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军官沙场砺剑
——成都军区国防生到作战部队训练剪影

2010-04-23 03:33刘宗元罗文勇郭华邦
军营文化天地 2010年10期
关键词:驻训国防生当兵

文/刘宗元 罗文勇 郭华邦

在红土高原、大凉山腹地的野外驻训部队中活跃着一支 “特殊队伍”:他们未当干部先当兵,身临其境体验战士生活;他们走出教室到战场,在近似实战环境中摸爬滚打……这是成都军区首次大规模集中组织在校国防生到作战部队外训地当兵锻炼的情景。

“不缺激情缺感情,不缺学历缺阅历,不缺知识缺能力……”一提及毕业国防生干部,不少官兵经常用“三不缺三缺”来形容。

国防生第一任职需要什么?在校四年如何培养?成都军区政治部干部部组成调研组深入20余个作战、边防师旅团和6所签约高校调研,跟踪千余名国防生任职情况,问卷调查990名在校国防生。

来自各方的声音褒贬不一、喜忧参半:国防生干部虽有其独特优势,但也有明显“短板”。国防生入伍后不熟悉部队,“兵味”不足,适应周期长、起步上路慢。

国防生身兼“大学生”、“准军官”双重身份,在校四年培养,既要遵循普通高等院校教学规律,又要注重军事人才素质培养。基于这样的认识,成都军区决定,组织在校国防生到作战部队外训地当兵锻炼1个月,让国防生提前熟悉部队、了解基层。

大规模组织在校国防生到作战部队野外驻训地当兵锻炼,在全军还没有先例。从军区机关到基层部队、从选培办到各签约高校,上下齐心协力抓筹划。

军区选派8名有基层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选培办干部,采取蹲连住班、跟班作业,跟踪了解国防生思想动态,配合承训单位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切实把安全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当兵锻炼期间安全无事故。

6所签约高校主动调整专业实习时间,优先保证国防生按时赴作战部队外训地当兵锻炼,出发前深入进行思想动员,鼓励国防生抓住难得的机会锻炼,始终保持“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状态。

某集团军装甲旅、炮兵团等6个旅团级单位,对国防生“高看一眼、厚待一分”,克服高原驻训条件差、生活保障难、安全压力大等困难,安排先进连队班排、优秀带兵骨干承担当兵锻炼任务。营、连干部主动与国防生结成“帮建对子”,工作上教方法,生活中传作风,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锻炼。某炮兵旅组织实弹射击,旅领导果断决定把110名国防生拉到炮阵地,让他们通过听炮声、闻枪响感受实战氛围,亲身体验“兵味”和“军味”。事后,旅领导介绍说,“今日国防生,明日指挥员。配合军区抓好国防生教育培养,是部队各级党委领导的应尽之责。”

带着问题去,揣着成果回。首次参加当兵锻炼的610名在校国防生,人人递交决心书、请战书,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这些天之骄子从繁华都市走进荒山野岭,用心体验士兵生活、体验战斗气息,用汗水写下他们的青春故事。

远离都市喧嚣,读懂寂寞忠诚。经历过当兵锻炼,国防生对“当国防生为什么,怎样当好国防生”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谈及当兵锻炼体会,重庆大学国防生魏进坦言,“外训地信息闭塞,没有网络,禁用手机,刚去确有‘走错路、进错门’的想法。当得知官兵们每年在外训地待3至5个月却始终保持昂扬斗志,我被他们在寂寞中坚守忠诚所震撼,感受到‘国防生’这个称谓的深刻内涵!”

丢下书包扛起钢枪,走进军营加钢淬火。“纸上得来终觉浅”,“知识不等于能力”,这些曾是国防生头脑中的模糊概念,经历过当兵锻炼后愈加清晰。“别看我们都是堂堂本科生,还有诸多方面不如普通战士。只有认清差距,才能找准努力方向。”西南交通大学国防生廖欣当兵锻炼返回后这样 “自画像”:“野外条件下,战士起床两三分钟就完成内务整理,被子方方正正、床单平平整整,而自己忙乎半小时还达不到标准;十五公里拉练,战士在负重情况下轻松自如,而自己徒手还走不完全程,一趟下来手脚满是血泡……”

国防生出身名校,学的是热门专业,当兵锻炼之前他们最大的疑问和困惑是:部队有没有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当兵锻炼后,90%以上的国防生有这样的认识:军营是个大熔炉、是所大学校,大学生更要当好小学生。部队最看重的是国防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对不对口是相对的,一名新兵通过一两年摔打,就能成为合格的战斗员,而国防生经受过高等教育培养,只要找准知识与能力的对接点,一切从零开始,最大限度地释放自身潜力,其发展前景必然越来越广阔。

组织在校国防生到作战部队外训地当兵锻炼,仅仅是军区利用部队训练资源提高国防生军政训练质量的一个缩影,通过这种创新举措教育培养的国防生,有理由让我们相信:今朝,他们读懂军营这本“无字之书”;明天,他们携笔从戎走好“军旅之路”。

猜你喜欢
驻训国防生当兵
密闭驻训环境下新兵应激反应变化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高原人员肠屏障损伤评估及其与维生素D、IGF-1和IL-6的相关性
当兵为了啥
浅谈国防生军魂意识的培养
当兵爽不爽
1起部队野外驻训桶装水微生物污染事件的调查
当兵咱咋就当不够
当兵当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