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0-07-25 08:36闫春艳天津市宝坻区海滨医院301800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1期
关键词:花素灯盏脑血管病

闫春艳 (天津市宝坻区海滨医院 301800)

近年来,中药在脑梗死(ACI)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我院采用灯盏花素治疗A C I,获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病例分组 我院住院治疗的ACI患者9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根据患者入院后的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45~80岁,平均(59.7±13.4)岁;其中基底节梗死23例(51.1%),丘脑梗死8例(17.8%),额叶、颞叶梗死9例(20.0%),脑干梗死5例(11.1%)。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47~81岁,平均(59.3±12.9)岁,其中基底节梗死24例(53.3%),丘脑梗死7例(15.6%),额叶、颞叶梗死10例(22.2%),脑干梗死4例(8.9%)。两组间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比较大体一致。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灯盏花素(衡阳恒生制药有限公司)50mg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15d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香丹注射液(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ml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5d为1疗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胞磷胆碱及调整血压、预防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用药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同时注意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无加重,药物不良反应等。用药7 d后再做头颅C T复查,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及病灶改变情况。

1.4 疗效评定 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2]。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及死亡6级;基本痊愈与显著进步合计为显效。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表1)由表1可见,观察组的基本痊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P<0.05)。总体上,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见表2)

表2 两组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比较 (分

?

表2显示,两组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平均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行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因脑部血液黏滞度增高,血流缓慢,血小板增多,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所致。

灯盏花素是从中草药灯盏花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主要成分为灯盏乙素,化学名称为4,5,6-三羟基黄酮-7-葡聚糖醛酸苷,具有较强的抑制血管内凝血和促进纤溶酶活性的功能,能降低血栓素A2/前列环素值,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使受损血管内皮功能恢复,降低血浆ET-1,具有抗凝、降低血黏度、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能使血管再通,恢复灌注,故可以治疗脑梗死。

本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猜你喜欢
花素灯盏脑血管病
灯盏乙素对OX-LDL损伤的RAW264.7细胞中PKC和TNF-α表达的影响
注射用灯盏花素常见配伍禁忌分析
灯盏花素DSPE-PEG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
黑暗中的灯盏
灯盏花素分散片溶出度检测方法的改进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HPLC法同时测定灯盏细辛注射液中10种成分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