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支撑系统网络化体系的研究

2010-08-09 08:07
电信科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网络体系跨省网络化

胡 虹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 广州510630)

1 引言

在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变过程中,市场形成了全面竞争的态势,消费者的需求也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然而,各电信运营商的业务系统却难以应对这种变化,因为提供不同服务的业务系统和网络系统大部分仍是孤立体系,其服务能力、内容提供、运营过程和客户信息都一定程度地封闭在这些孤立体系内部,彼此无法及时、充分、有效地共享信息,这增加了电信运营商开发新型融合服务的难度,延长了研发周期,提高了服务交付和运营时的成本。

面对这种研发和运营难题,参考成熟的网络体系,电信运营商对现有系统进行网络化部署的思想应运而生。本文在研究网络体系的基础上,对业务支撑系统的网络化部署、管理进行研究,提出网络化部署理论体系及实施策略。为建立稳健、顺畅、规范化的业务支撑新体系,为实现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提供技术参考。

2 下一代网络体系

追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其演变可概括为以下3个阶段:

·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多个主计算机互联的计算机网络;

·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

目前电信运营商支撑系统的发展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各省以多个本地网为单位的分散支撑系统,各自进行独立的业务支撑;

·各省形成多个中心,每个中心负责一个或多个本地网用户的业务支撑;

·全省数据集中,全国形成星状枢纽支撑网。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运营支撑系统的发展由孤立的单个系统向多点协作的网络体系靠拢。研究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提炼其中可被业务支撑系统吸纳、参考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可用于指导业务支撑系统体系的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继Internet之后成为最成功和最有发展潜力的网络。3G旨在融合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和Internet,IMS是3G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目前NGN所能采纳的比较好的一种网络架构。IMS架构自下向上分成传送与接入层、控制层以及数据与应用层3层。在数据与应用层,延续了移动网络中用户集中数据库的概念,引入了HSS,是一个基于SIP的全分布式网络架构,便于实现和灵活部署,同时做到与接入无关,支持控制与业务分离,提供普遍移动性和用户数据的集中管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3 业务支撑网络体系

随着跨省业务、基地业务的蓬勃发展,业务支撑系统的网络化趋势势不可挡。进行网络化部署的各类业务支撑系统,通过相互之间的协同工作,可以快速满足用户各种跨省业务的订购、开通、使用的需求。在整个业务支撑系统的大网络基础上,避免了为每种业务单独设计、建设、运营、维护一套网络的繁杂、重复、低效的工作,为所有业务提供统一、安全、高效的协同工作环境。

各种业务支撑系统的功能框架通常分为接入层、数据层、应用层。可将IMS的先进理念进一步进行扩展,根据不同系统具备的功能,对整个业务支撑系统的架构进行相应的划分。将业务支撑体系向业务驱动型网络演变,各业务支撑系统及其提供的业务能力以标准化接入方式接入业务支撑系统网络,通过各系统网内交互实现全网服务。使之成为业务独立于网络,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新一代业务支撑体系。

业务支撑网络体系对外进行业务能力的提供,如图1所示。各类业务的提供者为各种业务支撑系统,SR(业务路由器)负责各类业务数据的传输,控制功能由服务代理、管理策略进行把控。各业务支撑系统通过能力注册、发布加入到业务支撑网络体系中,业务使用者通过服务代理、SR完成各种业务的调用以及对外提供各种业务能力。

业务支撑网络体系是独立于基础物理网络之上的一层业务叠加网络。通过添加一系列的基础设备,增强业务之间的互通性和协作性,为综合信息运营商面对未来高速发展的业务层运营提供高效的基础环境。为电信运营商铺设业务层的控制平面,提供可控、可运营的业务运营环境,增强运营商的竞争能力。松耦合度的业务协作环境可大大降低业务的运营成本。通过业务支撑系统网络化部署方式,使得各业务支撑系统的业务能力形成合力,具备如下优良特性:

·具备对业务能力提供和使用、进行协调和控制的特征;

·全网服务一点、一点服务全网的特征;

·具备标准化的接入方式,实现标准体系下的灵活接入;

·具备开放、融合的特征,随着技术的演进和发展,其特征还可以逐步扩展。

4 应用模式

目前,由于各省系统较为独立,没有做到服务共享,各种增值业务、个性化业务均只提供给本省用户,对外省用户暂不开放。随着基地业务及全国性业务的逐步推出,这一传统做法将被改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服务共享。但是,目前的跨省业务从开通到计费一系列过程仍然是建立在星型网络基础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各种业务都是各自设计、建设和运营,导致单个业务支撑效率低,各业务之间不能经验共享,接口、协议不通用、不规范,会增加今后新基地业务或全国性业务设计、建设和运营的繁杂度。随着多种全国性业务的增加,由于各个业务之间的协议互不相同,规范、流程各有差异,势必会大大增加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成本,增加中心节点的运营风险。

通过业务支撑系统的网络化部署,各种全国性业务可遵循网内的规范、标准,按照标准的接口接入业务支撑网络化体系,降低电信运营商运营风险及运营成本,提高业务支撑效率,促使各种全国性业务向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下面以某全国性业务的订购、开通、计费为例,说明在业务支撑系统网络化部署体系下业务是如何开展和运营的,如图2和图3所示。

在接口、流程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化体系中的控制层与传输层进行服务调用以及数据传送,可以保证省与省之间业务消息的实时互通,用户在全国任意一省均可办理其他省提供的全国性业务。无论是预付费用户还是后付费用户,都能使用同样的业务,享受毫无差异的信息服务。

由于自身的特殊性,结算流程需要第三方参与,总部系统以中间身份参与其中,其结算方式仍可借鉴现有的星型结构。目前各种业务的结算文件格式、标准流程等都已进行了规范化,可以看作是为网络化中的标准化工作做出创造性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通过这种扁平化的网络架构,省与省之间的信息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及流程直接进行交互,无需通过集团的CRM、计费等中心节点进行多种资料、信息的转发,提高了业务受理、开通的效率,简化了运营流程,大大降低了运营风险及成本。

5 实施与演进

业务支撑系统网络化部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现网系统之间的接口及协议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格局,要达到网络化部署的目标,必经之路就是要将系统之间的接口及协议进行全面的规范,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才有网络化的可能。为了保证网络化进程顺利进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在整体网络化部署的规划下,优先部署网内的基本网元,包括控制层及传输层网元。在保证整体网络化部署能够有机运转的情况下,再逐步添加其他网元,将小网变成大网。

·技术引导,业务驱动:以ONEIT技术发展方向为引导,以业务驱动为切合点,优先将新的跨省业务需求按网络化要求部署。

·先试点,后推广:以特色业务做试点,推广到其他业务,使业务支撑系统网络化部署逐步实现全业务支撑。

业务支撑系统网络化部署的建设和演进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为了保证现网的正常运营,可将网络化部署分为3个阶段逐步演进。

第一阶段:支撑新的跨省业务,形成网络化支撑能力。

·从集团公司推出新的跨省业务;

·现有跨省业务因需求变更而需要重新设计;

·按照计费网规范优先部署承载网以及控制网元;

·新网络体系支撑新增跨省服务,以新增跨省服务为驱动,将相关网元接入新网络体系中;

·以特色业务做试点,然后推广到其他业务。

第二阶段:支撑所有跨省业务,实现省间业务运营网状网。

·承接已有的跨省业务,实现全网范围内跨省业务统一以网络化规范部署;

·以支撑所有跨省服务为驱动,将相关网元接入业务支撑系统;

·有条件的省份将部分省内业务接入新网络体系。

第三阶段:所有核心网元入网,实现全网网络化支撑。

·支撑全部业务;

·一个地域可以为另一地域提供能力支撑(不仅是跨省业务);

·支持云计算、云存储;

·将核心网元接入新网络体系,主要跨网元业务改为业务支撑系统网支撑,实现ONEIT。

6 结束语

以业务支撑系统目前的部署模式,要实现高效、顺畅地支撑各种全国性业务,并保证在业务发展进入成熟期后保持较低的设计、运营成本,力争使各个业务支撑系统能很好地完成各项支撑工作,并在更大程度上挖掘自身业务能力成为使能系统,就必须在架构上进行一定的规范和调整。

本文在参照电信网新一代网络模型特性的基础上,将业务支撑系统的发展轨迹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进行对比,得出业务支撑系统发展方向及趋势。分析业务支撑系统自身特点和目前开展的各种基地及全国性业务设计、运营工作,结合业务支撑系统的网络化趋势,从系统整体架构视角来构建业务支撑系统网络化体系。以目前普遍的全国性业务为例,说明网络化部署后的工作模式。本文还对网络化部署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提出了三步走的工作思路。

网络化部署是一个涉及全国各省各种业务支撑系统的庞大工程,期间的接口、协议需要在演进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细化和完善,运营机制也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建立起来。这些都是网络化部署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环节。

1 Gonzalo C,Miguel A,Garcia M著.张同须等译.3G IP多媒体子系统IMS.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3GPP TS 26.114 Version 7.1.0.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2007

3中国电信计费模型2.8:框架与协议,2009

4冯苗,邱艳娟,鲁春丛.多视角分析模型在网络运营分析中的应用.电信科学,2008,24(1)

5赵崇明.中国移动本地管道网规划.电信科学,2008,24(1)

6苏更殊,陈世昊.新一代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的技术分析、评价和决策方法研究.电信科学,2008,24(3)

7李洪,朱挺,杜民.电信企业转型中电子运维建设模式的探讨.电信科学,2008,24(11)

8段勇,朱源.业务服务管理在中国电信IT运营支撑中的应用研究.电信科学,2009,25(9)

9卢捍华,王亚石,闵丽娟等.基于NGOSS的OSS/BSS框架.电信科学,2009,25(10)

10李蓉蓉,李丽,周荣生.面向全业务运营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优化探讨.电信科学,2009,25(11)

11李洪,杨雁武.中国电信集团电子运维系统整合研究.电信科学,2009,25(11)

12周荣生,许杰翰,赵淑荣.全业务运营下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对IT支撑系统的需求探讨.电信科学,2009,25(12)

猜你喜欢
网络体系跨省网络化
智慧高速边缘计算系统架构和网络体系探究
川渝人社数十项业务实现“跨省通办”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网络体系的构建研究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跨省“人身安全保护令”,为弱者保驾护航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异地结算 攻一攻跨省难题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我国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