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观察

2010-07-25 08:36方富昌黄海东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316100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1期
关键词:美拉唑埃索质子泵

方富昌 王 伟 黄海东 周 燕 邵 伟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 316100)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类型。为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我们于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对RE患者予以上述药物治疗,并设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2例反流性食管炎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门诊82例(67.2%),住院40例(32.8%),平均年龄45.2岁。所有病例均有显著RE症状,胃镜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除外消化性溃疡、食管肿瘤、食管滑动裂孔疝、食管克罗恩病,也无明显影响消化道症状的其他全身性疾病。1.2 分组资料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2例分为埃索美拉唑组(A组)41例,西沙必利组(B组)40例,埃索美拉唑与西沙必利联合组(C组)41例。A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5±14.3)岁,病程(2.2±0.6)个月;B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3±11.2)岁,病程(2.7±0.3)个月;C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2±10.8)岁,病程(2.5±1.2)个月。三组一般资料相似。

1.3 治疗 A组:早空腹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1次口服,共8周;B组:给予西沙必利10mg,每日3次口服,共8周;C组:埃索美拉唑的用法、用量同A组,西沙必利的用法、用量同B组,治疗8周。

1.4 评定及分级标准 内镜检查按1994年洛杉矶标准分级。A级:黏膜皱襞表面黏膜破损,直径≤5 m m;B级:黏膜皱襞表面黏膜破损,直径>5mm,病变不融合;C级:黏膜破损相互融合,范围不超过周径的7 5%;D级:黏膜破损相互融合,并累及食管周径75%以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胃镜食管黏膜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胃镜提示改善大于或等于1个级别;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食管黏膜改善不明。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表1)

表1 三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C组的治愈率最高,A组次之,B组最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5)。2.2 副作用 治疗期间B组出现腹泻2例(5.0%),C组出现腹泻1例(2.4%);减少用药后症状缓解。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伴有食管黏膜病理性损害称为反流性食管炎[1],是一种上消化道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低下及食管消除酸能力下降,导致胃酸、胃蛋白酶、胆酸及胰酶等直接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的炎症病变,从而引起嗳气、反酸及胸骨后灼痛等临床症状。

目前认为:抑制酸分泌和促进胃肠动力为治疗RE最重要的方法。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左旋光学导构体,是第一个发展为单一光学导构体的质子泵抑制药,由于其肝脏的内生消除率比R型导构体低,所以其血药浓度高而持久,能更多地进入胃壁细胞的微管系统,形成的次磺酰胺类产物可增强对质子泵的作用,进而抑制胃酸分泌[2]。

西沙必利是一种新型胃动力药,属5-H T4受体激动剂,它能选择性地促进肠肌层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及食管体部的廓清能力,促进胃排空,防止胃食管反流,达到治疗RE的目的[3]。

本研究显示,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RE,三组中疗效最为明显。此结果表明,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可显著改变R E的临床症状与内镜分级,优于单用埃索美拉唑组与西沙必利组。

[1]张澍田,李巍.胃食管反流病治疗进展[J].中华内镜杂志,2006,23:1-2.

[2]姚光弼.质子泵抑制剂的新成员-埃索美拉唑[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4):233-235.

[3]朱雅碧,陈军贤,黎红光,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不同疗效的总体评价[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3,12:186-189.

猜你喜欢
美拉唑埃索质子泵
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研究
质子泵抑制剂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阿莫西林联合两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比较
质子泵抑制药的不合理使用干预效果观察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