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洛阳四月天

2010-05-25 06:25张超群
河南电力 2010年5期
关键词:白居易洛阳诗句

_魏 红 _张超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对洛阳最初的印象与向往也许就是由诸如此类的诗句所引发的。以致当年读书时,谈及毕业后的去向,很多人都把洛阳作为首选。

此后不止一次到洛阳,每次的感觉都不相同。

这次之所以赶在清明之前去洛阳,主要是担心年迈的父母禁不住拥挤的人流。刚参加工作那年的春天,我亲眼目睹了龙门石窟那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的壮观场面。

也是天遂人愿,早上从郑州出发时还是扬沙昏暗的天,到了洛阳,居然是艳阳高照,风和日暖,于是当天下午,我们便去游龙门,谒白园(白居易墓园)。

虽然大家都不是第一次来,但在这样春光明媚的季节,陪父母同游却还是第一次。而且之前父母尚未来过香山白园,我知道父亲一定会喜欢。

今年春节前,我刚带父母游过荥阳的禹锡园。虽然寒风凛冽,年届八十的父母却兴致不减。而刘禹锡也是洛阳人,他与白居易更是交谊深厚。他那首著名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就是其在贬谪归来途经扬州与白居易唱和时所作。而他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更是众人皆知。

在白居易的汉白玉坐像前,在录有《琵琶行》诗句的书法前,我为父母拍照留念。不知此时父亲可曾想起当年,他为我们高声朗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及“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情景。

翌日上午在国花园,只见一座书形的石头上刻着欧阳修的诗篇《洛阳牡丹图》:“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有趣的是,今日又在这里发现了自己的名字——“当时绝品可数者,魏红窈窕姚黄妃”。呵呵,看来我与洛阳牡丹真的有缘啊。想当年,一直不太喜欢自己名字的我,正是因为在宋代诗人蔡襄的牡丹诗里找到了出处,才开始欣然受之。

温暖的阳光下,一片一片的黑牡丹、洛阳红正昂首怒放。再看看我满面春风的父母,开心的笑脸正如那盛开的牡丹。

伊水清清,洛河浩荡。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洛阳的春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从这些春风沉醉的唐诗里,我们不难想见,盛唐洛阳的春天,其繁华景象,定比那《清明上河图》中的东京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年少时看画中的牡丹,曾经以为其艳俗而心生排斥,后来到洛阳亲眼所见,才知其既有雍容华贵的一面,更有着晶莹剔透、不畏权贵的风骨,不由为自己当年的浅薄暗生惭愧。此时此刻我才明白,为什么千百年来,每到这个季节,洛阳都会万人空巷,争睹芳容。

徜徉在绚烂的花丛间,沐浴着温暖的春阳,不禁又想起林徽因的那首《人间四月天》: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诗的一篇,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再品洛阳水席,听那一袭唐朝装扮的红衣女子一一介绍每一道菜的来历与含义,我不由脱口笑道:“今天我们吃的分明不是饭,而是文化啊!”此时洛阳的朋友也笑道:“没错,这正是洛阳三绝之一——真不同水席。来此用餐的人通常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说起洛阳的文物之多,朋友说他们单位本打算修建一个地下车库,结果一测发现下面有文物,只好作罢,言语间是掩饰不住的骄傲。

一千多年过去了,千年帝都依然风采不减当年。2010年的春天,第28届洛阳牡丹花会正在隆重举行,洛阳以其深沉蕴藉的古典气质和开放包容的大家风范,张开温暖的怀抱,笑迎八方宾朋。

在明艳的阳光下离开的时候,我已经知道,我还会一次又一次地来。因为这里不仅有山有水有文化,更有热情好客的洛阳人。

猜你喜欢
白居易洛阳诗句
ART IN THE FIELD
洛阳正大剧院
早冬
早春(节选)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即事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