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坪羌寨文化空间纹路初探

2010-06-12 13:01
山西建筑 2010年8期
关键词:羌寨羌族空间

曾 笑

1 桃坪羌寨概况

桃坪羌寨位于岷江上游杂古脑河畔的阿坝州理县桃坪乡,距离成都163 km,距离县城41 km,被人们誉为“神秘的东方古堡”。其始建于公元前111年,是羌族建筑群的典型代表,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布局严密工整,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

2 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是关注于一个特定的场所如何获得和实现文化意义的。实际上是对人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生活方式、文化模式的关注,文化空间的真正载体是生活本身。

社区营造的对象为当地居民。因此,了解当地居民真实生活状态对灾后社区营造至关重要。景观不能仅仅界定为地貌,生态,气候等,还包括人们在空间中的生存状态。在规划的过程中,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土地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旨在通过多种调查方法,发现并研究桃坪羌寨文化空间纹路,为桃坪以后的发展和规划提供翔实的文脉资料,为实现文化的延续提供一定的参考。

3 研究的目的

1)促进社会的发展。桃坪的居民在怀念农耕生活的同时经受着旅游业经济利益的诱惑。虽然大多数居民不希望再回到完全传统的生活状态,但在某些方面保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习俗。在研究中,可以了解到哪些是传统的生活形态以及经历的改变,也可看到在哪些方面传统方式与旅游业形成了冲突以及冲突如何加剧。笔者希望社会的发展是在认识和尊重传统的土地利用以及生存方式的情况下,再进行的经济的发展。

2)对灾害的缓解。桃坪羌寨处于较为频繁出现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区。在这样的地区,文化空间的营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民众的影响。

3)遗产的保护。这对文化的传承来说至关重要。在研究文化空间时,关注的不仅是物理的空间形态,还有文化活动与土地的结合关系以及文化的生长脉络。文化活动揭示着羌族人民的本质以及这个民族的成长历程。在对桃坪羌寨的再次规划过程中,既要关注文化空间的保护,也要关注那些已经被改变的传统空间的历史。要尊重羌族这个族群特殊的生活方式,保护它不受到旅游业所带来的破坏,并使其可以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4 调查发现与分析

4.1 神圣空间

4.1.1 室内神圣空间

1)火塘空间:a.组成内容:火塘,火炕,神龛。三者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神龛是羌家屋内最为神圣的地方。火塘居中,其对应上方为火炕,主要作用是调烟和储物。b.空间形态:火塘空间一般为两层高,利用火炕进行压火苗以及对烟雾飘的方向进行调节。利用烟雾对木质的内部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c.日常活动:煮饭,供奉神灵,取暖,照明等。在特别的日子,可进行家庭活动,如跳锅庄等。d.方位布置:紧邻神龛的地方为上座,一般为家中长者的座位。加柴火的地方为下位,一般为晚辈或者媳妇坐(见图1)。e.禁忌:火塘内部有火星时,不能将脏东西扔入;不能有水进入;不能将脚伸入。

2)平台空间:a.形式:羌家碉房不特定平台数量,碉房上的平台具有多种形式。b.功能:刺绣以及玩耍;晒杂物,储物;供奉神灵。c.白石神:一般于最顶层平台供奉白石神。多为三块白石,置于靠山所在的方位。下部为凸起的神龛,于特别时期在此拜祭。在桃坪,人们信奉白石神的位置要和对面佳山上的雪隆包相对应。

3)堂屋空间:a.堂屋正中为祖先灵位,两侧为上座。b.堂屋的门槛有高低之分,不同阶层的人从不同高度的门槛上进入(见图2)。

4.1.2 寨内神圣空间

1)水源:主渠入口,圣水。a.来源:主渠入口中的水来自融化的雪水;圣水来自地下的泉水。b.功能:主渠入口作取水之用,后来自来水系统建立,其取水功能逐步削减。圣水作为地下水,以前主要作洗衣之用,后开发旅游,赋予其宗教意义。如今村民所用自来水每逢雨季,泥沙堵塞,会导致每月停水1次~3次,停水期间,均到圣水处打水,正由此特定事件提高了圣水的地位。

2)寺庙:桃坪有三座寺庙,两座于山上,一座在寨内。其存在表明桃坪村民的信仰从以前的原始拜物教转变为现在的原始拜物教与佛教的结合。川主寺:位于寨内,它的存在表明了佛教在此区域的盛行。过年时,大家到此烧香拜祭。于文革时期变为灶房,佛像被摧毁,只余建筑。5◦12地震时,建筑被摧毁。山王庙:供奉山王菩萨。正月间以及农历8月14日,年轻人(男性居多)带馍馍,酒和羊去敬奉山王菩萨。体现了羌族人民对山的崇拜,是原始拜物教的体现。城隍庙:供奉城隍。

3)墓:桃坪寨内仅两处家族墓群——杨家墓群和余家墓群。分别以矮墙围合。其余在寨内或周围还有些零散的单个墓冢。

4.2 性别空间

4.2.1 女性空间

1)传统:门前条石,各家院落——绣花,拉家常;家中屋顶——晒谷物,对歌。

2)现在:明显的女性空间已渐被模糊,通常会选择在住家附近的小型开敞空间刺绣和交谈。调研发现,村寨中有三处比较典型的女性聚集场所。第一处,球坝南侧的小商店门口,为中老年妇女的聚集之处。日间于此刺绣和交谈,夜晚偶尔在此跳舞唱歌。第二处,晒坝北侧碉房附近,白天常有妇女在此刺绣和交谈。第三处,正对龙小琼家的路旁开敞空间,常聚集交谈的妇女。

4.2.2 男性空间

男性空间不如女性空间固定、明确。当地男性部分投入重建工作,多数外出打工。目前桃坪驻留男性多为外地来此参加援建者,他们多活动于新区靠近杂谷脑河的简易住宅区,晚间喜欢在住处附近小型开敞空间聊天。

4.3 年龄空间

1)儿童空间:儿童主要游玩空间为寨内的街道、小型开放空间以及老寨地下通道。夏天则常聚集于曾头沟中嬉戏和游泳。2)中青年:接受高等教育者外出就学。接受一般教育者地震前多以旅游业为生,地震后部分以旅游业和农业共同谋生,部分外出打工。3)老年人:寨内主要人群,女性居多,多与儿孙居住,儿女外出打工。主要以售卖羌绣、旅游纪念品为生。

4.4 公共活动空间

4.4.1 大型集会场所

1)晒坝:早期:依据地势,建有两个平台,晒谷物。人民公社(1958年~1978年):晒谷物,建立仓库储藏粮食,每月分粮,集体会议。20世纪80年代~1996年:晒谷物。1996年~2008年:开发旅游后,改造为具宗教文化展示功能的露天舞场。2008至今:板房区。2)球坝:早期:农田。20世纪50年代:小学建立后,因作为小学操场而得名。人民公社(1958年~1978年):集体就餐,婚葬,集体会议。1979年~1996年:婚葬,集体会议。1996年~2008年:发展旅游,作为烤全羊,跳锅庄的场所。博物馆和纪念品商店建于其周围。此处打造为进行文化展示的节点。2008年至今:板房区,无法进行大型活动。

4.4.2 小型活动点

1)桥头:因有过境车辆经过,人群流动量较大,故小贩在此兜售当地水果、纪念品等。游客于桥头等待来往车辆。地震前,老区桥头的碉楼为桃坪羌寨的售票处。2)商店及网吧:寨内有三家商店,老区两家,新区一家。另有三家网吧,成为产生交流活动的场所。3)道路:东西向的道路连接新旧村寨,其西端连接农田。路边形成居民交谈的开敞空间,常有外寨人员沿路售卖蔬菜、水果等。桃坪居民常去其他村寨或去汶川较大的集市进行交易。可通过寨内靠北的道路到增头寨或者越过西南方的桥去佳山。

5 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桃坪羌寨中作为社会文化专用的特殊空间已经越来越少。尽管根据调研可以得出某些特定的文化空间形式,但它们已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被慢慢的模糊化。从调研中可得知一些特定使用空间的存在,但大部分的位置已经越来越不清晰,其特定功能也在逐渐退去。笔者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归纳和提炼,以期寻找到桃坪羌寨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空间纹路的演变和发展。

[1]王毅杰.羌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李 伟.羌族民居文化[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

[3]高 琦.湘黔古镇中的地域文化探析[J].山西建筑,2008,34(27):45-46.

猜你喜欢
羌寨羌族空间
寒池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兜底扶贫成效探析——基于高山羌寨扶贫户的个案考察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有趣的羌寨婚礼
守望的花朵
56 个民族56 枝花羌族
羌族释比文化略述及其保护思考:以震后汶川、北川等羌族地区为例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