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做透党报重大活动报道

2010-05-29 08:27
中国记者 2010年2期
关键词:男婴特刊日报

□ 许 聪

(作者是郑州日报副总编辑)

对可预知的重大新闻提前策划

重大新闻只有经过精心组织、周密策划才能得到完整开发。可预见性的重大新闻,由于有充分的准备时间,编辑部能够以一系列宏观、大气磅礴而又贴近读者的策划,赢得读者。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郑州60年的发展变化折射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是《郑州日报》献给共和国60华诞的一份礼物。《郑州日报》从9月23日起连续6天,推出《郑州年轮—新中国辉煌60年纪念特刊》。特刊以10年为一个整体,做成一个联版,不但有宏观的“十年纵览”,而且开辟“共和国纪事”“历史影像”“经典回放”“郑州记忆”“见证者说”“往事追寻”“绿城档案”“数字年轮”“郑州年簿”等栏目,从郑州每年的变化、每一年的发展中折射共和国6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郑州市民一天比一天幸福的生活里反映共和国60年来一步步崛起。特刊设计精美、内容丰富,许多历史图片都是首次公开,极具史料价值和保存价值,自刊登之日起就受到读者的好评。

为做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报道,《郑州日报》从2008年年初就拟定了报道方案,并于当年4月启动相关工作。5月11日、10月22日相继推出《鼎新国运》和《解放》两个纪念特刊,11月下旬推出13篇系列述评。同时在1版开辟《回眸改革开放30年征文》专栏,集中刊发一批发生在普通人身边以及普通人亲历的新人新事,以此突出反映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变革给最普通的老百姓带来的深刻变化。

文章切入点小,多是只截取日常生活的一个横截面,写出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的变化。用独特的视角,立体再现了郑州3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入反映了郑州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受到郑州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对重要部署、决策进行大规模宣传

2009年是郑州市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为营造良好氛围,《郑州日报》于年初在1版推出“我看郑州新跨越”“图说郑州新跨越”专栏,用百姓视角对跨越式发展成果进行回放,并对跨越式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编辑部还提前策划编辑了《跨越之路》大型特刊,在全市跨越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前夕分三次推出,形成了良好的声势。

尤其是从2009年2月9日起在1版特别推出《图说郑州新跨越》栏目,这组图片报道直观、形象、角度新颖,构图美观,向读者真切地展示郑州跨越式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利用党报宣传主阵地,鼓舞全市干部群众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挑战中赢得更好更快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以图片报道形式反映大的经济主题,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不仅深化了图片报道的内涵,也是要闻版寻求新闻式样创新和突破的一种有益尝试。栏目自刊出以来,基本上保证每天一期。形式上既有单幅照片,也有组照,还有新老照片对比。内容上既反映重点工程、支柱产业,又体现新区变化,还聚焦社会热点和民生内容。

2008年年底,《郑州日报》在1版显著位置推出《探析郑州工业崛起之路》系列经济述评,从思路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等五个方面,理论化、系统化地总结分析了郑州工业自2002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崛起、复兴的深层次原因,在回顾辉煌过去之中增强度过时艰、继续跨越发展的信心。

该系列述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理论指导”这一新角色的引入。记者在采访之初就将初稿送给权威经济研究人士进行理论把关,为每一篇稿件请一名“理论指导”,一改过去新闻报道将专家观点隐藏在行文中的做法,而是把专家从幕后推到前台。通过专家把关,提升了报道的理论高度,增强了报道中引用理论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含金量,同时也扩大了报纸本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对突发重要新闻及时跟进

《郑州日报》在面对突发的重要新闻时,在快速反应机制的基础上,往往采取动态的、连续的报道,尽力还原事件真相,深度挖掘新闻内涵,彰显人性光芒。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同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一样,《郑州日报》用版面记录英雄的壮举,用真挚的爱心凝聚力量、传递希望。从5月下旬开始,《郑州日报》连续刊发“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专版50多个,全面、及时报道了全国各族人民为灾区奉献爱心的行动。尤其是2008年5月18日,关于胡锦涛总书记看望救灾现场郑州特警的报道《总书记来看我们了》,刊发及时、处理突出,在全省媒体中占得先机,为灵活掌握重大时政主题报道活动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成熟经验。

一名六个月的南阳男婴,因患肠套叠急症赴郑紧急救治。途中出租车司机的求助电话,让爱心铺满了这名男婴的求医之路。《郑州日报》和河南交通广播电台、郑州市儿童医院以及热心出租车司机多方联动,为救治异地男婴展开爱心接力。《爱心接力 救助患病男婴》(2008年7月6日)的报道感动很多读者。

一个一岁零两个月的信阳孩子,因患手足口病,被紧急转往郑州求医,恰遇高速公路堵车,出租车司机的一个求救电话,副省长、高速路政、交警、医生、记者,还有更多的热心市民,同样为孩子铺就一条爱心之路。《为了手足口病患儿的生命》(2009年4月7日)的报道,再次感动城市。这两个报道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记者在驾车途中从广播得到线索,然后进一步挖掘报道,及时跟进,展示全社会的温暖,彰显党报风采。

猜你喜欢
男婴特刊日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一个男婴引爆“光荣革命”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两会特刊
奥运特刊
奥运特刊
两会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