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区域尺度下烤烟烟叶厚度的区域特征

2010-07-31 03:23魏春阳薛超群金立锋奚家勤王广山王信民
中国烟草科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等值线图烟区主产区

魏春阳,薛超群,金立锋,奚家勤,王广山,王信民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郑州 450001)

烤烟烟叶厚度是烟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叶片过薄,烟叶内含物质不丰富,产量和质量都较低;叶片过厚,烟叶组织粗糙,烟碱等含氮化合物过高,香气吃味变劣[1]。在一些国家,烟叶厚度被作为烤烟分级的分组因素,美国烤烟分型中甚至采用烟叶厚度描述作为11亚型的主要区别之一[2]。烤烟叶片的厚度与品种、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有密切的关系,当品种区域化种植及稳定的栽培措施形成后,烤烟叶片的厚度差异主要取决于区域性生态差异。李晓等[3]对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部位、不同等级的初烤烟叶叶片厚度分析研究发现,同一部位不同地区的烟叶厚度差异明显。然而,全国烟草主产区烤烟烟叶厚度的区域性差异尚未见报道。等值线图是进行要素空间特征分析的强大工具,在水文、气象、环境、规划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4-9]。笔者以全国162个主要植烟县中部烤烟为对象,采用地统计学原理与等值线图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县级区域尺度下烤烟烟叶厚度的空间特征分布,以明确我国烤烟烟叶厚度的区域特性,为我国不同烟区开展特色烟叶开发及卷烟工业企业采购烟叶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采用全国烟叶质量评价项目的烤烟物理特性评价 2003—2008年中部烤烟样品的数据资料,涉及全国五大烟草种植区18个省(直辖市)162个植烟县(图1)552个烤烟样品,基本涵盖当前我国烤烟种植的优势区和潜力区,而且生态较为典型,资料的完整性较好。用各植烟县 2003—2008年的年际平均值作为该植烟县的烤烟烟叶厚度值,其中部分植烟县年际少于6年。

图1 采样点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of sampling points

1.2 方法

1.2.1 烤烟厚度测定 随机抽取10片烟叶,在温度为(22±2)℃,相对湿度为(60±5)%的环境下平衡水分24 h,调节烟叶含水率为16.5%±0.5%,每片烟叶取3个点(叶尖、叶中及叶基),用电动厚度仪(型号为BHZ-1,范围为0~3 mm,四川长江造纸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测量每个点的厚度,以30个点的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烟叶的厚度。

1.2.2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及分析用Excel 2003、Golden Software Surfer 8.0等软件进行。

1.2.3 地统计学原理与等值线图相结合的方法Surfer 8.0软件提供十二种插值方法[10]绘制等值线。在本应用中较为适用的方法是克里金插值法(Kriging),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在插值点与取样点重合时,插值点的值即为样本点的值。选用Kriging方法对烤烟烟叶厚度数据进行网格化,绘制等值线,然后进行白化处理[4],再将处理结果叠加到行政区划基面图数据层中,生成烤烟烟叶厚度的空间等值线图。

2 结 果

2.1 全国烤烟中部烟叶厚度变异分析

2003—2008年全国主产区烤烟中部烟叶样品厚度值基本特征统计描述见表1。从表1看出,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等主产区烟叶相对较厚,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主产区次之,福建、安徽、湖南、湖北、广西等主产区烟叶相对较薄。同年度主产区间变异在12.04%~18.45%;产区间变异明显,而且年度间变异程度相当;从同产区年度变异来看,除去重庆、湖北、福建、河南、陕西、广西等主产区烟叶厚度年度间变异较大,其余各主产区年度变异较小,表明近几年各主产区烟叶厚度年度间相对稳定,能够代表和反映当前我国烤烟中部烟叶厚度状况。总的来看,主产区年度变异小于产区变异,表明产区间烟叶厚度的区域性差异较为明显。

2.2 全国烤烟中部烟叶厚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图2显示了县级区域尺度下烤烟烟叶厚度的空间等值线分布状况。烤烟烟叶厚度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区域状分布明显,西北部、东北部及黄淮地区为烤烟相对较厚的区域,西南地区次之,长江流域、皖南及东南地区为烤烟相对较薄的区域。烤烟烟叶厚度以徽县—西乡—旬阳—确山—罗山—谯城—费县—莒南一线为界,以重庆西北部、湖北西北部及皖北地区为过渡带,从北到南呈逐渐变薄的趋势;西南地区的四川凉山、云南曲靖和楚雄烟区烟叶相对较厚。

2.3 全国烤烟中部烟叶厚度区域分区

依据烤烟烟叶厚度的相似性、地理位置的相连性以及自然生态的相近性原则,将我国烤烟中部烟叶厚度分为三区:第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山东、河南、陕西北部等;第Ⅱ区包括安徽北部、湖北西北部、陕西南部、重庆东北部、贵州中部和南部、云南、四川南部、广西西南部等;第Ⅲ区包括湖北东南部、湖南、重庆东南部、贵州西北部、安徽南部、江西、广东、广西东北部、福建等(图3)。

第Ⅰ区烤烟中部烟叶厚度平均值在 0.105~0.125 mm,该区烟叶平均厚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属烤烟相对较厚的区域;第Ⅱ区烤烟中部烟叶厚度平均值在0.090~0.110 mm,云南和四川的局部烟区烟叶厚度均值达0.110 mm以上,该区烟叶平均厚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属烤烟厚度由厚变薄的过渡区域;第Ⅲ区烤烟中部烟叶厚度平均值在0.070~0.100 mm,广东和福建的局部烟区烟叶厚度达0.100 mm以上,该区烟叶平均厚度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属烤烟相对较薄的区域。

表1 2003—2008年主产区烤烟中部烟叶厚度变异 mmTable1 Leaf thickness variation of the cutters of flue-cured tobacco of main producing areas from 2003 to 2008

图2 烤烟中部烟叶厚度空间等值线图Fig.2 Leaf thickness contour map of the cutters of flue-cured tobacco

3 讨 论

由于中部烤烟的厚度适宜范围相对较宽,因此,各烟草主产区应结合当地生态条件,生产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烟叶,不可过于追求烟叶适宜厚度而进行较大栽培措施调整。应研究不同区域特色烤烟厚度的适宜范围,为区域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提供理论支撑。美国将主产于弗吉尼亚和北卡州派拉蒙区的老烟区带烤烟,以体厚色深为一般特征归为11a型;将主产于弗吉尼亚和北卡州的派拉蒙与沿海平原之间地带的中部地带烤烟,以体薄色淡为一般特征归为11b型[2]。我国烤烟区皖南、东南烟区以体薄为一般特征,而北方烟区则以体厚为一般特征。因此,在烟叶相对较薄的区域生产厚的烟叶,或是烟叶相对较厚的区域生产薄的烟叶,需要慎重考虑。

采用地统计学原理与等值线图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烤烟烟叶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可直观表现全国不同主产区烤烟烟叶厚度的区域性差异,为我国不同烟区开展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提供参考,为卷烟工业企业合理采购烟叶提供指导。

图3 全国烤烟中部烟叶厚度分区Fig.3 Leaf thickness district of the cutters of flue-cured tobacco

4 结 论

(1)烤烟烟叶厚度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区域状分布明显,西北部、东北部及黄淮地区为烤烟相对较厚的区域,西南地区次之,长江流域、皖南及东南地区为烤烟相对较薄的区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特性。

(2)烤烟烟叶厚度以徽县—西乡—旬阳—确山—罗山—谯城—费县—莒南一线为界,以重庆西北部、湖北西北部及皖北地区为过渡带,从北到南呈逐渐变薄的趋势;西南地区的四川凉山、云南曲靖和楚雄烟区烟叶相对较厚。

(3)我国烤烟中部烟叶厚度分为三区,第Ⅰ区属烤烟相对较厚的区域;第Ⅱ区属烤烟厚度由厚变薄的过渡区域;第Ⅲ区属烤烟相对较薄的区域。

[1]轻工业部烟草工业科学研究所.烤烟分级[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2.

[2]USDA.Tobacco Quality Standards [EB/OL].(2007-03-28).http://www.usda.gov/wps/portal/usdahome.

[3]李晓,刘文锋,张碰元.河南烤烟烟叶叶片厚度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3):16-17.

[4]闫昊明.surfer8绘图指南[EB/OL].(2006-06)http://yhmyhm.googlepages.com/surfer.htm..

[5]张仁凌,齐向华.使用Surfer软件绘制雨量等值线图[J].水利水文自动化,2007(4):45-47.

[6]于明涛,张楠楠,关文彬,等.内蒙古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土壤水分时空梯度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4):95-102.

[7]李海东,林杰,张金池,等.小流域尺度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空间变异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4):38-42.

[8]张楠楠,关文彬,谢静,等.科尔沁沙地东南缘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07,27(9):3861-3873.

[9]徐勋光,周晓艳,关兴良.基于Surfer软件与GIS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小城镇住宅地价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以福建省德化县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35-39.

[10]陈欢欢,李星,丁文秀.Surfer8.0等值线绘制中的十二种插值方法[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4(1):52-57.

猜你喜欢
等值线图烟区主产区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数字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关于支持主产区发展专用粮食生产的建议
如何来解决等值线问题
南阳烟区浓香型特色烤烟品种的筛选
Surfer软件在气象资料自动成图中的应用研究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
湘西州植烟气候与国内外主要烟区比较及相似性分析
山东烟区烟草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