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就业贡献模型的就业拉动效应探究

2010-07-23 07:15印凡成王玉良黄健元
统计与决策 2010年4期
关键词:产业部门就业人数投入产出

印凡成,王玉良,黄健元

(河海大学a.理学院;b.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0098)

就业是民生之本,能否实现充分就业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项目开发建设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较多,由于它们各自不同的运营特点,对就业量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而对就业的拉动也有差异。本文运用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就业贡献模型计算各个产业部门的就业贡献,然后根据项目主要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投资概算,运用构建的就业拉动测算模型计算这些产业部门拉动的就业人数,进而对就业效果进行分析。

1 投入产出就业贡献模型

投入产出法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其基本思想最早由美籍俄裔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提出,反应了国民经济体系中各产业部门产品的生产与分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根据其基本内容编制投入产出表,见表1。

表1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就业贡献模型是从各个产业部门付给劳动者的报酬这一角度入手来研究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对劳动的消耗和对社会就业所作的贡献,具体如下:

根据投入产出表,设第i部门劳动者获得的总报酬为Wi,第i部门的总投入为Xi,则第i部门的直接就业贡献DLi为该产业部门劳动者获得的总报酬占总投入的比例,即有:

直接就业贡献表示第i部门每万元投入付给劳动者的报酬数,其大小表示该产业部门直接为国民经济创造的就业机会大小。同时,由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相互联系性,每一个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对其他的部门起着经济纽带的作用。在就业方面,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间接就业贡献上。间接就业贡献表示第i部门的投入间接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发展,从而为其他部门带来一定的就业机会。直接就业贡献与间接就业贡献之和就等于完全就业贡献。设第i部门的间接就业贡献为ILi,完全就业贡献为GLi。则

矩阵式表示为:

上式中

整理可得:

其中:hij表示i部门产出中被j部门用作中间产品的数量占i部门总产出的比率,为i部门的中间产品分配系数向量中的第j个元素。

(3)式中第二项(GLj-hij)表示 i部门产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引起了对j部门的中间产品消耗的增加,而最终使j部门就业需求增加的值,它反映了i部门产出增加对j部门产出的间接就业贡献。

根据就业贡献模型可以计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每万元投入所带来的就业贡献,对此可以做出比较,以显示各产业部门不同的就业需求能力。

2 就业拉动测算模型及就业效果指标

2.1 就业拉动测算模型

项目对就业的拉动是指项目建设投资直接或间接带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增加相关产业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而拉动就业。就业拉动包括直接就业拉动和间接就业拉动,具体分析如下:

直接就业拉动是指项目开发建设本身投资带动与项目直接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进而拉动的就业。由(1)式可知,直接就业贡献DL表示每万元投入付给劳动者的报酬数,所以,可以根据增加的投入和平均工资水平来分析项目建设对就业的直接拉动。构建的直接就业拉动测算模型如下:

式中:L直i表示第i部门年均直接拉动的就业人数,Qi表示与项目直接相关的第i部门的投资,Wi表示第i部门年均工资水平,t表示项目建设需要的时间 (年),DLi表示第i部门的直接就业贡献。

间接就业拉动指的是项目开发建设在相关产业部门的投资间接带动动其它产业部门(本产业部门除外)的发展,从而增加这些产业部门的就业岗位。比如对建筑业进行投资,除了直接拉动本产业部门增加就业外,还间接地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如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业,道路运输业等)就业的增加。

类似(6)式的原理,构建间接就业拉动测算模型如下:

式中:L间i表示第i部门年均间接拉动的就业人数,Qi表示与项目直接相关的第i部门的投资,W平均表示所有产业部门的平均工资水平,t表示项目建设需要的时间 (年),ILi表示第i部门的间接就业贡献。

根据直接和间接就业拉动测算模型,可以计算得出某一项目建设年均直接和间接拉动的就业人数,进而可以得出的年均总拉动的就业人数,从而可知该项目建设对缓解当地就业压力所起到的作用。

2.2 就业效果指标

根据建设部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年),就业效果指标属于社会与环境参数指标,可采用单位投资就业效果、直接就业效果、间接就业效果来表示。就业效果指标反映了项目建设每万元投资拉动的就业人数,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3 实证分析——以云南省某水电站项目为例

目前,我国正在开发建设一些水电站项目,我们选取云南省某水电站项目为例来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根据云南省投入产出表计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就业贡献,得到与该水电站项目开发建设直接相关产业部门的就业贡献;然后根据该水电站项目具体投资概算,运用就业拉动测算模型计算年均直接拉动就业的人数、年均间接拉动就业的人数以及年均总拉动就业的人数;最后对该水电站项目单位投资就业效果、直接就业效果和间接就业效果进行分析。

3.1 就业贡献计算

根据云南省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122个产业部门的数据资料,运用就业贡献模型计算得到云南省各产业部门的就业贡献,再由水电站项目的具体规划,可得与该水电站建设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有17个,详见表2,这些产业部门的直接就业贡献、间接就业贡献和完全就业贡献情况也如表2所示。

表2 水电站建设直接相关产业部门的就业贡献

3.2 就业拉动测算

根据云南省某水电站的规划我们知道,该水电站项目静态总投资为107.925亿元,建设期为5年,与该水电站项目直接相关的主要产业部门的投资概算祥见表3。根据云南省历年统计年鉴中各产业部门的平均工资水平,估算得到与该水电站建设直接相关的17个产业部门在项目建设期(2008~2013年)的平均工资水平,详见表3。

根据表2和表3的数据资料,由(6)式计算得到该水电站项目建设直接相关产业部门年均直接拉动的就业人数,结果见表4。从表中可以知,年均直接总拉动就业人数为14029人,其中建筑业年均直接拉动就业4986人,道路运输业年均直接拉动就业2315人。可见,在该水电站项目建设中,建筑业、道路运输业等产业部门直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对扩大就业的作用显著。

表3 水电站项目直接相关产业部门的投资概算以及年均工资水平

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及相关资料,预测估算得到云南省各行业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为21500元/人 (项目建设期2008~2013年),根据表2各产业部门的间接就业贡献,由(7)式计算得出该水电站开发建设主要产业部门年均间接拉动就业的人数,结果见表4。从表中可知,年均间接总拉动就业人数为14311人,可见,该水电站项目开发建设间接带动了许多产业的发展,建设期每年将为社会间接提供很多就业岗位,将在较大程度上提高社会的就业水平。

根据年均直接和间接拉动的就业人数情况,可得年均总拉动就业人数情况,详见表4。年均总拉动就业人数排在前8位的产业部门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建筑业年均总拉动就业5000多人,排在第一位,道路运输业和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业年均总拉动的就业人数也都在3500人以上,分别排在了第二位和第四位。这表明该水电站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建筑业、道路运输业和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业等产业部门对就业的拉动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表4 水电站建设直接相关产业部门年均拉动的就业人数

3.3 就业效果分析

根据就业拉动测算可知,该水电站项目开发建设相关产业部门将年均拉动就业28340人,其中年均直接拉动就业14029人,年均间接拉动就业14311人。在5年的建设期内可增加就业约141700人,其中直接为相关产业部门增加就业岗位约70145个,间接带动其它产业部门增加就业岗位约71555个。由该水电站项目规划可知该项目的静态总投资为107.925亿元,假设该项目投资对云南省其他产业的产出乘数为2.5(即该项目投资1个单位时其他产业可以产出2.5个单位),则该项目将对其他部门产出269.8125亿元,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带动作用。根据就业效果指标计算可得,单位投资就业效果为0.038人/万元,直接就业效果为0.065人/万元,间接就业效果为0.027人/万元。可见,该水电站项目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是明显的。

4 小结

本文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直接就业贡献和间接就业贡献入手,根据建设项目对产业部门增加的投资以及劳动者报酬水平,构建了就业拉动测算模型,并根据具体投资规划,运用测算模型对与项目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就业拉动情况进行了分析。该方法是基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就业贡献、建设项目在各产业部门的投资分布情况以及劳动者报酬来分析建设项目的就业拉动,可以得出与建设项目直接相关的主要产业部门对就业的拉动情况,直观地反映建设项目对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 本文构建了对建设项目就业拉动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一种合理方法。

[1]云南省国民经济核算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投入产出表[M].

[2]景平.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就业贡献模型及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5).

[3]方春阳,赵晓丽等.水电投资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定量化分析[J].现代电力,2005.(6).

[4]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5]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省统计年鉴(2005~2008)[M].

猜你喜欢
产业部门就业人数投入产出
唐山市氮代谢过程分析
山西省产业部门“能—水—碳”耦合研究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产业部门碳排放关联网络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德国就业人数创统一以来新高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上海市新闻出版产业链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