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连翘汤治疗亚急性湿疹及对血清 IL-2、IL-4水平的影响

2010-04-25 11:12钟爱莹谢红伟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510515
陕西中医 2010年9期
关键词:荆芥亚急性连翘

钟爱莹 李 娟 谢红伟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 510515)

亚急性湿疹常由急性湿疹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发展而来,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特别是 T辅助细胞(Th1/Th2)的动态平衡在接触过敏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 Th亚群所分泌的各种细胞因子影响着整个疾病过程[1]。湿热型是各证型亚急性湿疹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中医药在治疗湿疹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荆芥连翘汤由荆芥、黄芩、当归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等作用。本文就荆芥连翘汤对湿热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进行初步评价。

临床资料 患者来自香港松柏中医诊所及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中医科,观察时间为 2008年 5月至 2009年 9月。共入选 46例患者,其中男 8例,女38例;平均年龄 34岁 (18岁~ 64岁);平均病程 15月(6月~ 24月);正常健康对照组 30例来自健康体检者,其年龄、性别与患者组相匹配。

入组标准 年龄大于 18岁,符合西医亚急性湿疹诊断标准且辨证为中医湿热型[2];同意接受试验并遵循医嘱,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 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的皮肤病;有药物接触过敏史;同时患有其它严重的肝、肾、肺、心、血液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精神病或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孕妇、儿童及哺乳期妇女;试验前 2周内曾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抗组织胺药和 1周内局部外涂此类药物者。

治疗方法 荆芥连翘汤,由荆芥、防风、川芎、柴胡、枳壳、白芷、连翘、当归、白芍、黄芩、山栀子、桔梗各2g,甘草 1.5g,以上生药制成浸膏 4g(生药与浸膏比25.5∶ 4=6.37∶1)。 用法:荆芥连翘汤 8g1包,3次 /d,1包 /次。疗程为 2周。

疗效标准 治疗前及治疗 2周后对患者的客观体征(丘疹、抓痕、结痂、鳞屑、苔藓样变)和主观症状(瘙痒)进行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评分(EASI)参照文献[3]计算。瘙痒症状评分根据瘙痒对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以 0~ 10分计(0=无瘙痒,10=重度瘙痒,不能够忍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睡眠)。评价标准:EASI评分与瘙痒症状评分之和即为总积分值。总体改善率=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为总体改善率≥90%;显效为总体改善率范围 60%~ 90%;好转为总体改善率范围 20%~60%;无效为总体改善率 <20%。

中医证候 参考《中药新药治疗湿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湿热证辨证标准[2],根据主症和次症的不同而分别记分,其中主症即主要临床症状的记分,次症按轻中重程度分别计 1、2、3分。生活质量评价(DQOLS):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表,中文版 DQOLS计分方法参照有关文献[4]。

细胞因子检测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常规静脉采血,离心收集血清,-30℃保存备用。试剂人 IL-2、IL-4(ELISA)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进行。

统计学方法 采用意向性分析方法(ITT)对疗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

治疗结果 疗效评价:治疗 2周后,46位患者痊愈 11例,显效 14例,好转 17,无效 4例,总有效率为91.3%。治疗前 EASI评分为(12.6±3.3),治疗后评分降低为(4.7±3.5),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疗效指标如瘙痒症状的评价、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 DQOLS评分为(15.9±7.1),治疗后评价为(6.1±3.2),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46例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湿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含量显示,治疗前患者血清 IL-2水平均值为(24.1±8.8)pg/mL,而正常健康组 IL-2水平均值(49.5±10.9)pg/m 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IL-4水平在湿疹患者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 湿疹患者治疗后,血清 IL-2水平为(32.1±6.2)pg/m L,与治疗前水平比较显著升高(P<0.05),而IL-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05。

表2 湿疹患者血清 IL-2、IL-4水平检测

讨 论 亚急性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原因复杂,由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生,本病顽固难愈的瘙痒和皮肤损伤往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心理等。亚急性湿疹相当于祖国医学的“湿疮”,认为湿疮之发病主要是由于禀赋不耐,湿热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之邪相搏,浸淫肌肤而发,治疗上应以清热利湿解毒为原则,佐以活血祛风止痒之品。荆芥连翘汤由《万病回春》中的温清饮(黄连解毒汤合四物汤)加引载诸药上行的白芷、桔梗,又加轻清上浮的荆芥、连翘而成。本方含黄连解毒汤、四物汤、四逆散等,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四物汤养血活血改善微循环,四逆散疏散运化整体调整,全方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燥湿,养血活血,祛风止痒之功。既往研究提示,荆芥连翘汤有良好的抗炎症细胞浸润作用,有改善组织血液循环,促进血管及纤维组织的增生,修复皮肤溃疡,同时具有很强的抑菌杀菌作用[5,6,7]。本研究结果表明,荆芥连翘汤治疗湿热型亚急性湿疹具有一定的疗效,皮疹面积及程度改善,瘙痒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湿疹的病因复杂,国内外研究表明,免疫异常是其发病的关键环节,主要表现为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其中 Th1分泌的细胞因子 IL-2与 Th2分泌的 IL-4等细胞因子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湿疹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群比较细胞因子 IL-2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升高,表明湿疹患者体内存在 Thl/Th2细胞亚群失调,Th2细胞亚群占优势,而 Th1亚群细胞相对功能降低,这与国外研究相一致[8]。本研究湿疹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后,血清 IL-2明显升高,IL-4明显下降,与各自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荆芥连翘汤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血清水平,纠正体内细胞免疫紊乱,从而有效地治疗湿疹。

本研究周期较短,样本量较少,对于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以及停药后疾病复发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 MeagherLJ,Wines NY,CooperAJ. Atopic dermatitis: review of immunopathogenesis and advances in immunosuppressive therpy.[J]Australas J Dematol,2002,43(4):247-254.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95-298.

[3] Hanifin JM,Thurston M,Omoto M,et al.The 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assessment of reliability in atopic dermatitis.EASI Evaluator Group[J].Exp Dermatol,2001,10(1):11-18.

[4] 李智珍,池凤好,范瑞强.痤疮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考评 [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5(4):197-199.

[5] 刘学清,曾 抗,兰海梅,等.荆芥连翘汤对促进皮肤溃疡愈合的影响 [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12):1558-1562.

[6] 兰海梅,刘学清,陈宝田,等.荆芥连翘汤促愈兔小腿溃疡模型的实验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9):1346-1347.

[7] 兰海梅,陈宝田,杨 柳,等.荆芥连翘汤体外抑菌实验 [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23):1891-1892.

[8] Valenta R, Seiberler S, Natter S,etal.Autoallergy:a pathogenetic factor in atopic dernmtitis[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0,105(3):432-437.

猜你喜欢
荆芥亚急性连翘
核桃低聚肽对亚急性肾衰老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保和丸中连翘的作用撷菁
关于连翘茶你知道吗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2015版《中国药典》连翘项下连翘苷、连翘酯苷A测定方法的改进
藏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疏风解表说荆芥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中医药治疗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