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中银铁路汾河柳湾桥防洪评价分析

2010-07-25 13:46赵春林
山西水利 2010年4期
关键词:桥址汾河冲刷

赵春林

(山西省汾河灌溉管理局,山西 晋中市 031100)

1 概况

太中银铁路工程东起太原市,西至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和银川市,横贯山西中部,在太原清徐段与汾河交叉处建柳湾汾河特大桥。该区多年平均降雨量400.2 mm,多年平均气温10.6℃,最大冻土深度81 cm。柳湾汾河大桥位于清徐县柳湾村北,桥址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人工堆积层;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埋深2.9 m。河道纵坡1.3‰,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泄洪流量2 000 m3/s。大桥斜越汾河干流于南社村北交汇,桥长1 386.82 m,桥高12 m,有43墩42跨。桥类型为预应力混凝土梁,圆端形桥墩,双线T台,基础均采用桩基础。

2 防洪评价计算

2.1 确定防洪标准

柳湾汾河特大桥工程属大桥、特大桥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要求,防洪标准采用100年一遇设计;该工程所在农村管理河段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规定,确定堤防标准为20年一遇。

2.2 水文分析计算

汾河特大桥位于汾河二坝站下游4 km,上游建有汾河水库和汾河二库,由于上游水库对汾河二坝站资料影响较大,所以将二坝站资料还原为自然洪水。

2.2.1 暴雨洪水特性

汾河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大多发生在7—8月。从洪峰流量的年际变化来看,丰枯年份洪水变化十分悬殊。上游洪水经中游平原型河道削减后,在进入灵霍山峡之前,洪峰就已大幅减小,一般不会对下游构成威胁。汾河下游干流洪水多由中、下游区间暴雨产生,形成时间短、洪峰大、洪量少。随着暴雨特性的不同,洪水过程有胖瘦之分,矮胖型洪水由大范围、长历时并有一定强度的暴雨形成,这种洪水上涨缓慢,退水也慢,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和河道对洪水波的调蓄使洪峰降低,历时拉长。尖瘦型洪水由小范围或局部暴雨形成,洪水暴涨暴落,历时短。

2.2.2 断面设计洪峰计算

洪峰流量及糙率:

采用1998年汾河中游河道治理工程的研究报告中的P=1%设计洪峰流量为3 310 m3/s,P=5%设计洪峰流量为3 310 m3/s。河床糙率取主河河床糙率0.025,河滩糙率 0.035。

建桥前后河道水面线计算:

根据河流和建设项目状况,对河道防洪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在桥址上、下游约5 km共布测15个断面,以进行河道水面线计算,确定河道行洪情况。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Z——断面水位,m;

Q——断面流量,m3/s;

v——平均流速,m/s;

α,ξ——分别为动能修正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K——综合流量系数,由下式确定:

其中,Ai,Ri,ni分别为左滩、中槽、右滩的流量系数、过水面积、水力半径和糙率。

经计算,汾河特大桥桥址堤防内侧现状满足20年一遇洪水标准,过流能力为2 080 m3/s。大桥建设后桥址断面堤防内侧现状最大壅水高度0.28 m,壅水长度1958m;100年一遇洪水最大壅水高度0.11m,壅水长度1297.5m。由此可知,大桥对河道行洪影响不大。大桥建成后对位于大桥上游2km处的贯中大桥不会造成影响。计算成果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汾河特大桥建桥前后P=1%水面线计算成果

表2 汾河特大桥建桥前后P=5%水面线计算成果

冲刷与淤积计算:

水流斜冲防护岸坡的冲刷深度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的公式计算:

式中:Δhp从河底算起的局部冲深,m;

a——水流流向与岸坡交角,度;

m——防护建筑物迎水面边坡系数;

d——坡脚处土壤计算粒径,mm;

vj——水流的局部冲刷流速,m/s。

水流平行于岸坡冲刷产生的冲刷按《水力计算手册》计算:

式中:hB——局部冲刷深度,m;

hp——河道平均水深,m;

vp——平均流速,m;

vH——河床允许的不冲流速,m/s;

n——与防护岸坡在平面上的形状有关,一般取0.25。

计算成果见表3。

表3 各大桥桥址处河道堤岸冲刷深度

由表3结合水面线计算成果可知:柳湾汾河特大桥建成后,发生较大洪水时,在桥址处一定范围内形成降水段,其水流流速有所增加,河道堤防冲刷加剧,最大冲刷深度增加1m,100年一遇洪水冲刷深度增加0.87m。

3 防洪综合评价

3.1 与现有水利枢纽关系影响分析

距汾河二坝4km,由分析计算可知,两处建筑物互不影响;距贯中大桥2km,因其壅水高度和壅水长度均未影响到大桥,两处建筑物互不影响;由于大桥斜跨河道,桥墩随水流方向斜交,对堤防冲刷较大。

3.2 与现有防洪标准适应性分析

柳湾汾河大桥工程属特大桥工程,防洪标准采用100年一遇设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要求;河道段堤防标准20年一遇,符合《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

3.3 对行洪安全影响分析

汾河大桥建成后,桥址所在各河道断面中将设9个墩柱,墩柱使河道过水面积减少,具有阻水作用,由于斜交河道水流方向稍有改变,桥墩使桥址以上部分河段产生壅水,但壅水高度不大,仅0.28 m,100年一遇洪水时仅0.11 m,对河道行洪影响较小。

3.4 对河势稳定性影响分析

汾河特大桥所在河道发生较大洪水时,极易在桥址以上形成壅水并产生淤积,同时,桥址处形成降水段,水流流速稍有加快,水流斜冲堤岸,平行护岸的冲刷深度将有所增加。但由于壅水高度不大,壅水长度有限,壅水段淤积量不会很大;工程建成后,由于大桥斜交河道,水流方向改变,对河势和稳定性影响较大,应对桥址处一定范围内的河道堤防内侧采取防护加固措施,以减小工程建设引起的水流对护岸的冲刷,防止堤防决口坍塌,造成河床摆动。总之,大桥建设对该段河势稳定性影响较大。

3.5 对已建堤防工程影响分析

大桥施工建设将在河道内外进行,必须对现有的堤防拆除。为保证河道行洪顺畅,建议河道内施工安排在非汛期,并在汛期来临之前完工,将拆除的堤防工程按原设计恢复。

猜你喜欢
桥址汾河冲刷
沿海开阔地区桥址风速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郑焦城际铁路黄河特大桥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基于外海环境预报的近岸岛礁桥址区波高ANN推算模型
汾河水韵
透射槽波探测技术对煤层冲刷带的研究与应用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鸡西公铁分离桥岩土勘察浅谈
水库坝区冲刷漏斗的形成机理
基于CFD的液固两相流冲刷腐蚀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