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2010-05-22 08:07李文辉
统计与决策 2010年7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方差陕西省

李文辉

(西安财经学院,西安 710062)

1 地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地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状况。在设计地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即指标体系的设置能全面地反映地区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二是导向性原则。即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围绕自主创新,对自主创新有直接影响。三是客观性原则,指标采用尽量采用量化指标,以提高评估的可信度。

根据以上原则,在实际调研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后选出了13项指标构成了一个能综合反映地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即科技活动人员数量(X1)、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的比重(X2)、高等教育人员数量(X3)、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员数量(X4)、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X5)、科技经费总额(X6)、科技活动内部经费支出总额(X7)、地区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课题数量(X8)、高等学校研究与实验发展机构数量(X9)、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全年收入(X10)、拥有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X11)、高新技术企业的净利润(X12)、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产品的出口额(X13)。

2 因子分析过程

本文以2007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中国高科技产业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将评价指标体系的13个指标综合为几个内在公因子来分析、评价我国28个地区科技自主创新状况(由于统计数据不全,因此研究样本选取不包含青海、西藏和宁夏地区)。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0在计算机上完成上述操作,得到因子的特征值、贡献率的数据(见表2)。在对因子进行旋转时采用了正交最大方差旋转法,以便得到每个因子的经济含义。

2.1 KMO及Bartlett's检验

首先通过KMO及Bartlett's检验判断提供的原始变量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进行KKMO样本测度和巴特莱特球体检验得到,KMO数值为0.794>0.7,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值为697.153,自由度为78,显著性概率为0.000,表明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很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2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与贡献率,提取因子

通过SPSS11.0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与贡献率,综合考虑特征值大于1以及方差贡献率大于85%两个因素,提取因子个数为3。这三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90.099%,因此这三个因子基本上反映了原始数据所提供的基本信息。

2.3 构建原始因子载荷矩阵与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因子重命名

采用正交最大方差旋转法对因子进行旋转,从而得到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以上可知,三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90.099%,这三个因子总体能反映原始指标体系所提供的基本信息。因此,我们通过提取第一、二、三类主因子来分析评价地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从因子载荷矩阵看,科技活动人员数量(X1)、高等教育人员数量(X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X5)、科技经费总额(X6)、科技活动内部经费支出总额(X7)、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全年收入(X10)、高新技术企业的净利润(X12)在第一因子f1上因子载荷值较大,均超过90%。

从旋转因子载荷矩阵看,科技经费总额(X6)、地区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课题数量(X8)、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全年收入(X10)、高新技术企业的净利润(X12)在第一因子f1上有较大荷载;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员数量(X4)、拥有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X11)在第二因子f2上有较大荷载;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的比重(X2)在第三因子f3上有较大荷载。

综合以上分析,地区科技自主创新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包括科技活动人员数量(X1)、高等教育人员数量(X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业人员数量(X5)、科技经费总额(X6)、科技活动内部经费支出总额(X7)、地区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课题数量 (X8)、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全年收入(X10)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净利润 (X12),它表明地区科技自主创新基本投入和整体产出,能够反映地区科技自主创新基本经济基础和的整体发展水平,可称为科技自主创新的基本经济因子(f1);第二类包括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员数量(X4)、拥有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 (X11),它主要反映地区科技自主创新产出能力,可称为科技自主创新产出能力因子(f2);第三类因子主要包括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X2),主要反映科技队伍中高层次人才的构成状况,可称为科技人才质量因子(f3)。

表1 因子特征值及在总方差中的比重

表2 原始因子载荷矩阵与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表3 28个地区科技自主创新主要因子及综合得分以及排序

3 陕西省科技自主创新状况评价结果分析

3.1 构造评估地区科技自主创新状况的综合指数

根据之前选取的三个主要因子以及表二中各个主因子占总方差中的比重,构造评价地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数F。

式中:f1,f2,f3为各个主要因子的表示式;λ1,λ2,λ3为各个主因子所能解释方差占总方差的比重(见表1)。

结合表 1 可得:F=0.7995×f1+0.1256×f2+0.0749×f3

式中:uij为第i个特征向量的第j个值;Xj'为指标变量样本值的标准变换值。

3.2 计算28个地区科技自主创新综合得分和排序

通过SPSS11.0利用回归法计算 f1、f2、f3并进行排序,同时计算各地区科技自主创新综合指数F并排序。

3.3 陕西省科技自主创新状况评价结果分析

(1)由表3可知,陕西省科技自主创新综合排名为全国第九位,据全国中等偏上水平。其中科技自主创新的基本投入和产出因子(f1)和科技自主创新产出能力因子(f2)得分较高,而科技人才质量因子(f3)得分较低。说明陕西省拥有较丰富的科技资源,基本产出较强,可是距离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等科技强省还有较大的差距;陕西科技产出能力位居全国第10,可是相对于广东、江苏、浙江等有一定的差距;陕西的科技人才质量处于全国较低的水平。

(2)通过以上对主要因子进行分析,对陕西省总体科技创新状况有了基本了解。还需要进一步比较原始变量的数据具体评价分析陕西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劣环节。

从X1可知,2007年陕西省科技活动人员的绝对数14.9万人,位居全国中等位置。比位于第一、二、三位的广东、江苏、和北京三省分别少30万、29万和26万人。

从X2可知,2007年陕西省的这一指标值为65.18%,远远低于科技领先地区北京、上海、广东等。在相对指标以及人才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可见,陕西省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缺乏十分明显,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使陕西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科学前沿,捕捉重大的发展方向。此外,高科技人才的流失现象不容忽视,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的高级人才引进政策以及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研发条件差异、经济差异、收入差距等因素导致高端人才流失严重。高层次人才的缺乏极大影响陕西省高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X3可显示,陕西高等教育活动人员比例仅次于上海,表明陕西省高等教育资源丰富。

X6比较可知,陕西省科技经费总额位于全国12位,远远低于江苏、广东、浙江、上海等省份,表明陕西科技财力资源相对不足。

由X12/X10可知,陕西西安地区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净利润率,陕西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率远低于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区,而净利润率是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由此可以分析,陕西高新技术企业的获利能力偏低。可见陕西高科技企业产品相对于国内科技领先地区的产品技术附加值偏低。

X3、X12/X10比较可知,高校的科研严重脱离企业、脱离市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造成高教科技资源的严重浪费,从而反映出陕西科技创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组合。

X13/X10可以反应,陕西地区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比例远远低于其他地区,出口比例能够反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陕西高科技企业国际竞争能力较弱。

由X1、X11对照可知,陕西发明专利授权与科技人员的比例大大低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份,可以反映陕西科技人员人均贡献率远远低于科技发达地区,科技研发能力低下,也可以反映陕西企业专利意识、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4 结论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陕西省虽为科教资源丰富的科教大省,可是科技资源以及研究成果没有得到较充分地运用,导致其科技产出远远低于国内科技领先地区。

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地区成功自主创新的经验并结合陕西省的实际创新环境状况,从转换政府政能、加大政策支持并通过加强产权保护、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发展科技中介机构、搭建科技服务平台等举措为科技企业创建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加强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及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贯彻设施,才能从根本上大力提高陕西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使科技资源真正转化为科技创新能力,从而使陕西从科教大省成长为科技强省。

[1]白思俊等.系统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卢现祥.基于因子聚类分析法的省际自主创新能力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0,(10).

[3]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2007中国科技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4]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2007中国高科技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方差陕西省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概率与统计(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方差越小越好?
计算方差用哪个公式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方差生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