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次穴配合耳压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临床观察

2010-06-27 05:50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小腹经期原发性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邓永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目的观察针刺次穴配合耳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次穴配合耳压治疗组30例,口服芬必得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总积分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次穴配合耳压治疗原发性痛经有确切疗效。

原发性痛经;针刺;穴,次;耳压

原发性痛经一般发生在月经初潮2~3年,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亦称功能性痛经。我国1980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原发性痛经发生率36.06%,其中轻度45.73%,中度38.81%,严重影响工作的重度为13.55%。几乎半数以上性成熟期妇女不同时期有过痛经,其中10%造成每月缺课或误工1~3 d[1]。西药对本病主要采用镇痛、抑制排卵或抑制宫缩甚或手术治疗,副作用较大[2]。为了寻找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最佳途径和方法,采用针刺次穴配合耳压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并与临床上常用的芬必得口服作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患者60例,年龄18~35岁,平均(22.1±2.1)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3.3± 1.4)年。均经B超及妇科检查排除继发性痛经,入选者随机分为针刺次穴配合耳压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

1.2 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中的诊断标准,经行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多见于未婚或未育者,妇科检查无阳性体症,或有子宫发育不良,宫颈口小。(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表现为行经前后和经期小腹冷痛坠胀,伴随经血量少色暗有块,形寒肢冷,带下量多色白,或腰部酸痛,肛门坠胀,恶心呕吐,头晕乏力,严重时面色发白出汗,甚至休克等全身不适症状。(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气滞血瘀证:主症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部疼痛,历时数小时,甚至2~3 d;次症乳房胀痛,舌有瘀斑,脉细弦。寒湿凝滞证:主症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部疼痛,历时数小时,甚至2~3 d;次症腹痛有冷感,得温热疼痛可缓解,月经量少,色紫黑有块,苔白腻,脉沉紧。

1.3 痛经症状评分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疼痛评分标准:a.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5分;b.腹痛难忍:1分;c.腹痛明显:0.5分;d.坐卧不宁:1分;e.休克:2分;f.面色苍白:0.5分;g.冷汗淋漓:1分;h.四肢厥冷:1分;i.需卧床休息:1分;j.影响工作学习1分;k.用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1分;l.用一般止痛措施疼痛暂缓0.5分。(2)伴随症状评分标准:a.伴腰部酸痛0.5分;b.伴恶心呕吐0.5分;c.伴肛门坠胀0.5分。

1.4 轻重分级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a.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有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痛经症状积分在14分以上者。b.中度: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疼痛准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痛经症状积分在8~14分。c.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服止痛药;痛经症状积分8分以下。

1.5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各检测血、尿、便常规1次。认真检查、填写、记录其结果。经期疼痛持续时间、程度、次数以及各中医症候的改变。

1.6 统计学方法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对部分指标的检验采用秩和检验等方法分析。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1)针刺治疗针具: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0.32 mm×(50~75)mm弹性良好的不锈钢毫针。体位:俯卧位。体位选择以行针方便,病人舒适为度。选穴:“次穴”在第二骶后孔中,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注意选穴的准确性。消毒:以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医者手指及患者局部皮肤,注意消毒要仔细严格。行针:以1.5寸毫针直剌双侧次穴,进针1~1.5寸,得气后留针30 min。行针时间:行针3 min,30次/min,使患者出现酸胀感且针感向小腹部放散。(2)耳压治疗取一侧子宫、神门、肝、交感、内分泌等耳穴,以75%酒精棉球消毒后,托持耳廓,用镊子夹取粘有王不留籽方块胶布,对准穴位紧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 min,每日自行按压3~5次,腹痛剧烈时可随时按压。对胶布过敏者改用粘合纸代之。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治疗,针刺1次/d,每次留针30 min;耳穴贴压隔日换1次,两耳交替贴用,均在月经结束后停止,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2.2 对照组口服芬必得(中美天津史克0.3 g×20片),每次300~600 mg,每日2次。每月行经前2 d起连服5 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1)疼痛疗效标准:缓解:疼痛完全消失;显效:疼痛时间明显缩短,疼痛持续时间降低2个等级:有效:疼痛时间缩短,疼痛持续时间降低1个等级;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2)疾病疗效标准:痊愈:伴随症状基本消失,n=95%;显效:伴随症状明显减轻,n≥75%;有效:伴随症状减轻,n≥35%;无效: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n<30%。

3.2 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总积分比较(¯x±s)分

4 讨论

中医认为原发性痛经多由感受寒湿之邪客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则不通则痛;或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不足,使胞脉失养,则为不荣则痛[3]。针刺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止痛作用。次穴位于腰骶部,与肾、督脉关系密切。督脉与任脉、冲脉同起于胞中,一源三岐,肾主藏精。因此,次穴可强腰壮肾,调补冲任,调经理气,行血散瘀,是治疗妇科疾病的有效穴。另外,中医学认为耳和经络脏腑有着密切关系。《灵枢·经脉》篇中有六条阳经的经脉循行分别到耳中和耳的周围,到耳中的有手太阳、阳明经和手足少阳经四条经脉;到耳周围的有足阳明和足太阳经。耳不但和经络有联系,并且通过经络与脏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可见耳与脏腑在生理、病理方面也是息息相关的。通过耳压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作用。因此针刺次穴配合耳压治疗痛经,直达深部,可助阳祛寒,温通血脉,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温经通脉、活血化瘀的作用,经血通则痛自止。

[1]丛羽.慈航丹合金铃子散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27(11):14.

[2]吕俊,何贵翔.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1):75-76.

[3]朱瑞生,王涛,林宇春.针刺法配合耳穴压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916-917.

[4]朱丽霞.阿片系统在针刺镇痛外周机制中的作用[J].针刺研究,1993,18(3):214-218.

[5]黎春元.针刺对初级传入C纤维末梢兴奋性的影响[J].针刺研究,1990,15(4):256-263.

[6]朱丽霞.针刺镇痛的脊髓节段性抑制[J].针刺研究,1989,14(1-2):90-92.

[7]仲远明.耳穴贴压法治疗痛经50例[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8,9(2):134.

R271.11

B

1007-4813(2010)04-0558-02

2010-05-07)

邓永志(1975-),女,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与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小腹经期原发性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睡前揉小腹 缓解夜尿多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经期如何穿衣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睡前的养生秘笈
小腹主动脉瘤研究进展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