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带汤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 60例

2010-04-25 11:12康萍香杨跃青何瑾瑜陕西省延安市中医医院延安716000
陕西中医 2010年9期
关键词:粘液肝郁腹痛

康萍香 杨跃青 何瑾瑜 陕西省延安市中医医院(延安 71600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形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及其他明显原因可以解释的证候群,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HBS发病率高,国内统计约占人口总数的 15%[1],它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我采用《傅青主女科》中的完带汤加味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 6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对照组 58例比较,疗效较优,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来源于我院 2007~ 2009年门诊,用数字随机表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 60例,对照组58例,治疗前均询问病史,体检及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标准采用 1999年国际胃肠病学大会通过修订的罗马Ⅲ标准[2],在近 12周内腹部不适或腹痛至少出现12周,伴以下 3种情况中的 2种,但无须连续:①排便后缓解;②大便次数改变;③大便性状改变。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将腹痛、腹泻等主症按严重程度进行记分。评分标准为:0分,无症状;1分,症状轻微,可以忍受;2分,介于 1分和 3分之间;3分,症状明显,不能忍受,需休息和药物治疗。排便次数按以下方法记分:0~2次 /d,0分;3~ 4次 /d,1分;5~ 6次 /d,2分;≥ 7次 /d,3分。大便性状:正常或成形大便,0分;基本成形烂便,1分;不成形糊状便,2分;水样便,3分。

治疗组 60例 ,男 35例 ,女 25例;年龄 18~ 55岁 ,平均 36.5岁;病程 6月~ 15年,平均 2年。 对照组 50例 ,男 29例 ,女 21例;年龄 19~ 60岁 ,平均 39.5岁;病程 3月~ 16年,平均 2.2年。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积分等方面相似,经统计学分析 P>0.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均采用完带汤加味:白术、山药、党参各 30g,白芍 15g,防风炭、木香、柴胡各 10g,车前子(布包煎)、苍术各 9g,陈皮、芥穗炭各 6g,甘草3g,水煎服,1d1剂。对照组:黄连素 0.4g,3次 /d,谷维素 20mg,3次 /d,帕罗西汀 20mg,1d1次口服,疗程均以 4周为 1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性药物。

疗效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治疗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的临床证候疗效判定标准[3],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公式为:疗效指数= [(治疗前症状总分数-治疗后症状总分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数 ]×100%。临床缓解:疗效指数≥ 95%;显效:疗效指数在≥ 70%;有效:疗效指数在≥ 30%;无效:疗效指数 <30%。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 SPSS11.5,积分采用 t检验,疗效采用秩和分析。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n 时间 腹痛 排便次数 大便性状 症状积分治疗组 60 治疗前治疗后510.78±0.86 3.14± 0.69△▲对照组 58 治疗前治疗后3.78±0.46 1.03± 0.43△▲2.15±0.54 0.78± 0.36△▲1.79±0.34 1.23± 0.34△▲3.86±0.57 2.97±0.41 2.09±0.51 186±0.32 1.86±0.41 1.51±0.36 10.91±0.79 5.54±0.6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 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疗效比较,经秩和分析,z=2.82,P<0.01,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统学显著差异,说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 刘某,女,42岁,干部。患者性情暴躁多愁善感,7年前吃饭时与家人发生口角后反复感左中下腹区疼痛,痛时腹泻,泻后痛减,大便次数多日达10余次,粪便中有大量粘液,常伴胸闷、心悸、失眠、乏力、经治疗症状缓减,但易反复,每因恼怒而加重。半月前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而病情加重,左下腹疼痛,腹泻,日 10余次,呈水样便有粘液,肛门滞重,排便后仍有便意,两胁胀痛,嗳气频发,心悸、失眠、倦怠乏力,舌苔白、脉弦细、粪检仅有粘液而无红细胞,少量白细胞,粪隐血实验阴性,红细胞沉降率正常。结肠镜检可见乙状结肠痉挛和粘液增多,无粘膜充血、溃疡等。给予本方 5剂后腹痛减轻,腹泻次数减少,呈溏便日 3余次,其它症状也有所减轻,继服 5剂后,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日 2~ 3次,便时稍感腹痛,排便不利,继续上方加枳实 10g,服用半月后诸症消失,继服逍遥丸善后。

讨 论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也称结肠功能紊乱症,其特征是肠道无结构上的缺陷,但整个肠道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的现象,临床表现结肠性腹痛,以左髂窝,左中下腹区疼痛最为多见,便秘或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有时粪便中有大量的粘液,常伴有胸闷、心悸、失眠、乏力、尿频等神经官能症状,体检除可触及痉挛的结肠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发现,粪检中仅有粘液而无红细胞,有少量白细胞,粪隐血试验阴性,红细胞沉降率正常,结肠镜检可见结肠痉挛和粘液增多,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等。西医主要采用镇静剂,抗抑郁剂,抗痉挛止泻剂等对症处理,收效差,复发率高,本病属中医的“腹痛”“泄泻”病范畴。主要由于情志失调导致肝郁气滞,肝气乘脾而为肝郁脾虚,脾虚湿盛,湿浊内停肠道,完带汤是《傅青主女科》中主治肝郁脾虚带下证的良方。笔者近 10年将其应用临床治疗本病,主要是取其健脾疏肝化湿,肝脾合治,补散并用,使脾健气旺,湿浊蠲化,则腹痛腹泻自止。方中党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为君药;苍术、陈皮、木香燥湿理气,令气行则湿化;车前子利湿,使湿浊从小便而出,并为臣药;白芍抑肝扶脾;柴胡疏肝升阳;芥穗炭、防风炭祛风胜湿止泻,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2],此方有缓和肠管蠕动,解痉止痛抗菌,解热利尿促进消化,调节胃肠功能等作用。

[1] 徐秀英.肠易激综合征的当前观念[J].辽宁医学杂志,1998,12(1):9.

[2] 刘新光.肠易激综合征与罗马Ⅲ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11(12):736-738.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2.

猜你喜欢
粘液肝郁腹痛
从肝郁论治失眠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乳腺粘液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原发性左心房粘液纤维肉瘤1例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电刺激单、双侧迷走神经对肝郁证大鼠模型脑内NE、DA、5-HT和5-HIA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