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水资源管理 构建节水型社会促进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

2010-05-09 09:54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卢传杰
山西水利 2010年5期
关键词:祁县节水型水价

◎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卢传杰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现,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且分布很不均匀,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强化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成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国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新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要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把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就祁县而言,缺水现状令人堪忧。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433m3,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是世界衡量缺水标准2000m3的 1/5,且时空分布不均,年际丰枯变化较大,是全省21个严重缺水的贫水县之一。特别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日益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以祁县城区为例,城市人口由3.7万迅速增长到8万,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形成面积达16km2的漏斗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同时,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以水库为主的防洪工程体系薄弱,既影响防洪安全又不利雨洪资源的有效利用;水污染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局面;水资源浪费现象时有发生,用水效率有待提高;水价偏低,水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由此可见,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将更加明显,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中的诸多问题也将更加迫切。近年来,祁县把构建节水型社会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在农业、工业、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全面推广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的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着力构建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的层次和标准。

1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祁县城市供水多年来一直实行水务分段负责制,各部门职责不明,人为切断了供水与用水的关系。为改变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部门分割、职能交叉、多龙管水的管理体制,祁县供水进行了一体化改革,把原由水利部门管理的水厂交由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实现了从“出水口”到百姓的“水龙头”一体化管理。在自备井具体管理中,水资源管理部门坚持行政、技术、经济手段并用的原则,对工业自备井推行“一证”(取水许可证)、“一表”(水表)、“一牌”(机井编号牌)、“一卡”(档案卡)、“一定位”(卫星定位)的“五个一”管理制度,建立了定额考核、节奖超罚制度,开展了节水企业创建活动,严格控制用水单位新增取水量。针对城市用水量集中、取水量大的实际,把城市计划用水管理作为重点,具体抓了下达用水计划、建立节水管理网络、实行月报表制度、严格考核4个环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节水管理体系。目前,城区计划用水户达到362个,计划用水率达到96%,节水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祁县先后投入资金近2亿元进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实施了子洪水库除险加固、子洪水库引水工程、东线集中供水、水厂改扩建、河湾二水源建设、污水处理厂等涉水重点项目,城区供水实现由地下水向地表水的转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力度不断提升;实施了城区供水管网更新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城区陈旧管网进行了更新改造,目前,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新建南、北路,旧城区主要街巷陈旧管网已完成改造工作,改造总长度18km,占陈旧管网的80%,跑、冒、滴、漏也得到了有效改善,供水水质达到了国家饮用水标准,供水安全和节水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强化污水处理,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目前,祁县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中水回用工程即将完工,工程全面完工后,必将有效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3 合理配置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一是充分利用地表水。全县地表水资源主要由河流与水库组成,由于气候原因,河流已基本断流,子洪水库作为全县最大的地表水资源,已成为城区主要的供水水源。随着子洪水库除险加固、杜家庄水库除险加固、东线集中供水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完工,地表水利用率必将进一步提高,地下水开采量将随之减少。二是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祁县地下水资源仅5335万m3,允许开采量4873万m3,但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地下水严重超采,为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压缩地下水开采量。三是扩大利用境外水资源。祁县城赵、贾令共有汾河灌区0.62万hm2,由于基础设施老化等原因,取水量不断减少,通过渠系改造、恢复扬水站等措施,年可引进客水2000万m3。

4 推行科技节水措施,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将科技节水作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全县节水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促进生活节水。为提高群众节水意识,全县加强了节水宣传,组织了“万人节水宣传”签名活动,积极推广新型节水方法,截至目前,全县已免费发放节水器具5000余套,同时加大了对节水器具的管理力度,强化对用水器具经销商的检查,禁止市场销售不合格的节水器具。其次,强化自备井管理。祁县城区共有自备井40多眼,每年要抽取400多万t地下水,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手段和水处理工艺,水质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加之许多单位采取福利水制度,职工随意用水,水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近年来,县政府出台了《关于逐步关闭县城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内自备水井的实施方案》,对城区自备井实行关停措施,通过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效果十分明显,目前全县自备井数量已不到14眼,抽水量不足60余万t。第三,全面推行水表集装工作。为便于管理,对用户水表进行一户一表集装改造工作,到目前为止,共集装表井940余座,水表用户4968户,占总户数的76%。

5 改革水价格体系,以经济杠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目前,祁县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对非居民用水实行超计划用水加价制度,超过计划基数的用水量按各类用水基本水价的2倍收取水费,不断强化用户珍惜水、爱护水、节约水的意识。实行阶梯式水价是促进限量取水、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的重要手段,通过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自动调节水资源供需关系,缓解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在此基础上,对具备“一户一表、抄表到户”条件的居民用户,实行阶梯式水价,用价格杠杆调节用户的用水行为。阶梯式水价规定第一级水量基数为居民每户每月6m3以内,执行基本水价;二级水量为居民每户每月超过6~10m3内加价50%;三级水量居民每户每月超过10m3以上的加价100%。通过价格调整和实行阶梯式水价,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节水意识,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节水意识的提高。

近年来,通过加强源头管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行节水技术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县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局面。但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节水意识淡薄,存在城镇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偏低、自来水管网漏失率较高、公共事业用水浪费严重、工业生产工艺落后、农业节水发展缓慢等现象;二是节水机制不完善,节水管理不规范,节水体制尚未完全理顺;三是节水投入不足,节水设施落后。这些问题是当前全县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尽快予以解决。

面对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对水资源的迫切需求,如何强化节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共同应对的课题。通过研究,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科学制定城市水资源规划。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制订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城市水资源规划。城市水资源规划要按照“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强化节约”的原则,充分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适应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坚持对各种水问题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处理好防洪抗旱、开源节流保护、兴利除害等方面的关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综合高效利用水资源。进一步强化对地表水、地下水、当地水和客水的统一调度,对工业、农业、生活、环境、生态等用水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工程、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对供水、用水进行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调整,不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要积极利用空中水,合理开发地表水,科学利用地下水,在丰水年或雨季,多用地表水,养蓄地下水;干旱季节或存水较少时,根据需要适当利用地下水,并做好必要的跨地区、跨流域的远距离调水规划。同时要做到优水优用,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用水。

三是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以总量调控、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制度为核心,建立地表水与地下水、城镇与农村水资源、水量与水质相统一的管理体制,实现城市供水、配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和回用统一管理的新机制。要明晰初始用水权,通过建立定额管理指标体系,明确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单位的用水指标,确定科学用水定额;要尽快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在综合考虑供水成本、费用和投资盈余的前提下,制定分类水价政策,推行季节浮动水价、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非居民生活用水超计划加价等政策。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水资源管理,特别是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政府要在节水管理、节水技术研究与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发改和财政部门要设立专项资金,保证资金投入;水利部门要利用市场化手段,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多方面增加经费投入,探索节水投入新机制。

五是积极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把强化节约用水作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把节约用水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中去,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以水定产,以水定发展。要切实搞好城市水污染防治及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加大城市水污染治理力度和污水处理回用力度。要正确处理由于资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水环境问题,对由于地下水超采而产生的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要规划建设替代水源和地下水人工回灌工程,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祁县节水型水价
晋中市祁县:倾力打造中国茶文化旅游第一城
山西祁县贾令村狐神庙及其舞台题记考述
图片新闻
晋中祁县种植黄芪 开辟农民致富新路
节水型抽水马桶
影子价格模型在水价分析推算中的应用
调水系统工程水价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
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