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脑出血并中枢性高热的表达及意义

2010-06-13 03:05伍嘉坚詹彩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1期
关键词:百分率参考值降温

伍嘉坚 詹彩文

广东新兴县人民医院 1)神经内科 2)康复科 新兴 527400

中枢性高热(central high fever,CHF)是脑出血(intracerebral cerebral hemorrhage,ICH)的常见并发症,前者对ICH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患者预后不利。为探讨CHF的机制,本研究检测了ICH患者并发CHF治疗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6的含量,发现物理降温结合冬眠合计疗法对以上细胞因子有显著下调作用,且同时伴有WBC及CRP的下降,这初步提示免疫学反应在CHF的发病起到关键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ICH合并CHF患者均来自我院神经内科,男21例,女11例;年龄 49~73岁,平均(61.8±12.7)岁;发病至送院时间最短2 h,最长27 h;发病至出现CHF时差最短13 h,最长42 h;病史方面,有明确高血压病史 27例,合并明确动脉瘤者3例,有中风家族史9例,合并高脂血症17例;临床类型方面,基底节出血23例,脑叶出血4例,原发性脑室出血2例,小脑及脑桥出血各 1例;出血量方面,最小12 ml,最大 35 ml。

1.2 治疗方法

1.2.1 基本治疗:所有患者送院后立即行头颅CT检查以明确诊断,经出血量判断及综合病情评定,并经家属同意,均行内科保守治疗,后者包括生命征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1.2.2 CHF的治疗:高热期间每隔4 h肌内注射氯丙嗪25mg,异丙嗪25mg;或用5%葡萄糖液500 ml加氯丙嗪 100mg、异丙嗪100mg静滴。此外,在患者头部置冰帽,将降温毯置于背部,同时减少盖被及衣服,并根据病情设置毯面温度为30℃~34℃[1]。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发现CHF即刻至体温稳定24 h后,抽取静脉血5 ml,作以下检测。

1.3.1 细胞因子:先收集10名健康人新鲜静脉血5 ml,分别用人血清ELISA试剂盒(购自上海基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TNF-α及 IL-6含量,作为参考值;用同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TNF-α及IL-6含量。

1.3.2 CRP及WBC:用人血清ELISA试剂盒(购自厦门慧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CRP含量(包括32例患者及10名健康人);检测WBC计数、NE计数及百分率。

2 结果

2.1 细胞因子 TNF-α及IL-6的参考值分别为(314.4±74.1)及(67.8±14.7)pg/ml,ICH患者高热时以上两值显著高于参考值(*P<0.05);经冬眠治疗体温稳定24 h后,以上两值较高热时显著降低(#P<0.05)。CRP的参考值为(31.2±7.5)μ g/ml,其治疗前后的变化趋势与 TNF-α及 IL-6相似。见表1、图 1。

表1 退热前后 TNF-α、IL-6和CRP含量的比较 ()

表1 退热前后 TNF-α、IL-6和CRP含量的比较 ()

与参考值比较,*P<0.05;与高热时比较,#P<0.05

2.2 相关性分析 以CRP为自变量,TNF-α与CRP的相关系数r=0.910,P=0.000;IL-6与CRP的相关系数r=0.879,P=0.001;TNF-α与IL-6的相关系数 r=0.902,P=0.000;以上三者两两呈显著正相关性(图2)。

2.3 WBC、NE计数及百分率 高热时患者多数未出现明显细菌感染征象,但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率均较正常值显著升高。经物理降温及冬眠治疗,以上指标均显著下降。见表2。

表2 退热前后WBC及其计数和百分率的比较 ()

表2 退热前后WBC及其计数和百分率的比较 ()

时间 WBC(×109/L) NE计数 NE%高热时 8.6±3.0 4.02±1.34 80.4±11.2退热后 5.2±2.1 2.23±0.75 61.3±10.7 P 0.021 0.034 0.041

2.4 CHF再发情况 经物理降温结合冬眠治疗,最短4 h退热,最长22 h退热;32例患者当中有5例(占15.6%)在退热后7 d再次出现CHF(考虑为合并细菌感染),其余患者无再发CHF。

3 讨论

脑出血作为一种急症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从而使病理生理发生一系列变化,后者包括感染、高热、应激性溃疡、癫等。在以上应激反应当中,细胞因子(cytokines)在整个变化中起关键作用。如Dunn AJ等[2]认为细胞因子对大脑的神经内分泌行为有重要作用,IL-6和TNF-α可激活下丘脑-垂体系-肾上腺轴(HPA),促进下丘脑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从而使机体进入应激状态,如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可导致高热。Fountas KN等[3]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血浆及脑脊液CRP显著升高,且CRP的持续升高与患者的预后差呈明显相关性。Andersson J等[4]发现血浆CRP水平与首次中风的风险密切相关(OR=1.63)。Graetz D等[5]观察了SAH患者血浆IL-6和含量与颅内压及格拉斯哥评分(GOS)的关系,发现颅内高压与IL-6诱发的瀑布式免疫反应相关,并且细胞外液的IL-6在当中发挥主要作用。张赛等[6]发现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CSF中IL-6含量明显升高,亚低温可明显降低升高的颅内压,并改善临床预后。

在CHF的治疗方面,目前多主张物理降温,但临床上不少患者在物理降温后容易再出现高热,故笔者结合以上CHF的免疫机制,在物理降温基础上加用冬眠法合剂治疗CHF,试图探讨其机制及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本研究发现,ICH合并CHF患者的细胞因子TNF-α及IL-6明显升高,且CRP水平与前两者呈显著平行关系;此外,WBC、NE及其百分率均上升。经冬眠治疗体温稳定后,以上指标均较高热时明显下降。以上研究提示,细胞因子在CHF机制当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加用冬眠合计可使CHF患者体温较持续稳定,减少CHF再发的可能。

关于冬眠治疗CHF的机制,笔者认为其途径可能如下:ICH早期,血肿及脑水肿使出血灶周围脑组织受压缺氧缺血坏死,从而产生大量刺激免疫系统的抗原,导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诱发激烈免疫反应[7]。在物理降温配合下,氯丙嗪可有效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从而使体温降到34℃或更低,异丙嗪可降低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的应激性;该状态下机体尤其是大脑的基础代谢及组织耗氧量均降低,出血灶的局部炎性反应受到抑制,有助于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免疫反应的启动和放大,从而发挥降低体温的作用。

[1]韩昆,孟庆海,张文德,等.亚低温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4):279.

[2]Dunn AJ.Effects of cytokines and infections on brain neurochemistry[J].Clin Neurosci Res,2006,6(1):52-68.

[3]Fountas KN,Tasiou A,Kapsalaki EZ,et al.Serum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as predictors of vasospasm in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linical article[J].Neurosurg Focus,2009,26(5):522-526.

[4]Andersson J,Johansson L,Ladenvall P,et al.C-reactive protein is a determinant of first-ever stroke:prospective nested case-referent study[J].Cerebrovasc Dis,2009,27(6):544-551.

[5]Graetz D,Nagel A,Schlenk F,et al.High ICP as trigger of proinflammatory IL-6 cy tokine activation in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Neurol Res,2009,13(7):1321-1327.

[6]张赛,只达石,洪健.重型颅脑创伤病人CSF中IL-6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4):311-314.

[7]刘庆新,张合亮,张苏明.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α 1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24-26.

猜你喜欢
百分率参考值降温
动物降温有妙招
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部级优课)
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部级优课)
中国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空间变异特征
10%+10%为什么等于0.11
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参考值的建立
糖尿病患者应用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美国甲状腺学会对于妊娠期亚临床甲减与低甲状腺素血症的治疗推荐
纲举目张 一通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