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2010-06-08 13:05贺再新孟桂元孙焕良周清明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15期
关键词:苎麻净光合分枝

贺再新 ,孟桂元 ,孙焕良 ,周清明 ,贺 勇

(1.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3.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苎麻的繁殖方法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类[1-2],嫩梢扦插繁殖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繁殖方法,该法通常是剪取苎麻茎部带3~4片展开叶的顶梢或分枝梢作为插条,直接插入苗床土壤[1,3-4]。在生产实践中,不同苎麻品种、不同材料的嫩梢扦插成活率有显著差异[5]。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是在常规嫩梢扦插的基础上,利用打顶技术,促进插条较低位形成分枝,移栽后加深培土使分枝生根成为独立麻株的扦插苗。其特点是繁殖系数大,有效麻株多,取材容易,在短期内可以育出大量麻苗,费用低,经济效益高,可以做到当年扦插当年受益,并有利于优良的变异单株分离繁育,加快新品种繁殖速度[6-7]。本研究通过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比叶重(ALW)、净同化率(NAR)、净光合速率(Pn)等指标研究了苎麻低位扦插苗的光合生理特性,旨在为解决苎麻良种快速繁育和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品种为中苎一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提供。

1.2 方法

试验于2007年6月在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进行,苗床地力肥沃。试验设扦插时打顶(T1)、插后一周打顶(T2)和常规扦插苗(不打顶,对照CK)共3个处理,4次重复。6月8日扦插,每小区扦插1 000株,插植密度为10 cm×10 cm,插植深度为1.5 cm,插条长度为10 cm,随机区组排列。扦条上部保留3片全展叶,插前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溶液浸泡 1~2 min,16:00 时左右浇水湿透土面后扦插,再用喷壶均匀喷洒70%甲基脱布津1 000倍溶液1次,地膜加遮阳网覆盖,第14天揭膜练苗。

1.3 取样、制样方法

扦插之日开始,每7 d取样一次,共取样6次,每次每小区随机取样20株,其中10株用于单株叶面积、单株叶干重等测定,10株用于叶绿素含量等分析测定。

单株叶干重:分析天平直接称取;单株叶面积:采用硫酸纸称重法测量;叶绿素含量:采用丙酮提取研磨法[8];比叶重(ALW)按Garnie等[9]的方法测定;净光合速率(Pn):采用C1-301PS光合测定仪测定[10](田间测定顶三叶);净同化率(NAR):NAR=(lnL2-lnL1)/(L2-L1)×(W2-W1)/(t2-t1)。

1.4 数据分析

以Microsoft Excel处理数据,采用DPS 3.01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如表1所示,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均随着生育进程的后移表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即从6月8日至6月22日随时间的后移而逐渐下降,从6月22日至7月13日又随时间的后移而逐渐上升。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从6月22日至7月13日都表现为Tl>T2>CK,且三者间有极显著性差异,至7月13日,Tl的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分别较T2及CK高出3.76%、16.79%、7.08%及10.63%、27.34%、14.90%,T2的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分别较CK高出6.87%、10.55%、7.82%。由此可见,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相对于常规扦插苗而言,打顶能促进叶绿素含量的提高,打顶越早,越有利于叶绿素含量的提高。

表1 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

2.2 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比叶重(ALW)

如表2所示,Tl、T2、CK 的比叶重(ALW),纵向比较,均以6月22日为转折点,随时间的后移表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横向比较,6月22日始均表现为Tl>T2>CK,且三者间有极显著性差异,至7月13日,Tl的比叶重(ALW)分别较T2及CK高出 2.37 g/m2及 3.33 g/m2,T2较 CK高出0.96 g/m2。

2.3 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净同化率(NAR)

从表2可以看出:纵向比较,净同化率(NAR)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但Tl的变化较T2及CK在时间上提前了7 d,横向比较,7月6日前变化各异,7月6日后表现为Tl>T2>CK,且三者间有极显著性差异,Tl的净同化率(NAR)分别较T2及 CK 高出 0.351 g/m2/d及 0.459 g/m2·d,T2较CK 高出 0.108 g/m2·d。

2.4 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净光合速率(Pn)

从表2可知:净光合速率(Pn)均以6月15日为转折点,表现为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7月6日始表现为Tl>T2>CK,且三者间有极显著性差异,这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至7月13日,Tl的净光合速率(Pn)分别较T2及CK高出0.32 μmol/m2·s 及 0.68 μmol/m2·s,T2 较 CK 高 出0.36 μmol/m2·s。由此可见,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相对于常规扦插苗而言,由于打顶而促进了光合生理机能的增加。

表2 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光合生理主要特征参数变化规律

3 小结与讨论

国内外学者对苎麻的光合特性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特别是品种间光合效率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关系,以及光合面积和净同化率在干物质生产中的重要性等方面研究较多[11]。在亚麻上,孟桂元等[12]研究也表明,生育后期打顶抑芽对叶绿素含量有较大的影响,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有效延长叶片的光合功能期,提高麻株的光能利用率。

本研究表明: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由于打顶极显著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扦插时打顶(T1)较插后一周打顶(T2)及对照(CK)的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分别提高 3.76%、16.79%、7.08%及 10.63%、27.34%、14.90%,插后一周打顶(T2)较对照(CK)分别提高6.87%、10.55%、7.82%;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由于打顶也极显著促进了比叶重(ALW)、净同化率(NAR)、净光合速率(Pn)等光合生理主要特征参数的提高,扦插时打顶(T1)较插后一周打顶(T2)及对照(CK)的比叶重(ALW)、净同化率(NAR)、净光合速率 (Pn) 分别提高 2.37 g/m2、0.351 g/m2·d、0.32 μmol/m2·s 及 3.33 g/m2、0.459 g/m2·d、0.68 μmol/m2·s,插后一周打顶(T2)较对照(CK)分别提高0.96 g/m2、0.108 g/m2·d、0.36 μmol/m2·s。据此可以推出,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相对于常规扦插苗而言,由于打顶促进了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增大了比叶重,从而改善了光合生理基础,提高了净同化率(NAR)和净光合速率(Pn),有利于光合效率的提高。

[1] 刘 瑛.苎麻的无性繁殖方法研究综述 [J].江西农业学报,2003,(2):20-21.

[2] 汪剑鸣,孙学兵,熊国新.苎麻不同繁殖材料比较试验报告[J].江西农业学报,2005,17(4):72-74.

[3] 赖占均,汪剑鸣,邹星国,等.苎麻嫩茎梢带叶土培扦插繁殖研究[J].中国麻作,1985,(4):27-29.

[4] 朱贤东,汪 炜.苎麻带叶嫩梢农膜覆盖繁殖技术要点[J].安徽农业,1999,(7):7.

[5] 崔国贤,杨瑞芳,孙焕良.影响苎麻嫩梢扦插成活率的因素分析[J].中国麻作,2000,(3):10-12.

[6] 贺再新,孙焕良,李必湖,等.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插条长度与成苗率及嘛苗素质的相关性[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60-264.

[7] 孙焕良,周清明,王孔俭,等.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繁育及其大田苗期培管方法[P].中国专利:CN 1605239A.

[8] 汤章城.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 [M].上海:科学出版社,1999.95-96.

[9] GARNIER E,SHIPLEY B,ROUMET C,et al.A Standardized protocol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pecific leaf area and leaf dry matter content[J].Functional Ecolo;y,2001,15(5):688-695.

[10] 汤章城.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 [M].上海:科学出版社,1999.83-85.

[11] 刘飞虎,梁雪妮.苎麻品种叶片光合作用特征研究[J].中国麻业,2004,26(6):267-271.

[12] 孟桂元,孙焕良,周清明,等.亚麻生育后期打顶抑芽的光合特性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02):234-238.

猜你喜欢
苎麻净光合分枝
施用有机肥对不同品种苎麻光合特性的影响
一株吊兰
短截和摘心对矮砧苹果幼树分枝特性的影响
如何区分总光合与净光合
红花群体自交结实及分枝性状探究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
Photosynthetic Responses of A New Grapevine Variety‘Xinyu'in Turpan
基于苎麻属野生近缘种形态变异类型的系统关系研究
濒危物种灰叶胡杨不同发育阶段枝系构型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