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探索

2010-08-15 00:46刘宁业梅
体育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竞技少数民族

刘宁业梅

(1.广西大学体育部 南宁 530004)

广西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探索

(1.广西大学体育部 南宁 530004)

广西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将其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可以加快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扬民族体育文化。从宣传、师资队伍和教材的编制等方面提出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在高校应用与推广的建设性意见。

少数民族;竞技体育;高校;应用

1 引言

广西是我国居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壮族的主要聚居地,现居住着壮、瑶、苗、侗、彝、仫佬、仡佬、京、毛南、水、回等11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在广西这块沃土繁衍生息,辛勤耕耘,勇敢开拓,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和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这些项目可以分为竞技类、游戏类、舞蹈类、表演类、节会类和养生类等六大类,它们反映和表现了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以及审美情趣和心理状态等,是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为民族的繁荣昌盛,促进人民的身心健康,加强民族团结,活跃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冲突的日益激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在剧烈的冲击中呈现衰退的局面。据“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统计,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已有28.6%的项目失传,还有一部分项目正濒临失传的边缘[2]。因此,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继承和发扬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使之得以延续,这是我们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找到更有力的传承途径,毫无疑问,学校教育特别是高校体育教育为传承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本文以广西少数民族竞技体育为例,分析其特点及其在高校中应用的意义与现状,探讨广西高校引入和推广民族竞技体育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 广西少数民族竞技体育概况

广西的少数民族地区长期流传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竞技体育活动,它们与少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特定地理环境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民族征服自然、求得生存的能力[3]。这些少数民族竞技体育的内容丰富多样,有表现生产、生活和民俗风情习俗的,有反映宗教、祭祀活动和军事武技的,也有满足民族群众文化娱乐的。据统计,广西11个少数民族共有竞技类体育项目47项,项目最多的是壮族,共有18项[4],其次为瑶族、苗族和侗族。民族竞技体育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娱乐性,而且还带有锻炼体质的意味,它们或比勇敢、赛智慧、拼力量,或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深得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群众的喜爱,如抛绣球、板鞋竞技、抢花炮、摔跤、赛马、斗牛、赛龙舟等等。无论是在旅游风景区,还是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上,都能看到这些民族竞技体育深得人们的喜爱,吸引无数群众参与其中。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西的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2.1 民族性

广西少数民族竞技体育既不同于现代竞技体育,更不是一种世界性的通行体育运动形式,而是某个民族或某一民族区域的体育项目,反映着创造该类体育项目民族的群体性格和社会心理意识,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其传承过程中,它可能会不断融入其他民族传统体育的某些因素,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革、演化,但始终会保留着其初始创造时的民族印迹,蕴涵着该民族的宗教信仰、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此外,有些民族竞技体育是广西少数民族独创的,如壮族的抛绣球、侗族的抢花炮。

2.2 娱乐性与健身性并重

广西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具有鲜明的娱乐性,就是竞争强烈的项目也不失娱乐因素相伴。在活动的过程中人们尽情欢娱,释放真实自然的情怀,达到娱乐审美的满足,既自娱,也娱人、如壮族的抛绣球、板鞋竞技常伴以歌舞,人们尽情欢乐,同时也是男女青年示爱的一种独特方式;还有侗族的抢花炮、苗族的爬坡杆赛等都是娱乐性较强的民族竞技体育。此外,少数民族竞技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一样主要是以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人们直接参与这些活动,在愉悦身心的运动中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并在人的能量物质“消耗—恢复—超量恢复”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发展人的体能和增强体质[3]。

2.3 整合性

共同的民族竞技体育习俗,往往能把同一民族、同一地区的群众聚集到一起,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认同感和亲合力,广西的少数民族竞技体育活动都具有突出的整合功能。如龙舟竞赛、板鞋竞技、跳竹竿等活动,参与者都是集体行动、整齐划一,增强了民族群体意识和民族认同感,从而形成了一种民族的亲和力与凝聚力。而赛马、摔跤等多是以村寨为参赛单位,参赛者除了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之外,还要有集体荣誉感。

3 广西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3.1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广西少数民族竞技体育代表着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是民族体育意识和民族体育精神的象征。把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能对学生传授健身技艺,较好地体现学生的运动能力;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情感,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有效途径。另外,少数民族竞技体育体现了积极进取、拼搏和团结合作的民族精神,引入这些体育项目还能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3.2 有利于加快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正面临着课程教学改革,建立具有特色的体育课教学,改变过去单一的教材结构体系,做到教学内容多样化、灵活化,应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现阶段多数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表现并不积极,教师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多数与中小学的内容重复,缺乏新鲜感、趣味性和娱乐性,而少数民族传统竞技体育项目正好能够满足大学生这一需要。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将一些易于开展的民族竞技体育项目引入广西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可以改革和创新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陈旧、教学形式单调的现状,丰富高校体育内涵,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探索一条新的出路。

3.3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少数民族竞技体育以身体练习为基础手段,在欢快的运动中身体还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久而久之,人体的机能形态、体质体能就能够朝着健康强壮的方向发展,并能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活动,从而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少数民族竞技体育项目对人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还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如摔跤对人的力量与意志具有直接的锻炼价值;板鞋竞技可以发展腿部力量和人体的协调性等等。另外,参与少数民族竞技体育项目能给大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增强兴奋体验,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4 广西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高校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西北师大、新疆师大、青海师大等高校开展了诸如大象拔河、抢花炮等少数民族传统竞技体育项目,并形成了本校的传统优势项目,代表地区、省、市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湖北民院也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到公共体育课和体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而中央民族大学则规定公共体育课大学二年级进行选项时,如主项选择竞技体育项目,则副项必须选择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5]。

目前,在广西高校中,只有广西民族大学进行了大胆尝试,把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引入体育课堂,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校公共体育课中第一学年开设民族体育课24学时,占总学时的33.3%;体育专业必修课开设民族体育132学时,占主干必修课总学时的10.7%[6];在体育教学中设置了抛绣球、板鞋竞技等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竞技体育运动项目,注重民族特色与现代体育的结合,教学与观赏性的结合,并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1995年,在参加浙江电视台与南宁电视台合拍的电视吉尼斯大赛中,广西民族学院体育系运动员创下了我国爬竹竿的吉尼斯纪录,比赛的惊险刺激性吸引了大批观众[7]。此外,该校还多次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并取得了优异成绩。目前,抛绣球、板鞋竞技等运动项目已在学生中广泛普及,成为院系竞赛的首选。

5 广西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与推广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省份,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流传着特色鲜明、娱乐性和健身性强的民族竞技体育,然而它们在广西高校中的普及率却很低,这既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因此,广西高校应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引入少数民族传统竞技体育,才能创造出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广西高校体育新模式,也才能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5.1 加大对少数民族竞技体育的宣传力度

广西各民族竞技体育项目内容丰富,摔跤、赛马、爬坡杆、抢花炮、板鞋竞技等都与高校体育内容密切相关并具有许多共性;同时它们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与健身性,引入高校后必能吸引大量学生积极参与。因此,高校应该大力宣传、介绍民族体育文化,举办一些如讲座、报告、知识竞赛、级别对抗赛,邀请一些民族艺术团体进行宣传表演等等,加深学生对民族竞技体育的了解,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此外,定期开展校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节,举行少数民族传统竞技体育竞赛;结合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校园文体活动,使高校体育成为少数民族传统竞技体育传承和发展的平台。

5.2 转变观念,重视民族竞技体育的应用

高校主管领导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事业,开发民族竞技体育项目作为长期任务来抓。通过认真分析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现状和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及各种变化,在原有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少数民族传统竞技体育项目列入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安排少数民族传统竞技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可以先设置民族竞技体育项目“试点班”,率先引入一些代表性强、易普及、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并进行追踪调查,获取经验、数据,以便更好地向全校、全区推广。此外,也可以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组建少数民族传统竞技体育项目运动队;在历年的校运会上,应增设民族传统竞技体育比赛项目,在普及提高的基础上形成学校体育的特色与优势。

5.3 加快培养具有民族竞技体育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

学校应为体育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举办各种民族体育活动与研讨会,与广西民族大学等有相关教学经验的高校开展教学交流与合作,加快培养民族竞技体育综合型人才。同时,重视民族体育科研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研究,积极申报少数民族传统竞技体育方面的体育社科项目,并制定相关的奖励办法。此外,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利用节假日到少数民族聚居地,与当地少数民族一起观赏爬竿、抢花炮、板鞋竞技等竞技体育项目的表演,了解和调查当地风土人情和各民族竞技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以及在当地的开展普及情况等,以提高在少数民族传统竞技体育项目方面的业务水平和理论实践水平。

5.4 组织少数民族传统竞技体育教材的编制工作

在引进少数民族竞技体育的过程中,要注重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编写民族传统竞技体育教材和制定相关的竞赛规则。编者要对每个运动项目的名称、特点、学习目标、动作要点、技术分析等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虚心向当地能手与专家请教,学习民族竞技体育运动的技能和技巧,掌握教具制作方法[7],从而编写出具有民族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的民族竞技体育教材以及操作性较强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为今后的实践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方便学生对民族竞技体育知识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

6 结语

综上所述,广西少数民族竞技体育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它可以通过体育教学的形式在高校大学生中普及和推广。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在高校中的应用,可以不断提高民族竞技体育水平;同时可以利用各民族传统竞技体育的巨大凝聚力以及健身、竞技、娱乐、教育、审美的价值功能来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参与,使少数民族传统竞技体育的发展后继有人,也为广西高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富有当地特色的发展道路。

1 朱小丽.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析及其发展前景[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1):125-127

2 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人民出版社:北京,1999(8):2

3 余万予等.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1):28-30

4 陆元兆.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综合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3):65-71

5 王徽.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的关系[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89-92

6 刘靖南.高等院校开设民族体育必修课的思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6(1):55-58

7 张涛.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民族教育研究,2002,13(3):81-83

Application of Ethnic Minority Competitive Sports of Guangxi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Yu,et al.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Guangxi University)

Guangxi boasts of a variety of competitive sports of ethnic minorities.Applying these sports i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their physical education,improv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students and popularizing national sports.Focusing on publicity,teachers and design of teaching materials,this article proposes constructive strategies to apply and pomote competitive sport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thnic minorities;competitive sport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pplication

book=130,ebook=40

刘(1957-),女,广西德保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体育教育与研究。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竞技少数民族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成语魔方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花与竞技少女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