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8,(1):58-61

[3]江胜根.化学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 2003,24(4):11-12

[4]周业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2009, (8):1-3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1-0016-02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11.008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思维导图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